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12月26日,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以“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的设计及其基本特征”为主题,面向人文学院尚实先锋党支部、学思先锋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共20余名本硕党员,开展了一堂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本次专题党课由尚实先锋党支部书记穆莉主持。党课伊始,王云骏首先以“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是什么”及“高校政治教育的目的”为切入点,让党员同学认识到政治环境与个人发展密切相关,对社会制度的认识、认同,再到对政治制度的拥护和赞成,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他从民主分为过程民主和结果民主引入,讲到“制度是经验观念的总综合体”,而民主就是人民的权力,通过与党员同学互动,带领同学们深入探讨了对“人民”的理解。王云骏借用意大利政治思想家萨托利《民主新论》一书中对“人民”含义的理解,向大家阐述了“有限多数统治才是民主制度唯一的民主可行性原则”,得出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此外,他从源头分析,对比中国“议行合一”和西方“三权分立”体制的区别,带领同学们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深刻领会中国的民主是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的融合、中国的民主是各民族平等
详细内容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蛋白废水具有量大、有机质含量高、易腐败等特点。目前主要通过传统生化处理达标和排放,该方法存在资源浪费、碳排高等问题。少量通过酸、碱、膜滤等多级分离、提取后可将蛋白回用,但该类资源化技术存在流程复杂、成本高、蛋白易变性等问题。考虑到食品行业的高蛋白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碳、氮、磷等营养元素且本身无毒害,属理想的有机肥原料,该论文选取废弃牛奶为处理对象,创新性利用一种高效非生物工艺实现其小时级腐殖化,并将产物制成富含黄腐酸和钾的高肥效纳米缓释肥。盆栽实验结果初步表明所制备的缓释肥较传统有机肥和钾肥具有更显著的肥效,且兼具良好的酸土修复效果。经济成本计算表明该工艺成本与传统堆肥工艺相当,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潜能。该工艺相对传统生物处理具有处理效率高、碳损失少、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为有机废弃物的农用资源化提出了一种新路径。该研究成果最近以“废弃牛奶快速腐殖化制备纳米缓释肥”(Waste milk humification product can be used as a slow release nano-fertilizer,DOI:10.1038/s41467-023-4442
详细内容2023年11月11日,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上海赛区暨第十五届上海市大学生数学竞赛落下帷幕。作为本次竞赛考点,共有八所高校861位同学前来参赛。我校有261名同学参加本次比赛,共有120人获奖。我校王涛同学成绩优异,获得非数学A类一等奖,进入全国决赛,这也是我校学生首次获得非数学A类的决赛资格。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由中国数学会创办于2009年,每年一届,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较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其目的在于增加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为青年学子提供一个展示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舞台。同时促进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随着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奖证书的含金量不断提高,竞赛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每年参加竞赛人数也是持续上升。本届竞赛上海市共有34所高校参加,报名参赛学生数6588人,创新高,其中参加非数学A类4165人,非数学B类1121人,数学专业(A类)1165人,数学专业(B类)137人。祝贺获奖同学! 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 上
详细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党支部组织开展以“学党代会精神,争创一流业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12月26日,支部开展系列活动之“强校建设,就业何为”主题党日活动,集体学习研讨党代会两委报告,开展支部党员岗位胜任力提升计划交流会,机关党委书记叶晓燕参会,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党员教师与会。叶晓燕对就业中心党支部作为全国第三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并现场为支部党小组党员赠书。她传达了党代会报告中蕴含的“攻坚克难、主动担当、守正创新、团结奋进”主旋律,她表示,要深刻把握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鲜明主题,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在现有基础上,开展更广泛地协同,展现出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良好风貌,为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贡献力量。会上,支部书记严军做了主题为“创新制胜,助力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工作分享,全体党员教师围绕党代会两委报告及岗位胜任力提升计划做了交流。据悉,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党支部以“学党代会精神,争创一流业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还在持续进行,本学期还将与共建支部实地参访幸福养老村,共同学
详细内容12月17日,由我校主办的2023中国展示学学术年会·文旅创新发展暨数字展示与文化计算研讨会在东华大学延安西路校区第四教学楼305报告厅举行。本次研讨会围绕文旅创新、数字展示和文化计算等内容来探讨展示学创新发展的新可能。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展示学领域的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博物馆、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的50多位代表,集中展示了本领域的一些前沿研究成果、行业发展动向和产教融合项目等。出席此次会议的高校嘉宾主要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南京工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商学院等。出席此次会议的行业嘉宾主要来自中国博物馆协会、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市多媒体行业协会、上海市奉贤区文旅局、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上海市松江区博物馆、上海科普联合会、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日本展示学会、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等。本次研讨会由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展示学研究中心负责人胡杰明副教授主持。开幕式上,东华大学副校长李炜向出席此次研
详细内容2023年12月21日,第七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在北京举行,东华大学纺织学院2021级博士生徐帅荣获“2023年度中国纺织非遗新青年”的称号。(颁奖现场,右七为徐帅)(徐帅在颁奖现场)徐帅现为纺织学院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专业博士研究生,自2015年考入东华大学就读本科至今,徐帅已与纺织非遗相伴近8年,她致力于传统地毯织造技艺与刺绣艺术的历史发掘和传承保护,深入探究传统技艺的历史分期演变和内在结构流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录用)学术论文7篇。她作为团队核心成员,参与并完成了《楚雄彝绣标准化及规范制定项目》、东华大学“一带一路”智库研究等4项科研项目,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标准化建设。2020年参与《楚雄彝绣标准化、品牌化、大众化项目》,受到云南省楚雄州党委组织部、上海东方国际集团和东华大学的大力支持。建立楚雄彝绣针法、图案、色彩数据库,编写《楚雄彝绣团体标准》,为非遗技艺数字化、本土企业品牌化、传统彝绣产业化发展提供指引。在政府、高校、企业的联合推动下,楚雄彝绣相继亮相2022年上海时装周和2023年米兰时装周,让世界看到中国纺织非遗的特色。(颁奖现场,右一为徐帅)她的博士课题《苏绣绣
详细内容12月23日,2023“中国银行杯”上海市境外安全文明行校园大赛总决赛在上海广播艺术中心成功举办。晋级总决赛的9所上海高校团队同台竞技,展示境外安全意识和文明素养,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外语学院学生李毅佳、杨佳妮、时春畅团队荣获冠军,团队指导教师黎萍获最佳指导奖,东华大学获最佳组织奖。本项赛事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发起,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办、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和上海市白玉兰国际友好交流基金会特别支持,旨在以丰富生动的内容和严谨活泼的形式,为全市学生创建一个普及境外民俗风情和文明行为、境外历史和潮流文化以及境外安全知识和权益保护的传播和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们在中西文化中充分展现学习、思辨及综合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开阔国际视野,加强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广大学生平安留学和海外旅游保驾护航。除了积极参与大赛外, 我校广泛发动学生参加公益随手拍作品制作,通过“境外安全文明进校园”等宣传方式,邀请领事保护专家进校作专题讲座,开展境外安全文明知识问答和互动游戏等活动,将海外安全权益保护知识广泛普及到学生中,提高了师生境外安全意识和文明素养,强化了安全风险防范
详细内容刚刚颁布的《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指出要打造专业化特色化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专业学科刊群建设的共识》新近发布。12月21日,东华大学第15届期刊理事会年会暨校企合作论坛在校召开,大会由期刊中心(情报研究所)、全国产业用纺织品科技情报站主办,东华大学学科专家、上海市科技期刊相关负责人、权威数据库机构及200多家期刊理事单位代表就行业最新技术趋势及成果转化展开分享和商谈,打造行业和期刊集群发展共同体。(会议现场)开幕式上,副校长李炜对各位专家和企业代表的到会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东华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推动校企产学研用合作的深入发展。她充分肯定了期刊理事会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人才培养和纺织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希望与会同仁通过期刊理事会平台,继续深化校企之间在科研合作、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专利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合作,为纺织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专委会主任刘志强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上海是我国期刊重镇,东华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号召,依托纺织等强势学科着力专业期刊群
详细内容12月20日,学校党委常委会在松江校区召开学习会,传达学习十二届市委四次全会精神及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29次会议精神。党委书记刘承功主持会议并传达相关精神。在校党委常委参加学习。会议指出,要对标中央和上海市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做好贯彻落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工作重要指示要求联系贯通起来,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学校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跨区域协同,积极助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服务行业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加快优化调整学校学科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全力打好学科发展转型升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效能提升“四场攻坚战”;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推进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深化“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充分依托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大寻访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师生
详细内容12月16日,由中国创造学会主办的2023年首届“中创杯”全国创新工程大赛总决赛在山东大学落下帷幕。我校环境学院高品老师代表的教师团队经过激烈角逐,从总决赛教师组脱颖而出,以全国第1名的成绩荣获一等奖。同时,学校还获得国赛学生组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本次大赛以“创新者强,创新者胜”为主题,秉承“推动创新工程学建设,培养创新工程学人才,支持企业和创新工程师发展”的宗旨,企业出题,工程师和学生联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本届大赛分教师组、学生组、企业组,共收到全国百余多所高校、百余个企业的近千项参赛作品。环境学院高品老师带来的“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工业废水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通过初赛,从100余所高校脱颖而出,进入全国总决赛18强,最后以第1名成绩获得教师组一等奖。这是继我校纺织学院许福军、机械学院刘志辉老师获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教师组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后,再次进入创新方法类赛事全国总决赛现场赛。由刘志辉老师指导的机械学院杨洲团队的“新型健康舒适的沐浴解决方案——聚焦“沐浴后”场景下的烘干体验”、唐智老师指导的机械学院李雅
详细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学校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建强基础学科,12月19日,化学与化工学院举行学科发展座谈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卿凤翎,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学院原党委书记唐建中、化学与化工学院全体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活动。座谈会由学院党委书记宋丽贞主持。(座谈会现场)王云骏对卿凤翎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表示祝贺。他表示化学与化工学院具有良好科研基础和浓厚学术氛围,有培养科学家的肥沃土壤,希望学院今后要以学科建设为统领,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抓手,深化教学科研中心工作,持续打造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孵化平台,着力补齐当前科技创新中存在的短板,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卿凤翎出席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颁证仪式)会上,卿凤翎院士结合自身数十年如一日的科研经历和对科研工作的理解,勉励师生既要始终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向阳而生、逐光而行,更要敬畏科学、热爱科学,了解前沿发展同时积极投身一线,努力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成为一流专业人才。他表示将会对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等工作给予一如既往的支持,并对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出宝贵
详细内容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高校数字思政精品项目(第二批)立项结果,我校申报的《“云上经纬”网络思政工作实践》成功入选第二批高校数字思政精品项目(思政教育平台类)。(高校数字思政精品项目(第二批)立项结果)高校数字思政精品项目是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战略部署,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服务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赋能高校育人工作的创新项目,致力于完善思政工作体系,做好新时代育人工作。近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尤其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述,深刻把握数字时代特征,聚焦思政教育实效发挥,不断创新教育形式载体,依托“两微易抖”融媒体矩阵,逐步完善以“确立一个目标、健全两大机制、打造三大品牌”为核心的新时代数字育人体系,凝练出“云上经纬”网络思政工作实践模式。今年,学校在学生网络思政教育中获奖43项,其中全国奖项5项,市级奖项38项,获评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优秀易班指导教师、优秀易班工作站站长,作品《保卫象牙塔之东华思旅》荣获全国高校易班技术创新大会自主研发
详细内容12月13日,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上海市优秀学习型组织名单,我校纺织学院获评“2023年上海市优秀学习型企事业单位”称号。上海市教委、市总工会等部门近年来组织开展了上海市学习型组织建设工作。通过学习指标构建、制度完善、方式创新、优秀组织遴选等多种举措,有力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扎实开展。纺织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学习型组织建设工作,将学习型组织建设工作与教职工全面发展有机结合。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号召,聚焦学习型社会目标,服务学习型城市发展,确立以“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学习理念全面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和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纺织学院充分利用“红色经纬”党建阵地建设创新示范点和教工小家建设,为教职工配备充足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高效的学习服务,提供“阅读室”、“图书角”等场地设施,为教职工打造宽敞、温馨的学习空间。通过纺织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展示厅、楼道宣传墙充分宣传纺织文化,利用报废的旧机器打造纺织时光走廊,为教职工和广大校友提供更有故事的学习资源,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纺织自信。纺织学院大力弘扬张謇精神和以郝建秀、
详细内容12月16日,上海市现代纺织前沿科学研究基地(简称“基地”)2023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召开。来自国内外15所高校和行业部门的17名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本次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俞建勇,东华大学副校长李炜,中国工程院院士、基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大学孙晋良教授,以及来自日本信州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苏州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的委员们出席会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纺织学院党政班子、基地部分研究人员与会。会议由东华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丁彬主持。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俞建勇院士指出,一是破解前沿科学问题是关键,基地需要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中发现新的增长点,进行纺织内生科技创新,二是找出纺织前沿发展新路径,在纺织可持续发展中找出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形态,围绕时代主题服务未来经济社会,三是形成纺织科技主体推动,找准切入点、蓄势成长力,以世界前沿科学的发展推动纺织科学研究的进步,把纺织科学的前沿问题与公认的前沿问题结合。通过进一步探索基地科学研究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