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我校邀请,莫伊大学校长米贝教授、莫伊大学农学院苏洛院长、旅游管理学院马诺诺院长、人文学院法语系主任西莫托女士、莫伊大学校属企业Rivatex东非纺织公司总裁基普勒盖特教授、乌辛基苏郡经济商务官员柔诺先生、肯尼亚教育部教育技术处官员泰姆巴先生在莫伊孔院院长赵晓临教授的陪同下来到中国,开展了为期10天的教育文化参访之旅。“校长团”所有成员参加了4月19日上午的环东华时尚周开幕式,米贝教授在致辞中说:“中非服饰文化有着很多共通之处,通过密切的文化交流和互相借鉴,服饰符号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才能够得以传播、发扬和创新”。19日下午的“丝绸之路非洲终点——肯尼亚纺织品艺术展”上展出的部分展品是由莫伊大学校属企业Rivatex东非纺织公司捐赠的,团组一行参加开幕式,米贝教授坦言,他本人都没有想到肯尼亚的纺织品艺术如此瑰丽多彩。开幕式上,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卞向阳教授还向Rivatex东非纺织公司总裁基普勒盖特教授颁发了捐赠证书,并表示愿同肯尼亚艺术家一道,共同研究和挖掘非洲纺织品艺术的宝藏。20日晚,“校长团”一行出席了在东华大学举行的“CUORI卓力杯”首届外国留学生时装设计大赛决赛。此次大赛由东华大学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共同主办,系国内首次面向外国留学生举办的时装设计大赛,共有来自国内19所高校的留学生设计的33套时装作品进行终极角逐。参赛的设计师是来自26个国家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服装展示表演的也是中外学生组合。他们围绕“丝路填梦”的主题,设计作品风格各异,将中国文化元素与世界各国元素充分交融,潮范十足。校长团成员对我校留学生培养的鲜明特色表示肯定和赞誉,表示一定要把Rivatex东非纺织公司的设计师也送到东华来进修学习。
详细内容4月29日,学校在松江校区召开“东华大学参加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会议”,全面部署研讨学科参评事宜。校长蒋昌俊,副校长卿凤翎出席会议。各学院、相关部处负责人与会,研究生部主任舒慧生主持会议。蒋昌俊在会上强调,本轮学科评估结果直接关系到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每个学位点的发展;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社会地位,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关系到能否吸引优秀人才和生源,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此次学校参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学院和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确保学校整体利益最大化。蒋昌俊指出,新形势下,各学院要结合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今后发展方向,抓实人才队伍,积极应对各类学科建设计划,以不变应万变且随需应变。其次,要把本轮学科评估精神精准传达到各学院、各学科和职能部处,传达到每一位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再者,借此次参评为契机,提前预判本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点中的位置,分析兄弟院校同一学科在人才、成果、学生培养等方面好的做法,做出东华特色,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最后,蒋昌俊明确,学校参加本轮学科评估需要遵守三条原则:一是保重点,主要依据“双一流”建设要求,做好一流学科的创建工作;二是每个学科点需要认真分析,保证博士学科点不能有闪失;第三,硕士点在服从前面两条原则的前提下,尽量参评。他同时指出,对于个别二级硕士点,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开展动态调整,优化学科布局。总之,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校上下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评促建,将本轮学科评估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一体化、一盘棋思路,协同配合,充分研判,全面提升我校学科建设水平和实力。方建安结合教育部关于学科发展的整体情况,尤其是学校“十二五”学科数据以及“十三五”学科发展规划,为各学院、学科点剖析了学科参评的利弊。舒慧生根据《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邀请函》(学位中心[2016]42号)
详细内容4月29日,松江区广富林街道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表彰大会暨文艺演出在广富林遗址公园内举行。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俊荣教授荣获2015年广富林街道“优秀职工”荣誉称号。于俊荣教授主要从事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和芳纶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及省部级和国内外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研究成果获发明专利23项,有多项专利实现了产业化转移,由此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及专利奖2项,并获多项荣誉称号。此外,于教授还担任了本科生博导班主任,带教本科毕业论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还兼任了校工会委员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会主席,在科研忙碌之余,热心公共服务工作,获得了部门教职工的广泛好评。
详细内容4月28日,2016年度中央编译局研究基地暨智库协作网络建设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我校副校长陈革应邀出席。中共中央编译局现在全国8所高校设有研究基地,在我校设立的研究基地名为“中共中央编译局·东华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心”),成立于2014年,由我校与中共中央编译局合作共建。该中心以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展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问题域与中国现实问题、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以及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评介及诠释等四个方向研究。2015年,随着中共中央编译局被列为国家首批高端智库,包括中心在内的8个研究基地随即被纳入国家高端智库协作网络,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学术交流等途径积极参与相关智库建设。会上,我校国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中心建设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的关注,学校科研处、中心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中心建设情况和未来工作计划。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实践、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球治理与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海外中国研究等中央编译局国家高端智库重点研究领域,研讨了如何进一步加强研究基地工作,加快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协作网络建设等问题。
详细内容4月29日,学校2015年安全工作总结表彰暨2016年安全工作责任签约会在松江校区召开,校党委书记朱民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罗仪华代表学校作2015年安全工作总结报告,大会由副校长陈革主持,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工作负责人及安全员与会。朱民代表学校党政向获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向为安全文明校园建设而辛勤工作的师生员工表示感谢。他说,学校党政始终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不断强调和加强安全文明校园的建设,各二级单位能够各司其职、落实责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校园安全情况良好。朱民还对学校2016年安全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安全。他强调,学校安全事关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事关学校的科学发展,各单位应当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养成普遍良好的习惯,积极发现、整改安全隐患,同时加强师生对安全的意义认识,本着对师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正视学校安全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客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和侥幸心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学校的安全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二是要巩固红线意识,落实安全责任。他指出,学校安全工作的根本问题是安全责任制的落实问题,要把思想上的重视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明确安全主体。各职能部门和学院主要主要负责人要按照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切实承担起本单位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层层抓落实,将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岗、分解到人。要用严标准、严要求、严措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以“三严”来查隐患、补短板、严整治,不断提高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对安全事故的警惕性,不断提高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做到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三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安全文明氛围。他要求,要运用发挥好各类宣传工具、载体以及新媒体的作用,注重校园安全环境和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关注环境和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
详细内容近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之际,我校团委组织开展线上学习活动,通过“学讲话原文、学历年寄语”的形式展开,以“五四”为契机,指导团员青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导广大青年成长成才。校团委书记张晓冬表示,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再一次体会到总书记和党中央对青年人的关心和关注。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必须要做到坚持理想,抓紧学习,带头实践,争做先锋。创新是永恒的主题,青年人要找准目标,为之奋斗,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成长的路上总是不会一帆风顺的,要始终保持阳光的心态去面对,让所有奋斗的经历都成为成长的财富和回忆。作为一名高校共青团干部,要始终把青年学生放在心里,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为他们成长成才的需求服务,带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理学院青年教师刘倩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深刻的感受到了国家对知识分子和青年人的重视与要求。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这些讲话让她更加深切感受到当代青年教师肩上的责任,也为她指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学校给青年教师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更加勤奋工作,继续增强创新意识,在教学上注重学生的知识与品德教育,同时在材料物理科研领域认真钻研,勤奋耕耘,努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更多的力量。在云南盐津挂职的计算机学院专职辅导员陶康乐分享说,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一名曾经的团干部,同时也作为一个农村任职扶贫的第一书记,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重大。入村驻点九个月来,与镇村干部一起完成了全村224户贫困户868人的遍访工作,制定了“五个一批”脱贫措施的分类汇总,同时也在打造“互联网+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商业模式,通过市场拉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如总书记所说,广大青年要紧跟时代,肩负使命,锐意进取,把自
详细内容近日,从“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获悉,我校推荐的荣海洋同学成功入围全国200名候选人。“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社共同指导,人民网、大学生杂志社、中国大学生在线、光明日报社教育部联合主办。活动旨在深入挖掘和宣传表彰大学生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营造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而在全国高校范围内组织的评选活动。此次入围“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0名候选人,是在全国各高校报送的基础上,经专家投票初评出的200名人选,上海高校仅有我校和复旦大学各一名同学入围。2016年4月29日17时至2016年5月6日17时,候选人在人民网教育频道、大学生杂志、中国大学生网官方网站和微信平台接受公众投票。投票时间:2016年4月29日17时至2016年5月6日17时投票方法1:人民网教育投票投票方式(一)网页投票1、点击链接http://stu.people.com.cn/GB/402103/403865/index.html,进入官方网站。2、点击入围候选人照片下方的投票框进行投票,每人每次最多选择10名入围候选人。3、投票需填写个人真实姓名、所在地、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码。(二)微信投票:识别投票二维码或关注“人民教育”公众账号进行投票。识别二维码,进入投票页面。或关注关注“人民教育”(renminjiaoyu)公众账号,点击菜单“人物评选”,为你心目中的明星点赞。投票方法2:大学生杂志投票(一)网页投票http://tp.chinacampus.org/stu/2016/(二)微信投票投票细则1、请在微信中关注“大学生杂志”微信公众号(可扫二维码添加)关注“大学生杂志”后,请以留言方式投票,格式如下:本人真实姓名+投票+候选人编号(可多选)+本人手机号。例如:如果投票人真实姓名为“荣海洋
详细内容4月29日,2016年上海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特别节目演出在上海东视演播剧场举行。从演出现场获悉,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胡祖明教授荣获2016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胡祖明教授主要从事高性能纤维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包括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和国内外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研究成果获发明专利40余项,并有多项专利实现了产业化转移。他带领团队成功实施了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及其制品的全面国产化,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垄断,使我国成为第三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的国家,且产量已居全球第2。在此成果基础上,胡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又成功研制出了“又细又强”的高强纤维绳索,并应用于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小球矩阵”的悬挂绳索上,成为上海世博会开幕式高科技亮点之一。同时,他还带领团队攻克了间位芳纶聚合、纺丝及溶剂回收纯化关键技术,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制备技术体系,全面打破了美日长达40余年的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使我国成为全球第2大间位芳纶及其绝缘纸生产国。胡教授也由此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此外,胡祖明教授还担任了本科生的博导班主任,自己带教本科生毕业论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共60余人。他还在多家项目生产企业建立了学生暑期实习基地,定期送学生前去实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目前,胡教授所培养的多名研究生已成为相关高性能纤维生产企业的技术骨干。
详细内容4月28日,我校2016年实习生招聘会在松江校区体育馆举行,来自全国的142家用人单位带来3000多个就业实习岗位,不少学生现场与企业达成实习意向。本次招聘会针对性强,涉及专业广泛,旨在帮助大三、研二及其他低年级学生通过实习提前了解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将来“就好业”做准备。招聘单位囊括了经管人文、理工类等企业,其中电子科技类企业居多,说明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依然很大。招聘会现场气氛热烈,秩序井然,数千名在校生现场投递简历并与企业进行沟通。许多同学表示,入学时学校开展的“新生导航课”辅导及学院开展的职业辅导和生涯规划,让自己对就业前景和目标职位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为实习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不少企业表示,通过招聘实习生,可提前将优秀人才纳入人才库进行培养,还可解决单位目前人力资源短缺的困难,对学生和企业都是双赢的机会。据悉,本学期,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已针对性开展了五场大型招聘会,分行业、分专业的招聘会为学生的有效就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学校开设了“周四就业直通车”,不间断的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和招聘岗位。学校还在学生个体生涯咨询和就业能力提升团体辅导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详细内容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华东赛区复赛中,我校管理学院辅导员屈喆、计算机学院辅导员李华婷分别荣获比赛一等奖和优胜奖。这是继信息学院辅导员王乔松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华东赛区复赛一等奖之后,我校辅导员再次喜获佳绩。本次比赛汇聚了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安徽高校40余名参赛选手,比赛项目包括基础知识测试,网文写作,主题班会,案例分析,主题演讲,谈心谈话等六个环节。这些比赛项目既有对辅导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信息的理解分析和问题破解能力的考察,也有对辅导员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以及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技巧与能力的测试。屈喆、李华婷两位老师在本次比赛中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获得优异的成绩。一直以来,学校都非常注重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和职业素质的提升,为辅导员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屈喆老师、李华婷老师在日常工作中也一直将提升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作为努力方向。她们十分注重自身积累,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练就了出色的辅导员工作能力,在2015年11月上海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她们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展现了我校辅导员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风采。
详细内容4月26日,“尚创汇”东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下简称为“尚创汇”)在延安路校区举行启用仪式。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郭为禄,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主任张得志,长宁区副区长宋宗德,我校校长蒋昌俊、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副校长李永智出席仪式。仪式由李永智主持。蒋昌俊致欢迎词,他强调,2010年,学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孵化基地的启动是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的又一硕果。历年来,东华学子创业多数基于学校的学科背景,在“创意”和“科技”两个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以“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为特征的科技创业项目和以“文化艺术、媒体、设计、新体验”等为特征的创意创业项目不断涌现,东华学子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创业带动就业成果显著。他表示,孵化基地落户延安路校区,希望得到市、区,兄弟高校和合作企业在政策、资金、智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努力将基地建设成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环节,成为培育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凝聚大学生创业者、引领校园创新创业文化、辐射环东华时尚产业乃至上海的重要载体,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使命,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东华大学校长蒋昌俊致辞高德毅代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在仪式上致辞。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大力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上海市教委也加大了资金和资源投入的力度,通过创新基地、创业实践基地、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室等多种形式推动高校充分利用好现有场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育。2015年,我校立项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2016年,我校成为市教委、市人保局考察设立的首批12所高校指导站建设单位之一。高德毅希望,我校利用
详细内容4月25日,学校在松江校区召开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总结2015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2016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强调,2016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中央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教育部、上海市系列决策部署,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内监督;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标本兼治,规范权力运行,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风清气正的改革氛围。校党委书记朱民,校长蒋昌俊,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罗仪华,校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副校长刘春红、李永智、卿凤翎,校党委常委袁孟红出席会议。蒋昌俊主持会议。朱民在会上指出,学校正处于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关键时期,又逢迎接第十次党代会、编制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时期,必须从思想上、认识上、方法上、措施上跟紧全面从严治党的步伐,不断拧紧管党治党的螺丝,肩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朱民指出,要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将从严治党的责任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行动上。要将管党治党责任的延伸落到实处,覆盖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全校党员和教学、科研、管理一线;将“党政同责”落到实处,促进行政负责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与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共同抓好从严治党工作;将“一岗双责”落到实处,坚持做到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工作两手抓、两手硬;将责任追究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责任倒查机制,既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追究相关领导责任。朱民指出,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尤其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要深入开展纪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学生自觉用党章和党规党纪规范行为;加强意识形态管理,绝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任何传播渠道;加强干
详细内容导语:高亢悠远的蒙古长调、激昂灵动的马头琴、热情奔放的蒙古舞蹈……一个关于巴丹吉林的美好传说、一台尽显民族风情的文化盛宴,一次久别重逢的团聚……他们,从遥远的苍天圣地阿拉善而来,带来了高雅艺术,更带来了民族特色、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2016年4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右旗乌兰牧骑应邀来到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在锦绣会堂为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独具蒙古族特色的文艺演出。本次活动由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主办,东华大学教务处、共青团东华大学委员会提供特别支持。人文学院院长王梅芳致欢迎辞,阿拉善右旗旗委副书记孟克介绍了阿拉善及阿拉善文化。本次活动共两场视觉新颖、风格独特的文艺演出,共吸引了1500余名观众现场观看。18点整,由2014年度上海市最佳项目实践团成立的八极拳社团带来的八极拳表演为活动拉开了序幕。人文学院院长王梅芳致辞,首先代表人文学院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阿右旗领导及演职员工的热烈欢迎和感谢,指出此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是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动,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果展示!同时,王梅芳院长对大力支持本次活动的校团委、教务处等职能部处表示了诚挚的感谢!随后,阿拉善右旗旗委副书记孟克为现场观众介绍了阿拉善特色的民族文化,他介绍道:“阿拉善右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东接阿拉善左旗,南邻甘肃省金昌,西连额济纳旗。全旗有蒙、汉、回、藏、达斡尔、鄂温克等10多个民族,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边境旗。阿右旗乌兰牧骑此行带来了蒙古长调、舞蹈、呼麦、马头琴等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及精心准备的特色节目,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喜欢”。本次阿拉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得到了阿右旗政府的支持与肯定,希望此次活动能为双方建立起友好的沟通桥梁,共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致辞毕,阿右旗乌兰牧骑带来的精品晚会正式开始,整场晚会历时近两小时,表演涵盖了蒙古舞蹈、
详细内容4月26日,《高性能纤维技术》丛书在我校启动出版工作,出席启动会的有副校长卿凤翎,中国工程院院士郁铭芳、孙晋良、蒋士成、俞建勇,丛书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徐坚,与会嘉宾还有我校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高性能纤维重点实验室”)、国防工业出版社相关负责人以及国内从事高性能纤维技术研发的一线权威专家。会上,卿凤翎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我校在高性能纤维方面的研究成果,期待专家以此次丛书出版为契机,加强与我校在该领域的合作,为国家相关产业发展合力作出更大的贡献。据悉,《高性能纤维技术》由我校高性能纤维重点实验室和国防工业出版社联合出版。丛书共17分册,以碳纤维和对位芳纶国产化技术为重点,全面介绍了近年来我国高性能纤维的研究发展成果。俞建勇院士任该系列丛书编委会主任委员,我校高性能纤维领域专家参与此书编纂工作。该套丛书预计分两批交稿,第一批截止至2016年4月,第二批截止至同年8月。会上,郁铭芳、孙晋良和蒋士成院士对丛书的编纂提出建议。蒋院士期待丛书发挥助推产业应用效应,反哺技术研究和发展。郁铭芳院士提醒编撰者既要有大局观,又要注重细节,关注如何从化学基础研究出发追求高性能纤维发展。孙晋良院士则进一步指出企业需求非常明显,期望尽快出版,助推企业应用,力争形成产业应用。作为编委会主要负责人,俞建勇和徐坚分别结合高性能纤维领域发展的社会意义,强调编著好丛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丛书出版必须满足高度的时间要求和高度的质量要求,希望各岗位工作人员全力以赴按时完成丛书出版工作,全力以赴反应高性能纤维的全貌,全力以赴体现高性能纤维阶段性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应用性。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