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朱虹还是一个对服装设计一窍不通的我校本科新生,9年后的2017年5月25日,作为尚创汇·东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下简称为“尚创汇”)其中一家孵化企业负责人,伴随着“未识衣衿”尚创汇设计师品牌在环东华时尚周期间的集成发布,朱虹实现了每一个服装设计师几乎都怀揣的梦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服装品牌,而这也是我校依托“尚创汇”第一次在环东华时尚周上对其所孵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设计品牌进行发布。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出席发布会,校外嘉宾,相关学院、职能部处负责人及师生代表等参加发布会。我的时尚我做主朱虹是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15届硕士毕业生,她此次设计发布的服装品牌名为StarryWish,是一个全新的童装品牌。25日当天发布的是该品牌的2018春夏系列——“童梦仲夏夜”。该系列融合了2018春夏Occassionwear的轻复古趋势,款式童趣不失优雅,采用了提花、网纱、金属色、绣花等采购于韩国日本及意大利的最新面料,并结合了印花、贴布绣,机绣钉珠等高级工艺。(小模特展示StarryWish品牌童装)据朱虹介绍,StarryWish坚持让童装紧随流行趋势的理念,兼顾时尚度与功能性,品牌服装的面料与成衣均经严格检测,保证安全与舒适性。“每个设计师对时尚都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希望通过这一个品牌系列传递我们对于童装时尚的一些想法和理念,让孩子们不仅穿得舒适安全,而且也更加时尚可爱。”时尚创意人才孵化渐显规模效应在本次“未识衣衿”尚创汇设计师品牌集成发布会上,除朱虹的“StarryWish”外,一起发布的还有两个成衣品牌“OnceUponATime”和“PENCILUNISEX”,其品牌创始人也均为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这些年轻的设计师们经过大学连续多年的专业化培养,并在母校的帮助下带着自己所创办的企业进驻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创业孵化,而今随着多个品牌
详细内容5月24日,上海理工大学关工委副主任张忠赓一行来校访问交流。校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崔运花会见一行。关工委副主任浦解明、党委组织部部长朱英、关工委相关工作人员和全体特邀党建组织员出席交流会。会议由组织部副部长徐玥主持。崔运花对上海理工大学关工委副主任张忠赓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我校党委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老同志长期以来发挥自身政治、经验、威望、情感等优势和特点,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新生入学教育等为载体,为促进青年大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方面均对我校关工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崔运花指出,在目前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大背景下,上海理工大学关工委的这次来访,为推动两校关工委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发展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希望两校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关工委工作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因时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增强做好关工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老同志的优势和作用。朱英代表学校关工委致欢迎词,她指出,上海理工大学关工委和东华大学关工委有着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我校党委于去年底组织召开关工委20周年庆暨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今年还依托学校党校专门组织关工委老同志培训班,希望两校关工委加强合作,共同学习和领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围绕人才培养中心任务,配合教育主渠道,在加强青年师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发挥“正能量”。浦解明指出,学校关工委在未来的工作中,要进一步结合工作实际,发挥老党员、老同志的优势与特长,以创新的思维和意识落实会议精神,找好工作的着力点和创新点。落实好教育部关工委“院士回母校”活动,加强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再教育和青年教师培养,完善网络易班“
详细内容由上海市纺织服装研究出版中心和东华大学出版社承办的“第三届国际纺织服装研究出版论坛”于2017年5月23日上午9:30在东华大学第三教学大楼四楼报告厅开幕。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出版协会、东华大学相关研究机构,以及全国30多家单位80余名嘉宾参加。东华大学党委书记朱民致欢迎词;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徐炯致辞;中国纺织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致辞。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和东华大学副校长刘春红为29名专家颁发“纺织服装研究出版中心”学术专家聘书。东华大学副校长刘春红为“海派时尚流行趋势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工作站单位授牌。上海市出版协会理事长胡国强和东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王克斌为《2018/2019海派时尚流行趋势》新书首发揭幕。本届论坛以“丝路•融合•传承”为主题,演讲内容包括彭卫国(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勇当服饰文化的传播者”;孔德平(曲阜文物局,党委书记、局长,兼孔子博物馆馆长):“孔子博物馆馆藏服饰研究与学术出版”;覃代伦(中国民族博物馆,编审、国家民委领军人才):“中国博物馆馆藏民族服饰文物研究丛书策划”;冯信群(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水彩画艺术与海派文化”等专题。“纺织服装研究出版中心”是上海市新闻出版局2014年度专设的上海学术(专业)出版中心(下简称“中心”),中心处于全国纺织服装研究出版领先水平。本届“国际纺织服装研究出版论坛”活动,旨在探索学科前沿、路径研究、文化传承、融合发展和选题开发,持续提升中心高水平图书出版的能力,助力海派时尚文化大发展,努力成为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暨“环东华时尚周”的新亮点。徐炯局长在第三届《国际纺织服装研究出版论坛》上的致词doc.doc倪会长在第三届《国际纺织服装研究出版论坛》上的致词doc.doc
详细内容5月22日下午,先进低维材料中心工作调研会在松江校区举行。校长蒋昌俊、副校长陈革出席,科研处、人事处、人才办、研究生部、发展规划处、国际合作处、资产管理处、校办等相关部处负责人,先进低维材料中心负责人及团队成员与会。蒋昌俊校长主持会议。(蒋昌俊校长在会上讲话)调研会上,蒋昌俊校长边听边记录,他指出,先进低维材料中心一年多来的建设进展令人鼓舞,中心成员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学校发展需要这种“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他代表学校对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程正迪先生所做的工作和成员们的努力表示感谢!蒋昌俊要求,一方面,各有关单位要加强沟通,组织专题研讨会解决中心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推进下一步建设;另一方面,学校层面需要建立多位一体的协同机制,通过制定和完善更加合理、务实的政策,加速推进中心等平台建设。蒋昌俊最后强调,学校发展要通盘谋划,按照“谋大事、抓人才、定政策、求发展”的思路,既要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内部消化问题和困难;又要协同一致,形成合力对外竞争。陈革副校长表示,先进低维材料中心建设要坚持规划高起点、人才国际化、管理规范化,高标准引进各层次人才。学校将继续支持中心建设,希望中心与职能部处加强协调,处理好平台与学院的关系,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在学校科研平台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先进低维材料中心相关负责老师先后就中心团队组成、筹建以来主要建设发展概况及科研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报。交流分享环节现场气氛热烈。会上,针对中心成员提出的若干实际困难,相关部处负责人予以回应,并表示将在学校统一部署下,进一步研究协调解决。(调研会现场)
详细内容5月23日,陈革副校长带队,科研处处长季诚昌、副处长谢旭红、余木火教授等一行六人赴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开展碳纤维复合材料专题调研,陈革副校长一行参观了公司的成果展示厅和生产车间,并与公司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陈革副校长介绍了东华大学学科和科研发展情况,以及东华大学近年来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方面取得的进展,指出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背景下,学校将继续对接高铁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企业关键技术研发需求,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余木火教授就碳纤维复合材料运用于高铁机车零部件制造的可行性及相关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座谈会)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陈智芳对陈革副校长一行表示了欢迎。陈智芳介绍了公司在主营业务方面的特点与优势,分析了轻质高强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上的应用需求,表达了对双方合作的期待。公司副总工程师庄军就提升复合材料稳定性、降低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成本等关键技术提出了研发需求,希望通过合作,实现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高铁机车应用上的弯道超车。校企双方就建立长期沟通机制,开展产学研合作初步达成了一致。(参观成果展示厅)功能型平台的建设是上海市深化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引进企业、资本等要素,积极推动新技术的集聚和发展,打造集基础研究、人才聚集、产学研转化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此次调研,对接了企业研发需求,深入了解行业发展中切实难点,有助于进一步凝练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的研究方向,为后续工作拓展思路。(撰稿:黄朝阳)
详细内容5月24日,由我校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以下简称“SCF学院”)、芬兰阿尔托大学、HM等参与联合主办的中芬机遇挑战100可持续时尚工作营在延安路校区正式开营。此次工作营由该领域专家盖乐斯(KirsiNiinimäki)教授主讲,指导学生参加“中芬机遇挑战100”,培养学生的可持续时尚概念,并邀请了HM(HennesMauritz)的可持续经理海娜·哈林(HannaHallin)一同参与,对双方在可持续时尚领域共同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2017年,正值芬兰独立100周年,中芬建交67年,习近平主席在对芬兰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以芬兰的谚语“没有人的开拓,就不会有路”为主题,提出中芬要继续秉持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精神,开创两国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以此开展一系列中芬合作系列活动。“中芬机遇挑战100”系列活动就是纪念芬兰独立100周年的重要活动,是一次创新型合作的公开邀请,呼吁对未来一百年的思考。国际名师讲授可持续时尚Kirsi教授在中芬机遇挑战100的大主题下,引导学生们思考纺织服装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其发展对环境的挑战,以及时尚循环利用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在未来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各方面:设计的周期适用性,设计是可以回收的,将垃圾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甚至在所有产品使用后都进行回收。因此,走向循环经济意味着让产品周期循环,并从整体系统的角度来看待时尚,其中包括产业链中的所有角色:设计师、生产商,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甚至消费者。在工作营中,学生探讨这些问题,并为可持续时尚提出新的循环系统。Kirsi教授认为,此次工作营的举办意义深刻,不仅让中芬学生在可持续时尚方面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并且东华大学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让许多纸上谈兵的教育有了实现的可能。Kirsi特别提到,“与东华大学这一历史悠久的纺织服装院校合作的同时,我们也在与庞大的纺织服装企业合作,在中国时尚产业的土壤上,尤其长三
详细内容5月23日下午,我校城市记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时尚流行变迁图片展在延安路校区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开幕,刘春红副校长出席并宣布图片展开幕。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我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顾伯洪、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卞向阳在开幕式上致辞。此次图片采集指导教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柯玲教授现场分享了图片采集漫谈,来自肯尼亚的马凯妮作为留学生代表发言。开幕式上,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顾伯洪院长、吴小军副院长为参与图片采集的留学生颁发“参展纪念证书”。参加活动的还有我校出版社社长蒋智威等嘉宾及师生代表。我校出版社总编辑王克斌主持开幕式。(刘春红副校长宣布展览开幕)图片收集者、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留学生们身着民族服装现场为观众解说。作为2017环东华时尚周主打活动之一,此次展览为继2016年城市记忆·新中国时尚流行变迁图片展后的又一力作。(图片展现场)一场丝路文化的光影诉说城市记忆是普通人不经意的历史图典,也是我校留学生带着情感体验的丝路采风。绚丽多彩的服饰承载着丰富多元的文化,“一带一路”沿途,每种服饰都展示出文化的风姿,每种时尚终将成为城市记忆的亮点。展览围绕“一带一路”整合丝路服饰资源,挖掘重大科技、美术考古、世文遗产、民俗文化、丝路文献和时尚流行等内容,涵盖12大丝路区域。展出照片由31位我校留学生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采集而成,这些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柬埔寨、巴基斯坦、伊朗、俄罗斯等28国。采集照片总数达1000余幅,拍摄年份横跨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的近百年。本次展览精选其中180余幅照片,分为全家福、婚礼服、民族服装照、生活照、出行照、学生装等6个场景进行展出。在历史长河中采撷而来的或远或近、或明或暗的服饰图片,为观众奉上了一场烙有“一带一路”印记的视觉文化盛宴。自2016年起,留学生们利用假期回国的机会,以服饰为主线,采集相关图片,这些不
详细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5月19日,我校在延安路校区举行专题培训,党委副书记刘淑慧作题为《立足本职岗位,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辅导报告。关工委副主任浦解明、统战部、组织部(党校)相关同志、2017年关工委老同志培训班和第13期青年骨干培训班全体学员参加培训。刘淑慧重点围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等方面详细解读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结合十个专项计划、六项重大任务介绍了上海市贯彻落实的思路和举措;从对标上级刚性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强化责任落实等方面对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进行了要点解读,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举措。刘淑慧强调,要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坚持思想引领和坚持价值导向贯穿到学校办学治校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把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和“双一流”建设内化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要贯彻落实好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相关重要制度文件,使得各项任务和措施能够落到实处,不断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青年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关工委老同志要发挥老同志优势和“五老”作用,围绕人才培养中心任务,配合教育主渠道,在加强青年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正能量”。
详细内容5月22日,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杜汇良一行来我校调研共青团改革工作,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副书记刘刚、学校工作部副部长任浡、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学联办干事王杰、上海市学生联合会执行主席陈黄超等陪同调研。我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会见了杜汇良一行,学校全体专兼职团干部及青年教师、学生代表参加调研活动。在座谈中,刘淑慧代表学校对杜汇良部长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共青团工作的现状及改革方向。她指出,东华大学党委历来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尤其是《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及《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文件出台以来,学校党委从制度、政策、人员、经费、活动场地、设备等多方面予以保障和支持,确保共青团改革顺利、高效、有序进行,并取得实效。刘淑慧表示,东华大学共青团工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党建带团建”的基本方向,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理论学习类学生社团扶持、青年教工思想引领、完善学生(研究生)代表大会制度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未来,东华大学党委将继续统筹推进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改革,从“制度推进”和“重点突破”两个方面为改革提供切实指导保障,将共青团改革融入学校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联系广大青年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座谈会现场)杜汇良部长对东华大学党委关心和支持共青团工作表示感谢。他说,东华大学共青团工作一直以来有着良好的基础和传统,在创新创业工作、校园文化及新媒体工作等方面都做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从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参加中国政法大学青年学生的主题团日活动谈起,表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学生、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及对团学工作的充分肯定、重视和信任,同时强调,我们的工作必须要保有自信,将青年师生作为我们依靠的力量开展团的工作。杜汇良提出,团的工作要牢牢把握立德树
详细内容近期刚刚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迎来了不少非洲客人。非洲,这块带有神秘色彩的大陆,再度唤起国人的关注。“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高校师生眼中的非洲是怎样的?5月22日,“‘非’主流——中非文化交流创意时装秀”献演环东华时尚周,以服饰文化向公众表达了来自我校师生的理解。我校副校长刘春红出席活动,美国康奈尔大学纤维科学与服装设计系主任、我校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范金土教授,肯尼亚莫伊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希缪·希塔蒂(SimiyuSitati)教授、农学院院长蒂莫西·苏龙(TimothySulo)教授、农委会主任菲利普·切慕克(PhillipChemwok)、我校服装学院党委书记袁孟红、国际合作处副处长赵明炜等嘉宾与我校师生代表参与活动。溯源中非传统文化,以达民心相通“我的作品灵感主要来自于非洲原始部落元素和中国神话志怪形象,参考资料包括非洲的图腾、中国的《山海经》《聊斋志异》《搜神记》等,以此展现中非传统文化中的共性和差异性。”我校服装学院大三学生黄豫张蓉这样介绍自己小组设计的系列作品《怪谈》。此次展演的12组70余件作品在灵感上溯源中非传统文化元素,从非洲的自然风光、民族图腾、日常习俗到中国的传统花纹、历史典籍、戏剧曲艺,服装学院的师生通过服装这一独特的“语言”解读非洲、解读传统。例如系列作品《Ndebele》通过提取非洲恩德贝勒族特色图案、自然与艺术元素,在非洲文化符号与中国回纹时尚元素碰撞中,呈现独特的当代风采。又如系列作品《sacrifice》融入非洲雕刻纹身的圆点线面和中国京剧元素,通过织锦缎面料体现中非元素融合的有序与无序。(“‘非’主流——中非文化交流创意时装秀”现场)(“‘非’主流——中非文化交流创意时装秀”现场)(“‘非’主流——中非文化交流创意时装秀”现场)(“‘非’主流——中非文化交流创意时装秀”现场)整场秀以中国师生的视
详细内容5月22日晚,由东华大学主办的2017”VGRASS·东华杯”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服装立体裁剪设计大赛决赛在凯德长宁来福士广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出席活动并为获奖选手颁奖,相关学院、部处负责人及企业代表参加了活动。33所院校的39组作品先后亮相,接受评委和现场观众的检阅。最终,绍兴文理学院的韩佳颖捧回立裁技术和立裁设计两项金奖;东华大学高云怡、清华大学靳丹妮获得立裁设计银奖,清华大学刘晨歌、鲁迅美术学院陈婵君获立裁设计铜奖;立裁技术银奖由江西服装学院杨景瑶获得,铜奖由安徽农业大学的汪吾山获得。(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右一〉为获奖选手颁奖并合影留念)作为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时尚论坛的内容之一,中国大学生服装立体裁剪设计大赛(以下简称“立裁大赛”)每年在“环东华时尚周”期间举行,在教育产业合作、服装新理念新技术推广以及优秀服装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果显著,已成为国内同类大赛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赛事之一。本届大赛自去年10月启动,共收到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湖北师范大学、鲁迅美术学院等50余所国内外高校的160组参赛作品。经过专家严格评审,22所院校的25组作品入围决赛,另有15所院校的15组作品获得受邀决赛资格,共同参加决赛。服装“软雕塑”呼唤工匠精神立体裁剪常被喻作服装“软雕塑”,设计师以布为坯,直接在人体或者人台上进行裁剪创作,考验的不只是创意,还有化虚为实的动手能力。有别于其它的服装设计比赛,立裁大赛更加注重服装设计师的服装技术能力,主张创意的版型设计是成衣设计取胜的关键。在形式上,大赛除了服装设计作品的现场评比之外,还包括选手的现场立裁操作技术评比部分,这是一个现场命题,选手现场立裁操作,六个小时由一片布演绎到完美服装造型的紧张且精彩的过程,实实在在地考验这些未来的服装设计师们的手上真功夫。本届大赛以“White”为主题,不限服装品类,不限面料品类,仅
详细内容5月21日,蒋昌俊校长在时尚周期间会见了英国爱丁堡大学常务副校长查理﹒杰弗里教授(Prof.CharlieJeffery)、校长助理兼爱丁堡苏格兰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费南山教授(Prof.NataschaGentz)和爱丁堡大学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杨立新博士。刘春红副校长、国际合作处相关人员陪同会见。(蒋昌俊校长会见英国爱丁堡大学常务副校长查理﹒杰弗里教授)蒋校长对杰弗里副校长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双方回顾了两校不断深入的合作和交流历程,两校共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SCF学院)已经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在服装设计及文化创意领域方面得到了上海市政府、长宁区政府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希望未来两校能够在创意设计领域的中英人文交流方面做出更大贡献。杰弗里教授表示,东华大学是爱丁堡大学在时尚创意领域最紧密的合作伙伴,爱丁堡大学非常重视与东华大学在时尚版块的教育合作,两校应在创意设计领域开展更多更为深入的交流,这将有助于两校、上海和爱丁堡两个城市乃至中英两国的发展和进步。会见结束后,杰弗里教授还参加了第23届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时尚论坛暨第16届环东华时尚周开幕式并致辞。实际上,两天前,杰弗里教授、爱丁堡大学国际副校长詹姆士·史密斯教授(Prof.JamesSmith)及费南山教授与刘春红副校长会见,杰弗里教授一行再次参观SCF学院并听取了学院的最新进展,对我校在融合科技与创意设计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双方就进一步优化合作办学模式、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期间两校合作推出旗袍秀展活动及中英高端设计师培训项目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英国爱丁堡大学是我校重要的合作伙伴院校之一,位于英国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创建于1583年,是英语国家中第六古老的大学。自2014年起我校与该校合作举办SCF学院,去年两校又合作建立了东华爱丁堡创意产业中心,英国教育国务大臣兼妇女及平等事
详细内容5月20日,“一片森林”摄影艺术及丝绸文创作品展于“时尚上海”环东华时尚周首日在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举办,来自我校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以下简称“SCF”)创新委员会委员、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平先生的近100件摄影作品及30余件以摄影作品为灵感设计生产的原创丝绸产品,面向大众展出。我校党委书记朱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摄影协会副会长夏令敏,上海市文化创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跃华,我校副校长刘春红,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林平,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副会长、纺织服裝周刊杂志社社长钱晋,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檀安慈等出席开幕式。参加活动的还有兄弟高校专家学者、企业嘉宾及我校师生代表。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主任、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卞向阳主持开幕式。(朱民书记致辞)朱民书记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展览是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按照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当代艺术的守望人的定位要求,精心策划组织的一次重要活动。展览把传统丝绸文化和文化艺术与现代时尚相融合,对于古老丝绸的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林平先生作为东华大学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创新委员会委员,长期以来和学校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体现了他对于高等教育特别是东华大学发展的大力支持,也将激励学校广大师生在文化传承创新和艺术追求道路上勇于开拓,积极进取。我们期待林平先生今后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也期待上海纺织服装博物馆能够举办更多、更精彩的展览。(刘春红副校长为林平先生颁发“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捐赠证书”)(“丝绸传统纹样传承与创新项目”启动)开幕式上,刘春红副校长为林平先生颁发“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捐赠证书”,双方共同为“丝绸传统纹样传承与创新项目”揭幕。夏令敏、林平为专家颁发“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省级重点企业设计院专家证书”。展览现场,林平向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捐赠了近代
详细内容5月20日,湖南株洲市副市长黄芳一行赴我校就开展校地合作进行交流访问。副校长刘春红会见黄芳一行,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袁孟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及发展联络处教师代表参加交流活动。座谈中,刘春红代表学校欢迎黄芳一行来校交流访问,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与目标。她指出,东华大学在纺织服装教育、科研和产学研用相结合等方面积淀深厚,目前学校通过海派时尚理论体系建设与弘扬,致力于打造上海乃至中国和世界时尚创意产业策源地,而株洲不仅深植民族文化根基,同时也是中南地区服饰产业发展的领头城市之一,双方在如何抓住本土文化的特质,制定科技与时尚发展战略方面有着广阔合作空间。刘春红表示,东华大学一直致力于服务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她希望通过政府牵头,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发挥学校在设计研发、品牌运营等方面的智力资源与经验,协同创新,支持株洲服饰企业技术升级及产业集群发展。同时她也欢迎株洲市政府及企业家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来,通过设立奖学金、科研基地等多种方式,加深相互了解,吸引更多优秀学生进入株洲领军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积蓄更多人才资源。刘春红副校长讲话黄芳介绍了株洲当地传统文化特色、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及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并就促进株洲服装产业发展提出了合作构想。在讲话中,黄芳表达了希望与东华大学建立更紧密校地合作关系的愿望,她希望双方以本次交流活动为契机,充分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和人才、智力资源,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合作共建,实现优势互补,努力推动双方合作取得更大成绩。随后,学院负责人与教师代表分别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和科研项目,并与株洲政府及企业家代表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交流。交流期间,黄芳一行还参观了我校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施华洛世奇工作室等,黄芳在参观中表示,欣赏到的东华大学学生作品让人印象深刻,并对我校的建设发展成绩表示赞许,期待双方建立深层次合作,实现协同发展。部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