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次使用连体防护服、非织造材料为抗疫物资生产“保驾护航”、让颜色拥有数字“身份证”……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沪开幕,东华大学11项科技成果参展,这些项目服务国计民生、助力产业发展,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东华大学科研攻关更是开启了“加速跑”。急!难!要做就做疫情急需、国内没有的1月28日,大年初四,从江苏老家赶回上海途中,中国科学院院士、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主任朱美芳一条条浏览着疫情报道,口罩、防护服急缺,医护人员存在感染风险……这些都牵动着朱老师的心,她紧急召开线上主任办公会议,发布新型冠状病毒医卫防护材料应急专项申请通知及指南。“要做就做疫情急需、国内没有的”,朱美芳团队青年教师相恒学副教授当即启动防护服应急专项《耐磨透气高阻隔性当盛新材Rowelk®有限次使用连体防护服》研发,与校友罗章生创办的当盛公司合作,力争尽快生产出高品质、有限次使用的防护服送到抗疫一线。没工人、没原料,科研团队与公司负责人拿出“科研攻关争分夺秒”“重新回一线当工人”的那股劲,到处想办法,三四天后就交出了小样。合作企业还向当地政府递交请战书,旋即得到支持。在项目
详细内容近日,我校材料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廖耀祖教授团队在共轭微孔聚合物纤维柔性储能器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近日以《氧化还原活性调控共轭微孔聚合物键接碳纳米管纤维用于高效柔性储能器件》(Conjugated Microporous Polymer Network Grafted Carbon Nanotube Fibers with Tunable Redox Activity for Efficient Flexible Wearable Energy Storage)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材料化学》(Chemistry of Materials)。我校材料学院青年教师吕伟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廖耀祖教授为通讯作者。随着人们对可穿戴智能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柔性可穿戴器件以其轻质、柔韧、灵活和高效等特点备受人们关注。与块状和薄膜器件相比,纤维状储能器件因其独特的一维结构而表现出优异的柔软性、可编织性、变形适应性和透气导湿等特点,是最具潜能的储能器件之一。然而,目前所制备的导电纤维材料很难兼备高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以及机械性能等要求,是该领域挑战性研究课题之一。共轭微孔聚合
详细内容9月8日、11日,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副校长邱高分别赴松江校区、延安路校区视察2019级本科生军训工作,了解学生军训开展情况,并看望慰问承训教官、参训学生和带训辅导员。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学院有关同志参加慰问。刘承功一行先后查看了队列训练场地与体育馆射击训练场地的训练情况。在听取军训相关工作情况介绍并实地观摩参训学生训练展示后,刘承功充分肯定了学校前期的军训成果,并向承训的部队官兵表示感谢,对参训师生表示亲切慰问。刘承功勉励参训学生要充分发扬吃苦耐劳和团结奋进的精神,牢固树立国防意识,坚持完成军训任务,展现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良好风貌。他同时强调,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防育人更好融入学校思政工作体系。要根据新的形势任务要求,进一步创新军事训练内容和形式,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成效。要加强军训工作组织领导,完善各项服务和保障措施,切实为承训教官和参训师生创造更好的军训条件和环境氛围。(校领导在延安路校区慰问军训教官、学生和带训辅导员)俞建勇一行沿东华大道认
详细内容9月14日,长宁区召开2020年欢送新兵大会,长宁区区委常委、区人武部部长王立松,长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孟庆源出席并讲话。今年长宁区共计应征入伍241名优秀青年。我校38名学生意气风发,准备踏上强军征程。王立松向关心支持征兵工作的各级领导、老师和家长们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并对全体新兵提出了“不忘初心坚定前行,锤炼本领敢打必胜,珍惜荣誉展示形象”三点殷切期望。孟庆源要求全体新兵要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掌握克敌制胜的过硬本领,坚定参军报国的革命理想,在新的岗位上为长宁人民再立新功。会上,与会领导为新兵代表佩戴上了光荣入伍的大红花。学生处副处长赵彦明鼓励入伍学生在部队认真学习,刻苦训练,踏实工作,不负初心,书写一段绚烂的军旅生涯。多年来,学校党委一直高度重视征兵工作,积极回应国家战略需求,今年我校征兵工作根据市、区征兵办要求,依法依规严密组织,确保廉洁征兵落地落实,圆满完成了征兵任务,再次为部队输送了一批优秀的、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学校坚持把开展大学生征兵工作作为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将征兵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紧紧抓住征
详细内容9月10日,学校在松江校区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全面开好立德树人关键课。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党委副书记俞建勇出席并讲话,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副校长舒慧生,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长朱英出席会议。相关部门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班子以及全体思政课教师参会。刘淑慧主持会议。(座谈会现场)当天恰逢第36个教师节,刘承功、俞建勇代表学校向奋战在教学、科研、管理各个岗位上的教职工致以节日问候和崇高敬意。刘承功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广大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夯实思想政治基础,坚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他强调,要强化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不断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尤其要紧跟社会实践发展,高度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动向新变化,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要紧跟理论创新,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
详细内容9月11日上午,我校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召开2020年迎新工作布置会,部署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迎接2020级新生入学等相关工作。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副校长舒慧生、李炜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办主任周婉婉主持会议。 会上,本科生招办主任杨旭东和研究生招办主任徐效丽分别汇报了我校今年招生录取情况,并从报到流程、接站安排、工作分工、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迎新工作方案。学生处、基建后勤处、保卫处、团委、后勤集团、信息化办公室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分别结合本部门迎新筹备情况进行了工作布置,指出了工作重点、难点和应对措施。 李炜在讲话中谈到,今年迎新工作因疫情防控要求,较以往有很大变化,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做到有温度、有关爱,为新生和家长提供好服务。要加强部门之间、部门与学院之间的协同,采取推演等形式,将方案落实落细,并且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刘淑慧强调,迎新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具体落实需要一个过程,各单位要做到流程细化、工作到位。抓好每个环节,把握时间节点,责任落实到人。遇到突发情况,要充分发挥各级责任人的能力,及时到位,及时处理。总之要做好迎新工作,服务好新生,给学生和家长进入东华的第一天留下美
详细内容近日,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一行来校访问,交流推进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建设事宜。校长俞建勇出席会议,创新中心运营单位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我校材料学院王华平教授,科研院、镜月资产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推进会现场)俞建勇代表学校对王玉萍一行来访表示欢迎,他表示,东华大学作为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之一,双方紧密合作,为中心的申报成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希望,在创新中心后续建设中,继续努力抓住机遇,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围绕五个方面开展工作:解决和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克“卡脖子”瓶颈问题,形成世界级成果;推动成果转化,开展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设施建设;整合形成研发、运营、管理等多元化创新团队;推进创新中心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中心投入产出平衡和自我造血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王玉萍表示创新中心将继续全面加强与东华大学的合作,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期待在东华大学的支持下,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进成果转化;欢迎东华毕业生前往中心工作,加强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对接东华大学各相关学科领域的研发团队。王玉萍介绍了中心2
详细内容9月11日,伦敦毕业生时装周组委会(Graduate Fashion Foundation)通过线上揭晓各项大奖,在国际时装系列方案奖项(International Fashion Range Plan Award)的评选中,来自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中日合作)专业2020届毕业生姚之杰,经过三轮评选,在众多国际顶级时尚院校的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凭借毕业作品《Held you to sleep》最终斩获大奖。伦敦毕业生时装周组委会宣布最终获胜者伦敦毕业生时装周自1991年创立以来,是世界上最大的致力于时装设计毕业生的活动,被公认为时尚界新秀的摇篮,每年邀请世界最优秀的服装设计院校参加。受疫情影响,本届伦敦国际毕业生时装周由线下展示改为线上院校作品展示,参加本届毕业生时装周线上展示的院校包括中国、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全球40多所院校的系列作品,展现了全球新锐设计师的创意与活力。2020国际时装系列方案奖国际时装系列方案奖为本届伦敦毕业生时装周新增奖项,该奖项的设立是为了庆祝和展示系列方案的创造性实践,并认可其具有的价值。我校姚之杰同学的毕业作品《Held you to slee
详细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重要文章精神,更好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2020年9月1日-2日,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利用上海本地红色资源,组织学院思政课教师开展实践研修活动。本次实践研修结合“四史”学习教育,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思政课教师前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顾正红纪念馆、上海纺织博物馆和孙中山故居等地进行调研考察。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通过纪念馆实物、影印资料展现的历史细节,教师们深入了解当年青年志士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宣传发动和团结组织进步青年所开展的工作,对于思政课教学如何吸引青年学生的提供了生动教材。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陈列展品,向教师们勾勒革命领袖人物孙中山的思想发展历程和历史功绩,对于今天讲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启发意义。顾正红纪念馆通过顾正红烈士事迹深度还原了“五卅运动”历史事件,反映了近代中国纺织工人抗争历史,上海纺织博物馆作为地域行业性博物馆,向教师们展示了上海纺织业发展的悠久历史,深入学习新中
详细内容9月10日上午,学校在松江校区举行“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专家评审会,全面总结自评2016—2020年学校“双一流”建设情况。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及其他在校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学校“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成员,相关学院和职能部处负责人、学科秘书等与会。俞建勇主持会议。(会议现场)刘承功代表学校向与会评审专家表示欢迎,并对专家们长期以来对学校建设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近5年来,学校按照建设方案和中期总结专家评审意见,对标对表建设任务,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标准,不断调整改进工作思路,有力推进各项建设任务落地落实。此次“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工作,对我校梳理建设进展,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意义重大。接下来,学校将结合专家评审意见,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和组织保障作用,继续稳步推进下一轮“双一流”建设,以高水平学科建设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任务。 俞建勇代表学校对专家们的辛勤工作表示诚挚感谢。他指出,此次“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是对近5年学校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的一次全面梳理,专家们所提出的评审意见和建议非常中肯、客观,对我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
详细内容9月11日,为了促进学校党外知识分子对国情、民情和社情的了解与认识,充分感知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和爱国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校党委统战部组织东华大学党外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骨干赴长宁区开展“漫步百年愚园路,寻访红色印迹”——“四史”学习教育考察活动,本次活动由校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叶晓燕、知联会副会长钟跃崎带队。(参观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旧址)“一条愚园路,半部近代史”,愚园路沿街拥有丰富的红色教育基地。在愚园路岐山村的原住民、长宁区台联江苏路街道分会长霍白老师引导下,大家首先参观了位于愚园路1376弄亨昌里34号内的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旧址,在丰富的展品展示和精彩的故事中,惊叹红色的火种以燎原之势从这里传播开来。从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旧址出来之后,大家沿着愚园路一路向东,先后路过路易艾黎旧居、联安坊、俭德坊、少年宫等,并在愚园路历史名人墙驻足观看,聆听讲解。近百年前,陈独秀、邓中夏、罗隆基、闻一多、瞿秋白、张太雷、郑振铎、梁启超都曾在愚园路上居住,董竹君、荣宗敬、严庆祥、杜重远、杜聿明、陈友仁、蒋光鼐、丁贵堂等支持国家建设或投身革命的精彩故事深深印刻在大家的脑海里。最后,大家来到了愚
详细内容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以“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扶贫托举希望”为主题开展集中走访慰问、教师代表座谈、师道文化宣传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庆祝活动。9月9日上午,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一行分别来到材料学院和纺织学院,走访慰问教师代表,向全体教职工致以节日问候和诚挚敬意,并与一线教师亲切交流。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副校长李炜参加慰问活动。刘承功一行专程慰问了2019年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在与材料学院教师代表座谈会上,他对学院教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值此总结“十三五”、谋划“十四五”的重要时期,刘承功希望广大教师要胸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着力提升学科发展的厚度和宽度,大力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优秀人才培育;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引导他们努力争做有情怀、有使命感的好老师,担负起立德树人的光荣职责与使命;要加强学校人事人才制度改革,大力营造有利于激发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力的人才生态环境。同时加强优秀教师典型宣传,弘扬榜样力量。刘承功最后强调,全校教职员工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发、开拓进取,为教育事业及“奋进东
详细内容9月8日,党委书记刘承功带队赴苏州考察调研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建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副校长陈南梁以及科研院、镜月资产、党办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调研活动。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于2019年6月获国家工信部批复组建,是全国第1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由东华大学和盛虹集团旗下企业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双牵头组建,并依托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调研中,刘承功一行先后参观国望高科和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了解相关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情况,对校企双方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给予肯定,同时对地方党委政府给予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建设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调研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刘承功在座谈交流中指出,牵头组建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是东华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高等教育“四个服务”要求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创新中心地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苏州吴江,东华大学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有责任推动校地、校企合作,更好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学校将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科技溢出
详细内容“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硬核力量。“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在注重礼乐教化的中国文化里,尊师重教是薪火相传的价值基因。“程门立雪”“子贡尊师”传为千古佳话。1985年,国家设立教师节,奏响了尊师重教的时代和弦。风起于青萍之末,崇教尚师已赫然成为学校的“文化符号”,由学生投票评选“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活动,已持续开展20届,“获评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最高荣誉。”如今,斩获“我心目中好老师”,已沉淀为不少教师的美好憧憬。回望历史,华纺、纺大、东华的一代代优秀教师用爱心和智慧为莘莘学子点燃一盏盏心灯。从名誉校长、知名教育家钱宝钧到“全国优秀教师”王善元,再到“上海教育年度人物”陈孩未,无不将“不为一己求安乐,愿做他人嫁衣裳”奉为人生圭臬,他们身上闪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绽放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光芒。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一大批学校教师的功勋,已然书写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壮丽画卷上。“一个人遇到好老师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