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坚持文化引领战略,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全局性工作的突出位置,整体性谋划、系统性推进。编制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十四五”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规划》,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四个维度建设校园文化体系,保障校园文化高质量发展。落实学校《关于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加强文化育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注重对办学理念、校史、校训、校风等精神内容的凝练,把核心价值观与大学传统、大学精神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上海市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文创实践基地,校史馆、档案馆、纺织服饰博物馆等的育人功能,持续开展学校口述史采集工程,深入挖掘校史中蕴含的文化育人资源。

大力营造传承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的浓厚氛围。携手中共一大纪念馆、瑞金市举办“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文物史料图片展”等,组织“中国共产党与红色纺织”研讨会,在校史馆里讲党史、讲纺织工业发展史,推进党史纺织史校史育人同频共振。对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上海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扎实开展校园书店建设。持续推进“周周讲”“环东华时尚周”“崇德讲堂”“钱宝钧讲坛”等系列校园文化品牌建设。2021年至今,学校获得艺术教育各类荣誉16项,完成艺术课题和基地建设共5项,深化拓展了苏宁艺术馆、复星艺术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三个美育实践基地,让东华美育具有社会美誉度。艺术教育案例获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国家一等奖。

在各级党校团校以及青年教师骨干培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教育体系中加强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提升师生文化自信。深入开展“宪法进公共空间”、国旗下讲宪法等普法宣传活动;开设纺织服饰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精品课程、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基地、设立传统文化社会实践专项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连续举办9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研培班,研培成果走进 “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北京恭王府、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艺术节等,创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创大师剧《钱宝钧》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的生动教材,作为学校党委中心组学习课程以及思政实践教学重要内容,列入教师节、新生入学、新教师上岗的教育观摩必备内容,已连续上演17场,线上线下观众5万余人次,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