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16日,“中国材料大会2018”于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发起并主办,大会设34个分会场,1个两岸三地材料论坛。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与科学创新引智基地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纤维材料改性与复合技术分会连续三年承办此次会议D09纤维材料改性与复合技术分会。分会开幕式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美芳教授主持。朱美芳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纤维材料改性与复合技术分会作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下设的22个二级分会之一,于2016年11月筹备,2018年3月正式获批,分会的成立对于提升我国在纤维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水平,促进占世界产量75%的中国化纤产业的技术提升、转型升级发挥着巨大作用,从国际材联-亚洲材料大会2016暨中国材料大会2016青岛会议,到中国材料大会2017银川会议,再到中国材料大会2018厦门会议,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致力于为各方搭建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纤维材料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交流、共享研究成果。(朱美芳教授主持开幕式)此次分会共吸引了来自全国22所高校百余位师生参会,共做邀请报告28个,墙报45个。来自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苏州大学、东华大学、青岛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南大学、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等单位的报告人从生物质纤维、柔性电子材料、功能纳米纤维、从电子、能源到环境的多尺度纤维等不同学科领域进行交流与讨论。(会议现场)近年来,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视与国内外相关大学、研究机构、公司等开展广泛而紧密的合作与交流。此次会议期间,受到晋大纳米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的邀请,会议代表三十余人来到企业进行深入了解,为可能的校企合作打下基础,为进一步的沟通搭建桥梁
详细内容2018年我校本科生招生规模3510名,与去年持平,自7月初以来,我校本科招生录取工作在校招生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校纪委监察处的监督指导下逐项展开。截止目前,艺术类、国家专项计划和特殊类型已基本完成招生录取工作,7月15日首批录取通知书已经发出,普通类本科录取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录取工作期间,副校长舒慧生和教务处处长姚卫新来到招生工作办公室,检查指导招生录取工作,并对2018年录取工作提出要求。在招生录取工作现场,舒慧生副校长查看了招生录取现场工作情况,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并就近期招生工作提出要求。一是招生工作人员要认真按照招生政策实施招生工作,严格按照招生工作纪律实施招生工作,做到阳光招生。二是要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执行相关文件规定,保质保量完成招生计划。三是要提前和相关部门协调,做好应急预案的保障工作,确保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四是招生录取工作正值暑期,各位工作人员非常辛苦,希望大家协调好生活和工作,注意防暑降温,保证身体健康,圆满出色的完成今年的招生录取工作。舒慧生强调,招生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起点,生源质量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我们要以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为契机,加强分析研究,主动谋划,着眼大局和长远发展,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强劲助力。
详细内容7月19日“2017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正式发布。榜单由人民体育和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共同推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提供数据支持。榜单延续了2016年的榜单评估标准,从贡献力、组织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四个维度进行评估排名,共有631所高校入围。综合各项指标,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清华大学分列前四,我校排名第19位。
详细内容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东华大学是上海地区唯一入选高校。教育部今年1月启动2018年度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评选,面向全国所有高校开展。经过学校总结、推荐申报、专家初选、社会调查和实地调研等环节,经过教育部专家初选和第三方社会调查,最终评出年度50强高校,包括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9所、省属本科高等学校33所、高职高专院校8所。5月31日,专家组实地入校调研时,高度评价了东华大学创新创业工作特色成果和显著成效,肯定了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完备,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卓有成效,以创新带动就业,服务区域和国家发展战略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东华大学立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系列部署及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将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融入到学校教育管理各环节,秉承“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积极营造“有创意、善创意、能创造、敢创业”的文化氛围,形成独具特色的“尚创”(尚实创新)生态系统,实现100%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覆盖。近三年来有209名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其中本科生83人,硕博126人,79.90%的项目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创业,此外还有48名在校大学生创办企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就业择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涌现了网络安全白帽子罗清篮;打造一对一留学语言教学平台,融资上亿美元的创业室友王浩平、于洋;年营业额达5亿元的电商王星6人团队等创业典型。据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自评选三年来共150个高校获此殊荣,其中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41所;省属本科院校88所;高职高专院校21所。上海地区教育部属高校入围的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
详细内容近日,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指导,我校主办的2018年沪台两地青年菁英领袖营活动在延安路校区举行。此次活动为期7天,课程设计充分结合东华大学纺织服饰文化特色,依托我校在服饰文化领域的最新进展,紧扣“非遗”主题,展现服饰中蕴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时尚,突出沪上历史情怀与发展魅力。活动共吸引60名沪台两地学生参与其中,青年之间积极交流互动,碰撞出多彩的文化火花,以青年的姿态践行“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领袖营合影留念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市台办交流处处长王曜出席闭营式。刘淑慧寄语两地青年,“两地学生在领袖营这个平台上,相互学习,深入交流,缔结了深厚的友谊。希望营员们在一系列的课程活动之后,能将收获与感动化为未来道路上新的启发与动力”。领袖营的行程丰富充实,两地学生从“衣、食、住、行”各方面充分领略上海的城市风采与文化内涵,也在交流中感受到彼此的热情与真诚。领袖营特别设计城市定向素质拓展《发现上海城市中的台湾印象》,成员们在切身感受上海地标文化建筑的同时,体验小组合作团结的力量;与高桥镇文化服务中心和上海东岸绒绣艺术研究中心联动,成员们在高桥镇5个参观点进行互动式体验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参观蔓楼兰旗袍文化公司,感受传统旗袍与当代时尚的交融。东华学子作为东道主,在认真学习感受领袖营课程的同时,也尽心尽力做好志愿者工作,让台湾学子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彼此收获宝贵的友谊。汉服体验及礼仪学习书法绘画馆参观体验“非遗”绒绣传承体验蔓楼兰旗袍文化公司参观学习颁发结业证书我校的沪台项目于2015年拉开帷幕,经过2016年、2017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成效显著、富有品牌特色的沪台大学生交流项目,积累下丰富的工作经验,由我校担任主办单位负责行程的整体设计与落实,得到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的高度认可。以沪台两地青年菁英领袖营为平台,东华大学港澳台办公室、团委,多途
详细内容7月13日上午8:15,东华大学全体2017级3500名本科学子齐聚松江校区体育场参加军训汇报大会。东华大学党委书记朱民,校长蒋昌俊,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校党委副书记崔运花,校党委副书记、军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金海燕,副校长陈南梁出席汇报大会,武警上海总队及机动第二支队相关领导一同出席。在全体起立,以肃穆的目光注视国旗冉冉升起并在校歌声中迎接校旗仪式后,阅兵式正式开始,2017级参训学生组成的十七支连队接受了学校领导与部队的检阅。蒋昌俊校长对同学们表示慰问,同学们以铿锵有力的“校长好”、“报效祖国”回应。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十七支连队怀揣热血,踏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敬着庄严的军礼依次经过主席台,“爱军习武,巩固国防,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口号响彻云霄。随着讲解员慷慨激昂的声音,汇报表演开始了,本次汇报表演分为匕首操、擒敌拳和擒敌术,分别由延安路校区的部分女生、松江校区的部分男生和参训教官带来。嘹亮的口号声响起,英姿飒爽的延安路女兵排着整齐的队伍跑进操场中央,她们手拿匕首、动作标准划一,“杀!杀!杀!”,谁说女子不如男?热血沸腾的匕首操尽显东华女子“不爱红妆爱武装”的闪亮风采!紧接着的是东华男儿意气风发的擒敌拳,他们排成8X8的队列,昂首阔步,一拳一脚虎虎生风,展示了学子文武双全的气概。擒敌拳和匕首操都是教官们特地根据学生的特点编排的,不仅考虑到了训练的强度,也考虑到了其实用性,可谓用心良苦。汇报表演的最后是由武警支队的教官展示的擒敌术,不同于学生稚嫩的表演,经过部队严苛训练的教官们的动作标准整齐,正气凛然,令人钦佩不已。表演的最后,教官们向大家敬礼,高喊着“忠诚,团结,勇敢,奉献”的口号有秩序地离场。汇报表演结束,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宣读军训嘉奖令,表彰参训同学和指导员在军训期间刻苦努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学校还向参训部队赠送了锦旗,以感谢武警官兵的辛勤付出。金海燕副
详细内容7月12日,学校教师党建工作调研座谈会在松江校区“党员之家”召开,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出席,党委组织部部长朱英、副部长徐玥和来自各专业学院、机关、业务部门的教师党支部书记代表等参加调研。调研会上,崔运花就新形势下教师党支部建设、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和开展党建“对标争先”计划和与会人员展开交流。她指出,近年来,学校党建工作以“夯实基础、做强特色、提升质量、推动发展”为总体目标,构建了“学校党委、二级单位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党员”四级抓基层党建的目标责任体系,形成了“上下贯通联动、横向协同互动”的党建工作大格局。要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突出教师党支部政治建设,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各项制度,深入开展主题党日,不断夯实工作基础;要扎实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并加强培养培训,使党支部书记既政治过硬,又业务精湛,充分发挥“头雁”作用;要认真开展党建“对标争先”计划,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整体提升;要围绕中心抓党建,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有机融合,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会上,与会教师党支部书记结合自身实际和调研主题交流了工作经验和认识想法。大家均表示,要切实提升自身能力,对标看齐,加强协同,争做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中坚骨干,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力学校事业改革发展。会后,还举行了东华大学“党员之家”、“党代表联络工作办公室”揭牌仪式。“党员之家”、“党代表联络工作办公室”的成立是我校基层党建创新的重要举措,为党员和党代表开展理论学习、思想交流、党内生活、组织联络搭建了开放、共享的平台。
详细内容7月11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决赛在复旦大学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我校获得1金2银7铜的优异成绩,并荣获“优秀组织奖”。舒慧生校长与获奖团队获得金奖的上海曙雀公司由6位怀抱着远大创业梦想的东华学子创立于2014年,是一家集技术、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纺织企业。在东华大学教授团队的技术支持下,在曙雀团队的辛勤努力下,上海曙雀形成了由安全防护手套,安全防护工作服,工业用纺织品,高性能缝纫线等的产品类别,市场分布欧洲,美国,东南亚,与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了紧密的合作。经历了创业初期的艰难和瓶颈,上海曙雀通过中国现有的纺织产业基础和专业的纺织知识储备,已成为一家年销售额达到3000万的初创型企业。上海曙雀创始人李健男决赛答辩公司创始人李健男说:曙雀不是我的第一家创业公司,在上海曙雀之前,我和我的合作伙伴们创立了上海帝亚实业有限公司,2017的销售额4.5亿。但是对于我们6位东华学子来说,内心一直有个纺织梦,希望能够从事一些和纺织相关的工作。也是因此,我选择了在东华继续读取研究生,希望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一些新的方向。创业的前期总是孤独而且艰辛的,为了能够尽快熟悉供应链,一次一次的往返于办公室和工厂;为了提高团队的士气,一次一次的和团队开会疏导;为了抓住了解市场信息的机会,一次一次的奔波于各地展会。曙雀现在的成绩归功于学校教授的指导,归功于团队每位成员的辛苦付出,也归功于我们对于目标的执着。电热膜的开发与利用团队代表接受新华网“我要去创业”栏目专访据悉,本次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比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承办,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等共同协办,参与高校、科研院所达60所,36679人次报名,项目共计8589个。7月11日,上海赛区决赛落下帷幕,共角逐出
详细内容7月12日,国际教育研究所成立仪式暨东华大学木交园国际教育研究基金捐赠仪式在延安路校区校友之家举行。上海佩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谊,我校副校长、基金会副理事长刘春红,发展联络处处长、东华大学基金会秘书长瞿斌,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联合党总支部书记李斌荣,科研处副处长李凌燕参加会议。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顾伯洪主持仪式。刘春红代表学校对林谊为我校的教育与科研事业做出的善举和贡献表达了感谢。她表示,学校在留学生教育等国际化建设方面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国际教育研究所及木交园国际教育研究基金的成立,为我校汉语国际推广、不同国别与区域的教育研究、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为国际教育事业的理论建设和科研工作开启新的篇章。瞿斌介绍了木交园国际教育研究基金设立的基本情况,刘春红副校长为林谊董事长颁发了捐赠证书。林谊表示,母校的国际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为国家的对外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校友,饮水思源,回馈母校,能够为学校的国际化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荣幸之至。(捐赠仪式)国际教育研究所由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设立,将聚焦汉语国际推广、留学生管理、国别和区域研究等国际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李斌荣为首任所长胡清国教授颁发聘书,科研处副处长李凌燕为专家团队颁发聘书。(胡清国教授受聘为研究所所长)(研究专家受聘仪式)
详细内容7月13日,刘春红副校长在我校延安路校区会见了苏丹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拉希德·侯赛因(RashidAhmedMohamedHussein)一行。国际合作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相关负责人参与会见。(会谈现场)刘春红副校长对侯赛因校长一行表示热烈地欢迎。会上刘春红介绍了东华大学的学科特色以及近年在纺织服饰领域取得的发展,并诚挚邀请苏丹科学技术大学加入到“一带一路”纺织大学联盟的建设中。侯赛因校长欣然接受邀请并对东华大学取得的发展成果表示称赞。双方签署了校际合作备忘录,旨在促进两校在科研学术领域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双方签署校际合作备忘录)苏丹科学技术大学位于苏丹首都喀土穆,是一所以医学及工程见长的综合性国立大学,在苏丹综合排名第2位。该校拥有200多个专业,65000名学生以及2500多名教职员工。多年来,我校为该校培养了多位纺织材料领域的高端人才。侯赛因校长一行将于7月15日出席一带一路”纺织技术人才研修班结业典礼。
详细内容6月起,我校全面启动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工作。目前,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纺织学院等都已顺利完成学位点自我评估工作。副校长舒慧生在出席学位点自我评估会时强调,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自我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评估工作重点,把评估工作做细致、做扎实;以自我评估为抓手,在评估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内部质量监测保障体系;充分发挥评估各项功能,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学位授权点自我监督、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意识,切实提升学位授权点建设水平和研究生教育质量。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是我国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不断提升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建立质量保证与监督长效机制。该评估每6年进行一轮,获得学位授权满6年的学术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点均需接受合格评估。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部署,2014-2019年开展学位点合格评估,其中2014-2018年为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阶段,2019年为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阶段。本轮我校共有45个学位授权点需进行合格评估,学位授权点的自我评估总结报告等相关材料将在“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上向社会公开。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是对现有学位授权点的诊断式评估与全面检查,也是学位授权点建设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高度重视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于2015年成立自我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制定自我评估工作方案。方案提出,自我评估以“统筹安排、分类实施;预评先行,分步推进;评建结合、以评促建”为原则,以国家制订的《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为标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重点评估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持续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和办出特色。全校所有学位授权点于2015年邀请外单位专家现场评审进行预
详细内容7月11日,学校组织召开2017-2018年度东华大学党建“互查互评互学”总结交流会。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出席,校关工委副主任浦解明、党委组织部部长朱英、副部长徐玥、各二级单位党组织特邀党建组织员、专职党务干部参加会议。崔运花充分肯定了“互查互评互学”工作在提升学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方面取得的有效成果,对各二级单位特邀党建组织员、专职党务干部在专项工作中做出的积极贡献表示感谢。崔运花结合新时代学校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指出,全面从严治党人人有责,希望与会的党务工作者和广大党员,一是要继续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提升政治素质和能力,进一步谋划推进好基层党建工作;二是要聚焦重点和难点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敢于攻坚啃硬骨头,确保各项党建重点任务落地见效;三是要围绕学校内涵发展目标,有效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对标争先”的内生动力,切实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浦解明表示,“互查互评互学”工作开展有力度、有深度,希望今后可以常抓不懈、不断深化,并积极探索实现重点工作的突破。会上,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徐玥介绍了此次“互查互评互学”工作的整体情况,特邀党建组织员、专职党务干部做交流发言,大家纷纷表示在此次专项工作的开展中主动发现问题、查找问题,及时总结经验、补齐短板,切实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我校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已连续七年组织开展党建“互查互评互学”专项工作。2018年专项工作在学校大党建工作格局下,坚持以质量提升为目标,围绕学校党建“夯实基础、做强特色、整体提升、推动发展”总要求,强调“以评促建、以学促做、互学互鉴、取长补短”,切实提升了学校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与监督服务质量。今年5月,我校党建“互查互评互学”专项工作还荣获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十佳基层党建特色项目”称号。
详细内容《我校多名撑杆跳高健儿全国学生运动会上获佳绩》《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姚捷将出征里约奥运会代表中国征战男子撑杆跳高赛场》《学校撑杆跳高健儿包揽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甲、乙组冠军》……近年来,我校高水平运动队撑杆跳高项目捷报频传,运动健儿在国内外各大田径赛事上崭露头角,更是一举包揽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撑杆跳高项目冠军,这一切成绩都离不开一个人,他们的主教练——袁浩。从专业运动员到专业教练袁老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练习撑杆跳高,在少年时期就获得全国比赛冠军,两次获上海市政府颁发的“金牌教练员”,是全国功勋教练。1983年,袁老师大学毕业进入东华大学执教,至今已经35年。1993年袁老师担任学校撑杆跳高项目教练,仅一年时间,我校男子撑杆跳高就获得了全国第二的好成绩,至2006年,女子撑杆跳高也进入全国前三。谈到这些年队员们取得的成绩,袁老师说,自小的专业训练让他对撑杆跳项目的技术要点烂熟于心,多年的训练经验让他在执教的时候能够更好的避开“陷阱”,让队员们少走弯路。“目前撑杆跳高的国内外训练方式有较大区别,国外多为放任式训练,运动员自由发展,国内则主要是‘家长式’训练,训练的大小事宜都由教练一手包办。而在我们队员的训练中,结合了国内外训练方式的优势,关注中外运动员在身体素质上的差别,集合世界顶尖技术,从训练到生活,对每一个运动员的训练进行‘个性化定制’,让他们能更好的激发潜能。”在采访中,袁老师多次提到“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也体现在他训练的方方面面,运动员从握杆到持杆助跑,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和要领各个击破,对每个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针对性训练。此外,多年的比赛及带队经验告诉袁老师,由于紧张或环境影响等各种原因,再好的技术在赛场上都会“打折”,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必须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只有在训练中达到120%,比赛时的发挥才能更加接近100%。(赛场上袁老师隔着栏杆指导运动员)“体育的代
详细内容7月19日至8月14日上海大世界开幕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上海高校优秀成果展举办,312件展品展示了新一代传承人对传统的坚守和富于创造力的阐释,显示了非遗融入当代生活的鲜活生命力。本次展览以上海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研培计划高校为对象,集中展现2015年以来上海市研培计划的实施历程、教学经验和取得成果,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无限可能。(东华大学展区)这次我校在上海大世界的展品共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传承人+上海设计师品牌的合作商业实验作品,这种合作的作品不是简单的1+1=2,而是传统工艺的改良和技术创新基础上的商业探索,可喜的是学员马尾绣传承人韦秀竹、锡绣传承人王梅英和设计师GraceChen合作设计制作的时装礼服以及学员胡运和上海帽饰设计师沈婕合作设计制作的时装帽和设计师颜淑仪合作设计制作的时装包都有了订单。另一部分的展品是刺绣传承人+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合作设计制作的服装,服装整体设计制作的过程是传承人了解现代生活需要、现代生产方式的学习思考过程也是在校园学习的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技艺的课堂,所设计的服装作品不仅要在传统和时尚之间找到契合的载体,也是高校平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承载物。此次东华大学研培成果的展出得到上海文广局和上海非遗处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展览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观众的喜爱。(傅婷介绍我校展品情况)(我校研培成果受到媒体关注)我校作为非遗研培的具体实施机构,已承办一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研培基础班,三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研修班,旨在帮助刺绣非遗传承人群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意设计方法,使刺绣非遗传承人群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传统刺绣工艺的设计艺术平,促进刺绣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