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市教委主办的勇往“职”前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举行。我校机械学院学生洪天然从上海36所高校近8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一等奖、信息学院岳志超同学斩获三等奖。本次比赛分为多对多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和单面展示3轮赛程,采用世界500强企业面试真题,现场模拟求职真实情境。参赛选手们携带精心准备的简历,在资深评委面前从容应对、自信表达,尽情展现职业能力。10所高校的12名选手突出重围,进入最后一轮单面展示。在扣人心弦的单面环节里,选手们依次登台进行自我介绍,现场抽取题目快速回答,并接受评委们的轮番提问。我校洪天然同学和岳志超同学以他们精彩动人的演讲、专业出色的素养和快速灵活的应答获得场上评委和观众一致好评,赢得阵阵掌声,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洪天然和岳志超分别斩获一、三等奖。据悉,上海教育电视台还将策划拍摄专题节目,通过荧屏展示获奖选手职业风采,进一步提高上海市职业发展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校选手的优异表现为下一届同学树立了良好榜样,也在众多用人单位心目中为东华学子赢得了良好印象。近年来,我校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在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中勇于创新、不懈探索和实践。面上辅导与点上对接相结合,在传统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活动的基础上,尝试为学生提供私人定制化服务。以职面人生生涯咨询工作室和创业咖啡工作室等四个上海市职业生涯展工作室为依托,全面开展规范化的职业生涯咨询和创业咨询服务,建设了东华大学职业生涯咨询网上预约系统,制定了《东华大学职业生涯咨询师工作手则》,统筹安排全校的个体职业生涯咨询服务,组织咨询服务组的学习研讨、案例督导,为每个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体生涯咨询服务,2015年3月咨询系统开放以来,累计为140余名学生提供了生涯咨询服务。
详细内容11月30日至12月2日,“第一届东亚日本研究者国际学术会议”在韩国仁川举行。我校日语系教师张厚泉、孙攀河、王蕾、黄洁、孙若圣一行5人应邀参会。(日语系教师在会议现场)会议期间,我校教师与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首尔大学、台湾大学、淡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广泛的交流,围绕“近代中日知识分子的启蒙思想——以福泽谕吉、西周和梁启超为中心”的主题作了主旨学术演讲。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建辉教授、北九州市立大学金凤珍教授等对我校教师演讲点评中,高度肯定我校日本研究水平的同时,也提出了具体学术建议和指导。据悉,“东亚日本研究者国际学术会议”由首尔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台湾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等发起成立,旨在增强东亚地区日本研究者之间的交流,提高东亚地区日本研究的学术质量。本次会议吸引了37个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的200余名从事日本研究的学者专家参加。会议今后将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或地区轮流举办。
详细内容12月6日,由国务院办公厅、外交部、教育部、团中央等10部委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及其配套活动在上海中心大厦成功举办。在这场高级别对话会议的背后,活跃着82名默默奉献的东华大学志愿者。大赛志愿者是由校团委面向全校招募的,分布在主会场的暖场节目组、会务组、引导组等不同的岗位上,他们用专业的素养和无私的奉献展现了东华学子的风采。会议期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汪鸿雁来到各个志愿者工作点亲切慰问志愿者,为志愿者的努力付出点赞。《青年报》对服务本次会议的志愿者进行了专题报道。热情服务传递暖意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立于2012年,目前已涵盖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媒体、青年、旅游和地方合作9个领域。根据双方约定,每年轮流在中英两国召开一次机制会议,迄今已召开三次,今年首次在上海举办。来自东华大学的82名志愿者主要负责上海中心大厦主会场的志愿者工作。志愿者在会务资料整理、制证发放、翻译引导等方方面面为中外贵宾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虽然主会场会议只有半天时间,但志愿者都提前上岗,努力熟悉会场每个环节和会议各个流程,认真记录需要注意的每个细节,充分展现了我校大学生志愿者的优秀文明素养和良好精神风貌。从接到招募任务到志愿者岗前实训,只有不到两周时间,虽然给予志愿者时间很短,但任务却很重,对志愿者各方面要求也很高。“做好本职、坚守岗位”成为每一位志愿者心中的关键词。为了保证会场志愿者工作顺利进行,12月3日-5日,全体志愿者根据会议的实际需求,实地踩点并模拟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反复走场确认路线,提前查阅相关知识,了解整场会议相关背景和内容,志愿者从理论和实战方面进行充分准备。我校志愿者刘艺妮认为,收获最大的是学习到外事接待的礼仪,她身边的志愿者同学则在志愿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志愿者众多岗位中,最辛劳的岗位之一是暖场节目
详细内容2016上海市学生运动会闭幕式暨上海市最佳阳光体育活力园丁系列奖项主题活动于12月7日晚在上海儿童艺术中心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出席闭幕式。本次运动会历时三个月,共设大学组、中小学组、中职校三个组别,吸引了近三万名大中小学生参加。来自各组别代表团、各参赛运动队,以及众多关心本市学校体育及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嘉宾、师生代表共计千余人参加闭幕式。我校共组织379名学生运动员组成代表团,参加了全部27个项目的体育比赛,参赛人数及项目较往年均有很大突破。在本届大赛中。我校代表团获得“校长杯”、“体育道德风尚奖”等2个荣誉称号,我校男子足球队获“优秀运动队”荣誉称号,代表团团体总分在上海市高校中名列前茅。本次学生运动会大学组共有来自52所高校的万余名大学生报名参赛,中小学组、职校组等各组别的竞赛项目规模及参赛规模较上一届学生运动会均有大幅度提高。无论是在本次学生运动会上表现出色的运动员代表,还是这些校园体育工作学习中的佼佼者,都为本市青少年体育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详细内容12月6日,长宁区副区长刘平,长宁区商务委主任杨东升一行到我校延安路校区调研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东华大学副校长刘春红、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卞向阳、发展联络处处长瞿斌等出席调研活动。调研人员座谈交流刘春红首先代表学校对刘平副区长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随即介绍了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展情况。她谈到,自2010年4月我校与上海市经信委、长宁区签署”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学校着重内容建设与深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以“四个一流”为目标,致力于引进国际一流艺术设计学院办学模式;今年7月成立的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以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需求为任务、以国际时尚前沿为导向,开展既延伸大时尚范畴、又聚焦人身时尚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着力对外宣传和拓展,成为“政产学研用”的有利阵地;上海环东华时尚创意中心统筹协调资源,通过举办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时尚论坛暨环东华时尚周等建立品牌效应……她指出,上海时尚之都建设的重心应是文化和科创,时尚与科技相结合更将成为新兴时尚创意产业。东华大学的目标是致力于打造上海乃至中国和世界的时尚大脑及时尚创意产业策源地,形成海派时尚理论体系,引领世界流行趋势,推进上海成为国际时尚之都。座谈会上,刘平副区长对学校在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成绩给予肯定。他指出,在时尚创意设计方面,一定要将环东华时尚与国际时尚相结合,引进世界顶尖级活动,以增强媒体大众的关注度;要注重载体建设,营造氛围,形成核心内容。他表示,艺术氛围浓厚的地方一定有教育的存在,东华大学作为中国最高的纺织学府,要把资源优势发挥出来,设计学院不仅是教育,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艺术氛围。与会人员还就上海时尚之都建设模式、时尚走廊建设规划等具体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对进一步推进区校合作和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
详细内容近日,由纺织学院主办的2016第二届先进材料学术交流会在松江校区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苏州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和我校的多名专家学者围绕先进材料和纺织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作了丰富精彩的学术报告,并与我校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卿凤翎副校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在高校间开展学术专题交流活动对促进我校纺织和材料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希望与会专家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在互动中开拓学术视野、寻找更多研究合作点,进一步促进先进材料领域科研工作的开展。同时,他也对近年来我校纺织学科所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并希望师生们再接再厉共创辉煌。交流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谢毅教授作了题为“多自由度电声调控优化热电转换”的报告,介绍了多自由度协同调控对热电转换的优化,并对热电发热和热电致冷在纺织材料和高分子材料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宛新华教授分享了螺旋链聚苯乙炔构象调控的控制机理和方法。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俞燕蕾教授作了题为“基于液晶高分子的光控微流体新技术”的报告。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张先正教授介绍了功能化多肽及其在生物医学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陈旭东教授围绕聚合物合金及复合材料中的界面问题作了详细报告。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忠明教授作了题为“隔离结构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形态调控与性能研究”的报告。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封伟教授介绍了功能化纳米碳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严锋教授围绕聚离子液体的功能化与应用作了详细介绍。北京化工大学张立群教授、闫寿科教授、吴一弦教授和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陈学思研究员分别对先进橡胶材料应用、表面受限聚合物结晶行为、可控/活性聚合物与高性能聚合物设计合成、生物基聚乳酸材料的基础研究
详细内容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召开期间,12月5日下午,英国教育国务大臣兼妇女及平等事务部长贾斯蒂•格里宁(JusticeGreening)一行走访我校延安路校区,与师生亲切交流,这是贾斯蒂•格里宁就任教育国务大臣后的首次中国之旅。校长蒋昌俊,副校长、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以下简称SCF学院)院长刘春红等与师生一同接待了来自远方的客人。大学课堂,搭建中英高等艺术教育合作桥梁贾斯蒂•格里宁一行来到逸夫楼一楼展厅,这里正在进行的是我校学生作品服饰展,作品都是学生的课程作业,而这些课程均是与爱丁堡大学合作共建的专业课程。贾斯蒂•格里宁驻足在一件时尚创意展品前,原来这件关于T台设计的展品,运用了再现爱丁堡老城街景的手法——既有中英文化元素的交融,又有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作品创作者、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时尚室内设计2016级学生梁好说:“学校的时尚创意教学空间不拘泥于校园,老师们把企业、艺术展览等实战场所也作为我们学习时尚创意设计的课堂,这有助于我们把文化学习收获实物化,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贾斯蒂•格里宁对这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十分赞同。(东华大学时尚室内设计2016级学生梁好向贾斯蒂•格里宁介绍设计作品)(东华大学学生T台设计作品再现爱丁堡老城街景)贾斯蒂•格里宁此次中国行,之所以来到我校,有其渊源和必然——英国高校艺术教育素来闻名于国际,而我校在艺术设计学科和时尚创意教育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更是率先与英国高校展开深入教育合作的高校之一——2014年2月,我校与爱丁堡大学合作开设本科“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创意设计方向)”“环境设计(时尚室内设计方向)”专业获教育部批准;在此基础上,2014年4月,SCF学院正式成立,两所高校间的教育合作更为具体和系统;2016年7月,我校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伦敦时尚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共建“视觉传达设计(时尚传播方向)”专业。在步步深入的教育
详细内容荷兰驻沪总领事馆与我校有着源远流长的合作关系,双方互动深入到科研、教学、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近日,总领事馆向我校捐赠了600颗荷兰国花——郁金香的种球。12月2日,在我校延安路校区逸夫楼前绿地广场举行了捐赠仪式。荷兰驻沪总领事艾晓安女士(Mrs.AnnaDesireeAdema)、刘春红副校长、发展联络处和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领导共同出席了捐赠仪式,携手种下了象征友谊的郁金香种球。之后,双方领导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刘春红副校长代表学校向艾晓安总领事表达了谢意,并赠送捐赠证书作为留念。艾晓安总领事深情寄语,希望来年郁金香花开之际,双方的友谊种子能够开出绚烂的花朵。此番驻沪总领事馆捐赠的郁金香为红色和橙色,寓意未来双方深化合作,激发活力,教育事业大展宏图。
详细内容11月28日,校长蒋昌俊在延安路校区会见来访的塔里木大学王选东书记一行,副校长邱高、塔里木大学副校长孙庆桥,校长助理杨新泉出席会见。蒋昌俊代表我校对王书记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蒋校长表示,近年来塔里木大学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纺织专业建设已经初步完成,对此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根据两校新一轮的支援协议,我校将继续支持塔里木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进一步拓展合作内容。蒋校长强调,我校成立了科创平台,双方可以尽各自所长,携手合作,积极争取自治区以及兵团的项目支持,找到切入点,通过项目培育成果,培育人才,共同发展。(校长蒋昌俊会见塔里木大学王选东书记一行)会谈结束后,邱高主持召开两校对口支援工作交流暨院际支援协议签署仪式。我校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分别与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签署(2016-2010)对口支援协议。(两校举行对口支援工作交流暨院际支援协议签署仪式)
详细内容2016年11月18日,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第五届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松江召开。我校校长蒋昌俊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周其凤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何鸣元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曹镛教授等11名学术委员会成员出席会议。应邀与会的还有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韩雅芳教授和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任慕苏研究员。重点实验室管理委员会成员、校相关部处负责人、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及青年教师代表等与会。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教授主持开幕式。蒋昌俊校长为本次会议致辞,蒋校长表示,每年一次的学术委员会会议是东华最重要的会议,会议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专家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重点实验室自1992年立项以来,先后经过五届学术委员会,顺利通过3次评估。2016年发展迅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牵头获得4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人才队伍建设上也有新的突破,并多次举办各类学术会议扩大国内外影响力。但是,与优秀实验室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2017年是关键的一年,我们要以更大的热情开展工作,迎接2018年的第四轮评估。校长蒋昌俊教授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其凤院士主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与实验室工作研讨。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美芳教授朱美芳就重点实验室简况、2015年学委会会议回顾、2016年工作进展三方面作了年度工作汇报,工作进展包括队伍建设、科研进展、运行管理、院校支撑和未来设想等内容;王宏志教授就重点实验室2016年度开放课题及访问学者基金的申请指南及管理办法、信息发布、专家现场会评、主任办公会审议等情况进行了工作汇报。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其凤院士主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重点实验室
详细内容今年是“七五”普法启动后的第一年,在第三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12月1日,由校法务办公室、宣传部主办,环境学院、人文学院承办的“高校,向宪法致敬”为主题的国家宪法日主题报告会暨宪法宣誓仪式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环境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马欣、校法务办公室周大智、环境学院辅导员仝泽民出席,来自全校150余名大学生参加了大会。活动伊始,全体在场成员起立向宪法宣誓,承诺要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积极履行宪法义务,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正如学生代表朱灵芝所言:虽然宪法宣誓仪式很短暂,但却很隆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一颗“宪法意识”的种子。它告诫与督促我们要学好宪法、时刻不忘维护宪法权威。仪式之后,法务办公室的周大智老师为同学们作了主题讲座《宪法与生活》。首先,周老师从应然与实然的角度讲述了“宪法是什么”以及国家宪法日的意义,接着以虚拟的人物“李小红教授”为例,趣味性地介绍了宪法权利与义务伴随着每个公民的一生;最后,“以司法实践为视角”通过介绍“吴永红诉凯里市公安局治安行政处罚一案”等生动的案例,从法院判决援用宪法条款的角度来阐释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讲座现场收到许多同学的积极回应,产生了良好的宪法教育效果。
详细内容11月30日下午,第十二期青年骨干培训班结业典礼在松江校区举行,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出席结业典礼并讲话,各党总支书记、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及第十二期青年骨干培训班全体学员与会。结业典礼由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党校副校长徐玥主持。崔运花副书记首先代表学校党委对本期培训班学员完成培训顺利结业表示祝贺。她在讲话中强调,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不仅需要高水平的专任教师队伍,也需要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和其它各方面队伍的保障支撑。青年骨干要肩负责任,不辱使命,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将立德树人要求和我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体现在教学、科研、管理等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她指出,青年骨干要志存高远,自觉提高素质能力,带头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合格教师。要加强学习,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加强业务的学习以及现代科学知识、人文素养等的学习;不仅要学习做事、做学问,更要注重学习做人、学会团结合作;不仅要自学、也要向他人学。要勇于实践,直面问题,加强思考,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主人翁的精神,大胆创新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她强调,青年骨干要知行合一,立足学校实际,成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生力军。要认清责任,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区域、行业发展需求,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自觉将自己的岗位工作置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下,将个人的发展进步融入到学校的发展之中,立足岗位实际,在推动学校改革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她希望,青年骨干要用好人生精力、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为全面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贡献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携手共同创造东华大学更加美好的明天。培训班班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晓泽老师作培训班总结。本
详细内容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荣获团中央“印象辽宁·梦想中国”、“镜头中的三下乡”等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总结会多项表彰近日,从共青团中央传来喜讯,我校人文学院“品大美辽宁都市风采,探文化旅游创意传播”赴辽宁省暑期社会实践团荣获“印象辽宁·梦想中国”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优秀成果奖。人文学院“品大美辽宁都市风采,探文化旅游创意传播”赴辽宁暑期社会实践团由人文学院“青苗计划”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5名成员组成。项目聚焦辽宁省旅游资源文化创意传播主题调研,充分依托人文学院时尚传播专业优势和学科特色,创新整合传播手段,设计旅游创意传播方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助力辽宁旅游产业发展。实践队员先后赴盘锦、鞍山、丹东、抚顺四地进行实践调研。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的形式,为辽宁旅游业的传播与发展建言献策。实践团队拍摄制作的《忆辽宁》旅游宣传片,得到中国青年网转载报道。据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中央学校部、共青团辽宁省委、辽宁省旅游局、辽宁省学生联合会组织开展了以“青春建功十三五·携手共筑中国梦”2016年“印象辽宁·梦想中国”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专项活动。来自全国100所高校的600多名大学生组建了100支实践团队,参加本次专项实践活动。上海地区共有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4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获此殊荣。另悉,在今年团中央学校部、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共同组织开展的2016年“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中,经网络投票、作品审定等环节,我校团委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计算机学院姜霖霖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人文学院“青苗计划”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实践团队员们参观鞍钢展览馆
详细内容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喜获多项“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11月23日下午,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协办的“纺织之光”2016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行。大会意在表彰为我国纺织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对获得“纺织之光”2016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教育教学成果奖、教师奖、学生奖、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的获奖单位和个人代表颁奖,为纺织行业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代表颁发证书。本次成果评选,2016年度申报纺织科技奖项共181个,经形式审查和网评后,147个项目进行入会评。经专家组评审、奖励委员会审核、媒体公示,最终116个项目授奖,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46项、三等奖58项。东华大学纺织学院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大褶裥大提花机织面料喷气整体织造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万吨级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医卫防护材料关键加工技术及产业化。另外,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郭建生教授获得“纺织之光”2016年度教师特别奖。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