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纺织行业污染治理与减排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我校松江校区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等11位学术委员会成员出席,副校长卿凤翎出席会议并致辞,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有关领导、教授、青年教师参会。会议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景虹院士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宋新山教授共同主持。会上,卿凤翎代表学校向与会委员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我校应抓住发展机遇,立足行业特色,对接国家需求,在技术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积极借鉴专家建议,推动实验室快速发展。实验室主任李方教授从建设背景、科研进展、团队建设、建设规划等方面对实验室工作进行了汇报。与会委员对实验室的总体定位和方向布局表示认可,并就实验室发展方向、运行管理、开放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学术委员们认为,实验室应紧密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部署,突出特色,增强纺织行业污染治理领域的研究能力,结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室建设应与学院学科方向相结合,把握纺织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开展前瞻性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
详细内容近日,“唱好四季歌,画好同心圆”东华大学与广富林街道统一战线联创联建座谈会在广富林街道召开。校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叶晓燕,少数民族联合会会长、纺织学院张瑞云教授和统战部、民族联相关同志参加,松江区广富林街道党工委委员、人大工委副主任马文辉、广富林街道社区党建办主任王宇飞及街道民族联、侨联、台联等相关同志参加座谈。叶晓燕对广富林街道给予学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她希望在松江区与大学城高校民族团结进步联创联建工作的背景下,与广富林街道加强交流合作,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活动,逐步形成联创联建工作机制。以点带面,积极搭建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校地统一战线工作的全面交流合作,在积极发挥学校统一战线智力优势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进一步提升学校影响力。马文辉介绍了松江区广富林街道的基本情况、统一战线工作的特色亮点和未来工作规划,希望今后与东华大学持续保持紧密联系,在加强民族团结联创联建工作中全面推进校地统一战线的联创联建,落实高校与街道结对事宜,推进校地民族联、侨联、台联等工作的融合联动,共同为G60科创走廊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建设贡献力量。张瑞云介绍了学校民
详细内容12月16日,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会上,宣布了新一轮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支持计划。校党委书记刘承功出席会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陪同参加。我校贺善侃教授获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突出贡献奖”、贺羡副教授、马欣副教授获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王治东教授获思政课选修课编著专项资助、张乂凡老师入选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国情市情调研专项资助。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通过不断增加经费投入、鼓励开展二级学科建设、支持建立各类学科发展平台、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项课题、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栏等举措,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和政策特区。自2016年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推进学院内涵建设与发展,内部重视机制优化、外部着力搭建平台、点上抓好关键突破,推进学院、学科发展步入快车道。今年学院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等工作取得进一步发展。1名教授入选教育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锦绣中国》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心打造“四项融入”工程,推
详细内容2020年12月4-6日,第六届高分子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学者学术交流会由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会议主题为“高分子,让生活更美好”。会议设2个大会报告,12个邀请报告和55个墙报。12月5日上午,会议在上海开幕,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丁建东教授致欢迎辞。本届会议由高分子学科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带队,出席会议的还有部分副主任、资深教授及优秀青年人才和学生等140余人。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唐勇院士和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应邀分别作了题为“乙烯的可控性聚合及产业化探索”、“功能介孔材料的功能定向组装”的大会报告。两位院士结合自身多年科研工作的经验,与参会的青年学者分享感悟,鼓励大家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在做好基础研究的同时,着眼需求和目标,找出问题,实现产业化。唐勇提出一定要有好的研究基础和密切的合作,才可能产生真正的高新技术,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包容共进、合作共赢”。赵东元在功能介孔材料领域坚守20多年,这期间的科研积淀产生了系列研究成果,更是“把科学做成了艺术”,对青年学者有很好的启迪意义。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由主任朱美芳院士带队,25名青年学者参会。杨曙
详细内容12月19至20日,“前沿高分子材料与物理”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松江校区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党支部、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以及中国科学院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党支部联合主办,旨在深入探讨高分子材料与物理前沿研究与产业化应用中的科学问题。校党委书记刘承功、副校长陈南梁,中科院学部工作局局长、化学所研究员王笃金,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重实验室主任朱美芳出席,中科院化学所及学校相关部处、学院的领导、党员及师生等百余人参会。开幕式由陈南梁主持。(刘承功书记致辞)刘承功在致辞中指出,此次研讨会由三家科研机构基层党支部联合举办,体现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的生动实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历史责任,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中科院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是具有光荣传统和突出贡献的实验室,与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低维材料中心同样汇聚有优秀的科研团队和人才,三家科研机构以党支部共建联建为纽带,联合举办此类活
详细内容近日获悉,在纪念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民建东华大学支部委员会副主委、管理学院教授姚洪心被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会员”称号。姚洪心教授长期从事国际经济学、博弈论和金融计量学领域研究。近年来,他积极参加学校学科、科研和教学的相关工作,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省市高层次人才项目和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多项;获第六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成果优秀成果二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指导学生获全国金融硕士优秀学位论文提名奖。姚洪心同志现任民建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民建上海市科教专委会执行主任,2015年以来一直担任民建东华大学支部副主委。他热爱党派工作,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近两年来撰写的《建议要合纵连横应对美国全面贸易孤立战略》、《关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设定数字贸易关税细则的建议》、《对于疫情期间高校网课建设进一步提升与转化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明确社情民意撰写在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中地位的建议》等多篇建言被民建上海市委采纳,并报送民建中央、统战部、市政协。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支部建设,组织多场关于长三角一体化
详细内容在前不久的“2020海峡两岸暨港澳生物材料与组织再生青年科学家学术会议”上,有这样一位老师,身形不高,忙前忙后,主持操办着这场线上40余万人次实时观看、线下200多人参与的两岸四地间青年学者学术会议。她就是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莫秀梅老师,会后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在莫老师的身上读到了“热爱、方向、积极”三个关键词。热爱:“我不累,只是有点忙”莫秀梅是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日本京都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应用技术大学求学访问,2004年她主动放弃了众多橄榄枝,回到了母校“东华大学”工作,并组建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室。三十多年来,她致力于静电纺纳米纤维仿生组织细胞外基质用于组织再生的研究,不断改进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管状、膜状、纱状、块状多孔纳米纤维仿生支架,与医院、医疗器械公司等合作,成功用于皮肤、血管、神经、动脉瘤、肌腱、骨和软骨组织再生。先后主持完成了科技部863,上海市科委重大基础研究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纳米专项和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科研课题。(莫秀梅指导学生做实验)“膜、管、块、纱、线”,莫老师在静电纺
详细内容天上星河转,人间换新年。2021,马上要被我们探脚踩实。历史,往往在回望中尤显意味深长;既往,唯在品咂后方知其苦后余甘。过去一年,面对汹涌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领航者面对非常之事采取非常之举,切中执政为民之肯綮。众多逆行者以生命赴生命,以无畏的担当勒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这匹“脱缰野马”。疫情之下,一句“此生无悔入华夏”道尽无数人的衷肠,歌词“平凡人给我最多感动”引发无数人的共鸣;过去一年,我们一举甩掉“贫困”帽子,“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年吟咏,在当下如一枚惊雷回响;过去一年,党中央擘画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前瞻2035远景目标。奔向美好未来有了方向,前行的脚步愈发铿锵有力。站在新年的门槛上,凭栏回眸,祖国的宏大叙事,在东华演绎成了一帧帧绚丽画面,一幕幕感奋场景。新冠肺炎疫情“魔鬼”出现时,学校后勤保卫人员、学生辅导员、志愿服务者等化为我们身边的天使,护佑东华岁月静好。经此一疫,“我和我的东华”力量拔节生长;广大教师用技术跨越空间障碍,以屏幕点亮莘莘学子前程。莘莘学子怀持“百战归来再读书”的精神,宅在家中以奋发学习为未来蓄势。风雨中的磨炼,定然镌刻于历史,沉淀于师生内心;在脱贫攻坚崎岖路上,东
详细内容近日,我校化学化工生物工程学院鲁希华教授课题组首次实现利用温度触发的溶胶-凝胶化转变过程将温敏性纳米水凝胶光子晶体固定化,相关结果以《利用原位热致溶胶-凝胶化过程实现温敏性凝胶光子晶体固定化》(In-situ Formed Thermogelable Hydrogel Photonic Crystals Assembled by Thermosensitive IPN Nanogels)为题发表于《材料视野》(Materials Horizons),并被选为封面文章。鲁希华教授、李雪婷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生李晓晓为第一作者,东华大学为第一单位。具有温度响应性的基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based)的“软球”凝胶光子晶体(CPCs),在相变温度以上,由于颗粒急剧收缩,导致结构色以及晶体结构的消失。目前,常规解决方法是凝胶固定化,即将凝胶光子晶体通过不可逆的共价键“嵌入”另一个水凝胶基质中。该方法制备过程复杂、低效且耗时。因此,开发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固定脆弱的基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凝胶光子晶体具有挑战性和重大意义。除了自组装为凝胶光子晶体,当温度升至其相变温度以上时,由
详细内容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20年12月18日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等14位学术委员会成员出席了会议。东华大学陈南梁副校长到会致辞,出席会议的还有东华大学科研院、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以及高性能纤维及制品领域的教授及青年学者。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和实验室主任王华平主持。会上,陈南梁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向到会委员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布局的关键年,在复杂的外在形式下,国家对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实验室在对接国家需求、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积极借鉴专家建议,推动实验室赢得更大发展。随后,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华平研究员从组织架构、科研进展、队伍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对实验室2019-2020年度工作进行了汇报。与会学术委员充分认可实验室的总体工作,尤其肯定了实验室成员务实肯干的作风和高效的科研转化能力,并就实验室发展定位、开放课题管理、人才培养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宝
详细内容12月23日上午,我校2021年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研讨会在松江校区召开,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出席会议并讲话,人事处、科学技术研究院、教务处、研究生部、学生处、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国际合作处、产业联合党总支、校团委等职能部门、各学院党组织(副)书记、教师代表、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参加会议。刘淑慧在研讨会上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各部门各学院对就业创业工作的支持和付出表示感谢。她指出,就业创业不是临门一脚的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各环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就业质量是衡量一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最直接、最现实的指标。同时,她对做好2021年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提高站位、夯实基础,深入学习理解中央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精神,准确把握严峻就业形势,把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作为首要任务抓实抓好,确保2021届毕业生就业进展平稳。二是要加强协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把提高就业创业质量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三是要主动谋划、明确目标、抓好落实,将研讨成果转化为工作的成效,努力取得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新成绩。会上,学生就业服务
详细内容12月15日,学校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四史”(扩大)学习会,邀请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浦东新区首任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启正作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专题辅导报告。党委书记刘承功主持学习会。崔运花、王云骏、陈南梁、舒慧生、李炜等在校党政领导,党委常委朱英、任晓杰与学校广大中层干部、思政课教师、专职党务干部、辅导员等聆听报告。(赵启正作报告)赵启正以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案例回顾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壮阔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入总结浦东开发开放的有益经验和重大意义。他强调,正确认识浦东开发开放成果,不仅要看GDP、高楼大厦等“硬成果”,更要重视浦东在先行先试过程中形成的思路、方法、体验等“软成果”。他将“软成果”归纳总结为“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法规和规划先行”“形态开发服从于功能开发”“金融、基础设施和高科技先行”“严格按照规划使用土地”“一流党建带动一流开发”等多条宝贵经验,对我校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进创业,推动学校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学习现场)刘承功在主持时指出,浦东开发开
详细内容12月22日,集合静态展、沙龙秀、研讨会多项内容的“海派时尚历史与创新”系列活动在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拉开序幕。东华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俞建勇院士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展览开幕。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李勇志表示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东华大学在时尚领域的引领作用,展现了纺织服饰博物馆作为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者和当代时尚的守护者的文化责任,以史为鉴、人文化成,对于上海乃至全国时尚文化和服装设计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东华大学副校长李炜表示东华大学和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秉承“开放、创新、包容”这一上海最鲜明的品格,在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动海派时尚在新时代的发展。今后,学校也将继续发挥纺织、材料、设计等学科优势,围绕“聚焦文化传承、树立时尚自信”这一目标,努力在海派时尚的继承、创新和引领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中国时尚产业发展和上海时尚之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海派时尚历史与创新”静态展,分为男装、女装、童装、面料、化妆品五大部分。包括晚清男子吉服袍、20世纪初女性的“文明新装”、上海摩登绸缎公司三、四十年代出品的旗袍等30余件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藏精品,与BOY L
详细内容12月22日,“华为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揭晓,我校研究生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6项,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理学院胡良剑老师获评先进个人。在研究生部和团委的组织下,全校共有142支队伍,426名学生参赛。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主题赛事之一,是一项面向全国研究生群体的学术竞赛活动,是广大研究生掌握数学建模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探索实际问题、开展学术交流、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团队意识的有效平台。本届比赛于历时4个月,来自国际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共456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14436队研究生交卷参赛。附: “华为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我校获奖情况序号奖项队长姓名队长所在学院队友姓名队友姓名1一等奖周莎管理学院鄢庆猜张汪飞2二等奖刘会丹信息学院龙云瑶林翌晨3二等奖房启成信息学院戚凯旋杨卓立4二等奖刘瑞MBA中心侯俞安陈乃熙5二等奖曾旺管理学院李博陈燕萍6二等奖赵雅婷管理学院庄峻马晚路7二等奖罗勇信息学院董昊洪巨琛8二等奖倪庆机械学院赵树煊薛栋文9二等奖刘裕信息学院高山川曾凡楷10二等奖黄维计算机学院夏雪陈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