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一轮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展开选拔评定工作,该选拔每5年评定一次,本届共有18所高校申报,经过综合评定,我校入选上海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之一。(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研讨会)近年来,心理咨询中心在凝聚专业性、应用性和拓展性构建心理育人新格局方面坚持探索,在面向师生的心理服务、心理教育和心理活动方面不断深耕,扎实进取。尤其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人民都面临严峻挑战。在这个特殊时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迅速行动、突出抗疫,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拓展服务、奉献社会,师生联动,全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日前,在复旦大学举行的,落实“关于加强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暨2020年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总结表彰活动中,东华大学荣获“2020年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优秀组织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选送的学生作品《网课下的心理危机》(作者:张舒扬 指导者:孟仑)获得了视频作品二等奖。(5.25活动月组织奖颁奖仪式)
详细内容11月13日至16日,由东华大学与中国生物材料学会联合主办,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台湾阳明大学和新疆大学合作承办的“2020海峡两岸暨港澳生物材料与组织再生青年科学家学术会议”在我校松江校区举办。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莫秀梅教授主持,副校长陈南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陈南梁校长致开幕辞)陈南梁代表学校向远道而来和线上参会的各位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他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和生物医学工程相关学科的良好发展势头。他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加强海峡两岸暨港澳科学家的友谊和交流合作,推动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促进我国生物材料与组织再生学科的发展。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常江教授代表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并概述大会基本情况;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武培怡教授代表学院欢迎与会代表,阐述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及生物相关学科的发展情况;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耀鹏教授介绍了重点实验室近些年取得的成果,并向参会者推广了重点实验室主办的学术期刊“Advanced Fiber Materials”。(会议现场)本次会议以“生物材料让生命更长久”为主题,形式
详细内容11月10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召开教育系统关工委成立25周年大会暨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推进会。校党委书记刘承功,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崔运花,关工委副主任浦解明及关工委办公室相关同志等参加会议。我校关工委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浦解明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严鑑华获上海高校“优秀特邀党建组织员”;校关工委“助力思政课程”品牌项目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首批“优秀品牌项目”;外语学院关工委获市教育系统基层“五好关工委组织”;管理学院关工委《课程思政融入素质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课题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课题研究成果奖”。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部署本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市教育系统关工委执行主任高德毅作专题报告,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滕建勇宣布表彰决定。会上,我校作为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理论研究基地共建单位接受授牌。我校关工委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五老”优势,充分发挥配合补充作用,在着力加强青年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学校夺取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双胜利”、打赢脱贫攻坚战,深
详细内容11月6日,我校第四届研究生督学组工作总结暨第五届研究生督学组聘任会在延安路校区举行。副校长舒慧生出席会议并讲话,第四届和第五届研究生督学组专家以及相关人员与会。会议由研究生部主任俞昊主持。(会议现场)舒慧生对研究生督学组的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退休老教授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表示感谢。他指出,国家对研究生教育越来越重视,今年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明确“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工作主线。他强调,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安身立命之本、发展兴盛之基,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学校必须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现阶段,对于我校的研究生教育,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工作的重要任务。研究生督学组对我校研究生教育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传授经验,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已经成为我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重要力量。希望研究生教育督学组能继续发扬“退而不休”的精神,保持优良的传统作风,继续为学校研究生教育添砖加瓦,出谋划策。“东华大学研究生督学
详细内容11月13日,党委副书记崔运花来到理学院应用物理系党支部参加“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提升创新人才培养”专题党课,理学院党委书记张菁、党委委员、副院长唐晓亮作为党支部成员及其他成员共同参加党课;联系党支部的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谢峰及组织部相关同志共同参加。“四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应用物理系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刻认识推进量子科技发展重大意义,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党课上,支部书记陆爱江从量子力学的学科发展、科技创新、创新人才培养以及量子课程改革探索为大家讲解;谢峰围绕研究生教育改革对相关文件进行深入解读;党支部全体成员结合工作实际谈了学习体会。(专题党课现场)在听取大家交流发言后,崔运花充分肯定了党支部的工作成绩和此次专题党课的内容及形式,并对支部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期望和建设性意见。她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的多个主旨讲话中提出要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
详细内容11月6日,由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指导,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浙江省家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承办的首届长三角“新布艺”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杭州市余杭区举行。经过前期激烈角逐,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苗雨鑫、徐成锐团队的“硬核乡愁——数字化自动家纺产品生成设计”项目在服装学院产品设计系田玉晶副教授的指导下,于决赛中荣获高校组金奖。此次大赛也是我校与杭州余杭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践行科技创新合作、设计转化,政府、高校、企业三方深化合作的一次重要体现。(决赛答辩现场)大赛重点涵盖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家纺设计产品与衍生品,以及新材料、新科技、新工艺相关的创新设计产品。我校苗雨鑫、徐成锐、何心悦、邵笑、王瑾瑜的作品“硬核乡愁-数字化自动家纺产品生成设计”凭借切合主题的设计方案,完整的答辩阐述以及独到的商业思路,获得了多位专业评委的一致认可,斩获大赛最高奖项。(颁奖典礼现场)本系列作品关注未来世代蔓延的悲观主义情绪内核,描绘青年内心世界朋克主义的乡愁图景;基于一套人工智能数字化自动家纺产品生成系统,可自动、快速、无限量产出定制家纺图案设计。其丰富而大胆的用色下透露出浓郁的现代化气息,从面
详细内容11月11日,我校纺织学院辅导员叶嘉琪老师在上海高校第十届心理健康教育“移动微课程”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我校获优秀组织奖。该大赛经过校内初赛选拔,上海市共有18所高校40余位老师进入复赛。通过“网班”提交移动微课程,经过专家根据参赛教师的课程质量、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和作品影响力等进行综合评选,15位教师最终进入决赛。决赛形式为教师现场15分钟授课,由专家、同行和学生共同组成评委,对参赛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和打分。比赛过程中,叶嘉琪老师从容自信、节奏精准,讲述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与现场观众互动亲切自然,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心理微课程,这是继我校辅导员在第四届、第八届和第九届中获得两次一等奖、一次三等奖后的再创佳绩,也是我校学生处自2017年以来开展辅导员心理育人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育成果。(叶嘉琪老师获奖)(优秀组织奖颁奖仪式)
详细内容11月6日,学校组织召开学生党建工作调研推进会,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出席,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组织(副)书记、学生党建辅导员等参加调研。会议由党委组织部部长朱英主持。调研会上,崔运花就调研主题和现场与会人员展开交流。她指出,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建设是基层党建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和保障,二级院系作为高校办学的主要力量,直接面向教师和学生,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来谋划、推进学生党建工作,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的发展。作为党务干部,要从党之大计、国之大计的高度,从“两个大局”以及十九届五中全会规划的目标愿景等要求,来深刻认识高等教育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2020年以来对青年学生的回信、寄语来深刻思考和理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要从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高校党建及相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来深刻认识和把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内涵,整体谋划、一体化推进;要结合各专业学院党组织、党支部和学生实际,聚焦重点,创新思路和举措,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打造“内涵可拓展,效果可推广、可持续”的
详细内容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有力实施,11月10日,我校“厉行节俭,美好‘食’光”校园系列活动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松江校区第二食堂举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副校长李炜出席仪式,共同为“东华大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揭牌,并在厉行节俭劳动教育第一站参与体验披萨制作。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学生代表和食堂员工代表参加活动。(揭牌仪式现场)为倡导厉行节俭,弘扬劳动精神,基建后勤处组织学生亲身体验简易烹饪、拼盘搭配、刀工切配等实用技巧,让学生通过劳动体验,真正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揭牌后,将陆续为学生提供后厨体验、垃圾分类、楼宇卫士、绿色达人等后勤相关的劳动实践岗位,充分发挥后勤育人功能。
详细内容近期,我校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沈明武/史向阳教授课题组在超声增强型肿瘤纳米诊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Ultrasound-enhanced precision tumor theranostics using cell membrane-coated and pH-responsive nanoclusters assembled from ultrasmall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Nano Today上。我校系论文第一完成单位,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硕士生贾亮。如何促进纳米载药平台在肿瘤部位的聚集,实现肿瘤的精准成像和治疗依然是纳米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实体瘤组织中因血管壁间隙较大、淋巴回流受阻,造成了纳米载药平台具有选择性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性,从而被动地聚集在肿瘤部位,增强治疗效果并减少对生物体的毒副作用。另一方面,肿瘤部位的许多受体会特异性地过表达,在纳米平台的表面修饰靶向分子能够识别肿瘤细胞,实现纳米平台的主动靶向运输,达到肿瘤部位增强递送的目的。然而,生物系统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生理或病理屏
详细内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深入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切感受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的科技创新发展和改革开放历程,11月6日,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组织学院党员教师和尚实青年培训班学员赴临港新片区学习调研。临港新片区于2019年8月正式揭牌,规划面积为873平方公里,集聚的产业项目超过500个,在新能源装备、海洋工程、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聚集了一批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宋丽贞书记一行先后参观了科大讯飞智能展厅、海洋高新展厅、洋山综合保税区及亚太分拨中心。通过参观调研,大家深切感受到了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科技创新战略对临港产生的深远影响,学院党员教师刘为萍老师表示,自己在这次学习调研中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端科技企业落户临港,临港新片区已发展成为“高、精、尖”人才的聚集地和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刘老师表示青年教师应积极响应国家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助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辅导员张文馨表示,通过参观学习临港新片区,深刻感受
详细内容11月2日,学校党委在松江校区召开党委常委会,集体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下简称“全会”)。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校成员参加学习。党委书记刘承功主持会议,校长俞建勇、副校长陈革作交流发言。在刘承功带领下,中心组成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刘承功谈到,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谋划“十四五”规划编制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团结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强调,学校要深入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深入分析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一流学科建设统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和人民美好生活,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教育现代化新征程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俞建勇谈到,全会系统总结“十三五”发展成就,提出“十四五”时期经
详细内容“日月辉映,孕育灿烂人类文明;经天纬地,织就绚丽锦绣中华……”伴随着《东华之歌》的悠扬旋律,机械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信仰之路,奋斗有我——‘四史’大课”于11月3日在松江校区锦绣会堂拉开帷幕。从老一辈华纺人到新一代东华人,穿越时空的记忆,以共同的“东华人”身份,演绎党的辉煌历史,在砥砺奋进中续写新的时代华章。校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出席大课并致辞,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新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戴叶萍、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党校副校长徐玥、学生处副处长赵彦明及两学院党员师生、全体20级新生参加大课。崔运花致辞崔运花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本次“四史”大课的意义,她表示,此次大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展现了基层党组织的创新活力,也体现了机械工程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优势特长开展党建联建的成效,同时大课中选取和展示的红色足迹和先进典型等有着鲜明的历史印记,凝聚着我们党、国家和民族奋斗的历史回忆、更凝聚着一代代青年奋斗的激情与梦想。她指出,“四史”学习教育是紧接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次面向全体党员师生的集中教育活动,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建党百年行动等都是主题教育的延伸。学好“四史”是牢记
详细内容近日,环境学院刘艳彪教授团队受ACS旗下顶级学术期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IF = 20.832)总主编Cynthia J. Burrows教授邀请,与哈佛大学Chad Vecitis教授和南京大学高冠道教授联合发表了题为“Prospects of an Electroactive Carbon Nanotube Membrane towar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的综述论文,刘艳彪教授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东华大学和哈佛大学为论文的通讯单位。图1. 电活性碳纳米管薄膜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电活性碳纳米管薄膜技术充分结合了膜分离与电化学的技术优势(见图1),基于碳纳米管优异的理化性质(如导电性能优异、比表面积大和成膜性好),可构筑电场辅助的新型多功能膜分离体系。本文从分别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角度出发,先后对碳纳米管薄膜技术的工作原理、材料的设计策略、领域的研究进展、技术的应用领域和现存局限均做出了系统性总结,并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刘艳彪教授团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电活性分离膜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