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是永恒的”“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举办“给‘00后’讲讲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主题宣讲活动,为学院“00”后青年学子带来一场“解渴”又“对味”的“思想大餐”。专职辅导员彭湘陵带来“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专题党课,讲述了学院青年志愿者在大上海保卫战中挺膺担当、真情奉献的故事,激励学生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在困难面前拿出“挤劲”“钻劲”,勇登学业新高峰,闯出一片新天地;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柴子健从“感动中国人物”“全军10位挂像英模”“最美奋斗者”三方面出发,结合自身支教经历,生动阐释了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内涵;学院“新时代青年说”学生宣讲团录制微课,通过“汇集信念的力量”“造就大爱的胸怀”“发扬忘我的精神”“保持进取的锐气”四个专辑,让雷锋精神穿越时空与计算机学子同频共振……在宣讲活动中,师生党员同台共话雷锋精神,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句句入心的说理,让雷锋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润物无声般浸润青年学生心田。据悉,学院除了用青年之声共话雷锋精神外,还选树出“学习之星”“就业之星”
详细内容3月2日下午,学校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召开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会议。副校长赵震出席会议并讲话,各教学科研单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分管领导和联系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责任人、资产管理处相关人员等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资产管理处处长唐俊峰主持。 会上,资产管理处副处长骆轶姝围绕我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现状、开放共享工作指导思想、开放共享管理体系、上年度绩效考核结果等进行全面总结,对本年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进行布置。相关人员就科技部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指标、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考核要点、数据报送要求及范例等开展系统培训。 赵震对2023年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提出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强化各教学科研单位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主体责任,健全开放共享长效机制;二是要坚持“盘活存量、发展增量”。对于存量仪器设备,提升共享使用能力、挖掘对外服务潜力;对于增量仪器设备,重视源头把关,合理配置;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加大对实验技术人员的技能训练,重视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发,提升依托仪器设备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的能力;四是要利用好信息化手段,通过数字赋能促进
详细内容3月3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向雷锋同志学习”主题展开展活动在学院红色长廊举行,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晓杰出席,并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一起为主题展揭牌。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及师生代表参加活动,活动由院党委书记戴叶萍主持。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所作的重要指示,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在坚持深学深研雷锋精神基础上组织师生精心策划推出此次主题展。展览分为 “走进雷锋:雷锋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学习雷锋:平凡的人生,伟大的功业”、“新时代新篇章:精神的楷模,时代的丰碑”三个部分,重温雷锋同志的光荣事迹,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新时代新征程上“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智慧和力量。开展同时,由学院青年教师带领研究生精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和《雷锋日记》,深入领会雷锋精神“永不褪色”的精神密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求。开展首日,主题展迎来首个参观团队,来自东华附校的30余名学生来到现场,由学院研究生宣讲团成员进行现场教学。
详细内容近期,东华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何创龙教授团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Adv. Funct. Mater., 2022, 32(20): 2200011;Bioact. Mater., 2021, 6(10): 3254-3268;Biomater. Sci., 2021, 9(7): 2631-2646;Chem. Eng. J., 2019, 362: 269-279),受“花圃”结构和花卉通过花粉吸引昆虫(例如蜜蜂和蝴蝶)特征的启发,结合3D打印和静电纺技术,构建了以3D打印支架为框架和静电纺纳米纤维为填充物的生物活性支架(DMSNs/SrHA/PGP),兼顾支架的多级微结构、力学强度和生物活性。相关研究成果以“Flowerbed-Inspired Biomimetic Scaffold with Rapid Internal Tissue Infiltration and Vascularization Capacity for Bone Repair”为题发表在ACS Nano 期刊上,论文的通讯作者为东华大学何创龙教授、上海市第九民医院王金武主任医师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马小军副主
详细内容3月3日上午,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实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相融互促,东华大学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党支部与松江区就业促进中心党支部在松江区轻客众创空间,联合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传承雷锋精神”主题党日。活动由松江区就业促进中心党支部副书记盛青主持。主题党日以2023年“织爱助学金”义卖活动拉开序幕,“织爱助学金”是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党支部连续十一年设立的助学金,每年三月通过义卖助学的形式表达对雷锋精神的敬意,提醒支部每位党员人民至上、心怀大爱、锐意进取,以“向上”“向善”为价值追求,努力工作、积极生活。两个支部的党员以学习党的二十大为契机,共同践行雷锋精神,在春日的文汇路,为织爱助学金再添温暖。(爱心义卖)随后,共建双方开展理论联学,共上“星火”微党课。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严军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雷锋精神”为主题,带领全体党员回顾雷锋同志的一生,阐述雷锋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希望联建支部以雷锋精神为动力,以支部每位党员微小的力量形成燎原之势,促进工作更上一层楼,为学生高质量就
详细内容3月1日,第九届校教学督导员聘任仪式在延安路校区第一会议室举行。副校长陈革、退教协理事长王以刚出席会议,退休党委书记吴小军、第九届教学督导组全体成员及教务处相关人员与会。会议由教务处处长杨旭东主持。 陈革为新一届教学督导员颁发聘书并讲话。他代表学校感谢教学督导员长期以来对教学督导工作的辛勤投入,对教学督导组的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陈革指出,本科教育是大学的立校之本,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希望新一届教学督导组老师们继续以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师德品格和强烈的责任感,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即将迎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需要各方协同配合,希望新一届督导老师们在保重好身体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学院督导、一线教职工、学生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深入一线,为学校守好本科教学工作的质量底线。 王以刚在会上宣读了第九届教学督导组组长、副组长名单并讲话。他指出,教学督导工作要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确立督导工作的新思维,积极探索督导工作的新格局,以期助力提升学校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他勉励新一届督导组继续深入思考,与时俱进做好教学督导工作。
详细内容2月28日,学校召开2023年工作部署会。会议强调,2023年学校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巩固深化巡视整改成果成效,加快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扎实推进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统领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奋力开创“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刘承功在会上讲话)党委书记刘承功表示,经过充实调整后的学校领导班子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进一步开拓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他在会上传达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2023年春季上海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精神,并就做好新学年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加强理论武装,深刻把握全年形势任务要求。要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引向深入,结合即将开展的主题教
详细内容2月27日,学校党委常委会在松江校区召开会议,集体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党委书记刘承功主持学习会,校长俞建勇领学,副校长李炜交流学习体会,全体学校党委常委参加学习。俞建勇紧扣学校发展实际作全面领学。他谈到,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要着力推动有组织科研,全面提升学校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能力,强化与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协同,积极推进基础研究体系性布局。要加强基础研究整体能力建设,规划建设重大创新平台,谋划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支撑建设。要提升人才自主培养水平,优化基础学科建设布局,发挥基础研究对学校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要强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加强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推动优势学科领域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要营造良好基础研究创新氛围,弘扬科学家精神,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评价机制,支撑学校基础研究长期稳定开展。刘承功在主持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作出全面部署,为推
详细内容穿越时光的雷锋精神主题展、百花齐放的志愿文化巡礼、有趣有料的雷锋精神思政直播间……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东华大学“上新”了60余场精彩充实的学雷锋活动,令大学生直呼“爱了”。这只是东华大学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一个掠影。多年来,学校以“3·5”学雷锋日为依托,坚持把雷锋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让雷锋精神润物无声般浸润青年学生心田。27支志愿服务团队 筑起“最美风景线”1992年3月,一篇题为“可歌可泣的‘自强少年’”的报道,讲述了上海市华阳路几位残障孩子克服困难在逆境中奋起的故事,牵动着东华大学90级学生康强的心。在学校和街道的支持下,康强与身边同学创办了“华阳自强少年学校”,与残障孩子交朋友,义务为他们辅导功课。时光荏苒,最初的辅导小组已经成长为东华大学的明星社团——华阳自强志愿者协会。(东华大学华阳自强志愿者协会开展“为老”志愿服务)三十多年来,协会虽然随着校区搬迁经历了更迭和调整,但“服务学校、心系社会、无私奉献”的“华阳精神”始终没变。晚托班辅导孩子课业、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教社区居民跳民族舞……在一届又一届学生
详细内容经国家认监委批准,2023年2月27至28日,国家计量认证高校评审组对东华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进行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复查暨扩项”评审。评审组由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吕弋教授(组长)、西安交通大学刘佳梅和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周硕三位国家级评审员组成。东华大学副校长李炜、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俞昊、资产管理处处长唐俊峰等校领导、相关职能部处领导及分析测试中心全体教职工参加了复查评审会议。本次评审是分析测试中心继2008年首次通过资质认定后的第四次复查评审。会议由分析测试中心徐洪耀主持。李炜副校长代表东华大学致辞,李校长首先介绍了我校的发展情况以及分析测试中心的建设情况,及其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她要求分析测试中心全体人员配合评审专家做好复查评审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促进中心的管理和分析测试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确保为全校师生提供准确可靠的分析测试结果,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吕弋组长就本次评审的目的、要求、纪律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说明。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杨明在复查评审首次会议上介绍了中心近六年的发展情况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近六年中心每年测试校内样品达
详细内容2月21日下午,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智能院)正泰智电港研究基地启动与揭牌仪式在松江经开区正泰智电港举办。松松江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曹雷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副主任、松江区科创办主任郭淑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组长、松江区科创办副主任戴志明,松江区经委副主任许浩,松江经开区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夏超群,正泰智电港董事长陈成剑,正泰集团研究院院长李乃湖等领导和嘉宾以及智能院师生参加了揭牌启动仪式。会议由智能院常务副院长张洁主持,松江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曹雷军与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洁共同为研究基地揭牌。 智能院在松江经开区、长三角G60科创办、正泰集团、东华大学欧美同学会等部门支持下,在正泰智电港设立研究基地。这是智能院克服资源场地制约、积极探索对外服务新路径的重要举措。智能院将利用经开区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各领域技术的融合和应用,促进成果转化落地,服务区域经济。图 国家级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松江经开区) 松江经开区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是松江经济建设的主阵地、对外开放的主战场、科技创新
详细内容2月28日,理学院应用物理系党支部、物理研究生党支部与校后勤服务中心第三党支部在2号学院楼454会议室进行“保障健康安全,共建平安校园”党支部共建活动。校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克兢,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兼第三党支部书记卢洪伟,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乔松,副院长唐晓亮以及三个支部成员参加此次活动。会议由理学院应用物理系党支部书记陆爱江主持。(后勤服务中心第三党支部成员做安全教育)本次共建活动聚焦平安校园建设,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会上,张克兢代表后勤服务中心第三党支部围绕“共建绿色安全校园”展开关于“安全”“节能”“环保”主题发言;物业管理办公室主任陈亮以保障实验室安全为切入点,着重介绍校园治安管理工作;校医院周丽萍就日常卫生知识普及与师生就诊等规章制度进行解读。理学院应用物理系党支部徐雨详细介绍劳动教育精品课程《物理实验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建设情况,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为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赋能。交流发言阶段,后勤第三支部表达了“切实了解师生需求,提质校园服务质量”的愿望,物理系师生也深入了解了校内就医等服务工作的具体情况,
详细内容编者按:日前,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举办第八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的通知,学校高度重视,在校内进行了宣传动员,开展了知识问答和作品征集等活动,为更好地组织开展此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营造学廉思廉践廉的校园文化氛围,纪委办公室组织编写了“廉洁文化的内涵”,希望能够给予参加活动的广大师生有所启发。“廉洁”的本义即清廉、清白,常指社会个体保持自身高尚、公正、秉直、善良和俭朴的状态,更引申为以内心的守真与守正来拒绝和排斥形形色色物质欲望、生理欲望和权力欲望的诱惑,防止勤勉良善和恬静美好的品格修为在外在环境的熏染、驱使和玷污下,引发人们在心灵之美的追求上,出现方向上模糊、信念上动摇和品质上变化。可见,“廉洁”及其文化的建设,一般专指自我约束的道德领域,针对极易受到外界诱惑的掌握公权力的人群,也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公职人员”。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自律的形成常常需要他律的辅助,公职人员的廉洁意识也需要在普罗大众的文化认同基础上才能得到升华。因此,“廉洁教育”除了强调在个体道德层面的自我约束外,常常也包括在群体行为层面的外在约束机制,以及在非公权力人群中的宣介、传播、理解和认同。在我国,廉洁除了本义和与腐败的
详细内容2月23日,由科技部主办的“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杭州举行。我校环境学院蔡冬清团队自主研发的“有机固废1小时纳米腐熟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荣获“优秀奖”。我国每年产生约40亿吨畜禽粪污和1.2亿吨餐厨垃圾,其堆肥存在周期长(30-60天)、四大害(细菌、激素、抗生素、重金属)、肥效低、碳排高、占地大、起热难六大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双碳计划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卡脖子问题。针对该问题,蔡冬清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广西/内蒙/安徽/宁夏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STS等项目支持下,经过3年科技攻关,从0到1原创研发出1小时纳米腐熟剂,提出独特的分子剪切效应和快速腐熟理论,可在1小时内将畜禽粪污、餐厨垃圾等有机固废腐熟成高活性有机肥。与传统堆肥相比,该技术的颠覆性在于:1)将腐熟周期从30天缩至1小时(效率提高720倍);2)几乎100%无害化,有效消除四大害;3)肥效显著高于传统有机肥:该产品符合有机肥最新行标NY525-2021,黄腐酸含量高达3-6%(传统有机肥约1%),较传统有机肥增产15-50%。同时可节约场地和用工70%,减碳30%以上。该技术已获4项发明专利,授权安徽丰原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