8月29日是新学期教学周的第一天,学校全面启动线下教学。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副校长舒慧生等早早来到松江校区教学楼察看新学期第一课上课情况,并在课前与师生亲切交流。(刘承功与任课教师亲切交流)课前,刘承功向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了解教师授课情况、学生到课情况、教学设施设备运转等情况,并走访查看多间教室,与师生亲切交谈。刘承功来到《移动互联网技术》课堂,向信息学院青年教师赵萍详细了解学生返校、教学改革创新等情况。他指出,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必须推进课堂教学与时俱进,把最新前沿科学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断开拓学生视野,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刘承功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莉莉老师仔细了解教学科研和学生课堂学习等情况。他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和认知特点,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学规律,注重方式方法,善用“大思政课”,真正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材料学院任课教师董杰将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及相关实验装置引入《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刘承功对此表示充分肯定。他强调,要注重把科学研究与
详细内容8月25日上午,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分别带队检查松江和延安路校区秋季开学准备及安全工作,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副校长陈南梁、李炜一同参加检查。在松江校区,刘承功一行对校园疫情防控和开学条件保障等各方面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在文汇路300弄校门口,陆续有返校学生完成测温、验码,有序入校。刘承功强调,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要严格落实师生返校管理规定,守好校园安全防线,确保师生健康安全和新学期开学工作平稳有序。在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食堂、教育超市、体育馆核酸检测点、教师之家隔离点、在建工地等场所,刘承功指出要充分做好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生活服务等各项准备工作,统筹做好线上和线下教学,强化安全责任意识,为师生提供安全舒心的学习工作环境。刘承功一行还走访了计算机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和化学与化工学院,认真查看开学教学准备、实验室安全等相关工作,叮嘱师生们调整好精神状态,以崭新面貌迎接新学期到来。在延安路校区,俞建勇查看了图书馆、教学楼、校医院等场所,指出要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图书馆软硬件设施建设与更新,改善教学服务设施确保新学期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对因疫情暂不能返校上课的学生加强关怀,
详细内容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推动高校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更高质量、更大贡献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出部署。《意见》指出,高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有组织科研是高校科技创新实现建制化、成体系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创新能力快速提升、重大成果持续涌现、体制机制改革纵深推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高校科技创新仍存在有组织体系化布局不足,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不够等突出问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高校要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坚持战略引领、组织创新、深度融合、系统推进的指导原则,要在继续充分发挥好自由探索基础研究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持续开展高水平自由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加快变革高校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强化有组织科研,更好服务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紧迫需求,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详细内容近日,2022年度欧洲产品设计奖(EUROPEAN PRODUCT DESIGN AWARD)获奖名单揭晓。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吴春茂老师指导学生黄沛瑶设计的Reborn 荣获一项欧洲产品设计大奖;徐华苑、王婉蓉、廖奕晖设计的Coffee Mate,李雪菲设计的Here-Game Handle for Quarantine荣获两项欧洲产品设计荣誉奖。 Reborn是一款促进代际互动的交流桌,其有三个维度的含义。功能层面:利用了参数化设计,对损坏的桌腿与桌面再设计,使其呈现树枝的生长纹理;识取声音而变化的动画部分采用“融球”的设计元素,两者结合形成一种“枯枝再春”的语义认知。形式层面:利用老物件结合新技术,赋予老物件全新视觉体验。情感层面:该设计承载着促进亲人间沟通交流的美好愿景,即家人间的感情通过老物件焕发新生。 Coffee Mate是一款助于健康及家庭成员之间交流,并提升长期幸福感的咖啡机。其创新点如下:1、配合可穿戴设备监测人体数据,输出不同口感的咖啡,通过咖啡的口感帮助用户调节情绪。2、监测用户摄糖量,制定健康生活目标。3、附有两个水杯以及一次性可投入两颗咖啡胶
详细内容摩擦消耗了超过世界上1/3的一次能源,80 %的机械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因摩擦磨损而失效。控制机械表界面摩擦和降低摩擦能量耗散,对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润滑特性,广泛应用于摩擦学领域。研究二维材料在电场下的摩擦特性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电场对摩擦作用机理,满足微器件、机器人手臂和药物可控释放等众多工业应用领域对摩擦可控化和智能化的强烈需求。大气环境中水吸附于一切表面,且往往对表界面摩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课题组基于导电原子力显微镜的石墨烯表面摩擦研究,发现了石墨烯和基底之间界面水分子的冰状水结构对石墨烯表面较低的摩擦力具有关键作用。提出了外电场作用下界面水分子从冰状水状态转化为液态,产生聚集,从而增大石墨烯表面摩擦力的机理。研究有助于石墨烯在机械载流界面的减摩应用。图1 电场下的石墨烯表面摩擦:(a)石墨烯摩擦随载荷变化;(b)界面水对摩擦影响机理该成果以“Role of Interfacial Water in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Graphene in an Electric Field”为题发表于国
详细内容8月23日、24日,学校在松江校区召开2022年秋季校领导班子务虚会,会议以“凝心聚力抓落实,攻坚克难促发展——推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主题。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教育部党建工作联络员刘建中,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崔运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副校长邱高、陈南梁、李炜等出席会议。各职能部处和业务部门正职、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院长(主任)列席会议。会议由刘承功主持。(刘承功讲话)刘承功指出,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条件和阶段性要求的新变化,科学把握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在70余年办学历史中,学校为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要把这一传统优势与区位战略综合优势结合起来,更好地转化为新时代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动力,不断开创“十四五”发展新局面。刘承功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以才引才、以才育才,坚持推进与学科建设相统一的人才队伍建设,严格考核评价体系,更加关注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给他们更多的成长机会、发展空间和耐心,为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工作创造更好条件。要
详细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教育部会同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文物局、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制定并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近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就《工作方案》的制定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1.制定《工作方案》的背景是什么?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思政课建设整体上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迫切需要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
详细内容8月16日,由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主办,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数字影像创意委员会承办的“第16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评奖结果揭晓。本届大赛共计1472所大学参赛,作品总计136460件。 在全国投稿的众多参评作品中,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院视觉传达系吴亮老师指导的2021级研究生童雨冰、林曹璇子、张宇潇的作品《擦肩隧道艺术节视觉形象设计》荣获视觉传达组一等奖,吴亮老师指导的2021级研究生张宇潇的作品《镂月载物》荣获视觉传达组二等奖,潘其老师指导的2019级本科生曾文亭、郑心慧、谢欣然的作品《魔都幻夜》荣获视觉传达组二等奖,赵蔚老师指导的2018级本科生徐彬芸的论文《基于数字技术的互动体验在形象设计服务品牌中的应用设计》荣获学术理论组二等奖,2021级研究生蒋金洋的作品《KUKA教育品牌与IP设计》荣获漫画插画组三等奖。 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英文名称:China Creative Challenges Contest,简称3C大赛或“中国创意挑战大赛”,是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赛项,也是我国数字艺术设计创意及数字
详细内容热电器件可以收集废热并将其直接转化为电能,从而提高燃油效率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由于具有无移动部件、无噪音、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结构紧凑、易于集成到现有系统等优点,在低品位能源回收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热电转化效率仍较低,且所使用的热电材料多数含有稀缺或有毒元素,这严重阻碍了现有器件在发电方面,尤其是在500 K以上废热回收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因此,亟需开发新一代高性能、成本低廉且环保的新型热电器件。近期,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莞、王连军教授团队在前期Bi2Te3、CoSb3基热电器件工作的基础上(Nano Energy, 2017, 41: 501-510;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0, 10(2): 1902986),进一步开发了由n型Mg3(Bi,Sb)2和p型CoSb3组成的新型热电器件。该工作涵盖了从材料设计到器件集成的全链条研究,包括材料成分和微结构优化,筛选有效的界面连接层,合理设计器件结构及器件服役性能表征等。最终,器件可在750 K的温度下稳定运行,在450 K的温差下实现超过9%的转换效率,且获得了比现有热电器件更高的性价
详细内容近日,2022年度美国SPARK设计大奖评奖结果揭晓。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吴春茂老师指导学生李雪菲设计的作品HERE- Sports Gamepad荣获SPARK DESIGN AWARDS 2O22 BRONZE WINNER。本次SPARK设计大奖针对来自世界各地参赛作品,由来自各领域的多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基于创新性、可持续性、功能有效性、未来性等评价标准进行为期2天综合评审,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据悉该设计是本次中国大陆院校唯一学生设计获奖作品。 该设计灵感源于本轮新冠疫情下人们的现实困境。由于保持社交距离是遏制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对居家中的人们来说会产生孤寂、焦虑等负面情绪。这是一款运动游戏手柄,用于在自我健康管理期间缓解用户的消极情绪。它利用体感和无线网络技术实现室内运动和隔离区的互联。它不仅是一个用来满足人们的室内运动和社会交往需求的物联网球拍,也是一款温暖的陪伴小夜灯。它致力于将冷寂的隔离区变成一个欢乐、愉悦的运动室。 美国SPARK DESIGN AWARDS 是全球涵盖范围最广、专业化水平最高、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大奖之一。它以“改变”为目标,旨在通
详细内容2022年8月3日,「中华杯•太酷」大学生毕业季服装设计大赛复评结果出炉,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中日合作班曾紫绮同学携其毕业作品《纸短情长》获得金奖,指导老师张道英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中华杯•太酷」大学生毕业季服装设计大赛是以服装设计类专业毕业班学生为大赛征集对象,以多元化的评选方式、专业权威的专家评审、独一无二的奖项设置,为毕业季学生毕设作品提供一个崭新的舞台。始创于1995年的“中华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是知名度和影响力兼具的国家级、国际性的服装设计赛事之一。在上海时尚产业发展中心的推动下,自2018年起,赛事聚焦应届毕业生以助力设计新秀迈出从学习赛道转向工作赛道为宗旨, 而继2020赛季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合作“云端盛典”后,大赛更是通过创新性的“智能交互”“云秀发布”等模式再一次完成了“数字化”升级。本次大赛自2022年1月截稿后,共收到海内外数千份参赛作品,通过线上初赛海选,35位选手的参赛作品进入决赛,之后通过海外顾问、众多行业专家、设计师和跨界评委等评审与选手线上复评,受疫情影响,历经长达8个月的时间,最终选出各大奖项。 曾紫绮的作品灵感来源于
详细内容近日,第一届上海大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科普漫画大赛结果揭晓,我校5项作品斩获6项奖项,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1项、最佳创意奖1项。该项赛事由中共上海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和易班网承办。在首届大赛中,我校机械工程学院4项学生作品获奖,冯贇作品《第二双眼睛》获一等奖和最佳创意奖,林佳宁作品《数字健身》获三等奖,盛玉婷作品《数字化生活》获三等奖,陈广珞作品《VR旅游》获优秀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苏子珊作品《无处不在的数字赋能给予我们的便捷与安全》获三等奖。据悉,第一届上海大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科普漫画大赛以“数字赋能,全民共享”为主题,作为2022年上海市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系列活动之一,旨在进一步推动校园数字素养与技能建设,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全民数字化实践。近年来,我校积极对标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要求,深入推动高校数字化转型升级,始终坚持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数字素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一等奖作品:《第二双眼睛》 作者:冯贇)
详细内容8月13日、14日,由东华大学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合承办的“正泰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决赛在上海松江举行。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67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6716名研究生报名参赛,收到参赛作品1673项,参赛人数创历年新高,提交作品数量为历届之最。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大赛组委会、专家委员会、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华大学等单位领导、嘉宾现场出席大赛,参赛选手、领队教师及指导教师线上参会。
详细内容近日,在2022年“地球表白日”来临之际,我校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共同举办“「衣」起行动,共创未来——2022可持续时尚论坛”,邀请多位行业内外重量级嘉宾以线上论坛的形式,一同梳理从绿色生产、设计、消费到循环再生等全价值链趋势,分享行业实践经验。(俞建勇校长致辞)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应邀参会并致辞。会上,俞建勇首先对参会嘉宾表示欢迎,对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感谢。他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向纵深演进,可持续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各行业不容忽视的主流趋势。学校将通过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建“东华大学-WWF可持续时尚中心”,在可持续时尚科学研究与政策倡导、可持续时尚教育与人才培养、可持续时尚宣传行动与国际交流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策源地、人才培养主力军和社会服务生力军的作用,为推动全球时尚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卿凤翎副校长代表我校与WWF签约)论坛分享环节结束后,我校正式与WWF北京代表处就成立“可持续时尚中心”的合作进行战略签约,副校长卿凤翎与WWF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项目)周非分别代表双方线上签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