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201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成长之路”主题报告会暨第十九届研究生“经纬韵”科技文化节开幕式11月13日,我校201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成长之路”主题报告会暨第十九届研究生“经纬韵”科技文化节开幕式在松江校区锦绣会堂举行。副校长邱高出席,相关职能部处、学院负责人,暑期社会实践获奖师生代表,近千名学生参加活动。邱高在会上讲话,他与师生学习回顾了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学校正在编制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号召全体师生,以“积极向上,爱校荣校,崇尚学术,追求卓越,敬业奉献”东华精神为价值引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校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他希望广大学生在专业学习、创新创业、日常生活中,用奉献诠释青春,用奋斗实现成长。会上,通过创意视频的形式回顾了我校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开展情况。今年暑期,我校以“创新,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共组织275支实践团队,3130余名学生和150余名教师奔赴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各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人民网、新华网、上海教育新闻网、中国科技报、青年报等国内主流媒体报道及转载140余次,师生共同参与实践,成果丰硕,形成了良好的实践育人氛围及社会效应。会上党委组织部部长崔运花、党委宣传部部长耿绍宁为东华大学“锦绣丝路”实践育人工作室揭牌。团委依托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学工作平台,协同校院实践育人资源,邀请校内外专家设计实施社会实践“课程菜单”,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专业指导。同时,立足我校办学特色,聚焦以传统纺织服饰文化符号为载体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开展特色工作项目孵化。校团委书记张晓冬宣读了2015年东华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表彰决定,共有5个学院分团委获评“优秀组织奖”,15个项目获评“最佳项目奖”,39个项目获评“优秀项目奖”,26名教师获
详细内容代表选举工作是党代会筹备过程的关键环节,选好党代表是党代会成功召开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我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思想重视,以总支为基本单元的20个选举单位,严格按照《关于中国共产党东华大学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东华委字[2015]32号)中的相关精神和规定,结合各自实际,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截止10月15日,263名党代会代表顺利选举产生。党代会代表的选举工作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广泛性和先进性相结合,整个推荐、提名和选举过程做到“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充分酝酿”,各支部党员大会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实行差额选举。经代表资格审查小组初审,符合代表条件。263名代表中,在职教职工代表210名,占79.8%;学生代表21名,占8.0%;离退休老同志代表32名,占12.2%。代表中年龄最大的为87岁,年龄最小的为21岁,平均年龄46.8岁;40岁以下(含40岁)的代表86名,占32.7%。女代表123名,占46.8%。副高级以上职称代表169名,占69.8%。
详细内容[光明日报]石墨烯智能折纸可制作变形衣由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宏志领衔的科研成果《基于折纸技术的石墨烯自折叠驱动装置》日前发表在《科学》杂志子刊《走进科学》上,《自然》《科学》网站以文字及视频的形式报道了此项研究成果。王宏志介绍说,石墨烯折纸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古老的折纸艺术,利用简便的抽滤方法将氧化石墨烯及PDA-氧化石墨烯纳米片组装成微米厚的石墨烯纸,通过纳米层间由温度或光控制的水分子的吸附与脱附,石墨烯纸可以迅速(3秒以内)折叠成预设的形状。王宏志表示,这类轻质且柔性的低维材料在未来有多种应用可能。如在服装领域,可用于变形衣的设计制作,实现服装在腕部、肘部等特定部位的收缩及展开;在军事领域,可以帮助解决士兵“外骨骼系统”自重过重的问题。此外,在微机器人、太阳能电池板等领域也有值得期待的应用前景。(来源:光明日报2015年11月13日记者:曹继军、颜维琦)--------------------------------------------------------[解放日报]东华大学研制出智能可穿戴材料,《自然》《科学》网站首页同时报道|光热下,石墨烯纸自己走路取物A图:一只石墨烯纸制作的人工手在光源明灭中抓取了小物件。B图:一个石墨烯制作的微机器人在小管中用14秒受控爬行了几厘米。一张纸,浸上水,会胀开;晒干了,会缩水——若这一过程在几秒之间“快进”完成,那么纸巾就收放自如。记者昨天从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悉,“诺奖材料”石墨烯薄片在光热刺激下,竟像毛毛虫一样自主行走与转向,而用同样材料制成的小手可以抓取物体。相关论文“基于折纸技术的石墨烯自折叠驱动装置”日前发表于《科学》杂志子刊,《自然》《科学》网站同时在首页进行报道。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同行对这种智能可穿戴材料新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其应用前景包括变形衣、外骨骼、微机器人等。变形灵感来源
详细内容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是决定因素。当前,学校正处于深化综合改革、编制十三五规划、推进依法治校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要站在新的起点上,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紧迫感,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学校新一轮发展,显著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必须首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服务、支撑于学校的改革创新发展。近日,在前期深入调研基础上,学校党委常委会讨论并通过了《东华大学处级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实施办法》(修订),这是自2013年6月学校制定并实施《东华大学处级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以来的第二次修订。本次修订,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新要求,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教育部、上海市委等对干部工作的新要求,同时紧密结合我校干部队伍的现状和学校发展对干部队伍的新要求,在严格规范干部选任程序的同时,着重在干部用人导向、干部选任渠道、干部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干部交流轮岗、干部考核评价及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在干部用人导向上,新修订的实施办法,写入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为发展配干部”的用人理念以及“干事、创业、求发展”的用人导向。明确了干部选任条件要求,提出了“要注重面向一线选拔任用干部,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重使用后备干部,同时,用好各年龄段干部”以及“优先选拔使用经多岗位锻炼的干部”。在拓宽干部选任渠道方面,提出要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作为处级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并且明确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适用的情况及范围。在加强干部拟任人选考察方面,提出了延伸考察的要求,加入了对拟提任人选要进行个人档案核查和个人申报有关事项的核查要求。在加强干部交流轮岗方面,提出了要“加大干部交流轮岗的力度,逐步形成机关部处、业务部门与学院、党务与行政干部间的交流轮岗制度。鼓励并有计划地安排经历单一或者缺少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
详细内容11月9日,“网络文明进校园”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推进会在京召开。会议期间,举办了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成果展示,共有我校等40余所高校及部分省市教育工作部门参展。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徐麟等特别驻足我校展区,对我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许。据悉,近年来,学校积极推动网络建设管理,形成了由学校门户网站、校方微信公众平台、校方微博、易班以及一批二级单位新媒体构成的全媒体平台,有力推进了学校网络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学校新版主页于今年9月上线,成为展示学校形象、传播学校改革发展强音、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窗口,新闻传播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校方微信、微博平台自推出以来,先后吸引6万余名师生、校友和社会公众关注,拓展了网络文化传播渠道。青雨网络文化工作室入选首批“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成为整合学校网络文化建设资源的重要平台抓手。积极出台《东华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以易班为重点,围绕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方面,建成“智慧课堂”体系等品牌项目,成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色。“青春东华”、“东华就业”、“东华大学校友会”等一批二级单位建设的新媒体平台受到师生喜爱,成为学校新媒体建设的重要支撑。杜玉波副部长驻足我校展区了解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情况
详细内容11月6日,我校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学院王宏志教授领衔的先进功能材料研究团队在智能可穿戴用低维材料研究上获得新成果,论文以“基于折纸技术的石墨烯自折叠驱动装置”(Origami-inspiredactivegraphene-basedpaperforprogrammableinstantself-foldingwalkingdevices)为题发表在《Science》子刊《ScienceAdvances》杂志,我校为唯一署名单位,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材料学院青年教师侯成义、博士研究生穆九柯。(文章链接:http://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1/10/e1500533)同日,国际两大权威学术杂志《Nature》、《Science》同时以长文及视频的形式报道了此项研究成果。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与康奈尔大学(CornellUniversity)相关领域学者对我校“石墨烯智能折纸”这一新成果及其应用前景给予高度评价。Nature报道见Naturedoi:10.1038/nature.2015.18742(链接:http://www.nature.com/news/light-and-heat-propel-bendy-graphene-crawlers-1.18742)Nature杂志主页报道Science报道见ScienceDOI:10.1126/science.aad7403(链接:http://news.sciencemag.org/technology/2015/11/video-carbon-based-paper-folds-itself-walks-away)。Science杂志视频报道近日,王宏志教授及研究团队成员接受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印度、巴西、新加坡等国的十多家媒体的采访,包括IE
详细内容11月2日至3日,由我校人文学院和南通张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张謇学术研讨会在松江校区举行。副校长刘春红教授、原全国工商联常务主席张绪武先生、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熊月之教授、南通张謇研究中心李明勋会长、上海文史研究馆原馆长沈祖炜研究员、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戴建兵教授、山西大学副校长高策教授等出席会议。刘春红在开幕式上致辞,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她指出,张謇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近代伟人,在教育、实业、慈善及文化建设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与东华大学有着不解之缘,其于1912年创办的南通纺织染传习所正是东华大学的前身之一,希望此次盛会能够在历史学、纺织学和科技史等领域取得跨学科合作交流的学术硕果。李明勋代表南通张謇研究中心感谢东华大学为此次会议的筹备所做的大量工作,他认为张謇不仅属于南通,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此次围绕张謇与上海、张謇与纺织科技两个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将推动和深化张謇研究,进一步促进上海与南通文化建设交流。此次研讨会吸引了国内外90余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与会,共收到学术论文48篇,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气氛热烈,出现了不少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视角。期间,熊月之教授、我校人文学院邓可卉教授、南通市档案馆朱江处长、复旦大学朱荫贵教授、韩国仁川大学金志焕教授应邀作了主题报告,长沙市政协副主席周秋光教授、中国科学院韩琦研究员、我校人文学院学杨小明教授等50多位专家学者分别进行了学术报告、论文点评及分组讨论,人文学院副院长廖大伟教授作了大会学术总结。
详细内容推陈出新,再筑梦想——第五届东华大学科学商店文化节开幕式成功举行11月6日,第五届东华大学科学商店文化节开幕式在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拉开帷幕。虹桥街道社区服务办公室主任张进喜,东华大学团委书记张晓冬,东华大学团委副书记杨蓉出席。出席开幕式的还有虹桥街道社区居民,兄弟高校科学商店代表百余人参与活动。开幕仪式上,东华大学团委书记张晓冬致辞,他介绍了东华大学科学商店的发展情况和下阶段的工作重点,对街道、居民及科普志愿者的支持和参与表示感谢,并宣布第五届东华大学科学商店文化节正式启动。科学商店总店店长李辰姝介绍了第五届东华大学科学商店文化节的筹备情况。本届文化节以“为科普添彩,为幸福加码”为主题,持续一个半月,由科学商店总店和各服务部共同参与。文化节启动仪式结束后,领导与社区居民一同欣赏了由东华大学汉服社、魔术社带来的表演,生活化学咨询服务部和家具机械产品及设计应用服务部带来的科普剧演出。整场演出充满中国特色与年轻活力的气息,并且以生动形象的形式为居民解读了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最后,志愿者还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科普大讲堂》,此次大讲堂的主题关注饮食健康,主讲人通过贴近生活的例子为社区居民纠了许多错误的饮食习惯,在现场观众中引起强烈共鸣。同时,本次科学商店文化节还包含室外科普展示环节。早上八点半,室外的5个科普服务摊位前就挤满了前来咨询的居民:环境监测服务部摊位前,刚从早市回来的大妈就要志愿者检测菜叶农药残留量,志愿者还用专业仪器为居民制作了精美的手工皂,“益智大冲关”吸引到众多小朋友的参与,志愿者还为居民详细讲解磁悬浮、太阳能充电等设备的原理。志愿者们用心为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居民详细讲解并通过实验和仪器验证问题,将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整理归纳,出版科普杂志和宣传单发放给居民。志愿者带来的便民服务贴近生活,适合大众,内容即时性强,在科普宣传方面取得的效果理想。科学商店校际交流会于
详细内容11月10日下午,刘春红副校长在我校延安路校区会见了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常务副校长彼得﹒瑞吉兹(PeterRicketts)一行。国际合作处、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相关人员陪同会见。刘春红副校长对副校长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双方回顾了两校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MBA项目的进展,并探讨了进一步拓展其他学科及领域合作的可能。瑞吉兹副校长表示,东华大学在教育国际化方面很有特色,期待未来有更多加拿大学生能够来上海交流。会见结束后,副校长一行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国际教育中心大楼和国际学生公寓等,对我校管理学科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以及为国际学生提供的人性化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是我校重要的合作伙伴院校之一。该校始建于1942年,坐落于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是加拿大著名的公立大学,在公共管理、技术管理和高科技领域享有盛誉。卡尔顿大学的国际研究与合作在加拿大大学中排名第一,整体科研质量排名第三。卡尔顿大学Sprott商学院提供多样化的MBA教育和社会服务,众多毕业生任职于世界500强企业及加拿大政府部门。自2003年起两校合作举办MBA项目,至今已招收8届学生,今年又增设了双学位项目,双方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
详细内容11月8日,2015上海世界创意经济峰会国际论坛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隆重召开,本次峰会的议题是“互联网视域下创意产业发展的范式创新和政策选择”,吸引了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人士及老师学生们的参与。2015世界创意峰会包括一个主论坛和三个分论坛活动,围绕创意内容原创力、创意设计品牌力、创意成果转化力,展现了互联网时代跨界融合、协调创新、开放共享的特点,传播了东华在创意产业链上的价值整合能力。上午9点,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会长厉无畏先生宣布峰会正式开幕,东华大学党委书记朱民、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会长王荣华等发表了致辞。在之后的主题演讲中,英国爱丁堡市文化委员会主席RichardLewis先生介绍了爱丁堡市通过节庆活动产业促进城市创意经济发展的经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对我国未来五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高层政策解读;上海市商务委电子商务处处长陈晓明指出了互联网视域下的企业创新发展机会;荷兰跨文化研究与培训中心创始人、阿姆斯特丹大学政治社会学院教授MariskaStevens以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经济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黑迈数码董事长、优秀创意企业及创意先锋人物忻国华先生也分别分享了各自对创意产业的看法与经验。下午,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沈蕾继续主持分论坛“互联•众筹•众创:创意项目范式经验分享”。爱丁堡市政府博物馆和艺术馆主任FrankLittle、四川省旅游局副局长赵波、上海九木传盛品牌推进机构董事长邵隆图、GIIC中国区执行总裁FleurLoudon、上海裔绘(时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姜蓓艺、VisionTextilesandWaste2Wear执行总裁MoniqueMaissan、卡枚连品牌CEO范玥婷以及东华大学管理学院的孙明贵教授,对旅游、时尚等产业的创意创新发展分享了各自的看法。东华大学机械学院院长陈革主持了峰会的另一
详细内容近日,2015年纺织学院实践育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松江校区举行。校团委书记张晓冬,新华社上海分社音视频部副主任潘旭,纺织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新厚、纺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雯玮,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邱夷平等200名师生参加此次总结表彰大会。纺织学院分团委书记张强首先作了《2015年纺织学院中华优秀传统纺织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教育工作汇报》,他从实践主题、实践团队数量、实践地点覆盖、学院实践工作组织管理和实践成果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学院实践育人工作取得的新成效。表彰大会分别从“团队成果展示”、“指导经验分享”、“实践成长感悟”三个篇章精彩呈现了2015年学院社会实践工作中实践团队的整体风采和取得的成果、指导教师带队的经验与收获以及实践个人通过走出学校融入社会获得的成长和感悟。“一带一路经纬韵,万水千山援疆情”。第五期援疆团指导教师邱夷平教授与团队代表向大家分享了他们的“援疆情,援疆行”,他们通过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和诗朗诵让大家深刻感受到援疆大爱,以及矢志服务祖国边疆、促进“一带一路”发展的使命感。纺织学院赴陕西甘肃“丝绸路·锦绣梦”实践团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改编歌曲《奔跑·丝路》,感受不一样的实践风采。纺织学院志愿者指导教师、贵州遵义志愿支教实践团带队教师朱毅萌分享了她第一次带队实践的感悟,“奉献、合作、成长”,大爱无疆,源于微行。在实践个人分享环节中,湖南湘绣传统纺织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团队长王雅雯带来了她的分享《关于湘绣,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精彩的分享中让大家感受到一名纺织人对湘绣传统纺织技艺的热爱以及传承与宣传湘绣文化的责任感,同时也让大家深刻意识到传承与保护传统纺织技艺文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2016届本科生、东华大学-SGS职场预备役计划第五期培训班优秀学员王晓瑶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经历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再到预就业实习的成长与蜕变,传递着她对学弟学妹们的祝福,用心实践,超越自己。最后,
详细内容11月10日上午,刘春红副校长在松江校区会见美国阿克隆大学副教务长兼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埃里克·艾米斯(EricAmis)博士一行访问东华大学,同行的还有高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凯文·卡维奇(KevinCavicchi)和王瑛老师。国际合作处及材料学院相关人员参与会见。双方回顾了两校近年来建设发展的情况,并就深化两校合作、开展师生交流等方面进行探讨。EricAmis博士介绍了阿克伦大学在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创的高分子工程管理硕士,并希望与我校在此方面开展新的合作。刘春红副校长对于双方合作的基础和现有与材料学科相关的师生交流现状表示赞许,希望两所高校之间的合作能够拓展到其他学科领域。会见结束后,代表团一行来到材料学院,参观并了解了材料学院及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现状,还针对目前学生交流项目中涉及的学分互认等问题进行磋商。阿克隆大学是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建立于1870年,在高分子科学等领域声名远播。2011年起材料学院已选拔21名优秀学生前往阿克隆大学交流学习。目前已经有15人毕业,6人在读。而在毕业15人中,有7人在美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详细内容11月2日,高校团队对口支援塔里木大学2015年度工作会议在塔里木大学召开。东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以及塔里木大学的领导专家齐聚一堂,全面总结五年来的阶段性成效,深入研讨受援和支援双方在中央座谈会和“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口支援工作的目标思路。副校长、校援疆工作组组长邱高代表学校出席本次会议,并对我校五年来的支援工作作了总结交流。邱高副校长在总结中指出,在我校积极支持和指导下,塔里木大学已于2011年申报成功纺织工程新专业,按照联合培养模式2010、2012级学生61名已顺利毕业,为新疆地区纺织行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今后,我校将继续与塔里木大学共同携手,按照地方经济需求,面向产业发展,做好纺织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划。会议期间,邱高副校长前往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与王新民师长就在阿拉尔市建设南疆纺织服装产业研发中心事宜进行了会谈,中心将积极争取地方支持和企业的参与,为纺织服装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技术支持和服务等提供平台,双方就尽快形成合作框架协议达成共识。塔里木大学副校长孙庆桥、一师阿拉尔市副市长(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所所长)廖肇羽,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副院长郭建生等参加了会谈。
详细内容11月6日下午,由东华大学学生资助中心主办的“砺志·感恩·指尖的梦想——大手拉小手慈善钢琴会暨慈善文化月发布会”在锦绣会堂温情上演。7位平均年龄不到八岁的我校教职工子女、3位来自外语学院和纺织学院的大学生用优美的音符上演了一场别样的慈善音乐会。一支支动人的旋律生动诠释了我校慈善文化,也奏响了云南盐津山区儿童的音乐梦。学生处、团委和妇委相关负责人参加钢琴会。据悉,此次慈善钢琴会是东华大学资助中心打造“山区儿童圆梦计划”中重要环节,将帮助远在2000多公里的云南盐津县庙坝镇的山区小朋友圆“音乐梦”。严军介绍说,举办慈善钢琴会,学校为云南盐津县黄草小学、黄草社区妇女儿童之家等四所学校募集到了5架电子琴、口琴45只、芦笙10只、小鼓8只、三角铁26只、沙锤26只。“云南盐津县是我校对口帮扶地区,在学校阳光服务队暑期实践期间,我们了解到部分学校上音乐课还缺少专业乐器,有的学校400多名学生中一个会演奏乐器的孩子也没有。这些募捐来的爱心乐器承载着东华师生的款款爱心和善心,将为盐津当地学校音乐教育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也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慈善,走近慈善。”参加慈善钢琴会演奏的郭笑研同学是一名受助大学生,爱好钢琴的她曾经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被迫中断音乐梦,但她通过不懈努力获得了国际双钢琴比赛青年组一等奖。她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来自山区的儿童没法选择他们的出身环境,但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追逐音乐梦想的权利。观看演出的家长们则表示,用慈善公益的方式让孩子把钢琴演奏化作一份份爱心,为远在云南山区的小朋友点燃音乐梦想,这种教会孩子爱与分享的方式非常有意义。慈善钢琴会拉开了今年东华大学慈善文化月的序幕,据悉,后续将开展慈善义卖拍卖会、慈善义工服务队队长论坛等系列活动。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