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下午,浙江省海宁市市委书记朱建军一行访问我校,洽谈产学研合作事宜。校党委书记刘承功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材料学院院长朱美芳,学校相关部处、学院、科研基地负责人与会。会议由副校长陈南梁主持。(交流会现场) 刘承功代表学校对朱建军一行来访表示欢迎。他指出,东华大学和海宁市有天然的地理和学科产业契合的优势,使两者保持良好的产学研合作传统。他表示,东华大学一定充分发挥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竭尽全力,协助海宁市打造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地方特色、国际领先的产业领域,全面助力海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他希望双方下一步的合作,能产生更好效果,在长三角一体化融合过程中做出应有贡献。 朱建军在会上阐述了海宁市与东华大学继续深化合作的意向。他介绍说,针对海宁下一步着重发展的生命健康、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希望东华大学在产业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校企对接与融合、联合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对海宁的支持,同时更希望东华大学科研成果能够落地海宁,在海宁孵化和实现产业化。会上,陈南梁副校长从学校发展历史、获奖情况、学科建设、重要成果及合作交流等方面介绍了
详细内容7月16日,阳泉市委副书记、市长雷健坤和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阳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翟红一行来校考察座谈,交流校企科技合作事宜。校长俞建勇出席座谈会,我校校长办公室、科研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纺织科技创新中心等相关负责人与会。阳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海涛等随行来访,阳泉市相关单位和阳煤集团相关负责人参会。座谈会由我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季诚昌主持。(座谈会现场)会上,俞建勇代表学校对阳泉市和阳煤集团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我校办学历史,并强调学校在学科发展、产学研结合、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他希望,在地方政府支持下与阳煤集团共同发挥优势,通过共建平台,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究,持续推进工程化及产业化应用,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落到实处,共同为服务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雷健坤介绍了阳泉市经济发展情况。她表示,阳泉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工业基础好、区位优势明显,阳煤集团是阳泉市境内最大企业。作为地方政府,必将积极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助推地方政府、企业和高校之间的产学研用深化合作。东华大学在纤维材料研发等领域有着较强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希望校企
详细内容7月13日,校党委在松江校区召开党委常委学习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精神。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参加学习。刘承功在学习会上指出,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贯穿到学校各方面工作中。一要进一步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把“红色基因”和“宣言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特别是结合当前“四史”学习教育,积极创新内容和方法,更好地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二要更好拓宽人才培养视野和途径,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培养青年学生奋斗精神,引导学生志存高远,勇担时代使命,更加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把个人奋斗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有机融合。三要进一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以一流学科建设统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当前要千方百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坚持“一生一策”就业帮扶,尤其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就业给予更大关注
详细内容7月15日上午,上海市第十二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在世博中心开幕。市委书记李强,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龚正,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卓庆,市政协主席董云虎,市委副书记廖国勋出席开幕式。我校侨联主席朱利民、副主席王宏志、校侨联青委会会长吴状春、副会长游正伟作为代表参加了会议,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叶晓燕应邀出席开幕式。开幕式上宣读了关于表彰上海市侨界杰出人物、归侨侨眷先进个人以及侨联系统先进组织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东华大学侨联荣获“上海市侨联系统先进组织”,叶晓燕代表学校领取了上海市侨联系统先进组织奖,王宏志荣获“上海市归侨侨眷先进个人”。(我校参会代表合影)本次大会审议了《上海市侨联第十一届委员会工作报告》《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工作细则修正案》,选举市侨联第十二届委员会。经过全体代表投票,学校侨联主席朱利民再次当选市侨联委员、常委。(李强、万立骏、龚正等领导与市侨界杰出人物等先进代表合影)东华大学现有新归侨29人,老归侨4人,侨眷250余人。1982年12月,学校成立侨联络组。2004年11月,东华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正式成立。2017年5月,东华大学侨联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在学
详细内容7月8-10日,以“全球抗疫COVID-19科学和技术创新”为主题的第十三届纺织生物工程及信息国际会议(TBIS 2020)在线上举行。此次会议由纺织生物工程及信息国际学会、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主任朱美芳,法国ENSAIT国立高等纺织工程师学院曾宪奕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担任国际科学委员会名誉主席,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李翼教授担任国际科学委员会主席。会议吸引了全球340余名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网络,其中包括来自英国、法国、美国、捷克、瑞士等中外知名学者专家。会上,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蒋苏南公参、西安工程大学姚穆院士、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英国莱斯特大学董洪标教授、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教授、西安工程大学校长高岭教授、日本知名学者梶原莞爾博士、法国ENSAIT国立高等纺织工程师学院曾宪奕教授、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教授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李翼教授分别作开幕致辞。朱美芳在致辞中表示,纺织生物工程及信息国际会议(简称TBIS),是纺织、服装及生物医学工程应用领
详细内容近日,我校材料学院杨建平研究员和罗维研究员团队在CO2电催化还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非均相单原子催化剂设计用于CO2电催化还原》 (Heterogeneous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Reaction,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2001848)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2020, 2001848),该论文第一作者是材料学院18级博士生李民瀚,合作者包括19级博士生王海凤,罗维研究员(通讯作者),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Peter C. Sherrell博士,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陈俊教授(通讯作者)和杨建平研究员(通讯作者)。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20018482017年地球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05 ppm(1ppm=百万分之一),是80万年来从未见过的高浓度
详细内容故事中映显出如磐初心,历史中闪耀信仰的光芒。憧憬“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生命定格于36岁;“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没能迈过20岁的门槛;“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牺牲时刚步入15岁及笄之年……酣战春云湛碧血,从1921年至1949年,2100多万革命者为国捐躯,其中绝大多数为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生命只有一次,还有什么比生死更大的考验?但他们深知信仰能赋予短暂人生永恒的意义。“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在光辉未来的灿然朝霞召唤下,多少人断头淌血慨而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正是志士仁人们守护初心的“潜台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了研制出核潜艇技术,攻坚克难,“人间蒸发”30年;“四有书记”谷文昌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最终征服“神仙都难治”的风沙;老书记杨善洲婉拒安逸的退休生活,将人生最后的一点精力投注生态事业……为“创造一个新中国”,中国人身上仿佛被注入“不同寻常”的特殊因子,焕发出“更喜进取向高天”的斗志,用汗水和生命不断刷新自己的“目标值”。“人一旦有了崇高的信仰,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浮
详细内容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做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我校举行2020年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 7月13日至16日,我校在松江校区举行2020年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出席开班仪式并做专题报告,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研究生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处、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分别结合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党团建设、学生就业创业等相关内容为新任辅导员上了“入职第一课”。 开班仪式上,刘淑慧结合当前尤其是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作题为“讲政治、顾大局,立足新形势、掌握真本领,做好新时代学生思政工作”的专题讲座。她围绕新任辅导员应如何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岗位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贡献力量等方面内容,指出要做好新时代学生思政工作,首先要讲政治、顾大局,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的形势任务要求、练就掌握育人工作真本领。辅导员要紧扣时代要求,进一步明确职业定位,坚定育人初心,不断强化使命担当意识,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奋进
详细内容日前,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以下简称“创新项目”)获批清单,我校的“时尚供应链与营销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服装科技及设计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及“纺织新材料国际化研究创新人才培养项目”3个项目成功入选,分别由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和纺织学院牵头。每年我校将通过这三个项目选派22名优秀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及访问学者赴国外合作院校及科研机构进行攻读学位、联合培养和学术交流。至此,我校组织申报的创新项目已累计获批6项,显著提升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机构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的强强联合力度,有利推动“双一流“建设。我校研究生部将创新项目作为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载体,由原来学生个体、小规模申请调整为以学院为主体有组织、多层次、成规模的申报模式,聚焦我校以纺织为一体,材料和设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学科发展规划,以项目化形式带动学科发展的模式,强化校内统筹实施,整合多方资源,鼓励跨学科、多学院联合申报,力求精益求精。本次获批的3个项目,每个项目对应外方多所合作院校开展合作,以博士联合培养为主体,访问学者、博士后、攻读博士学位、
详细内容增材制造技术的出现,如立体光刻法3D打印技术将设计师大脑中的创意设计,立刻展现为现实,比以前无法实现的创意概念实现了巨大飞越。光固化3D打印技术使用紫外光对薄层液态光敏树脂照射堆叠成型,含有光引发的热固性液态树脂在紫外光照射下发生层与层之间的交联反应。因此,与反应动力学相关的打印参数设置,如切片层厚、单层打印时间和紫外灯源光强等都将影响制品打印效果与质量,调试过程较二维印刷更为费时费力,易造成材料的浪费。相比较于内置打印预览功能的二维打印编辑软件如OFFICE系列、刀路预览功能的线切割加工软件等,目前增材制造特别是涉及交联反应的光固化3D打印控制软件除切片功能外,更需引入打印预览功能。一方面帮助用户预览打印效果,针对性地对打印参数进行调整;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光敏树脂耗材的导入图形自动设计和推荐打印设置方案,以减少用户为获得较好打印制件所需的调试时间。近日,我校纤维材料改性重点国家实验室(东华大学)游正伟教授团队基于光固化动力学与反应机理,首次提出一种模拟逐层光固化3D打印的计算方法,使3D打印技术具有类似OFFICE软件的预览功能。相关成果以《基于光固化动力学模型构建立体光刻法3D打印预
详细内容7月14日,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带队前往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为“上飞院”),与上飞院党委副书记刘树新、上飞院团委副书记施思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人才培养、产研学联动、团委共建等方面进行交流,我校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与会。(签约仪式现场)会上,刘树新介绍了上飞院的基本情况,特别提到了与高校的联合培养,在送文化、送教材、送名师中推动校企合作。刘淑慧代表学校向上飞院表示感谢,同时详细介绍了我校“一体两翼”学科特色新格局,希望通过此次交流能够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合作。(双方签订共建协议)会上,双方就共青团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均表示希望以共青团工作的交流为契机,搭建起优势互补的互帮、互学、互助机制,推动双方在各项工作中有新的突破和提高。双方签订了《共青团东华大学委员会、共青团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委员会团建结对共建协议》,就机制保障、实习实践、青年服务等方面达成共识。未来,双方将秉持“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原则,发挥双方优势,推动深入合作,共同探索校企联动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签约仪式前,刘淑慧一行参观了上飞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实地了解了上飞院的专业人才需求。
详细内容7月9日,2020届国际学生毕业典礼在延安路校区顺利举行,来自35个国家的87位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完成学业,毕业作别母校,开启新的人生征程。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教授出席毕业典礼并向顺利毕业的各国学生们表示热烈的祝贺。27名毕业生在现场参加活动,其他60名已回到自己国家的毕业生通过线上连线的方式参加了毕业典礼。俞建勇校长对于同学们在校留学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学习中国文化的杰出表现以及疫情防控期间积极支持配合学校管控措施表示高度赞扬,对国际学生培养工作表示肯定。他讲到,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家在东华学习生涯的最后一段时光留下了些许遗憾,但相信有遗憾就有期待,期待同学们带着在东华所学,在中国所学,带着在疫情这场生动的“毕业大课”中对人生、对世界、对国家的种种体会,回到自己的祖国或是世界各地,去创造、谱写属于自己崭新的人生篇章。我校自1954年招收第一批外国留学生以来,秉承“扩大规模、提高层次、规范管理、亲情服务、致力教改、发展特色”的精神,努力提高国际学生的培养质量,建设更加开放更加融合的高等院校。近年来,学校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设立“丝路奖学金”,联合沿线18个国家的33所大
详细内容“作为新时代青年,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愿尽我的一份努力,毕业后回到西部,回到家乡,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人文学院孜娜提古丽•多力洪是一名来自新疆的大学生,2020年7月毕业后,她将返回家乡,为建设美丽新疆添砖加瓦。在今年的毕业生中,有不少像她一样的东华学子,离开校园后毅然选择扎根基层这片沃土,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青春不畏风雨,志愿守护西部“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作为东华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机械学院本科毕业生刘正好将前往贵州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去年,我参与了第二届进博会的志愿服务工作,能够在世界面前展现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面貌,为国家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虽然那段时间很苦很累,但心里觉得特别自豪。”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心中埋下了投身基层、服务基层的种子,立志毕业后努力发挥自己的价值,成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我将不负韶华,只争朝夕,为西部基层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他满怀信心地
详细内容日前,第四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成绩揭晓,我校6名教师参加了5个组别的比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优秀奖2项。人文学院于嵩昕老师获“社会科学”组一等奖,信息学院陈磊老师获“自然科学应用”组二等奖,纺织学院温润老师获“人文科学”组二等奖,环境学院许贺老师获“自然科学基础”组优秀奖,机械学院周申华老师获“自然科学应用”组优秀奖。(参赛教师试讲培训现场()本次竞赛在疫情趋于平稳的背景下再次启动,比往届推迟了约三周时间,于6月19-21日在市青教赛的大本营——上海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此次青教大赛根据全国青教赛的参赛科目作了适当调整,取消了《非语言类外语教学学科》,特别增设了《医学学科》,并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或《自然科学应用学科》中允许各校增加一个名额,由此我校获得了六个参赛资格。(参赛教师礼仪培训现场)学校一直重视青教赛事,校工会、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赛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自去年9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发出参赛选拔通知后各学院积极响应开展院内选拔,推荐参赛人选。在学院推荐基础上,学校组织初选赛,选出12位入围教师进行培训。在历经初赛选拔-四次入围选手的以赛带训-最终选拔-校内外专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