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刘春红副校长在延安路校区会见了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副校长亚历山德拉·休斯(AlexandraHughes)教授及国际交流部主任AdrianDutch先生。国际合作处相关人员陪同会见。刘春红副校长对休斯教授的再次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双方共同回顾了自协议签署以来开展的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交流活动,并当场续签了两校合作备忘录。休斯教授表示,东华大学是她本人担任分管国际事务副校长后拜访的第一所中国大学,也是迄今为止合作项目推进最有成效的一所学校。此次到访是希望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学生交换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开拓研究生层面的交流活动,并深化在教师英语培训、商务、服装设计和IT等领域的合作。(参会人员合影)休斯教授一行还参观了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及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对我校的国际合作理念和模式深表认同。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是位于英国伦敦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在2017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新兴大学国际化排名中位列全球第29位,全英第4位。2017年10月我校与该校签署校际交换生交换协议。项目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今年秋季,我校即将派出6名本科生到该校学习,对方也有6名本科生即将来我校交换学习,另有包括旅游管理在内的多个专业合作协议也正在签署中。
详细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校党委的关心与指导下,校党校协同各二级单位党校于本学期举办了第73期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近日,培训班611名学员完成学业顺利结业。本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教育相结合、集中教育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重点聚焦“三大教育”。一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拧紧思想“总开关”。找准切入点,通过多种形式和教育载体,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补足精神之“钙”,拧紧入党积极分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二是加强党的理论教育,筑牢入党“初心”。根据各学院各专业培训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实际,科学设置理论教育内容,强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引导入党积极分子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从根源上提升对党的认同感;三是深化党章学习教育,立好合格“标尺”。把深入学习新修订的党章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教育第一课和必修课,原原本本学,原汁原味学,并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对照党章“标尺”找差距、找不足,在以学促做中向党组织靠拢、向先锋模范党员看齐。接下来学校各级党校将继续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重点,继续举办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党员骨干等培训班,进一步充分发挥党校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不断完善多位一体、“全过程”不断线的教育培养体系。
详细内容2018年4月17日下午2点,中共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委员会与中共松江区人才服务中心支部委员会结对共建签约仪式暨第七届“一站到底”知识竞赛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松江区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倪晖,副主任柴春燕、王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莉,学生处副处长赵彦明,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人事总监杨婷,上海中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人事经理杨可,东华大学组织部组织员赵北琳莅临活动现场。活动由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华婷主持,计算机学院党建组织员、党建辅导员、全体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松江区人才服务中心党支部全体党员参与了本次活动。首先,主持人李华婷介绍了中共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委员会与中共松江区人才服务中心支部委员会结对共建的背景和共建内容,按照党中央构建区域大党建工作格局的要求,着力建立统一协调、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市共建格局,从而实现组织联动、党员联管、活动联抓、资源联用、服务联办的目标,计算机学院党委与松江区人才服务中心党支部合作共建过程中,将以党建工作引领人才发展和服务,本着“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原则,从党员志愿服务、党建交流论坛、企业党员讲堂、党员实习实践四个方面开展共建合作。其次,松江区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倪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莉作为代表签署了党建结对共建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新载体,促进和发展共建联合体模式,充分发挥校企的人才与资源优势,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党建共建提升党员教育与管理的水平,引导党员服务社会发展。共建签约仪式后,松江区人才服务中心党支部全体党员观摩了计算机学院”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一站到底知识竞赛,计算机学院“一站到底”知识竞赛迄今已举办了七届,本次竞赛依托学生的专业优势,独立开发了“一站到底”答题系统,预选选手和现场观众在线上同台较量,该项目也获得国家大
详细内容设计美好生活——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18毕业展演季著名的意大利设计师埃托·索托萨斯Ettore.Sottsass说:设计是探讨生活的一种方式。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18年毕业展演以设计创新美好生活的理念,展示不同专业的新生代设计师们对美好生活方式的创造,和对未来生活风尚的多元演绎。艺术设计教育传递思想与价值,创意设计让生活更美好服装设计与工程系、服装艺术设计系、环境设计系、视觉传达系、产品设计系和中日合作项目部的本科毕业生展出了几百件精彩纷呈的设计作品,既包括了充满未来主义色彩的实验主题,也包括了运用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主题。内容各异,形式纷呈,诠释了设计从为生产提供解决方案,逐步转化为为社会服务提供概念灵感的进步,也生动展示了新生代设计师们对全新互联网+的整体生态环境的思考与应对。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主题是“四分至一”,“四分”意为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14届学生在东华大学四年学习的起承转合,“至一”则为14届学生回顾四年所学的至诚展现。此次展览涉及面料与室内产品设计、面料与服饰产品设计、面料与创意产品设计等诸多纺织产品,以染、织、绣等多种工艺,以多视野、多样式地表现在二十余个主题系列创作产品中。充分体现专业重创意、重实践,重时尚与传统技艺的交汇,重艺术与功用的结合专业特点,以作品的视觉性传达出精神意境,展现“设计美好生活”的大主题环境设计系今年的毕业设计主题是“±0”。“±0”一般用作工程图纸中相对基准标高的起始位置,作为平衡场地的所有建造物的参照点。用于此次毕业展设计中的引申意思是设计师与用户共同所追求的毫无误差地“相互契合”,是主观设计与客观物体,人与环境之间适当的平衡。学生们在此种平衡关系引导下,展开了关于居住、设施、生态、互动、展示、以及乌托邦的各种畅想。环境设计系主任王亚明表示,培养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设计习惯、过程与标准变得越来越重要。针
详细内容我校承办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自评辅导工作会议4月11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办、东华大学承办的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自评辅导工作会议在上海松江隆重举行。出席本次辅导会议的有工程教育认证专家武汉理工大学谢峻林教授、东北大学沈峰满教授、中国矿业大学高井祥教授、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张建国教授、北京铁路局张奋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彭其渊教授以及评估中心胥备、饶蕾老师。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所兄弟院校的200多位老师参加了会议,我校相关学院教学院长和专业负责人等30余位老师与会交流学习。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海燕出席会议并致辞,教务处副处长陆嵘主持会议。金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了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工程教育改革必须以全体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产出为导向,以评促建,不断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认证,旨在为专业持续改进奠定扎实的基础。专业自评是认证工作的基础,本次辅导工作会议正是为了帮助各专业做好认证工作,解答自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自评工作质量。金书记在会上还向与会的兄弟院校介绍了东华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指出东华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紧密围绕专业认证标准和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等方面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专业认证理念已经深度融入到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目前,我校已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工程、纺织工程、自动化四个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今年即将迎来服装设计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专家组首次现场考查,以及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复评。最后,他希望此次会议能为与会专家学者提供分享交流经验的平台,进一步推动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促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为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作出新的贡献。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家、武汉理工大学谢峻林教授会上作了“2017版认证标准解读与使用指南——重点问题说明”的辅导报告。谢教授从本
详细内容2018年4月14日下午14:30,海派时尚设计及价值创造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海派时尚中心”)与红星美凯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市吴中路1388号红星欧丽洛雅中心举行“鲜氧”原创设计展“设计到商品”D2C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东华大学副校长、“海派时尚中心”理事长刘春红教授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海派时尚中心”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于2013年正式批准立项的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之一,并于2016年正式获批成为“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海派时尚中心”在政府引导、行业联合、企业合作、高校支持的环境下,不断集聚和优化时尚行业产业要素,为上海市时尚创意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战略服务。此次与红星美凯龙合作,通过双方资源、信息互动,为对方输出优质的设计、家居、艺术资源,共同探讨时尚艺术家居文化、时尚家居创新设计、品牌家具多元化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双方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家具作品展览展示、艺术作品市场转化等方面达成进一步的合作,共同构建“海派时尚中心”与红星美凯龙常态化合作机制。(签约仪式合影)东华大学“海派时尚中心”主任刘晓刚教授在签约后发言指出,合作双方都是业界翘楚,此次强强联手的合作是“海派时尚中心”与红星美凯龙贯彻产教融合的一个新尝试,双方在今后的合作中要发挥特色、优势互补,使“设计到商品”更直接、更高效,更常态,希望年轻的设计师大胆进行创作,将更多作品展示给大家,进入到时尚生活,为我们的“美丽中国”,为民众的“美好生活”,做出各自的贡献。(刘晓刚教授与顾成丽女士签约)签约仪式后,进行了“鲜氧”原创设计展沙龙活动,由六位展品作者中的林峰老师、倪明老师、吴春茂老师分别谈谈自己的创作灵感和创作原由。最后,“海派时尚中心”产品研发平台首席研究员吴翔教授总结发言认为,家居艺术庞大而繁杂,融合了工学、艺术学、设计学等学科,希望通过“海派时尚中心”和红星美凯龙的合作,让艺术美学精神、海派时尚文化与
详细内容近日,档案馆人员至诸在豪女士家中,接受其代表家属捐赠的诸楚卿教授个人史料。捐赠现场,诸女士讲述了其家庭成员景况,回忆了其父生前轶事,言语追述中再现了诸楚卿教授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倾力付出,对民生科研的投身热爱。同时,诸女士将亲属保存的诸老专著《染织品整理学》(1936年版)及诸老身前照片等赠送与档案馆,丰富了学校人物档案馆藏,对学校校史文化研究拓展有重要意义。诸楚卿(1897—1992),染整专家、教育家。1952年8月纺织院校调整后调至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历任染化工程系教授、系副主任、系主任、院务委员会委员。1954年评为二级教授。1984年退休。早期致力于染整生产技术工作,后长期从事纺织品染整高等教育,为中国染整工业的开拓、发展和纺织染整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很大成绩。199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编著有《染织品整理学》《染色学》《整理机器专号》等。参见百度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F%B8%E6%A5%9A%E5%8D%BF/9409411?fr=aladdin
详细内容4月13日下午,我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热闹非凡。为期一周的“遇见最美好的自己——东华大学生涯体验周”活动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小客人,他们就是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八年级的同学们。即将升入初三毕业班的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同时也有许多困惑。为此,大小东华牵手组织了此次体验活动,旨在为附校学生开展人生规划启蒙,激发职业兴趣,使学生们初步树立生涯发展意识。附校八年级学生参加我校生涯体验周活动本次体验活动共有自我探索、外部探索、创业启蒙、行动计划等四大版块共计13个活动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自由体验各个活动项目。附校学子专注投入体验活动自我探索版块开展了“疯狂动物城”、“人格格子铺”、“人生罗盘”等三项活动,通过“选择迷宫”、“人格标签”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探索自己“当前的”和“理想的”性格特点,明确自己身上的“性格标签”思考“人生终极追求”,从而发现自己的成长目标,明确性格改善空间,帮助自己将时间规划在看重的事业之上,初步引导学生思考“我是谁,何处去”的人生哲学。自我探索版块活动体验外部探索版块开展了“职业世界地图”、“职业胜任力素质”、“理智的决策”等活动,通过各项活动帮助学生找到最匹配自己性格的职业,明确自己与目标职位的能力差距,以引导学生做出最好的职业决策。外部探索版块“职业世界地图”活动体验创业启蒙版块用“天马行空”活动解放学生的想象力,在“围猫游戏”里锻炼学生的大局观,“我是自己的CEO”培养自己经营的思维。对学生的创业思维的构架提供了极大帮助。创业启蒙版块“围猫游戏”活动体验行动计划版块中“初中期间做些什么才不虚此行”帮助学生完成时间管理和目标分解原则,“成就动机挑战赛”通过丢沙包活动反思自己的成就动机,明确生涯目标。行动计划版块“成就动机挑战赛”活动体验附校学子在每个项目中专注体验,及时在收获学习单上记录自己的感悟,体验结束后也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八2班的沈欣妍同学分享她在“
详细内容4月10日,我校第一届生物科技活动周在松江校区开幕,该活动周由化工生物学院主办,以“创生格物”为主题,包括举办“花生”讲坛、生物实验室开放日、生物企业开放日、公益服务、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等一系列活动,旨在帮助生物专业学生开拓学术视野、明确就业方向、提升就业素养、提升专业自信,引领学生科技创新,引导生物专业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化工生物学院院长武培怡表示,生物科技活动周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活动形式多样、富有趣味,对生物专业学生来说受益良多。生物学科作为化工生物学设立最晚的学科,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潜力,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科之一,生物专业的学生应好好把握在校学习机会,努力充实自己,主动追踪世界科研最前沿,发挥主观能动性,打好坚实的专业基础,在学习的同时,希望同学们要提高抗挫折的能力,有意识打开社交圈,学会待人处事。与活动周开幕式同期举办的还有校企合作圆桌论坛。论坛以“人才培养和就业能力提升”为主题,来自化工生物学院教授和校外相关企业代表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就业能力提升三个方面发表演讲。化工生物学院副院长史向阳、生物工程系主任何创龙分别以“高校与医院科研合作”“21世纪——生命科学的世纪”为主题进行发言。默沙东(中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负责人陈翀分享了公司人员招聘和人才培养的思路、方法及观点,认为学生阶段需要着重培养学习敏锐度、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与他人协作和抗挫折的能力。上药控股人力资源助理总经理陆伟以“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为主题,介绍了中国医药行业改革开放40周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当今医疗变革下的发展路径。上海育成生物科技园负责人徐美芳、教育培训基地负责人邢志刚介绍了生物行业小微企业的情况和发展前景,并向同学们抛出橄榄枝,欢迎前往生物科技园学习、参观和工作。论
详细内容4月15日,第五届“雅马哈杯”全国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决赛在浙江理工大学落下帷幕,我校外语学院日语系学生周丹宁荣获二等奖。本届大赛以“共创感动”为主题,旨在分享感动,传播感动。比赛中,周丹宁同学在日本外教岩佐和美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出色,她的演讲从自己在日留学经验中寻找独特的切入点,从身边的小事发现日语学习的秘诀,并将此心得分享给听众。她语言把握能力强,演绎能力突出,很好地调动现场气氛,与观众产生了共鸣,展现了我校日语专业学生深厚的语言功底。据悉,大赛初赛阶段共收到42份来自全国各大学的演讲稿和演讲视频,在严格评审的基础上,来自我校及上海财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的17名学生晋级决赛。本届大赛由杭州雅马哈乐器有限公司、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卡西欧中国贸易有限公司、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北京日本文化中心等多家单位赞助。(周丹宁同学获奖照片)
详细内容4月12日,东华大学侨联组织赴崇明开展学习考察活动。本次活动系东华大学在党外知识分子中开展的“跟党迈进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之一,意在加强区校侨界交流中,让统战团体成员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感受改革发展巨大变迁,进一步凝心聚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校发展和国家建设中。校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叶晓燕、校侨联副主席邱夷平、致公党主委王璐、校侨联委员、成员代表及学校致公党、欧美同学会等涉侨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成员共同参与活动。崇明区侨联主席黄美兰、侨联常务副主席赵磊、竖新镇党委组织委员杜新泽等相关负责人热情接待。学习考察队伍集体参观了竖河镇大烧杀遗址及侵华日军竖河镇大烧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崇明人民奋起反抗的史实,共同重温和牢记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校侨联名誉主席陈雪英在参观后说,“通过今天的考察学习,更充分地了解这段历史实况,更激发我们不忘历史、矢志复兴。”老师们纷纷表示,今天的中国,任人宰割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中华儿女更要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断奋斗。”在崇明区侨联的陪同下,学习考察队伍前往仙桥村参观美丽乡村建设。上海市劳模、崇明区人大代表、竖新镇仙桥村党支部书记管仕忠欣喜地说:“我们凝聚村民力量,着力打造‘五美社区’,使村民不仅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而且还有让许多城里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在党员先锋睦邻点,大家通过与居民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睦邻点居民通过手工制品开展自主创业公益行动,近距离感受民生、民情。学习考察队伍还参观了当地特色创意农业项目——东禾九谷开心农场,在与负责人开展座谈交流中,成员们就当地建设的创新理念和现代化管理引起热烈讨论。近年来,东华侨联在校党委领导与支持下,通过搭建侨务工作平台,拓展侨联工作的载体,强化侨青学术论坛等品牌建设,扎实做好学校侨界的关心、支持和团结工作,并积极将我校
详细内容4月12日下午,2018IFFTI(国际时装院校联盟)国际学生设计大赛在我校延安路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朱民、国际时装院校联盟主席洛冰·希利出席,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袁孟红、院长李俊、副书记刘艳萍、副院长李敏及服装艺术设计系周洪雷、陈彬、苑国祥等教师代表现场观摩了活动。大赛共收到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25所院校的近300份设计作品,“融合”这一比赛主题给了参赛者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也让设计作品变得奇丽纷呈。经评选,日本文化服装学院西村健太的作品获得一等奖,东华大学李双东海、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何颖彩的作品获二等奖,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霍伊珊·劳、台湾辅仁大学庄佳颖、伦敦时装学院尼古拉斯·贝茨共同获三等奖,朱民书记为一等奖得主西村健太颁奖,其他与会领导和嘉宾为获二三等奖学生颁奖。大赛展演前,IFFTI秘书长科莫多尔·维杰·查图维迪宣读了本届IFFTI年会9篇获奖论文名单,洛冰·希利为获奖者颁奖。(校党委书记朱民为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西村健太颁奖)融合让时尚更精彩此次大赛堪称第20届IFFTI年会最大亮点之一,其主题“融合”与年会“时尚未来”的主题一脉相承,旨在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姿态,通过融合设计领域中的东西方思想及审美,发现时装中的传统与现代设计,探索独特或更具未来感的风格,发展创造具有超前意识的新时尚。“融合”在时尚中意味着结合多样且变化的概念、技术和材料,以创新的方式实现期望的效果。当今科技为人们提供了不断了解、评价和探索的可能。本次参赛作品从传统与现代、技术与艺术、过去与未来、复古与时尚等各方面进行多元融合,展现了多样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基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融合,让人们不禁驻足期待并思考时尚将会如何呈现。“悟空”有了件袈裟红的解构版西装,针织服装的柔性线条让圆弧感变得灵动可爱……入围决赛的47位选手的设计作品轮番闪耀T台,令观众大饱眼福。据介绍,此次比赛规模和国际学生
详细内容4月11日,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马胜杰一行到访我校,就学校规划和改革发展进行交流调研。校党委书记朱民会见了马胜杰一行并主持座谈会,副校长舒慧生出席调研活动,党委办公室、教务处、国际合作处和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等相关负责人与会。(朱民致欢迎辞)会上,朱民对马胜杰一行来访表示欢迎,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他谈到,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和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需求,坚持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办学,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一体两翼”优势特色学科新格局,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朱民表示,北京服装学院与我校有着相似的行业背景,两校长期以来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希望进一步加强联系和交流,在加快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过程中取得更大突破。马胜杰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对我校近年来所取得的建设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他介绍了北京服装学院的基本情况和此次调研的目的,希望两校今后进一步增强在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交流调研会现场)舒慧生结合学校规划与改革发展,介绍了我校“双一流”建设、上海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借力学位点申报优化学科布局建设、科技成果获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报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马胜杰一行参观了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卞向阳对博物馆的功能定位、馆内藏品和东华纺织成果特色做了详细介绍。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