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5日上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向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习近平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习近平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注重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被誉
详细内容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月25日上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东华大学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为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走出这条新路的关键在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切实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和底气。作为我们党领导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东华大学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立足发展大局,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大学的政治底色,坚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本色,强化服务国家、服务行业的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定位和导向,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努力造就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努力成为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文化强国的战略支撑力量。东华大学校
详细内容牢记嘱托砥砺前行,深学笃行奋楫争先。4月29日下午,校长俞建勇通过线上方式参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的重要讲话精神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集体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教研室主任、教授代表、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教授主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重要讲话对于思政课的本质、方法和价值作了深刻阐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俞建勇就建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等方面与学院老师一道,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共话创新思政课教学改革,共谋提升思政育人成效。他指出,学校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放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思政课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就进一步提升思政课建设水平,他强调,一要牢牢把握思政课建设的本质,让育人理念贯穿思政课建设全过
详细内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上海抗疫攻坚战的紧要时刻,东华大学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上海市委、学校党委和市委统战部、各党派团体市级组织的号召,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协调关系的组织优势,联系广泛的资源优势,同心战“疫”,共克时艰,为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持续奋战。捐赠物资,搭建抗疫“聚能环”防疫物资保障是战“疫”取得胜利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学校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骨干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多方筹措抗疫物资,搭建抗疫“聚能环”。封校之初,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向学校师生及防疫人员捐赠大批卫生巾和医用手套,以应对疫情暴发初期不时之需。随着学校疫情防控形势的日益严峻,学校党派团体骨干闻令而动,广泛联系爱心捐赠。民革东华大学支部主委王立新多方联系,多方发动,建立“东华抗疫支援”微信群,发起“爱心接力”,积极搭建校友、社会企业、爱心人士和学校间的捐赠桥梁。“东华抗疫支援群”汇聚了120余位校友和社会爱心人士,筹集了医用防护服、口罩和食品等价值200余万元的捐赠物资。在民盟长宁区委主委潘瑾、校民盟委员会主委王宏志、九三学社委
详细内容“共抗疫情、共促发展。”3月以来,东华大学全体党员干部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持续用力抓攻坚,不懈怠、不侥幸、不松劲,用平凡铸就伟大,用行动彰显成色。有这样一些党员“排头兵”,他们不仅挺身而出,战斗“疫”线,还主动克服疫情带来的现实问题、困难阻碍,发挥各自优势,立足岗位实际,用工作成效成果为抗疫攻坚注入信心和力量,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战疫一线“共产党员先锋岗”。科研攻关,助力抗疫“加速度”抗原检测几乎成为了目前上海市居民每日的“必修课”,科学规范使用和有效数据统计各环节都面临待优化的实际问题。计算机学院“共产党员先锋岗”陈德华教授主动作为,牵头组建“智慧医疗”课题组,积极投入上海市新冠抗原检测数字化“疫测达”平台项目,助力检测图像AI识别研究。不舍昼夜,奋战月余,课题组圆满完成检测图像标注,构造了AI智能识别模型。精益求精,攻坚克难是陈德华教授传递给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精神和信念,在工作中发现,“疫测达”平台具有高并发实时处理的应用需求,他带领课题组快速应对,成功提出AI智能模型轻量化加速策略,使得并发处理由40QPS提升至400QPS,大大节省了运行成本,实现了识别模型的上线部署,
详细内容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校长俞建勇,副校长陈南粱、李玮一行来到延安路校区各网格点,走访慰问坚守岗位一线的教职员工。俞建勇一行先后来到相关学院、食堂、校门、校医院等工作场所,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感谢他们为学校疫情防控和校园安全稳定作出的努力和为之付出的辛劳。组织部、宣传部、校办、保卫处、后勤服务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一同参加。(俞建勇来到各网格点慰问在校教师)在走访慰问中,俞建勇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贯彻落实动态清零总方针,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等工作。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当前校园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他表示,这段时间以来,广大教职员工克服种种困难,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将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进驻学生宿舍楼、参加送餐志愿服务、运送各类防疫物资……用心用情关怀学生,体现了守望相助、同心抗疫的精神风貌。当前,学校仍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希望大家继续抓牢疫情防控这根弦不放松,慎终如始,坚定必胜信心,凝聚起战胜疫情的最
详细内容“我是党支部书记,必须站在‘急难险重’最前沿!”自3月疫情蔓延以来,学校各基层党支部书记示范引领全体党员干部用“坚定、坚强、坚守”让党旗高高飘扬,让党徽熠熠生辉。有这样一些党支部书记代表,他们是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是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者,他们用“我先上”“跟我上”的实际行动,书写抗“疫”答卷,彰显“头雁”担当。“双带头”力量, 在重大考验中历练,在比学赶超中示范“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师胡杰明说“疫情重任复杂严峻,组织需要我,学校需要我,我就要挺身而出,义不容辞。”3月12日起,闻讯逆行返校的胡杰明,迅速加入延安路校区战“疫”保障队伍,负责学生宿舍楼的三餐运送,各类防疫物资的搬运配发,穿上“大白”防护服,如同戴上“党员徽章”,她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在得知宿舍区驻楼志愿者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胡杰明毫不犹豫报名,成为驻楼“大家长”,用坚定和奉献,传递抗疫必胜的信念,守护学生健康安全。驻楼期间,除了完成日常的防疫动作和志愿服务工作,她还充分发挥设计专业优势,不仅成功实践“7-1-6-2-3-5-4”十宿工作密
详细内容4月20日上午,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钟登华,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一行来到我校延安路校区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校长俞建勇,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副校长陈南梁、李炜参加。钟登华详细了解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举措和最新动态。他强调,当前校园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务必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压实主体责任,坚持细之又细、严之又严,抓实抓好流调溯源、隔离管控、健康检测等关键环节,及时排查疫情源头,做好相关人员隔离转运,有针对性地采取更细致更彻底的措施,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风险,严防死守,齐心协力打好这场校园新冠肺炎疫情清零行动攻坚战。俞建勇代表学校师生员工感谢教育部党组和市教卫工作党委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他从加强核酸抗原筛查、做好重点人员管控、强化重点场所环境消杀等方面汇报了学校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情况和举措。他表示,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努力努力再努力,进一步抓实抓细校园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全力以赴筑牢织密疫校园情防控安全网,保障广大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
详细内容4月18日上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赴松江校区指导我校疫情防控工作,党委书记刘承功,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副校长陈革、舒慧生参加。魏士强详细询问了学校疫情防控各项举措落实情况和最新动态。他指出,当前上海的疫情防控正处于最吃紧的阶段,要认真贯彻中央和上海市的统一部署,咬紧牙关坚持抓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区校沟通协作,做好闭环隔离区域内师生健康监测和心理疏导,做好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管理和生活保障,坚决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刘承功代表学校师生员工感谢教育部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他从核酸和抗原筛查、校内人员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汇报了学校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情况。他表示,学校党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新冠肺炎疫情社会面清零攻坚的统一安排,进一步严格执行校园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全力做好校园环境消毒消杀和师生个人健康防护,为上海市和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做出应有贡献。
详细内容为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机关党委、科研教学平台联合党委广大干部党员及教职工积极响应上海市及学校倡议,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主动加入社区各类志愿服务工作队伍。在这个特殊时期,每一束共同守“沪”的微光都在温暖着这座城市,筑起亮丽的东华战“疫”风景线!为民服务办实事 “疫”不容辞当先锋 在学校,杨旭东是教务处紧抓线上教学各项任务的“领头雁”;在街区,他是抗疫一线的志愿服务“排头兵”,无论身份如何切换,他始终做好党和人民信任的公仆。疫情蔓延以来,杨旭东了解到居住的街区没有居委会直接管辖,并且有许多外籍居民,疫情防控管理存在极大困难,于是他第一时间到所在街区报到,帮助物业管理团队全面分析楼群设置、居民类别、物资需求,并发挥管理优势特长,迅速召集组建志愿者团队,制定核酸检测、物资配发流程,有效缓解了封控初期各类突发困难和问题。同时,他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号召居民向24小时坚守一线的物业管理人员捐款捐物,并为街区1000余户居民争取物资、送菜送饭,用实际行动筑牢街区温暖“防护墙”。杨旭东在业主群里说到:“我们因‘疫’而聚,同心成圆,因为有了大家,才有了核酸检测的井然有序,才有了物资配发
详细内容当前,疫情防控正处在以快制快、压茬推进、胜利攻坚的关键时期,学校各级党组织慎终如始、咬紧牙关,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坚守在教学科研一线,守护在校园安全一线,切实筑强战斗堡垒。有这样一些基层党支部,他们是获批建设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是上海市、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党支部建设示范点,是学校党建“对标争先”计划示范建设党支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先锋力量和担当。深化思想认识以及时有效的学习教育坚定思想行动“风向标”各基层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同时深入挖掘、学好用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蕴含的教育力量,高质量开展线上“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进一步坚定信念决心,统一思想行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第二党支部自疫情以来,自觉树立和发挥“全国样板”的示范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开展多次疫情防控专题组织生活会,并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学思践悟”抗疫专栏推文,营造全院党员师生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以学促做推动发展的良好氛围;支部书记胡杰明带头践行“领头雁”责任和使命,不仅逆行返校,更挺身而出担任驻楼志愿者,身穿闷热的全套防护服,仍坚持带领支
详细内容线上教学进行时,“疫”起奋发向未来,为有效应对新一轮新冠疫情,3月12日起学校全面切换为“在线教学模式”,对此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针对思政课的教学特点和实际情况,学院层面、教研室层面、教师层面等“两级三层”齐发力,切实做好统筹领导、组织落实和自主探索,多维度保障“云端”教学工作,积极推进在线思政课。学院层面精心部署,在线教学推进有力有序思政课具有选课学生多、覆盖面广的特点,前8周涉及本科生思政课教学班级就有182个,学生人次超过12000人,如何有效开展线上教学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工作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接到学校启动在线教学通知后,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时间做好部署安排,紧急召开线上全院大会做好思想动员,指明思政课在线教学推进原则,即要切实强化政治站位,筑牢意识形态底线,充分发挥思政课对于学生价值引领作用,在原有在线教学工作推进基础上,充分发挥学院自身特色,有效运用在线教学平台功能,力求线上课堂授课生动、形式多样、互动高效,切实帮助学生在校封闭期间学习成长。3月18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三周年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大思政课’善用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