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中国纺织规划研究会与东华大学合作共建纺织行业“一带一路”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举行。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和我校副校长刘春红为中心揭牌,副校长刘春红、中国纺织规划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俞亦政、上海纺织集团(非洲)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乐君分别致辞。会上发布了中心2018年工作规划,并颁发了首席研究员和特邀兼职研究员聘书。(图片一:倪阳生和刘春红为中心揭牌)刘春红副校长在致辞指出,在我校设立纺织行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研究中心,既是对我校前期已做工作的肯定,同时也开启了我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篇章。今后,学校将在纺织规划研究会和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的指导支持下,结合纺织服装业的实际需求,汇聚我校在纺织服装、国际贸易、管理、金融、信息、设计、汉语、外语、留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优质资源,通过科技交流、学术研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把中国的纺织科技、中国的优秀文化、中国的教育理念输送出去,以纺织、服装及时尚为纽带,积极搭建与“一带一路”国家深入交流的桥梁,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提供决策参考,为纺织行业一带一路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工作贡献应有的力量!中国纺织规划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俞亦政在致辞中指出,东华大学作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和排头兵,在行业建设发展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学校在推进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以及促进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希望中心今后积极承接国家“一带一路”相关研究课题,为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产业政策制定、发展战略决策提供依据与参考;积极为纺织服装企业进入全球市场、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同时通过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走出去”培养优秀人才。国际合作处处长、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顾伯红在会上介绍了中心的建设思路。
详细内容12月28日,教育部公布了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我校参评学科有20个上榜,8个学科位于前30%,是第三轮的2倍。纺织科学与工程获评A+,继续名列前茅;材料科学与工程和设计学获评B+,与第三轮基本持平;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获评B,比第三轮有所提高;机械工程获评B;工商管理、化学首次参评,获评分别为B和B-;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大幅上升,获评B-(更多学科位次见下表)。我校本轮学科评估结果,相比上轮整体水平有一定提升,基本反映目前学科整体水平。“一体两翼”学科特色明显,博士授权学科基本进入前30%,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未来,学校将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立足中国特色,瞄准世界一流,以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主体,以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设计学为对应学科,辐射带动控制、机械、环境、化学、管理等学科,构建“一体两翼+引擎”的学科发展新格局。据悉,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在95个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不含军事学门类等16个学科),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评(比第三轮增长76%)。评估结果按照“精准计算、分档呈现”的原则,根据“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为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上榜学科位次表学科名称评估结果学科名称评估结果纺织科学与工程A+软件工程B-材料科学与工程B+数学C+设计学B+土木工程C+机械工程B科学技术史C控制科学与工程B化学工程与技术C环境科学与工程B艺术学理论C管理科学与工程B美术学C工商管理B物理学C-化学B-信息与通信工程C-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生物医学工程C-
详细内容12月27日,为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我校与松江区人民政府在松江校区签订深化推动G60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推进科创合作、人才高地建设和双创集聚产教融合建设。这是继2016年5月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之后,双方进一步深化区校战略合作、推动G60科创走廊建设落实的又一里程碑式动作。(区校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区长陈宇剑、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唐海东、区政协主席邵林初,区委副书记刘其龙、副区长高奕奕,我校党委书记朱民、校长蒋昌俊,校党委副书记崔运花、金海燕,副校长刘春红、邱高、卿凤翎、陈革出席签约仪式。松江区各委办局、广富林街道主要负责同志,我校全体处级及以上干部、二级单位党组织委员会委员、党支部书记、全体专职党务干部参加签约仪式,共同见证区校合作共建的又一历史性时刻。据了解,区校双方此次签订协议为“1+3”合作协议,其中“1”为《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东华大学深化推动G60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我校与松江区政府将聚焦G60科创走廊建设2.0版本规划落地,加快“一廊九区”布局,瞄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行业重大技术需求,着力推进松江大学城双创集聚区建设,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发挥我校和国内外科研院所以及大型企业合作的资源集聚效应、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品牌效应以及学校在松江大学园区的辐射效应,参与设立“环松江大学城科创园区”(暂名)。“3”为3个子协议,分别是《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东华大学科创合作协议》《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东华大学人才高地建设合作协议》《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东华大学双创集聚产教融合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在三方面推进合作:一是打造相关产业链条,开展重大科技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双方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建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松江分园,全方位支撑G60科创走廊建设成为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新高地。二
详细内容12月28日,东华大学运动会暨第三十九届体育节闭幕式在松江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海燕出席闭幕式,校工会、教务处、体育部、学生处、体育场馆中心、校团委相关人员与会。刘淑慧为2017年度最佳男女运动员颁奖,并宣布2017东华大学运动会暨第三十九届体育节闭幕。(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宣布闭幕)金海燕致闭幕词,并为最佳体育类社团指导员奖、最佳教练奖获、最佳社团指导员奖教师颁奖。在致辞中,金海燕总体介绍了此次运动会暨体育节的各项活动与参与人员,并对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学校未来体育事业的发展寄予信心和厚望。(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海燕致闭幕词)会上还颁发了教职工田径趣味比赛及学生组田径、旱地冰球、攀岩、羽毛球、男女混排、游泳、乒乓球、拔河、躲避球等比赛项目,以及年度最佳体育部部长、最佳社长、最佳经理等奖项,校工会常务副主席郭萍、教务处处长姚卫新、学生处副处长赵彦明、体育部总支书记陆湘群、体育部主任朱江华、体育场馆中心主任麻永尧、体育部副主任刘成、校团委学生会秘书长封华分别为获奖者颁奖。(获奖者上台领奖)闭幕式现场还举行了精彩的文艺演出。(文艺演出)(与会人员合影)
详细内容12月22日上午,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召开。东华大学副校长刘春红出席会议并致辞。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航天员中心副总设计师李潭秋研究员等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科研处处长王宏志、副处长谢旭红,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俊等相关人员参加。刘春红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学校于2010年4月申报立项建设重点实验室,2013年通过教育部验收后进入运行阶段,成为了目前国内服装领域唯一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具有鲜明的工程与艺术、技术与设计相交叉的特色。结合学校“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重点实验室对于服装及设计学科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学科交叉的平台,支撑完成的中国航天员服装研发设计等重要项目显著扩大了学科影响力。今后重点实验室还面临着艰巨的建设任务。随后刘春红副校长为李潭秋研究员及其他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潭秋主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委员们听取了李俊教授所做的重点实验室2017年度工作报告,以及丁雪梅教授的可持续服装研究、周洪雷副教授的创意服装设计两项专题工作报告。委员们对实验室今后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了研讨,建议重点实验室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根据自身特色,明晰研究方向、聚焦重点领域,加强跨学科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学术委员会还对实验室年度开放课题执行情况进行了评审,来自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青岛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5所高校的7名学者汇报了所承担的开放课题的进展情况,委员们对本年度开放课题执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给予了指导。(学术委员会会议参会人员合影)
详细内容12月25日,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松江校区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俞建勇教授等学术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副校长邱高出席会议并致辞。相关学院负责人、校相关部处负责人、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及青年教师代表等参会。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璐教授主持开幕式。(学术委员会会议现场)邱高在致辞中指出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纺织领域最重要的教育部科研基地,自1997年筹建以来,为我国纺织科技的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重点实验室也是一流学科建设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任重而道远。他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各位专家为重点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献计献策。随后邱高副校长为俞建勇院士和其他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学术委员会主任俞建勇院士主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与实验室工作研讨。学术委员会委员听取了王璐教授所做的重点实验室2012-2017年工作报告,委员们对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就重点实验室发展定位、成果凝练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委员们建议,实验室定位要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方向,坚持纺织应用基础研究,并将技术落实到产品,在纺织技术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开拓主体方向新领域,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新的方向。同时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前沿科学研究,引领纺织未来。当天下午,丁彬研究员、汪军教授、蒋金华副教授、葛凤燕副教授、王富军副教授分别作题为“功能纳米纤维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应用研究”“纺纱技术的发展趋势”“纺织柔性结构在航天应用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柔性织物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研究”和“纺织结构诱导组织再生的机制及思考”的学术报告。委员会
详细内容“东”北望春回,“华”发变已青。流逝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情谊。近日,东华大学河南校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会议在河南中原工学院北校区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我校副校长、校友会执行会长刘春红,发展联络处处长瞿斌等一行奔赴千里之外的郑州,与六十余名河南校友相聚一堂,共同见证了河南校友会的成立。会议由我校MBA14级校友、深圳前海吉象东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红主持。会议伊始,全场高唱《东华大学校歌》,现场处处充满了浓浓的母校情,让身临其境的母校老师、河南校友心潮澎湃。刘春红副校长在大会上致辞,为广大河南校友捎去了母校师生最真挚的新年祝福,并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合作交流等方面介绍了母校近年来取得的成就。随后,刘春红副校长为河南校友会揭牌并为河南校友会顾问、新当选的第一届理事会成员颁发了聘书。刘春红副校长致辞刘春红副校长、牛建设会长共同为河南校友会揭牌刘春红副校长为河南校友会顾问颁发聘书刘春红副校长为河南校友会会长们颁发聘书会上,我校纺织工程05级校友、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李继锋代表筹备组作了河南校友会筹备工作报告。在中原工学院和河南MBA班等众多校友的精心策划下,今年十月底成立的筹备组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章程》的起草、校友信息采集、理事会候选人推荐、会址选定等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确保了河南校友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作为杰出校友代表,中原工学院党委书记、河南校友会顾问、我校纺织材料97届博士崔世忠抒发了他对东华的特殊感情。攻读博士时的种种难忘经历、母校对全球纺织业的突出贡献以及在纺织工程学科的领先地位,让他感到无限的留恋和无比的自豪,引起了全场东华人的阵阵共鸣。中原工学院党委书记崔世忠校友发言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河南校友会是我校2017年成立的第13个二级校友会。目前,我校海内外二级校友组织的数量已达92个,其中海外校友会16个、地方校友会55个、学院校友会11
详细内容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发﹝2015﹞24号)以及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动员与支持各级团组织及广大青年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青年主体在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作用,我校管理学院与上海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简称苏宁)本着顶层设计、上下联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于近日在团市委签订了“一揽子”战略合作计划,服务青年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创新创业。苏宁一直与管理学院保持密切合作,本次签订的“一揽子”战略合作计划是在以往坚实合作的基础上合作力度的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计划包含“青年电商人才培养计划”、“助贫寒学子回家公益补贴””、勤工俭学”、“校园俱乐部”、“奖学金”等多项合作内容,旨在构建院企双方系统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合作平台。院企双方可借助平台一方面实现创新创业资源的充分交流共享,学院可以选派教师定期到企业参与学习实践,企业导师也可以参与到学院创业创业教育及其他人才培养环节,进一步提高学院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深化校企双方的互动,学院能够更直接地了解企业需求,企业也可以更加了解学院人才培养的特点,从而更好合作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实现双方的双赢。据悉,2013年-2016年,上海苏宁联手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致力资学助教领域公益活动,打造“送贫寒学子回家”公益项目,苏宁每年捐赠50万元给予贫寒学子,受助学子逾3000名,受助学子多达20多个省份,涉及40多所高校。目前沪上已有复旦、交大、同济、财大、东华等9所高校参与了团市委与苏宁的该项公益活动。今年,我校管理学院首次与苏宁云商开展涵盖“送贫寒学子回家”公益项目的“一揽子”战略合作计划。撰稿:王丽华高佳佳
详细内容2017年12月7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曾艳处长、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张兆国教授等到访东华大学,在松江校区参观调研了分析测试中心工作。副校长卿凤翎会见了来访团。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徐洪耀教授主持了座谈会。
详细内容12月24日,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上海赛区赛暨第九届上海市大学生数学竞赛颁奖大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我校参赛同学在本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奖比例和质量均创新高。58位参赛同学共有22位同学获奖,获奖比例达到37.93%,其中参加非数学专业组竞赛的39位同学中,获得全国一等奖3名,全国二等奖2名,全国三等奖9名,上海市三等奖4名;参加数学专业组竞赛的19位同学中,获得全国三等奖3名,上海市三等奖1名。(颁奖现场左一、左二、左三为一等奖获得者覃飞、王欢、周晨豪)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由中国数学会创办于2009年,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较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竞赛目的在于增加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培养人才,服务教学,促进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本届竞赛全市共有23所高校参加,报名参赛学生人数达到1942人。(我校同学在华东理工大学竞赛现场)我校对本次竞赛非常重视,通过校数学竞赛选拔参赛学生,由理学院应用数学系组织教师对参赛同学进行赛前培训,组织学生集体参加竞赛。在同学们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在理学院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在本次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我校非数学专业组竞赛获奖学生名单如下:姓名参赛类型全国竞赛上海赛区获奖等级上海市获奖周晨豪非专业一等奖一等奖覃飞非专业一等奖一等奖王欢非专业一等奖一等奖明彬彬非专业二等奖二等奖郑贻纹非专业二等奖二等奖汤明俊非专业三等奖三等奖肖海非专业三等奖三等奖磨静非专业三等奖三等奖丁永康非专业三等奖三等奖杨佶懿非专业三等奖三等奖吕方非专业三等奖三等奖张轶轩非专业三等奖三等奖王紫东非专业三等奖三等奖王浩洋非专业三等奖三等奖曾凯强非专业三等奖王星辰非专业三等奖范珀宁非专业三等奖徐欣悦非专业三等奖我校非数学专业组竞赛获奖学生名单如下:姓名参赛类型全国竞赛上海赛区获奖等级上海市获奖戴德豪专业
详细内容12月26日上午,卿凤翎副校长在松江校区会见了东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羽田正(HANEDA,Masashi)教授,卿凤翎副校长对羽田教授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校概况、学生对外交流及人才培养等情况。会见结束后举行了顾问教授证书颁发仪式。此次来访是应外语学院邀请,作为国家外国专家局“聘请外国文教专家项目”的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当晚羽田教授还为面向全校的日语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亚洲服饰语言与文化”课程作了题为“新世界史构想”的学术报告,受到了来自各学院160多名师生的热烈欢迎。顾问教授证书颁发仪式羽田教授曾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长,现任东京大学理事、副校长、国际高等研究所所长,日本内阁府21世纪构想恳谈会委员等,并作为杰出人文学者获紫绶褒章,是国际知名的历史学家。
详细内容日前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举行2017年深圳市政府重大调研课题结项答辩会,我校人文学院秦德君教授领衔的《深圳城市品牌研究》以优异成绩通过终审答辩。今年5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12项重大调研课题,面向全国公开招标。全国180多家高校、智库和研究单位参与了申报。经评审,我校人文学院秦德君教授领衔的《深圳城市品牌研究》课题获得立项资助。在半年多时间里,课题组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分析中国一线城市的社会地理、社群生态和城市发展结构基础上,通过中外诸多城市的比较,全面评估深圳城市治理、城镇体系、城乡关系、世界影响力和辐射力,分析深圳的城市特性、文化身份、政治资源和城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营建面向全球的城市品牌的目标设定、坐标体系和战略重点。并结合上海城市治理实践,召开“卓越的全球城市与建构新型领导力”专家研讨会,分析一线城市北上广深错位竞争的品牌建设目标,《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对此作了专题报道。除了形成《深圳城市品牌研究总结报告》外,课题组还提交了五份专题《成果要报》;并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全球城市》(《文汇报》2017年5月11日)、《新的城市治理命题中的地方领导力研究》(《党政研究》2017年第3期)、《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要注重价值理性》(《深圳特区报》2017年7月18日理论版)、《推进“放管服”是深化改革的灵魂》(《深圳特区报》2017年10月10日理论版)、《推进“治理型”“创新型”社会建设》(《深圳特区报》2017年6月20日理论版)、《重视城市品牌的营建》(《决策》2017年第6期)等,为新时代深圳深化城市治理、提升城市能级,构建面向全球的城市品牌,提供了可操作的资政参考。(撰稿:科研处)
详细内容12月22日,2017“寻找求职之星”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落下帷幕,我校管理学院学生刘静静从上海33所高校9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大赛一等奖。决赛包括自我介绍、情境问答和评委自由提问三个环节。刘静静同学求职意向为品牌建设与发展,目标清晰明确,结合本专业市场营销与个人求学实践经历,表现出了极强的专业素养和独特的个人魅力,获得场上评委和观众一致好评。(颁奖现场,右一为刘静静)据悉,这是该赛事举办两年来我校选手第二次夺得一等奖,展现了东华学子良好的求职素养和扎实的基础。学校学生就业工作不断探索创新实践,为广大学子提供更加专业和个性化的生涯指导。
详细内容12月19日,我校第十届教代会暨第十八届工代会第四次会议(以下简称为“双代会”)在松江校区闭幕。校党委书记朱民,校党委副书记、校工会主席刘淑慧,校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副校长刘春红、邱高等出席会议,代表、列席代表等200余人与会。闭幕会由刘淑慧主持。会议审议通过了学校行政工作报告和2016年度财务状况报告,审议并表决通过《东华大学工会章程(试行)》和大会决议(草案)。会上,理学院代表团和体育部代表团进行交流发言。(朱民讲话)朱民代表学校对大会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向为学校改革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感谢。朱民指出,此次“双代会”是在学校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胜利召开,增进了共识、凝聚了力量,对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学校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内涵式发展,全面实现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朱民强调,要立足内涵式发展新实践,建设具有更高水平的大学。他指出,学校近年来虽然各项事业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绩,但内涵式发展还不够平衡不够充分,全面实现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奋斗目标还要拿出“爬坡过坎”的勇气、毅力和智慧。重点要围绕五个关键狠抓落实:一是更高水平的学科体系,要尽快把修改完善的“双一流”建设方案转化为可操作的实施步骤,明确具体目标和“路线图”“施工图”,发动全校干部师生撸起袖子加油干。二是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要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教师潜心育人意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实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全面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三是更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要研究制定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