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由共青团东华大学委员会、机械工程学院主办的东华大学“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二十周年庆活动暨“志愿服务与校园文化创新”2015年东华大学志愿服务论坛在我校松江校区举行。上海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处处长、市志愿者协会秘书长陈麟辉,共青团上海市委志愿者工作部部长刘树新,上海市肢残人协会主席、市残联组联处副处长任运灿,市肢残人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市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基地负责人、全国自强模范黄吉人女士,松江区文明办副主任谢春讯,松江区残联组联维权科科长王金龙,我校学生处处长任晓杰,团委书记张晓冬,机械学院院长陈革,机械学院党总支书记朱英,机械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千里出席活动,松江区各街道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各学院分团委书记、志愿服务教师代表、大学生志愿者二百余人共同参与活动。东华大学“智力助残”志愿服务20年风雨兼程,难能可贵,从1995年成立至今,一直以“服务他人、奉献社会、育己育人”作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要求,在二十年的时间里,精益求精,将志愿服务开展的更加广泛化、专业化,在帮老助残、爱心助学、义务家教等不同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据机械学院党总支书记朱英介绍:东华大学“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队作为上海市最早的“智力助残”服务基地之一,鼓舞并带动一大批大学生志愿者投身志愿服务事业,温暖一个又一个残疾人家庭。东华大学“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队项目获评2015年东华大学示范性志愿服务项目,获得该项荣誉的还有环境学院绿手印环保协会志愿者项目、外语学院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两节”志愿者服务项目等其他9个项目,这些志愿服务项目都积累了多年的服务经验并形成独具品牌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共同助力东华大学志愿服务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即形成“1+N+X”型志愿服务组织架构,加强了校内外资源整合,进一步明确三者之间的职能分工,从而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管理意识和理念,是社会
详细内容2015年12月13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主办、东华大学承办、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赞助的第二届“龙星杯”全国大学生针织服装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举行,大赛至此顺利落幕。这次大赛以“新颖、时尚、舒适、横机为你插上创新的翅膀”为主题,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掘我国纺织类设计人才。本届大赛于2015年3月开始启动,全国各纺织院校积极参与。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12个纺织高等院校参赛设计稿98份,经专家初评和入围作品实物制作阶段,12月13日上午,大赛的作品终评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进行。评审专家对入围的实物作品及设计稿进行了综合评审,评选出“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以及11项“优秀奖”、5项“优秀指导教师奖”和5项“最佳组织单位奖”。我校纺织学院学子在本届大赛中有不俗表现,荣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周立亚老师还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同日下午,在东华大学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我校副校长邱高、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出席大赛颁奖典礼并致辞。邱高代表学校向全国兄弟院校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工作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赞助企业对纺织类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向获奖的同学和院校表示祝贺。希望此项赛事能持久下去,争取成为纺织类专业大学生的一项品牌赛事,为纺织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并希望和企业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通过共同努力,为纺织“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贡献。倪阳生在致辞中感谢我校对本届大赛的大力支持,强调大赛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号召各院校积极参与此项赛事。并介绍了本次大赛的组织和
详细内容12月5日,上海市第八届教职工运动会桥牌比赛在我校松江校区成功举办。上海市教育工会常务副主席王向群、我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淑慧、上海市教育工会副主席吉启华和上海市桥牌协会会长李宣海出席比赛。我校参赛队蝉联比赛高校组冠军。据悉,此次比赛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工会主办,东华大学承办,上海市教育系统桥牌协会协办,吸引了来自市教委直属单位、上海各高校和区县教育工会等30支参赛队共130余名桥牌选手参赛。我校由化学学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唐建中、机械工程学院陈冰冰、杨崇倡、理学院姜健飞、研究生部俞昊和科研处朱方亮等6位老师组成的参赛队,历经六轮近8个小时鏖战,最终以85VP的总成绩继上海市第七届教职工运动会桥牌比赛后成功蝉联高校组冠军。同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的上海市第八届教职工运动会八十分比赛中,我校由校长办公室陆健、发展联络处瞿斌、体育部夏正清、郁晶晶等4位老师组成的参赛队荣获高校组第三名。
详细内容2015年12月11日下午15:00,东华大学运动会暨第三十七届体育节闭幕式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体育馆拉开序幕。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罗仪华、校工会常务副主席郭萍、基建后勤处处长阎林平、学生处处长任晓洁、保卫处处长汤跃宁、体育部直属支部书记陆湘群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本次闭幕式。罗仪华在闭幕式的讲话中强调,在本次活动规模宏大,组织有力。运动会和体育节是我校每年一次的体育盛会,也是对我校体育工作和师生身体素质的整体检阅,充分反映了我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希望广大师生再接再厉,再创辉煌。郭萍、任晓杰宣布了2015年东华大学运动会教职工团体比赛、学生组和体育节比赛总成绩,罗仪华和其他领导为获奖师生代表颁奖。闭幕式上,轮滑社、漂移板社以及今年校园十大歌手大赛第三名得主金柱男出场为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节目。据悉,这是我校首次把全校运动会和体育节结合在一起,使得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越来越扎实,学校体育氛围也越来越浓厚。为广大师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详细内容12月11日,由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艺指委”)和东华大学承办的“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十周年庆优秀作品展暨新常态驱动下的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新论坛”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隆重举行。我校副校长邱高教授、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丁凡教授、上海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束金龙教授、来自12所培养院校的委员、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袁孟红老师、院长李俊教授、副院长李敏教授,以及来自12所院校的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共计200余人与会。开幕式由上海艺指委主任委员刘晓刚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合影开幕式上,邱高副校长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学校的现状和“一体两翼”及“一心、二点、三横、四纵、五项措施”的发展思路。他指出,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职能,学校注重提高教学质量,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努力培养具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宽阔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作为全国首批32所艺术硕士培养院校之一,学校历来重视艺术硕士教育工作,设立专门的艺术硕士教育中心,加强与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美国纽约时装学院、法国高级时装学院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24所著名艺术院校的国际合作关系,研究生多元文化环境下学习工作的适应性,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现在,上海有12所院校培养艺术硕士,长期以来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天在这里举行“十周年庆系列活动”,充分展示十年来的育人成果,将进一步拓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增强能力,提高质量;也必将进一步促进各高校深入合作,通过协同创新,为上海时尚创意产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丁凡秘书长代表全国艺指委表达了对上海艺指委十周年系列活动的祝贺,
详细内容12月12日下午,“高峰论坛·趋势发布·城市记忆”海派时尚系列活动在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举行。东华大学副校长刘春红、李永智,东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梅芳,东华大学出版社社长蒋智威、总编辑王克斌以及参与项目建设的28所高校代表、企业代表出席活动。活动由发展联络处处长徐晶主持。刘春红副校长代表学校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致以欢迎和感谢。她表示根植于海派文化土壤、纺织服装学科特色优势明显的东华大学,在创造时尚学术流派、形成时尚策源地、发展时尚源动力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体两翼”学科布局的引领下,不仅实现了特色学科链、群建设,还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扎实推进了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建设。其中各级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就包含了“海派时尚流行趋势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海派时尚流行趋势研究中心成立至今发布了5期(7册)《海派时尚流行趋势》,在业界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活动中,刘春红和李永智一同上台为《2017春夏海派时尚流行趋势》揭幕,中国十佳设计师、海派时尚流行趋势研究中心主创成员罗竞杰代表趋势研究团队向大家进行了本季流行趋势的主题阐述。刘春红和李永智为图书《2017春夏海派时尚流行趋势》首发揭幕随后进行的高峰论坛中,三位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他们对“海派时尚”的独到见解。李永智副校长以“海派时尚之城市记忆”为题,就海派的由来、何为时尚、对海派时尚的再认识等各个方面阐释了海派文化的基本特质吸收、开放、自由和宽容。李永智在演讲中提到,海派文化发源和植根于上海,也繁殖于具有“吸收、开放、自由、宽容”文化特质的其他城市群体之中,“众筹”城市记忆的行动,可以更好的挖掘海派文化的内涵和特质。服装学院刘晓刚教授则将海派作为一个城市的时尚精神,从“风格、风尚、风度”出发阐释了海派时尚的涵义,解释了海派时尚流行趋势研发的必要性和目前项目组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米兰华夏集团、VDS事业发展部总监梁栋从行业需
详细内容12月10日,我校“海派时尚设计及价值创造知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海派时尚中心”)在延安路校区接受了上海市教委专家组的中期验收。校长蒋昌俊,副校长俞建勇、刘春红出席汇报会,并与专家组一同视察海派时尚中心建设情况。科研处、人事处、财务处、服装学院和海派时尚中心相关负责人陪同参加验收。专家组一行实地考察了海派时尚中心科研、办公场地和各分平台工作室,参观了中心成果展览,听取了中心工作汇报,并就中心建设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对中心今后的建设重点和方向提出了指导建议。(专家组与校领导实地考察中心科研、办公场地)(中心成果展览现场)蒋昌俊校长在中期验收会上致辞,代表学校欢迎专家组的到来,并提出海派时尚中心作为东华大学进一步腾飞的翅膀,学校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并希望各位教委专家为海派时尚中心的未来发展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海派时尚中心主任刘晓刚教授代表中心向专家组汇报了中心建设情况与未来建设规划。会议还邀请了海派时尚产业发展战略研发平台沈滨老师和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徐哲显分别作为高端人才代表和重大任务来源代表进行发言。另外,江瑶同学也作为学生代表向大家分享了在平台学习和研究的感受与收获。(蒋昌俊校长致欢迎词)经实地考察与会议审议,专家组对海派时尚中心在中期取得的建设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并希望中心能进一步关注创意时尚产业的“价值创造”工作,借助媒体的力量,加强与创意产业园区的合作,为上海时尚产业发展和推进上海“时尚之都”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详细内容近日,我校退休教师、人文学院关工委分会常务副主任贺善侃教授撰写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宣示我党治国理政全新格局》一文在2015年上海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论文奖。本次征文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校、市教卫工作党委、市社联、上海社科院、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会)、上海市改革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开展,旨在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学习研究宣传,深入总结、研究推进我国和上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重大问题,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上海建设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
详细内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2015年工作年会近期在武汉理工大学召开,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贵芹,教育部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会长高文兵,170余所高校的350名代表参会。我校副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副会长邱高出席了本次工作年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是由各高校及相关人员组成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全国性学术团体,隶属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东华大学是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常务理事长单位。近年来,我校积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成立校级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培养计划,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初显成效,2014年自主创业学生比例在沪上高校中名列前茅。团委书记张晓东、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刘春雁等参加了本次年会,胡海洋老师获2015年度创业工作先进个人表彰。刘贵芹副司长传达了国务院办公厅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并从提高认识、强观念、抓重点、强责任四个方面谈了如何进一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文兵会长做了2015年度学会工作报告。
详细内容12月8日,我校第十届教代会暨第十八届工代会(以下简称“双代会”)第二次会议在松江校区开幕,会议听取和审议学校行政工作、财务状况报告。校党委书记朱民,校长蒋昌俊,党委副书记、校工会主席刘淑慧,副校长宋立群、陈招应、邱高、李永智,校长助理卿凤翎等出席会议,学校双代会正式代表、列席代表等近200人与会。刘淑慧主持开幕式。蒋昌俊在开幕式上作题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努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学校行政工作报告,简要回顾了2014年度行政工作,围绕学校综合改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对外合作交流、办学条件等方面全面总结了2015年学校行政工作各项事业进展情况。他指出,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谋篇布局之年。近一年来,学校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第十次党代会召开和“十三五”规划编制为契机,进一步聚焦内涵发展,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蒋昌俊指出,面对新形势,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全体教职员工应充分认识到学校存在与发展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和不足,要认真梳理,努力破解,立足学校实际,巩固与发展教育实践成果,抢抓机遇,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学校新的发展。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新的历史节点,要坚持东华的特色和传统,通过“特色东华”、“紧凑东华”的建设,达成“精致东华”的目标。在内涵建设上,按照“一心、两点、三横、四纵、五项措施”的发展思路;在外延拓展上,坚持“12211”服务战略;在环境营造上,两校区明确定位,形成特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今后要着力推动五个方面的重点改革任务:一是创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探索学科科研协同创新机制,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集聚高
详细内容12月6日,由我校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联合主办,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承办的首届欧亚城市家具国际论坛暨第四届中国环境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延安路校区开幕。校党委书记朱民、副校长刘春红、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友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沈元勤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刘春红主持开幕式,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鲍诗度教授与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交通安全与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方守恩教授分别主持学术论坛。朱民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发展历史与近况。他指出,东华大学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战略以及行业产业重大需求,打造以纺织为一体,材料和设计为两翼的优势学科特色发展新格局。学校自2007年起发起主办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坚持围绕中国城市环境设计学科的前瞻性、交叉性学术问题,为环境设计学科建设、政府机构城市环境、企业环境设计实施提出技术处理和对策建议。朱民希望本届研讨会围绕“一带一路”城市发展战略及“城市家具”这一城市景观重要构成元素的系统设计、建设、实施、管理,充分展现欧亚城市家具建设的创新成果,为我国城市环境建设提供学术性、技术性、政策性、法规性的理论支撑,也为我校环境艺术学科发展建言献策。本次论坛贯彻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吸引了中国、日本、伊朗、土耳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城市家具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日本GK等相关行业知名企业代表,同济大学交通安全与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等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等近300人与会。论坛上,多位专家发表主题演讲,推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城市家具的经验成果和前沿技术,并积极为中国城市当下及未来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会议还协同各方组建了“中国城市家具联盟”,沈元勤、朱民、方守恩
详细内容今年是纪念“一二·九运动”八十周年。值“一二·九运动”8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校院团学组织积极行动,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引导青年学子铭记历史,主动学习和践行“一二·九运动”精神。今年,校团委还首次通过校园大屏幕播放《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系列纪录片之《负起民族存亡:“一二·九运动”》回顾视频、发布团中央“一二·九运动”80周年纪念日主题纪念视频等以可视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广泛关注,积极参与纪念活动,收获良好的成效。此外,校团委还将组织“倾听老兵故事,追忆峥嵘岁月”第251期东华大学“周周讲”活动,邀请铁道兵老战士演讲团退伍老兵们深入青年学子开展主题讲座,组织我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东华大学“华英苑”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东华大学团校、校院主要学生干部等参与互动交流。讲座以当年铁道兵为国修路,为民造福的“精气神”为背景,激励我校青年学子以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精神,参加到“振兴中华、筑梦中国”的伟大实践中去,通过“老兵讲故事”传递正能量。人文学院分团委举行《忆峥嵘岁月,筑青春之梦》纪念“一二·九运动”八十周年主题晚会。晚上现场,学院党总支书记沙国华寄语学院学生,学院院长王梅芳领衔朗诵纪念“一二·九运动”改编诗歌《那年那月》。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罗薇娜、各学科负责人以及全体专兼职辅导员师生同台演绎,共同参与,寓教于乐的形式让纪念活动深入人心。整场晚会分“忆往昔”、“中华情”和“青春梦”三个篇章进行:全体专兼职辅导员来配乐诗朗诵《中国,从硝烟走向辉煌》,行政1501团支部、法学1502团支部等集体带来朗诵《青春万岁》、《勿忘历史,青年强国》,法学1501团支部手语合唱《仰望星空》、《国家》、传播1503团支部歌曲串烧《龙的传人》、《我相信》、《倔强》、《最初的梦想》;传播1501团支部、法学14级团支部分别带来合唱《大海啊故乡》、《明天会更好》、《国际歌》、《黄
详细内容历时多月的东华大学第35届校园十大歌手大赛于12月6日晚在锦绣会堂落下帷幕。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爱上音乐,校团委、校学生会为学生搭建平台,举办东华大学校园十大歌手大赛。此届比赛从9月开始报名,有300余人参加海选,参与度高,经过海选、复赛、拉票会、半决赛等环节,共有10名本科生、3名研究生、1名留学生选手进入决赛。决赛现场分4轮进行。第一轮比赛是帮帮唱,每名选手可以邀请外援助阵,对于两人合唱的歌曲进行评分,选出前6名进入第四轮排位赛。第二轮是车轮战,评委举牌选择,最后在4个人种选出3人进入十强。第三轮是来自松江其他高校文艺部的同学代表,进行3选1的投票,选出一人进入第四轮。最后一轮是十名同学进行排位赛,按照评委分手由高到底排序。材料学院13级本科生梁剑华同学来自校艺术团合唱队,他发动了合唱队的同学进行伴唱,声音浑然一体,张弛有度;机械学院15级本科生忻圆同学也邀请了同学作为乐队伴奏,演绎完整;机械学院14级本科生金柱男同学用中文韩文交替演唱了耳熟能详的歌曲《死了都要爱》,两种语言的交替演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分获冠亚季军。开场全体选手到观众席演唱冠军梁剑华的演唱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十大歌手比赛还将易班、学校官方微信等网络思政手段全程融入。应用易班互动留言功能,观众和台上同学随时互动,决赛现场留言超过了一万四千条。留言内容体现了学生们的所思所想,既有时代性,也很多笑点,引起场内共鸣。校团委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舞台,近几年一直承办上海大学生原创音乐大赛,让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同时也大力支持艺术类社团的发展,两校区有人文艺术类社团31个,社团巡礼节、开学典礼暖场演出等,都为社团提供展示的机会,还为社团提供场地等各方面支持,举办吉他社专场演出,街舞社专场等活动。此次选拔出的优秀歌手,还将代表我校参加全国高校第二届校园好声音大赛。获奖的十大歌手合影另附东华大学第35
详细内容日前,根据ESI(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最新统计数据,以我校环境学院乔锦丽教授为第一作者,发表在国际期刊《化学会评论》(ChemicalSocietyReview)上的论文“AReviewofCatalystsfortheElectroreductionofCarbonDioxidetoProduceLow-carbonFuels”(2014年,43卷,p.631-675)同时入选ESI全球TOP0.1%热点论文(Hotpapers)和Top1%高被引论文(highlycitedpapers)。乔锦丽教授在文中综述了用于还原二氧化碳产生低碳燃料的电催化剂的最新进展,涉及金属、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金属配合物、聚合物/簇、酶和有机分子等各类电催化剂,并详述了二氧化碳还原过程中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法拉第效率、稳定性和还原机理。文章特别强调了电极电位、溶液电解质类型/组成、温度、压力和其他一些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为得到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二氧化碳电催化剂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实际运用的研究方向,以促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另悉,以乔锦丽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在《化学会评论》上的论文“AlkalinePolymerElectrolyteMembranesforFuelCellApplications”(2013年,42卷,p.5768-5787)和以乔锦丽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周学俊同学为第一作者,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EnergyMaterial)上的论文“Areviewofnanostructuredgraphene-basedmaterialsascatalystsupportsandmetal-freecatalystsinthePEMfuelcelloxygenreductionreaction”(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