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8日,第七届全国密码技术竞赛决赛在位于“中国网谷”的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落下帷幕。经过公开答辩、现场提问、专家集体评审等决赛环节的激烈角逐,由来自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刘春、高建宁、秦梦洋三位同学组成的 “定坤”战队荣获全国一等奖。来自全国各大高校、企业、职业院校和科研单位等共计111家单位、503支队伍、1500余名队员报名参赛,其中包含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几十所高校共计166支队伍。全国密码技术竞赛自2015年开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届,是目前国内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密码技术赛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密码学会理事长王小云等三十余位国内顶尖密码学专家以及信息安全知名企业的代表组成评审团。本次大赛历时6个月,共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初赛环节以答题形式考察参赛学生对密码学基本知识、基础概念的理解何掌握程度,团队3名成员成绩之和为团队总成绩。复赛环节以必选题或自拟题目完成参赛作品,专家评审后成绩优异者进入决赛。决赛环节所有参赛团队进行现场评审。谈及本次获奖,计算机专硕2204班秦梦洋说:“整个赛程对我学习信息安全专业的知识,以及现场答辩和应变能力
详细内容3月28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赴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汽轮机厂(以下简称上海汽轮机厂)调研走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建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副系主任邓文义、学生办公室主任盛夏、本科生就业负责人孙璐璐带领能环20级本科生及相关硕士生代表前往,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磊、上海汽轮机厂人力资源部副部长范谊章、上海汽轮机厂总经理工作部全质处处长助理李轶非、上海汽轮机厂人力资源部高级人力资源经理刘昭热情接待师生一行,双方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校企双方交流)调研期间,企业对合作愿景表达了高度认同。座谈会上,何磊表示企业与学校都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做好人才培养的衔接更需要双方的协同努力。他表示企业一直走在全球技术前沿,以海纳百川的姿态积极对外开展技术交流。国家鼓励企业与高校进行产学研结合,企业要做到既是“出题人”也是“答题人”,企业要想实现技术的“弯道超车”就要在基础研究中有所突破,这就更需要与高校的紧密连接与互动。他寄语新一代的青年人,要有家国情怀,要有责任担当,要肩负起国家发展重任,艰苦奋斗,实现人生价值。李轶非就上海汽轮机厂的发展历程、产业规划、人才
详细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管理学院党委主动谋划,深入区县,切实提升服务上海的能力自觉和能级水平。3月27日,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林嵘、副院长杨帅、工商管理系党支部书记吴晓隽等一行赴崇明区开展调研,同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开展共建合作交流。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倪向东主持,副局长施建华、邢峰,资源开发科科长杜鹏飞和宣传推广科科长王超出席会议。倪向东对东华大学管理学院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对于学院主动联系、问需地方发展表示感谢。倪向东介绍了崇明区文化和旅游的基本概况和主要发展模式,并就民宿产业的发展和瓶颈进行了深入交流。林嵘就学院党委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挥专业特色优势,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进行交流。杨帅就学院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交流。双方就崇明区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发展现状、痛点难点进行了深入交流,针对接待人员素质不高、资源局限、营销宣传欠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邱洁威副教授以浙江安吉和德清县为例,介绍并比较了社区内源发展型和外来资本带动型两种不同的民宿旅游发展模式,并对崇明民宿发展提出了初步建议。吴晓隽则基于工商党支部学科优势,提出
详细内容3月23日,由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参与主办的第四届“我为乡村种风景”长三角青年乡村振兴设计大赛在上海市金山区长三角路演中心圆满收官。图1.大赛评委及参赛团队合影本次大赛已持续举办至第四届,联动全国近60余所院校和机构,影响面持续扩大。大赛积极探索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的“政产学研用商”新模式,用设计赋能乡建行动,用创意点亮乡村之美,为乡村振兴建设注入创新活力。大赛的背后是青年设计师们智慧和创意的集结,也是一次关于乡土美的探索和传承的历程,青年设计师们在探索和挖掘乡土文化中发扬乡村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在乡村设计中展现出才华和创造力,用创意一次次点亮乡村之美。东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革,金山区委副书记袁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吴晶书记、长三角相关高校领导专家、金山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参赛团队代表等共同出席第四届“我为乡村种风景”长三角青年乡村振兴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共同见证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图2.东华大学陈革副校长、金山区委袁罡副书记观看获奖作品展示东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革在大赛颁奖致辞中指出:东华大学立足时代需求,响应乡村振兴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国家战略,积极探索“乡土中国”—“
详细内容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局起势见精神。新学期以来,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坚持推进“熔·融”双促工程,与松江区广富林街道党工委、泗泾镇党委、新桥镇党委进一步强化“区域性党建”工作,激活深度融合和事业发展的“红色引擎”,紧密对接区域核酸亭改造“再利用”、社区标识系统升级、古文化IP打造等文化惠民项目,以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为目标不断拓展党建育人成果,以设计创新为特色,赋能松江区“美好社区,先锋行动”。学院党委书记王新厚、副书记杨蓉带队多次前往泗泾镇开展党建引领、访企拓岗系列共建交流。泗泾镇党委副书记牛斌、下塘社区党委书记查丽莉等相关党群工作人员陪同参观了修缮建设中的泗泾古镇并介绍已修缮建筑实现了“整体修旧如旧、细节修旧如新”,机械学院将发挥工业设计学科优势,开展全链式IP设计、文创设计,充分挖掘古城古镇历史和文化内涵。上海科库医疗技术有限公司CEO杨伟强详细介绍企业概况、发展历程及产品研发等情况。他表示,希望依托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专业优势和区位优势,解决创新产品研发中的“卡脖子”技术瓶颈,期待学院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科创人才,与相关学科团队开展合作。“场中居民区现有党群阵地空间较大,需进一
详细内容3月24日,我校第六届研究生督学组聘任会在延安路校区举行。副校长陈革出席会议并讲话,校老教授协会暨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理事长王以刚、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俞昊、退休党委党委书记吴小军、第六届研究生督学组成员及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与会。(会议现场)第五届研究生督学组组长张元明总结了第五届督学组两年来在研究生课堂教学、教学档案、论文答辩、论文评阅、培养方案检查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即便遭遇疫情,督学组的专家也主动改变工作方式,积极参与疫情期间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进行研究生课程“云”督查等。 陈革代表学校对研究生督学组的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退休老教授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表示感谢。陈革讲到,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人才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安身立命之本、发展兴盛之基。研究生督学组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传授经验,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已经成为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希望研究生教育督学组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能继续发扬“退而不休”的精神,保持优良的传统作风,关注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新趋势,继续为
详细内容3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做客东华大学首届“镜月生科讲坛”,并带来首场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俞建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丁传贤,副校长李炜等出席活动开幕式。(俞建勇讲话)俞建勇代表学校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就学校生物学科发展情况进行简要介绍。他表示,发起成立“镜月生科讲坛”是学校学院人才培养一项重大举措,通过邀请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开阔师生视野,提升学科影响力,期待兄弟院校的同仁们能帮助东华大学生物学科更好更快成长,共同进步。(刘昌胜作报告)刘昌胜围绕“创新生物材料:支撑人类医疗方式变革”主题,结合团队系列研究成果,分享了生物材料推动创新骨修复技术、心血管支架、种植体、组织工程以及在应对老龄化骨修复等方面的重要突破和临床应用,展望了生物材料在组织再生领域的创新方向,并鼓励师生打开科研思路,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丁传贤与李炜为“镜月生科讲坛”揭牌)活动中,丁传贤与李炜共同为“镜月生科讲坛”揭牌。讲坛结束后,相关专家参与我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时序响应调控炎症组织微环境的抗菌促创面修复高分子水凝胶研制》项目启动会。(学生聆听
详细内容3月27日下午,长宁区副区长陈颖带队,联合区市场监管局、教育局组成的专家队伍,来我校开展A级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副校长赵震、校长办公室、后勤服务中心等相关负责人陪同。陈颖副区长一行人现场查看了第一食堂、第二食堂和采供部仓库,重点检查了我校食品安全三级管理组织体系、“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落实、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和原材料采购管理等情况,详细询问我校食堂供餐、学生就餐、食品安全把控等情况,与现场管理人员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和专业的指导。后勤服务中心从制度保障、组织体系、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等方面汇报了我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陈颖副区长对我校在疫情期间的餐饮管理工作进行了表扬,同时强调,要以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为契机,持续落实属地政府管理责任,市场监管部门要强化管理责任,加大强化三方共治,及时发现并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针对我校餐饮管理实际,提出提升精细化管理、落实生产安全、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的指导意见,不断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全力保障校园的饮食安全。最后,副校长赵震对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和督导工作表示了感谢,同时表示,在后续的工作中将以查促改、以改促进,进一步提升
详细内容3月23日下午,校长俞建勇赴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开展调研,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参加调研交流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林嵘主持。俞建勇听取了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学位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对学院近年来取得的进步和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于学院进一步上水平上层次提出了三点工作期望:一是希望学院对标兄弟院校A类学科建设标准,以高水平学科布局,建设人才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方位整体性推进学院改革发展;二是希望学院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这个重中之重,把好进人关,尤其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扩招背景下,要确保师资队伍质量,系统做好人才工作,给教师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希望学院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建设,深入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向纵深发展,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国际教育的经历,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的高层次人才。学院党政班子对俞校长的调研讲话高度认同,一致表示将积极学习兄弟院校好的经验和做法,在专硕扩招背景下全力做好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保证质量不降,标准不减。同时,配合学校整体部署积极推进二级管理,群策群力加快学院改革发展和内涵建设,为推进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
详细内容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3月24日,人文学院党委举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薪火长宁”宣讲团(以下简称宣讲团)讲师、顾问聘任仪式暨2023年春季学期党校开班典礼。院党委书记韩哲宇,党委副书记资雪琴,党委委员、副院长叶长海,副院长沈一兵,党委委员周卫平、章礼强、吴志刚、周铮铮,各党支部书记及党校学员出席活动,学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贺善侃、特邀党建组织员丁霞萍受邀出席并受聘宣讲团顾问,活动由薪传聚力党支部书记李华清主持。启幕、筑梦,谱写崭新篇章大会在奏唱国歌中拉开序幕。韩哲宇书记强调,人文学院党委认真落实学校党委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选调精干力量组建此次宣讲团的讲师成员和顾问成员,希望各位宣讲团同志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和具体工作实际,让宣讲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同时,他对全体党校学员提出四点要求:既要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立志成为信仰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也要激发勇于担当“新动能”,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学生骨干;还要培养肯于吃苦的“好品质”,努力做刚健有为的青年先锋者;更要培育永久奋斗“新动力”,努力接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
详细内容“同学们,大家是不是都对生活中的快递很熟悉?”“是!”稚嫩的童声异口同声地问答。教室里,小学生的耳朵竖得高高的,盯着讲台上的研究生姐姐,眼神中充满期待。“那今天我们来猜一猜地球到太空的快递需要多久呢?”……这样的课堂开篇,其实并不是一节普通的课程,而是一堂有学有思、有议有悟的“大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走上东华附校讲台,开讲“载人航天精神” 3月21日,11名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带着准备一个月之久的“载人航天精神”红色文化课程,走进东华附校三年级各班。孩子们喜欢的研究生哥哥姐姐们从居家抗疫期间的微课屏幕中“走”了出来,又一次来到了熟悉的教室。课堂上,没有枯燥的“满堂灌”,而是通过紧扣教学重点的新闻视频素材、贴合青少年的生动课件以及恰到好处的问题预设,激发学生的思考,内化学生心中对航天英雄的崇敬,继而转为自身孜孜求学、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这样的思政课共建合作,从2019年项目启动以来,已经走过了三年多的研发之路。即使突遇新冠疫情,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熟练的数字化技术为附校学子录制微课,做到“停课不停学,红色教育不停歇”。2021年《童心向党学榜样 红色精神代代传》大中小学思政
详细内容3月24日,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第二届技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我校松江校区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陈纯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蒋昌俊教授,光明食品集团监事会主席朱勇,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叶敬平,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阿尔伯塔大学黄彪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陈积明教授,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华长春教授,科研院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中心领导班子及成员以及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领域教授、青年学者等参加会议。东华大学副校长李炜教授致辞。会议由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陈纯院士和科研院院长丁彬教授共同主持。中心主任沈波介绍了中心的总体定位与研发方向,并对本年度中心承担的研发项目、取得的重要成果、建立的行业合作与国际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总体汇报。中心青年教师赵鸣博、邹磊和刘华山分别对“基于单模态和跨模态的多任务服装检索方法研究”、“面向复杂感知环境的状态估计”和“面向柔性智能制造的机器人+AI技术融合研究”三个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汇报。在工作研讨中,技术委员会充分肯定了中心的各项工作,并结合当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现状、国际形势及关于数字化、网络化和智
详细内容3月22日,东华大学2023届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松江校区体育馆举行,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副校长陈革、李炜、赵震出席毕业典礼。各学院、相关部处负责人、导师代表、研究生辅导员共同见证1200余名研究生这一美好时刻。典礼由陈革主持。校长寄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俞建勇寄语毕业生)俞建勇为毕业生们送上寄语。“什么才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最需要的品格?”“奋斗者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人,奋斗是我们时代的最强音!”他把“奋斗”这个主题词赠予毕业生们,勉励大家要选择为国奋斗,把个人发展的“小目标”融入时代发展的大蓝图中,争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青年;要顽强奋斗,把持之以恒的学习融入个人奋斗之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做勤于学习、坚韧不拔的奋斗者;要善于团结奋斗,保持乐观奉献,至善润心的人生本色,做新时代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希望大家无论何时、遇到何事都能保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奋斗精神,走好属于自己的奋斗之路。“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俞建勇最后祝愿毕业生们以更加宽阔的胸襟、更加渊博的学识、更加奋进的姿态去拥抱机遇与挑战并
详细内容3月22日,东华大学周翔院士创新基金座谈会在松江校区举行。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翔捐赠多年积蓄在校设立“周翔院士创新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创新人才培养,鼓励年轻人投身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学科的发展,为地区和国家科技创新做出更多贡献。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副校长李炜、赵震,化学与化工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学校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周翔院士的学生出席会议。座谈会由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宋丽贞主持。(座谈会现场)“70年来,我见证与亲历了中国纺织行业发展变化的过程,很荣幸,作为东华的一份子,为中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一点贡献。作为老师,最令我高兴的是看到学生的任何一点进步和青年教师的成长。创新是我们攀登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捐助成立创新基金,期望能为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出一点力所能及的力。”周院士在捐赠现场质朴、谦逊的话语感动鼓舞着每一位在场观众。“科学的道路是脚踏实地的道路,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应有所贡献,留下自己的足迹。希望青年一代在创新的路上不畏艰难,不懈求索,尽早使自己成为祖国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周翔发言)俞建勇代表学校向周翔院士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