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第十五届“领导科学研究”博士论坛暨第九届青年学者论坛在我校延安路校区落下帷幕。本次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为主题,由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共青团东华大学委员会主办。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名誉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奚洁人,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会长、上海市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庆松,东华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任晓杰出席会议,来自团中央、上海市团校、“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和各高校的80余位教授、学者与学生代表与会。论坛现场郭庆松在会上做学术致辞,他结合本次论坛主题“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分享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及研究的心得体会,着重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心任务、五大特色、本质要求、五大原则以及蕴含其中的“六对关系”。他援引党的二十大报告他寄语青年学者:“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舞台无比广阔、前景无比光明,要把自己培养成为对国家、民族进步发展担当重任的新一代栋梁之才”。郭庆松做学术致辞会上,贺善侃宣读了论坛征文获奖名单。东华大学胡燕玲撰写的《中国式现代化情境下“文化共同富裕”
详细内容近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开展第十二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选树活动,经评审产生30名上海青年科技英才,我校廖耀祖研究员荣获基础研究类“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称号。“上海青年科技英才”旨在激励宣传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发展国家科学技术事业、促进上海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经上海青年科技英才选树办公室资格审查,本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选树有效候选人共362人,其中基础研究类有163人,成果转化类有88人,企业创新类有111人。选树名额按照基础研究类、成果转化类和企业创新类进行分类,每类青年科技英才不超过10名,总计不超过30名。廖耀祖,1982年6月生,东华大学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聚焦功能多孔高分子框架材料研究,提出了杂原子介导有机分子筛吸附剂的制备新方法,实现了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危害物的高效吸附及高值化;建立了高能量密度多孔高分子框架柔性纤维、膜电极材料的制备新路径,阐明了结构/功能一体化对电容储能效率的提升机制。发表 SCI 论文90篇,获2022年侯德榜化工
详细内容11月10日,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主办,“我为资助代言”第六届上海高校十佳学生资助宣传大使评选在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成功落下帷幕。我校学生吴琼以“青春逐梦新时代、资助伴我向未来”为题作主题演讲,获得“十佳学生资助宣传大使”荣誉,成为我校第6位“上海高校十佳学生资助宣传大使”。本次比赛汇聚了上海各大高校的学生代表,42位选手以自己受助的亲身经历和反哺社会的实际行动,传递了资助宣传大使的使命和责任,充分展现了“扶贫、扶志、扶智”资助育人新路径的工作实效。资助政策是一束光,而资助宣传大使就是引光人。比赛中,吴琼以家乡非遗艺术苗族歌鼟为引入,向评委和现场观众呈现她带领12人资助政策宣讲团回到家乡,“走进学校,走进基层,走进企业,走进直播间”,线上线下大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的实践经历。正是因为国家资助政策,孩子们的成才梦才能和家乡的振兴梦重叠,一同书写中国梦。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大使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肩膀承担使命责任,用双手创造青春未来。我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连续15年组织获奖受助学生开展资助政策宣传专项暑期社会实践,全额资助344支队伍,共
详细内容日前,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关于批准设立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等5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人社部函〔2023〕8号),公布了2023年批准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名单。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功获批,是东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标志着学校管理学科已构建了完备的本-硕-博以及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打造经管人才高地,形成高端经管科创人才聚集效应,促进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助推学校和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向更高层次发展。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于2003年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早在1959年设立工业管理工程本科专业,1982年设立管理工程硕士点,1995年设立管理信息系统硕士点,1997年按学科新目录调整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1996年与2002年分别设立“经济控制与发展”与“智能决策系统与知识管理”博士点研究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同时,本学科还挂靠我校“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先后招收10名博士后
详细内容近日,由后勤服务中心、共青团东华大学委员会、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主办的“东华有味 青春有为——2023东华大学美食文化节暨‘我最喜爱的十大食堂菜品’评选活动”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成功举办!校党委副书记崔运花、校长助理阎林平及上海市学校后勤协会餐饮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市场学会团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沈建平等出席活动。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松江大学城6所高校代表和我校职能部处等近300名师生共同见证了本次活动。校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宣布东华大学美食文化节开幕,校长助理阎林平为美食节致辞。校啦啦操队、校园十大歌手王涵分别带来精彩暖场演出,营造出浓郁的美食节节日氛围。校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宣布美食节开幕副校长阎林平为活动致辞校啦啦操队带来开场演出《战歌》本次参与菜品展示环节的菜品共计124个,其中参加“我最喜爱的十大食堂菜品”评选的菜品共有92道,主要以新推出菜品为主,红安与白案相得益彰,由松江校区第一食堂、第二食堂精心提供。来自松江6所兄弟院校的20道精选菜品也参与展出。现场师
详细内容近日,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暨2023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传来喜讯,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史向阳教授团队的“细胞膜仿生响应型杂化纳米平台的设计及其肿瘤精准成像与治疗”专利项目经专家推荐、路演等阶段成功入选第二届生物医学优秀专利推荐项目(全国共32项)。恶性肿瘤常规治疗方式的疗效不佳,开发可实现肿瘤精准诊疗的新型纳米药物至关重要。《细胞膜仿生响应型杂化纳米平台的设计及其肿瘤精准成像与治疗》专利项目可应用于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研究和现实意义。本专利整合了生物膜系统的肿瘤微环境刺激响应型纳米平台,可有效提高药物利用度并克服生理屏障,已完成体外细胞实验及小鼠体内抗肿瘤实验,并获得授权。仿生荧光碳点纳米团簇的合成及应用示意图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积极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及专利项目转化,2023年,与东华镜月资产公司开展了相关咨询活动,支持学院教师科研成果走向应用。此前,学院洪枫教授主持的《纳米纤维素膜及其符合材料的全生物高效自动化生产装备级技术开发》获得由科技部火炬中心颁发的2022年度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领域赛优秀奖。此次获奖也是学院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据了解,中
详细内容11月7日,东华大学“锦绣之初”新生教育精品课程第七期暨“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系列思政直播第五期在松江校区举办。“辅导员说”同心圆网络育人工作室负责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叶维明受邀作“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新时代大学生提升网络素养的思考与实践”主题报告,并与我校“易视传媒”学生团队进行现场对话交流。各学院140余名学生现场参与,2000余名新生通过线上直播云端收看。(叶维明作主题讲座)主题报告中,叶维明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态势入题,通过丰富的图文素材为学生们展现了纷繁复杂的网络生态,并通过理论知识与鲜活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深刻剖析了网络中潜在的风险隐患,讲座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互动环节中,“易视传媒”学生团队围绕“如何在网络噪音杂音中保持定力”“如何在自媒体时代传播正能量”“如何建设好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空间”等问题与叶维明展开面对面对话交流。叶老师结合自身开办“辅导员说”微信公众号的现实经验,条分缕析地回应学生困惑,并勉励青年大学生不断提升网络素养、明辨网络风险、抵制网络不良内容,善于运用网络帮助自身成长成才,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争做新时代网络文明传播者及践行者。(叶维明与学
详细内容近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人文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统一工作部署下,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核心内涵、创新突破,全面系统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与“用”,通过实施“学思先锋领学行动”“薪火工程实践行动”“以文化人建功行动”等三项行动,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聚变为指导实践、推动学院创新发展的坚实思想根基。一、明体达用,学思先锋领学新理论近年来,学院党委通过持续塑强党建品牌项目,发挥学思先锋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学院党建工作效能,学院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得以更好发挥,学院各项事业取得高质量发展。一是塑强党建品牌。2009年,人文学院学思先锋硕士研究生党支部首创“周五论坛”党建品牌项目,组织学院不同专业的研究生以自主学习、策划、讲述、传播的形式创新党支部理论学习形式。2018年该支部入选全国首批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周五论坛”创建14年来,累计
详细内容11月8日,我校2023年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总结会暨2024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在松江校区召开。校长俞建勇、党委副书记李成龙出席会议,相关职能部处、学院负责人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李成龙主持。(俞建勇讲话)俞建勇向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战线上的全体老师表示感谢,对2023年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在复杂经济社会和就业形势下依然取得的较好成绩给予肯定。他指出,学校一直以来都从“讲政治、保民生、促发展、育新人”的高度认识就业工作,在工作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通过持续关爱重点群体、深化就创育人工程、推动访企拓岗与产学研合作,不断优化就业服务,学生创新人才服务社会能力持续增强,就业创业质量稳步提升,服务国家战略意愿不断加深。俞建勇强调,要加快工作创新,加大推进力度,全力推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一是要从政治高度、全局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切实把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作为“稳人心、稳校园、稳大局”的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实抓好。二是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贯通本硕博培养通道,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强化招生、培养、就业有机联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寻求就业工作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三是引导
详细内容11月18日,首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复审会在东华大学举行。大赛组委会邀请来自全国的权威专家对初审入围的优秀作品进行复审评议,以确定本次大赛的最终入围作品以及等级奖候选作品。大赛组委会主任、东华大学副校长陈革致欢迎辞,陈副校长向各位评审专家介绍了比赛的评审现况,对各位评审专家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加强院校间的合作交流。大赛组委会主任、东华大学副校长陈革致欢迎辞大赛专委会秘书长、全国艺指委秘书长宋慧文致辞,宋秘书长充分肯定本次大赛自筹备以来到目前所取得的各项成绩,希望通过此次复评进一步对获奖作品质量严格把关,并预祝复评工作顺利完成以及大赛最终圆满成功。大赛专委会秘书长、全国艺指委秘书长宋慧文致辞大赛专委会副主任、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冯信群发言并宣读评审规则。大赛专委会副主任、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冯信群发言此次优秀作品复审会分为专家现场复审和优秀作品复审总结会两个环节内容。专家现场复审形式采用线下展板、纸质版评选,以评审专家匿名投票的方式进行,对初审拟入围的优秀作品进行逐一严格复核。专家现场复审结束后,召开了优秀作品复审总结会。与会的
详细内容2023年11月7日下午,东华大学民盟组织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第三教学楼四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姚卓匀、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出席并讲话。民盟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汪皓俊,东华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朱英,党办主任罗薇娜,民盟中央委员、东华大学理学院副院长胡良剑,民盟上海大学委员会主委焦正,民盟长宁区委主委潘瑾,同济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吴志军与民盟上海市委组织部、参政议政部干部,东华民盟老、中、青三代盟员代表共同参加了纪念大会。大会由民盟东华大学委员会主委王宏志主持。(东华大学民盟组织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现场)(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姚卓匀讲话)姚卓匀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对民盟东华大学组织成立7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对东华大学民盟组织为社会建设、教育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和取得的突出成绩表示高度认可,并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对民盟东华大学委员会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巩固思想政治基础,为新时代多党合作发展凝心聚力。希望东华民盟结合“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要求,将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和落实民盟十三大部署要求结合起来,切实体现民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使命担当。二是
详细内容近日,2023“中—白—俄”创新纳米药物国际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上海市生物物理学会、北京生理科学会共同承办。副校长李炜参加会议并讲话,国际合作处处长赵明炜、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刘宣勇教授、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生物物理与细胞工程研究所Dzmitry Shcharbin教授以及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Gennady Evtugyn教授分别致辞。会议由史向阳教授主持。来自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澳门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研究生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创新纳米药物”,专家学者们围绕开发新型纳米诊疗系统,交流最新科研进展、碰撞学术思想。(会议现场)(会议现场)本次学术论坛聚焦创新纳米药物研究前沿,为期两天,共有21位专家学者分别汇报了最新研究成果。与会专家学者、研究生们积极探讨纳米药物、纳米材料等领域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同时就相关前沿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详细内容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深化辐射基础教育的实效性。11月1日,我校与奉贤区教育局合作办学工作推进会在延安路校区举行。副校长李炜,奉贤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出席会议。我校发展联络处、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纺织学院、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奉贤区教育局党政办、基教科相关负责人,以及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校务班子成员参会。发展联络处副处长程洁主持会议。(会议现场)李炜指出,学校高度重视与奉贤区教育局在东华致远办学项目上的合作,坚持大中小一体化育人模式探索,把服务地方教育优质发展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她表示,作为一所以纺织、材料、设计为优势,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学,学校在东华附校办学项目十年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经验、路径和举措,此次与奉贤区合作举办附属高中,学校将以“共建协同育人、引领特色发展”为目标,在师资培训、教学科研、课程建设、文化建设、特色发展等方面注入大学优质资源,努力将东华致远办成人文和创艺教育特色鲜明的现代化高品质特色高中,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积极贡献。施文龙代表松江区教育局感谢
详细内容11月2日,学校在松江校区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邀请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雪魁就意识形态领域相关工作作专题辅导报告。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党委副书记王云骏、李成龙,副校长陈革、赵震、阎林平,党委常委朱英、任晓杰参加学习。刘承功主持学习会。(张雪魁作报告)张雪魁紧扣主题,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伟大变革和面临的宏观形势,结合案例分析了舆论危机的形态和应对策略,对我校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学习会现场)刘承功在学习会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善于辨析和应对工作领域涉意识形态工作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学校意识形态安全;要树立“大宣传”理念,以“强信心”为重点做大做强正面新闻舆论,抓住关键环节持续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积极主动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要注重从工作源头防范风险,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岗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