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支持、新加坡科思达孔子课堂联合汉考国际与中国十余所高校携手举办的“2021年国际中文课堂教学短视频大赛”结果出炉,我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王银老师提交的作品《中国银行在哪儿》经过三轮匿名专家评审,从300多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王银老师的作品秉承以学生为中心、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理念,通过故事主题把语言点和文化点的学习与情境紧密结合,激发和巩固学生学习兴趣,强化知识点的认知处理,提升学习效果。在板书演示中,利用结构与图示展示要点、突显层次、体现差异、促进关注与理解。教学环节层层递进,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双人多人小组活动形式以及各种技能的练习,让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节奏紧凑。课堂氛围紧张而轻松、深受学生喜爱。近年来,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一直重视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通过不同形式的专业发展活动营造良好的团队互学互进的交流氛围。此次大赛自启动以来,学院为参赛教师配备指导教师、组织教师团队开展备赛、并提供专业的录课技术支持。教案、课件和视频都经过了一遍遍打磨和润色,把教学理念和特色较为完整的体现出来。此次获奖展现充分展示了学院青年教师优异的教学基
详细内容作为长宁区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凝聚力工程”学会副会长单位,东华大学党委与长宁区携手构筑区校党建共同体,以长宁区区域化党建共建项目为重要载体,积极发挥党建在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基层治理等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近日,我校人文学院党委和镜月资产有限公司党总支联合组织开展的“党建引领双轮驱动,深度融合共促发展”项目获2021年长宁区区域化党建共建“最有影响力”项目。用好红色资源,打造育人联盟 人文学院党委深入挖掘并大力弘扬“家门口”红色文化资源,打造“锦绣·长宁”红色足迹寻访路线,从回顾展望中汲取前行力量;精心培育“薪火长宁”红色宣讲团,推荐宣讲团优秀成员到“长宁区红色故事宣讲员培训班”学习,全面提升宣讲质量;联合愚园路、江苏路街道和文保分局等开展“百年愚园路上的红色密码”行走党课、“红色场馆讲党史”等活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深走实;围绕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平台及衍生品开发,与宋庆龄陵园共建红色新媒体,发布新媒体文章推送,承办“宋园杯”建党百年文化创意大赛,设计文创作品20余件,全面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能级,有效提升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认同感。(联合江苏路街道拍摄行走党课)深化人才
详细内容2月17日,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推进大会在友谊会堂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按下启动按钮,标志着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建设开启新篇章。副市长张为致辞,市政府秘书长马春雷、副秘书长陈鸣波出席。(大会现场)会上,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代表学校发出倡议,学校将培养更多面向未来的时尚科技人才,定义时尚潮流,立足科技前沿,用色彩和数字绘就上海设计之都和时尚之都蓝图。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静安区区长王华,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华建集团董事长顾伟华,上下品牌创始人蒋琼耳,木马设计创始人丁伟等也先后发表倡议。(俞建勇发出倡议)进入新发展阶段,上海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从中央对上海的战略考虑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立足上海特色、对标世界一流,编制《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若干意见》,正式启动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研发设计“科技+时尚”的航天员服装,树立中国航天员新形象;海派设计“花仙子”代表上海向国庆70周年献礼;推动上海合杆整治,主持编制中国首部“城市家具”国家标准;科技旗袍连续多年亮相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向世界讲述东方故事;世博会服
详细内容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经专家委员会认定,教育部等三部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于2月14日正式公布。东华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此次新增入选,这是学校长期建设发展取得的重大突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引领性和标志性工程,对于提高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自2016年首轮“双一流”建设以来,东华大学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按照《“现代纺织科学与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围绕周期建设目标,全面有序推进“双一流”建设各项任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第二轮建设中,东华大学
详细内容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东华大学机电智能装备技术与系统教师团队入选,祝贺!东华大学机电智能装备技术与系统教师团队面向国家和产业重大需求,围绕学科发展前沿,长期致力于纺织装备与控制的基础创新与应用研究,形成了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产业融合“三位一体”创新团队特色。团队自成立以来不断发展,2010年获批上海市教委“产业用纺织装备技术”服务团队,2012年获批教育部“纺织装备技术与系统”创新团队,2016年获批教育部“纺织装备技术与系统”优秀创新团队,这是国内纺织装备领域唯一的教育部创新团队,2019年获评上海市“教育先锋号”。“国之大者”,培育时代新人团队教师心怀“国之大者”,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将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大先生”。“爱国、正直、务实”是团队培养百余名研究生时提出的三点要求。“年轻人要树立科技自主自立自强的信念,为国家的科技事业承担重任”,团队非常重视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塑造,团队教师主动担任班导师、兼职辅导员等,教育同学们将个人理想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团队负责人孙
详细内容日前,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手球分会完成换届,我校自2022年起成为新的挂靠单位,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团结各会员学校,开展与手球项目有关的赛事、培训、会议等活动。我校女子手球队成立于2002年,队伍成绩在全国高校女子手球队中一直处于前列,多次在各类大学生手球比赛获得优异成绩,先后获得第二十八届、第三十一和三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手球锦标赛女子丙组(专业组)冠军等。此前,我校还曾担任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分会主席单位(2003-2013)、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攀岩分会主席单位(2013-2021)。据介绍,我校男子足球队始建于1957年,1960年被上海市政府、上海市高教局和上海市体育局联合命名为“上海市足球传统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培养高水平足球运动员试点大学,2004-2005荣获中国高校足球联赛的大满贯,是全国唯一一所获得大满贯的高校,也是获得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赛比赛冠军最多的高校;高水平女子足球队成立于2016年9月,迅速成为中国大学生女足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2018年获得全国大学生女子足球联赛冠军,同年代表中国参加亚洲大体联亚洲杯并获得亚军,2019年代表中国大学
详细内容1月30日,虎年新春来临之际,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副校长李炜看望慰问春节留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参与走访。 刘承功一行先后来到延安路校区校门口、食堂、学生宿舍等,关心慰问坚守工作岗位的保安、食堂员工、宿舍管理人员,向广大教职员工致以新春的祝福和亲切慰问,感谢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为校园安全稳定作出的辛勤付出。他详细询问留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鼓励大家珍惜假期时间,合理安排作息,充实提升自己,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并叮嘱同学们要增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学校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刘承功表示,学校将为留校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大家在校度过一个充实难忘、温暖祥和的春节。 俞建勇一行赴松江校区慰问留校学生和教职员工,为值班保安、宿舍管理人员以及留校学生发放爱心大礼包,送上来自学校的关心和慰问。他先后来到校门口、学生公寓、食堂等地,与广大教职工进行亲切交谈,详细询问假期值班情况,并向为留校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保障和服务的工作人员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他勉励留校学生利用好假期时间,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同时要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个人防护,合理安排作息
详细内容冰火相约,激情“飞扬”,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激动人心的火炬接力仪式正在进行中。旋转上升,犹如丝带舞动飘逸,化作顶端的熊熊火焰……作为历届奥运会中备受关注的元素之一,此次冬奥火炬“飞扬”一经亮相就吸睛无数。东华大学孙以泽团队作为火炬重要部分外飘带(外壳)的关键制造技术提供方,将为我们揭开“小”火炬背后蕴藏的“大”学问。走进东华大学机械学院教授、纺织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孙以泽的办公室,临近春节假期,里面还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孙老师正在跟课题组成员们进行学术讨论。“科研工作永远是进行时,没有休止符。”孙以泽教授领衔的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和上海市“教育先锋号”团队,长期致力于纺织装备与控制的科研与教学,此次率领团队攻关火炬外飘带编织技术,他说这是国家的需要,义不容辞!国际领先的三维立体编织技术,东华智造为火炬“织外衣”小小的火炬背后到底有哪些黑科技呢?孙教授用“高新材料”“高新装备”“高端制造”这三个“高”字来概括,他说这是一次艺术设计与科技创新的完美碰撞。2020年的八、九月份,火炬总体的承担方上海石化找到在自动编织装备领域深耕细作近二十余年的孙以泽教授,并抛出了一道难题——如何用碳纤维
详细内容1月26日,市教卫工作党委二级巡视员杨伟人、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孙亚南等来校进行“促发展、保安全”走访排查。校长俞建勇,副校长陈革、陈南梁出席,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参加。(座谈会现场)俞建勇对调研组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教卫党委给予学校工作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他表示,学校将以本次排查为契机,进一步细化各项安全措施,按照上级要求系统抓好校园安全工作。他表示,近期学校召开了安全工作会议,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了总体排查和专项检查。学校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握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建立完善的工作体系和层层负责的工作制度,做好各个领域安全工作的全面布局,细化各类安全措施,夯实校园安全工作,以“细而又细、慎而又慎、实而又实”的工作态度,保障校园安全稳定。杨伟人对学校各环节防控举措实施情况表示肯定,对学校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对于接下来的冬春季校园安全工作,他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校园安全工作,进一步健全相关工作体制,层层压实,责任到人;二是要进一步排查实验室、食堂、宿舍等师生工作生活空间的安全隐患,全面系统做好寒假、春节期间校园安全工作;三是关心、关爱师生,做好疫情防控期间
详细内容为深入贯彻中央和市委关于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中的红色”第八届上海市民微电影(微视频)主题活动评审结果于2022年1月27日揭晓,由长宁区委统战部、中共东华大学委员会和上海长宁区书嘉手工艺传承中心联合制作的《弄堂故事 长宁记忆——非遗面塑定格动画》荣获微视频主题优秀作品二等奖。《弄堂故事 长宁记忆——非遗面塑定格动画》是在长宁区委统战部、中共东华大学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下,由长宁区知新荟与东华大学知联会携手联合书嘉手工艺传承中心、服装学院师生团队积极探索的党史学习教育新载体。《弄堂故事 长宁记忆——非遗面塑定格动画》选取百年愚园路上的《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和联安坊11号(民盟一届二中全会,农工党“四干”会址暨农工党中央机关旧址)作为故事发生地进行3分钟的故事编排和动画制作,创作出了既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又有时代特征的文艺作品。2021年6月29日,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和长宁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志奇在长宁区虹桥艺术中心举行的“红色记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视频党课发布会上拉开了该党课视频
详细内容近日,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协公布了“十四五”期间首批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上海市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名单。全市共有117个中学和高校社团获此殊荣,其中高校社团仅有30个,我校ACM协会、步阅汽车科技协会入选。ACM协会成立于1999年,至今已有23届成员,注册会员2500余名,协会以“发扬竞赛拼搏精神,提升同学创新能力”为宗旨,开展一系列学科培养和科技竞赛活动。先后获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决赛第27名(全球3000支队伍)、亚洲菲律宾马拉松赛区第2名;累计获得各类科技竞赛奖项国际级奖项46项,国家级奖项65项,省部级奖项200余项。实施“学术领路人”计划,累计孵化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10项,省市级创新训练项目18项。协会高年级骨干开设《算法学习入门》课程兴趣小组,通过课程讲授、作业验收、科创月赛等形式提升同学创新意识,累计覆盖人数1040 余人。参与承办第34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赛区预选赛(上海赛区),每年与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合作举办金马程序设计联赛(金马五校赛),参与规模600余人/年。(ACM协会日常集训
详细内容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全国金融等30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换届的通知》(学位[2021]22号),对金融、艺术等30个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进行换届,并公布新一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名单。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冯信群担任第四届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据悉,本次公布的30个(全国警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名单未统计)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名单共有735人次担任新一届委员,其中主任委员29人,副主任委员104人,秘书长29人,共来自300家单位,其中高校201所。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始于2005年,全国教指委亦与同年成立,我校一直是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刘晓刚教授曾担任第一、第二届委员,为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冯信群教授现任我校服装与艺术学院副院长。现为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室内装饰行业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详细内容2021年度东华大学校园好新闻评选活动启动一个多月来,经过推荐申报、初评、复评和终评等阶段,评选结果日前揭晓。《我校新增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剑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写在“十四五”规划发布之际》等10篇作品获评“2021年度校园好新闻”,《高颜值,有内涵!东华的“宝藏”书店今日开业》《向上成长、添好每块砖…是“80后”,也是可爱的东华教师!》等10篇作品获评“2021年度校园好新闻提名”(获奖名单附后)。作品用新闻宣传记录东华人一年来的奋进足迹,有声有色的新闻作品,催人奋进的典型故事,背后是对东华精神、东华文化的凝练和传承。校园好新闻是反映学校事业发展阶段性成果进展的重要表征,自2013年起已开展评选8年,活动按照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四力”导向组织进行,并重点关注新闻事件的价值引领和社会传播作用。评选对象为2021年度在东华大学校报、校园新闻网、官方新媒体平台(微信、微博、视频号、抖音、B站、学习强国号、中国教育发布号),以及各学院部门网站、新媒体平台发表的原创新闻作品。入围终评的20篇新闻作品覆盖了防疫抗疫、党建思政、学科科研、校庆宣传、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多个方面,既有
详细内容近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布2022年国家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以下简称创新项目)资助项目名单。我校申报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和申请继续执行的“先进纤维与低维材料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纺织品智能化新技术研究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获得立项。这是我校连续7年获批创新项目。创新项目执行期三年,2022年我校有9个项目在执行期。此次获批资助的三个项目分别由信息学院院长沈波教授、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朱美芳院士、化生学院副院长赵涛教授领衔申报,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美国石溪大学、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德国莱布尼茨聚合物研究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荷兰特温特大学、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等高校建立多方位合作,通过学术交流,推进国际产学研合作。国家留学基金委于2014年启动实施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该项目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旗舰项目,旨在服务国家战略以及“双一流”建设,重点支持中外双方“强校合作”和共同优势学科领域的“强项合作”项目。项目实行“先立项,后选派”的管理模式,资助优秀学生赴国外攻读博士(硕士)学位,联合培养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