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栋崭新的居民楼拔地而起,宽敞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走进盐津县牛寨乡敦厚村和落雁乡龙塘村小岩扶贫安置点,温馨宜居的新农村景象尽收眼底,老百姓在这里安居乐业。令人惊喜的是,在东华大学“科技扶贫”的帮扶下,垃圾和污水污染这个困扰农村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盐津县脱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穷帽子”,正走出一条天蓝山绿、水清人美的绿色发展新路子。千里调研“把脉” 开出绿色“药方”“云南有很好的生态环境,一定要珍惜,不能在我们手里受到破坏。”习近平总书记在大理州考察时指出。总书记的叮咛成为了东华大学在推进定点扶贫盐津工作中一直绷紧的绿色“警戒线”。2016年7月,冒着酷暑,东华大学环境学院陈泉源教授带领“美丽乡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学生社会实践团走进盐津县进行调研,师生一行十余人深入庙坝镇、豆沙镇、兴隆乡、牛寨乡、落雁乡等地考察农村垃圾收集点、异地搬迁安置点等生活、农业、工业方面的污水及垃圾处理情况。“这些年,农村的路在修建,楼房也在造,老百姓在脱贫的道路上一步步往前走,但是对于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处于‘弃之任之’的状态”,“有些村庄甚至存在‘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情况……”
详细内容10月10日是 “世界精神卫生日”,自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从1992年发起以来,如今已有29个年头,而今年的疫情更是赋予了这个日子特殊的意义。10月10日上午10点,一场由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上海教师心理健康发展中心主办,东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上海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合承办的“10·10”上海教师心理健康促进云咨询活动于“云端”隆重举行。这场活动面向上海市高校教师及“大中小”一体化合作的中小学教师,贯彻“关爱心灵,教师先行”的理念,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朱仲敏博士、上海教师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心理咨询师赵娟副教授和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伍毅坐镇“云上教师会客室”,为教师的心理议题把脉,促进师生心理健康。云咨询合照为教师量身定制的公益服务:“云上教师会客室”+“一对一云咨询”上午10:00-12:00, “云上教师会客室”由上海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杨熲和东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曹宁宁联合主持,现场50多位教师参与云端咨询活动向专家提问,共同探讨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具
详细内容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中日合作服装设计专业三年级学生黄愉乔、曹祜婉、左舰懿三人共同创立的品牌OVERRANGE,于10月10日在上海市博荟广场蕾虎2021春夏先锋时装艺术节举办了品牌的首场发布秀活动。OVER RANGE 的品牌构想源自三位00后主理人在二年级时所共同完成的课程设计。本次发布的2021 春夏系列「星际之触」灵感源自科幻电影“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作为主理人自我表达和当下城市科技浪潮的象征,她们从剪裁、工艺、面料等多方角度展示千禧年的审美与不羁态度,在多个领域和风格上进行尝试。充满未来感的律动炸裂开场,朋克少女与外星人首次接触,步履之间充满惊喜。特殊压褶的黑色皮衣与运动面料摩擦出微妙触感;铆钉铁链与印花宣誓朋克精神,将叛逆贯彻到底;而穿插在缝隙中的黑色织纱则保留了女性魅力。不断寻求创新的实验精神和对审视潮流文化的旷阔视野,OVER RANGE秉承着新锐品牌的全球性和原创性,坚信能够在未来挑战中越走越远。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着重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的过硬能力,为了引导帮助学生更早地学会表达自己和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从大一就开始校企联手
详细内容2020年9月12日至10月6日间,东华大学海派时尚设计及价值创造协同创新中心与澳门中西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奉贤区博物馆联合主办了2020国际创意面具跨界艺术大展。此次大展以 “面具” 为主要元素,海量面具集合和跨界成为大展主要看点。展出内容还包括以“魔都风情”为主题的创意面具设计大赛优秀获奖作品、创意面具十年回顾、当代面具装置艺术作品、创意面具时装秀,以及面具文化、艺术的专题演讲等在内的系列活动。参展作者们将面具元素与装置艺术,材料工艺与艺术形态结合,将当代艺术的开放、多元,跨界创新精神融合到作品中,充分体现出“美丽城市、健康生活、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创作理念。整场展览共展出了三千多个面具实物,邀请到数十位业界知名艺术家和设计师为本次大展专题创作与讲座。专业院校和机构数千人参加了2020创意面具设计大赛,共评出金奖十名,银奖二十名,各类奖项一百多个。东华大学海派时尚设计及价值创造协同创新中心和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要主办者参与者,近年来与澳门中西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多次合作,协同举办大赛与学术交流活动,积极促进了沪澳两地艺术家、设计师和青年学生的文化交流活动。奉贤区人民政
详细内容10月1日上午8点,“经纬征程 日月东华”东华大学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升旗仪式在松江校区和延安路校区国旗广场同步举行,1500余名师生及第三届进博会志愿者参加活动,共同为祖国庆生。伴着晨光,校国旗护卫队队员英姿飒爽,踏着矫健的步伐,护送着国旗来到旗台下。东华全体师生代表相聚国旗下,共同见证这一庄严的时刻。(松江校区升旗仪式现场)(延安路校区升旗仪式现场)松江校区升旗仪式现场,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曹广浩分享了自己选择西部的初心和奉献西部的决心,呼吁广大团员青年共担时代使命,用奋斗为青春着色。延安路校区第十八届华英苑代表程园讲述了战疫中的青年责任与传承四史中的青春智慧。第三届进博会志愿者代表黎姿带领全体团员青年重温入团誓词,教职工代表宋明亮在延安路升旗仪式现场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最后,在《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中,东华学子送给祖国最诚挚的生日祝福,更加坚定不辱使命、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理想抱负。(两校区升旗仪式现场)据悉,校团委通过网络报名选拔产生两名升旗手,也通过此次沉浸式的教育形式为团员青年们共上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课程。
详细内容秋风飒爽,丹桂飘香。随之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学校迎来全面复学复课,校园里又恢复了勃勃生机。在这个特殊的开学季,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学校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全角度、立体式推进开学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学生以新面貌、新姿态、新作为开启学期新篇章。以“思政大课”涵育爱国情怀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动力。在秋季开学期间,学校坚持全面部署,上下联动,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详实的“思政大课”,带给我们“关于为什么”的生动答疑和深刻启示,发挥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学校党委书记刘承功带头,依托思政课堂,重点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学生开启“开学第一课”。校长俞建勇在开学典礼上面向全体新生开展“只争朝夕,奋勇向前”为主题的“思政大课”,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用坚定的信念和奋进的姿态开启大学新篇章。“学习进行时”学生理论宣讲团以“新时代,我们都是‘收信人’”为主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回信
详细内容9月29日,学校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邀请上海市“学用新思想,奋斗新时代”宣讲团成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庆松教授作“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辅导报告。党委书记刘承功主持学习会。(报告现场)郭庆松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及如何学习贯彻做了全面系统的讲解。他谈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要从学思践悟四方面抓好学习,深入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实践发展的磅礴力量。刘承功在主持时指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辅导报告对于我们进一步学懂这本“经典教科书”、弄通这本“政治宣言书”、做实这本“战略任务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他强调,要全面系统学,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第二卷作为一个整体,同时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相结合,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融会贯通、与时俱进、把握整体、突出重点。要深入思考学,结合学习总书
详细内容“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大学生大家准备好了吗?”9月27日晚,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第四教学楼205教室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学校党委书记刘承功以“时代之问: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什么?”为主题,为160余名2020级新生讲授了一堂思政大课,这也是该校开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的本学期首讲。(课堂现场)同心同向的理想之问作为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与台下学生的距离。“一个没有灵魂的国家、民族,不可能保持精神上的主动,不可能汇聚万众一心的奋进力量……”刘书记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和人生感悟,深入浅出,用“家常话”将理论知识化作一个个生动的现实案例,系统而深刻地阐释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上课过程中,他不时与同学展开互动,讲到动情处,往往感染力十足。讲台下,掌声、笑声不断,学生们听得入神,课堂内容引发了大家强烈的情感共鸣。课后,不少学生感到这堂一个半小时的课程“接地气”“解渴”“听得过瘾”。课上有宏大叙事,也有具体的方法论和感人的情怀,将“主义”带到了很多“非马专业”学
详细内容9月27日,上海青年科技英才颁奖仪式在科学会堂举行,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志钢研究员荣获第十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称号(基础研究类)。陈志钢研究员主要从事光热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提出构筑高效近红外光热材料的新策略,发展光热和化疗协同效应高效治疗肿瘤的新体系,建立构筑“All-in-one”型成像-化疗纳米材料的新方法等。至今年7月,共发表SCI论文143篇。两次入选科睿唯安发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连续四年(2016-2019)入选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曾获2018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二)。(颁奖活动现场,左二为陈志钢研究员)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评选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旨在表彰和奖励各个领域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自2002年开展以来,每两年评选一次。自第七届开始,奖项分为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类和企业创新三类,每类授奖人数不超过10名。
详细内容2020年新教职工入职培训开班以来,师德师风专题培训、能力培养与规范学习以及专项培训依序开展,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组织召开了十余场辅导报告、仪式教育、实务培训。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入职教育培训,创新探索多种新形式,将入职教育走深走心走实,上好为人为师为学的第一课。精神洗礼:跨越时空的对话9月27日下午,原创大师剧《钱宝钧》以特殊的形式与新教职工们“见面”。作为备受期待的入职教育“人气”课程,今年大师剧《钱宝钧》首次走上“云端”线上展演,178名新教职工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第一报告厅共同观摩学习。大师剧生动演绎了钱宝钧与祖国命运紧紧关联的一生,层层推进的剧情,让在座的每个人都沉浸于一代大师的报国梦想、教育理念、科学精神及人文情怀之中,感受着钱宝钧对祖国、对事业、对师生、对家人深沉而隽永的爱。观众中坐着一位特别的嘉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崇德讲堂”导师王依民,作为钱宝钧先生的学生、剧中的原型,这是他又一次与新东华人一同观看大师剧《钱宝钧》。落幕后,他走上讲台倾情讲述剧目之外“背后的故事”,用鲜活的事例分享恩师钱老的爱国情怀、大师风范,谨终如始、晨兢夕厉的治学态度,为人师表、甘为人
详细内容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发青年学生砺志奋进并表达对新生的真情慰问,10月7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的氛围中,学校举办“资助育人爱国行,奋进东华担使命”新生主题考察活动,组织了来自湖北、云南盐津以及少数民族预科班的近200名新生参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世博会博物馆以及船游浦江两岸。四行仓库的伟大精神受邀参加本次活动的部分学生来自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湖北。纪念馆解说员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郑重地告诉我们,当年的“八百壮士”中不少也是来自为湖北。八十多年前,那些湖北籍军人视死如归、英勇奋战,在谢晋元团长的带领下,在上海滩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八十多年后的今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肆虐神州,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湖北人民就如先辈一样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觉服从大局,作出巨大牺牲。穿越时空的两个战场上,未变的是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参观结束后,来自武汉的吴同学说,作为湖北的“英雄儿女”,一定要努力传承伟大精神,勇当国家栋梁。黄浦江畔的城市魅力为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等经济困难家庭的新生更好融入上海、更
详细内容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关于加强民法典学习宣传的通知》(中宣发﹝2020﹞12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教政法〔2020〕8号)等文件精神,9月25日,学校举行民法典学习专题讲座,邀请我校人文学院99级校友、普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李研卿法官来校,为我校师生作题为“民法典学习:大学校名的多维度保护分析”的讲座。副校长邱高出席并讲话,法务办公室、人文学院法律系、相关职能部处、二级学院院办、校办延安路校区办联合党支部、教工团委等近百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参会。 讲座中,李研卿先以上海理工大学与沪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围绕“沪江”校名之争为例,启发听众思考大学校名的保护路径。她指出,根据民法典、民法通则、高等教育法等规定,学校对校名享有名称权,当其受侵害时,学校可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商标法,通过行使注册商标专用权、在先权利抗辩、驰名商标认定等路径保护校名。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对“企业名称”予以保护。讲座内容源于司法实践、深入浅出、指导性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邱高在会上指出,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
详细内容9月21至25日,由市教委和市台办指导,我校主办的2020年沪台青年菁英领袖营活动以“一营一赛一展”的方式在线上举行,吸引了来自沪台两地高校共计40余名同学参加。校党委书记刘承功、市台办副主任王立新出席开营仪式并寄语两地青年。(刘承功在开营式上寄语两地青年)刘承功在开营式上代表学校对参加本次领袖营活动的沪台两地青年学子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作为民族的未来,也是两岸的未来,两岸青年要多交流多交心,精诚团结、携手同心,勇担重任、奋力打拼,努力为同胞谋福祉,为民族创未来。沪台青年菁英领袖营将始终致力于为两岸青年共同成长提供更多机会和舞台,也希望两地青年学子通过领袖营的学习和交流,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好伙伴。(王立新在开营式上致辞)王立新回顾了领袖营活动走过的五个年头,他表示非常高兴看到两地青年在每一次的交流和互动中不断进步、共同成长。领袖营活动也正是秉承为两地青年提供更多机会和舞台这样的宗旨而一直在努力奋斗着。(领袖营部分课程展示)东华大学沪台青年菁英领袖营项目于2015年启动,现已发展成为以“纺织服饰文化”为特色的沪台大
详细内容2020年9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东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东华大学期刊中心承办,全国74家高校协办的首届“华夏衣裳”中国高等院校服装史教学与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以腾讯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并通过东华大学出版社B站官方账号进行直播。2020年9月26日08:30,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东华大学期刊中心主任王克斌、东华大学出版社副社长(主持工作)陈珂、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副会长纪晓峰出席本次开幕式并先后致辞。其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教授在致辞中谈到: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教学是最重要的根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学方式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围绕教学的研讨其实是非常必要的,也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支持举办了这个活动并希望我们设计类专业课程建设能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作为承办单位,东华大学出版社陈珂、东华大学期刊中心王克斌谈到:当前开展服装史方面的教学与学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也一定会将本次研讨会更好地传播出去。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副会长纪晓峰谈到,服装史是服装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对服装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这次盛会为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