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组织推进、东华大学和上海市互联网协会承办的第九届上海市大学生网络安全大赛暨“磐石行动”2024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安全攻防活动决赛在东华大学成功举行。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副局长贺丰,东华大学副校长陈革,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处长杨颉,上海市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姜国出席大赛并分别致辞,大赛承办单位、协办单位、支持单位以及部分在沪高校计算机学院和企业相关负责人出席大赛。(网络攻防赛平台启动仪式)本次大赛自4月22日启动以来,历时一个半月,共有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的408支战队、42件作品参赛,参赛高校和队伍数量双双创下赛事纪录。大赛分为网络攻防赛、信息安全作品赛、实网漏洞挖掘赛三个项目。网络攻防赛线下决赛采用AWD攻防赛模式,参赛战队通过“攻克”和“维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典型漏洞以获取积分,通过修补自身服务漏洞和进行有效防御来避免丢分,以综合考核参赛团队的即时策略及技术能力。信息安全作品赛由参赛项目进行演示和汇报,并综合选手接受专家质询和答辩的结果综合评定获奖名次。在信息安全作品赛中新增的网络安全科普作品赛也备受关注,参赛选手们通过创作短视频、漫画、海
详细内容近日,“人才汇聚时尚之都 青春创意点亮长宁”2024全国联合毕设“长宁行动”成果展在程十发美术馆举行,长宁区委副书记刘平、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成龙及区校共建合作单位及师生代表180余人参与活动。自2023年9月以来,依托区校共建机制,校团委、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联动长宁团区委联合推出了2024年全国联合毕设“长宁行动”,充分发挥高校在学校思政课建设的主体作用,深挖区校共建人民城市、全过程人民民主、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等思政实践活动现实资源,积极打造区校共建“校门口的思政实践基地”。将学术实践、专业实践、思政实践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打通“社会实践”这一人才培养必修环节,引导青年学子“把论文写在大地”,以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回答城市发展之问。长宁区华阳路街道潘东居民区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上海中国画院程十发美术馆公共艺术装置及主题装置展陈方案、上海东虹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虹桥艺术中心形象设计及衍生品设计…… 长宁区聚焦城市更新与社区营造”“城市文化与商业美陈”“品牌与包装设计”“数字艺术设计”“李宁专项”等方向提出38个社会实践选题,同学们通过调研、访谈、工作坊以及“行走的课堂”长宁City
详细内容6月14日,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海清一行来我校调研交流,校党委副书记李成龙出席调研活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相关负责人,党委宣传部、科研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出版社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调研活动。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晓杰主持调研会。姜海清介绍了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基本情况。她表示,东华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纺织、材料和设计等领域享有极高的社会声誉,在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研究领域有着独特的资源与优势,希望双方能够发挥各自优势,在相关领域开展务实高效合作,共同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李成龙对姜海清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和发展成就。他表示,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是总台全球布局、全媒体传播和全产业链经营的重要市场主体,是总台的龙头企业,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做出重要贡献,希望双方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要求,在传统服饰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产品开发、文化时尚消费等领域,进一步加强深度合作。会后,姜海清一行参观了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服装与
详细内容6月13日,我校在松江校区召开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动员部署会。党委副书记李成龙、副校长陈革出席会议并讲话,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就业服务中心、校团委主要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分管本科工作和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等参加会议。(动员部署会现场)李成龙指出,重大赛事是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关键平台。各部门和学院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抓紧时间组织宣传好赛事,打磨好重点项目,争取更好成绩;要更新人才培养质量观和标准,通过赛事促进人才培养范式的变革,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热情,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加强制度保障,构建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陈革强调,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是目前国内面向大学生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重要赛事,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要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不断扩大校内赛的覆盖面;要提前布局,将重要赛事组织和人才培养工作结合,推动创新创业贯穿教育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高度重视,创新组织方式,合力做好赛事相关工作,努力完成既定目标。与会各部门负责人就进一步开展好此次大赛作政策解读,并与学院负责人
详细内容6月14日,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落下帷幕。会展期间,我校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高璐同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黄佳音同学分别获得第二届“高等院校优秀发明选拔赛铜奖。高璐同学获奖项目《具有示警功能的细菌纳米纤维素(BNC)基锂电隔膜》,针对层出不穷的锂电池内部短路造成的热失控、燃烧、爆炸等严峻事故问题,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和东华大学动态水平转鼓发酵专利技术,制备了基于天然生物纳米纤维BNC的具有示警功能的锂电隔膜。该复合隔膜不仅热稳定性能优异(200℃时零收缩),且能警示锂电枝晶刺穿隔膜问题,有效地保证了锂电池汽车安全。同时该方法相较于传统静态发酵,能够“一浴法”和“一体化”高效获得更均匀的“三明治”结构的复合隔膜,且其力学和吸收电解液等性能均明显优于静态制备隔膜及石油基商业隔膜。黄佳音同学获奖项目《基于密码安全检测实现新技术新业态安全发展的新型软件设计》提出了不可能统计故障分析、基于代数关系的统计故障分析以及差分统计故障分析等新型分析方法,面向实际唯密文故障攻击环境,提出了多种新型故障分析技术,并且实现了一款基于平方欧氏距离、拟合优度、极大似然估计、AD检验、汉
详细内容4月以来,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学校党委的领导指导下和工作专班的具体推动下,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标准要求,从严从实、纵深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迅速形成学习热潮。其中,各层级“样板”党组织带头,在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中重落实、强特色、出经验,写好“示范篇”。学生“样板支部”作表率,辐射带动全校学生党员以纪为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各学生党支部以学习《条例》为主题,深入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引导学生党员培养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立志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栋梁之才。“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筑梦榜样”生物楼研究生党支部将党纪学习教育与“榜样引领”相结合,组织参观《东华大学纪念温仰春同志诞辰120周年图片资料展》,学习温仰春老先生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铸牢听党话、跟党走的立身之本和政治之魂;发挥楼宇党支部优势,在党纪学习教育期间专门开展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全国、上海市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马理硕党支部探索“师生共学”“朋辈乐学”“支部互学”的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模式,联合学院教工党支部赴陈云纪念馆实地重温建党历史、学习党内优良传统;与信息学
详细内容为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产教融合育人新路径,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融合发展,6月12日下午,管理学院与物产中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举行“联学党纪守初心,互促互融共发展”校企合作共建交流暨党支部“党建共建”签约仪式。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华婷、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党支部书记赵君丽、青年教师代表以及学生代表,物产中大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葛军燕、人力资源部总监姚洁、第三党支部书记谷毅俊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校友代表等参加活动。 葛军燕向学院一行介绍公司发展总体概况以及未来发展战略,并对东华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表示肯定,希望以此次校企合作与党建共建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李华婷就学校、学院发展概况,人才培养、学生就业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构建更深入的产教融合新模式表示欢迎。 在党建共建环节,谷毅俊介绍第三党支部党建品牌建设及成效,赵君丽介绍应用经济学系党支部“一个引领、两个带头、四个融合”实现“一融双高”的党建工作特色,双方将通过党建共建,有效整合在党建、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的资源优势,推动人才培养与供给取得切实成效。 姚洁、李华婷作为双方代表进行
详细内容近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健副教授撰写的《中国数字现代化对西方数字现代化的超越与重构》一文,刊发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权威期刊《马克思主义研究》2024年第4期上。文章认为中国数字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超越西方数字现代化的显著优势。从理论层面看,中国数字现代化以数字平台的社会主义应用为基础,以数字劳资关系的和谐统一为方向,以数字景观秩序的正向重塑为举措,以数字资本权力的引导规制为重点,创造了一种数字现代化的崭新图式。从实践层面看,中国数字现代化可实现数字文明对数字霸权、数字包容对数字鸿沟、数字治理对数字殖民、数字共享对数字垄断的重构,统筹推进了全方位的数字现代化建构。今天,实现全球数字现代化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因此,我们要筑牢推进全球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国内基础,以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引领全球数字文明新时代,以数字领域务实合作奋进全球数字文明新征程,以数字劳动生产创造全球数字文明新形态。《马克思主义研究》是第一批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名刊工程,以专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为宗旨的学术理论刊物,入选“全国百强社科期刊”“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并被收录为全国中文核心
详细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及市委常委会相关精神,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相关工作部署,于6月6日下午在东华大学组织召开研究生思政课集体备课会。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参加集体备课会并致辞,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分教指委主任委员、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教授为本次集体备课会领学,上海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教授做会议总结。刘承功书记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高校研究生办学规模、水平不断提高,上好研究生思政课是一项现实意义很强的重要工作。在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以及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推进会精神的大背景下,进行本次集体备课会,对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更好的承担立德树人重任十分必要。颜晓峰教授在领学中以“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为主题,指出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处
详细内容6月4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刘军、党政综合办主任万文、科研处副处长马磊、信息处副处长范骏翔、医务处副处长苏琦、脊柱外科主任宋滇文、核医学科主任赵晋华、放射科主任张蕾、眼科主任马明明、超声科博士郑祎等一行来我院交流调研。我校副校长陈革、产学研合作处处长刘亚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杜明、院长方志军等参与了座谈交流。会议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产学研协同创新事务中心主任王鹏伟主持。杜明致欢迎辞,并介绍了学院办学理念、特色和智慧医疗方面的相关工作。刘军介绍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诊断、治疗和服务等医疗中的应用以及病种数据挖掘等科研工作。刘亚男介绍了学校产学研合作与成果以及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方志军提出了双方在地利、人和优势基础上的深度合作愿景,并代表学院师生表态愿意并有能力发挥专业特长,在人工智能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力量。会上,陈革与刘军共同为“东华大学—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陈革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5名校外导师颁发了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聘书。陈革指出,东华大学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聚焦国家重大战
详细内容6月11日下午,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本科生党支部举行了党纪学习教育主题党日。副校长陈革出席会议并做指导。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谢峰、学院党委副书记景亮、数学本科生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支部书记王梦竹主持。 (主题党日现场) 王梦竹代表支部介绍了支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情况。4个学习小组分别从学生党建、抓实学风、竞赛明纪、志愿服务等视角研学《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陈革听取汇报展示)陈革在认真听取了所有党员代表的分享展示,分别对汇报成果进行点评。他肯定了支部党纪学习教育成效,他表示,作为学生党员要提升规矩意识,严守底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杜绝特权思想,杜绝作弊和学术不端等行为;做人做事要坦坦荡荡,多思考多行动,要有大局观、大志向。陈革建议支部党员在做好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切实有效的调研,如改善学风问题、帮扶学困生的等事宜,提出可行性建议。 支部学生党员纷纷表示,将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为成为坚定理想信念、良好道德品质、高度责任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和优秀共产党员持续奋斗。 据悉,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党纪学习教育自4月启动起来,数学本科生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
详细内容6月6日下午,学校在松江校区召开2024年毕业生离校工作布置会。副校长陈革出席会议并讲话,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及院办主任参加会议。会议由校长办公室主任周婉婉主持。 陈革强调,各部门、各学院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到毕业生离校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四点具体要求:一是压紧压实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时间节点管理,同时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二是落细工作方案,规范办事流程,工作有序前置并灵活开展。三是提高服务意识,学会换位思考,优化工作环节,为即将成为校友的毕业生们留下美好回忆。四是守住安全底线,强化安全首位意识,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会上,学生处及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就毕业生离校工作方案和毕业典礼安排进行了总体介绍和部署,相关职能部门还就毕业成绩审核、证书发放、学费清缴、后勤保障、户口迁移、校园文化营造、校友建设、志愿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补充发言。
详细内容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上海市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我校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耿绍宁4月起带队全覆盖调研各二级学院的就业及相关工作,与各学院党政负责人、院系相关负责人、毕业班辅导员座谈交流,推进落实学校各项部署和要求。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严军、学生处廖丽金、纪委办戴蓉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参加。在调研中,耿绍宁充分肯定了各学院在人才培养、推进就业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就全力以赴做好我校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要求:一是针对就业工作要再认识。要加强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落实“一把手”工程,形成院领导、系主任、导师、辅导员全员参与、全方位推进的就业工作合力;二是针对就业举措要再推进。要采取切实有效的促就业应对措施,加大访企拓岗力度,全力拓展就业岗位渠道,为未落实就业去向的毕业生提供更多机会;进一步健全精准帮扶机制,扎实开展 “一生一策”;统筹推进第二学士学位升学考试,加大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力度,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性岗位。三是针对就业评价要再研究。科学分析就业数据、评价就业质量,并与学院专业招生、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等环节充分联动,
详细内容6月11日,化学与化工学院举办东华大学第二十四届“化学节”闭幕式,中国科学院院士卿凤翎,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宋丽贞,院长武培怡,副书记陶莉,副院长赵涛、毛志平、黄焰根,党委委员罗艳,工会主席徐红,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化学专业学生代表,以及学院师生代表共同参加。(活动合影)卿凤翎院士围绕“化学是中心科学吗?——兼谈我的氟化学及材料研究之路”主题作了精彩报告。他从科学事业与社会需求出发讲解了化学的重要作用及“有机化学创造了美好世界”的学科价值,以“青蒿素的发现”为例阐述了“化学无处不在”的现实意义。他指出,化学正在进行“静悄悄”的革命,不再局限于传统分支,不断增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并引用近年来数据驱动创新的标志性事件,深度分析了化学的未来。他还详细介绍了氟化学与氟材料,并从“应用研究的明确目标”与“基础研究如何选题”出发,分享了自己的科学研究经历,鼓励同学们努力扎根成为化学领域的栋梁之材。(卿凤翎院士作特邀报告)在问答交流环节,卿凤翎院士就“如何更好地将人工智能与化学学科结合”、“选择氟化学研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