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2022年东华大学学院校友工作年会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召开。年会分为上午的工作交流会和下午的工作培训会两部分。各学院校友工作分管领导、联络员、校友社群管理员等参加了年会。副校长、校友会执行会长陈革出席了上午的交流会。发展联络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校友会秘书长吴保根主持了会议。陈革在交流会上提出了三点希望:希望建立完善校友工作的共享与联动机制,共同充实完善校友信息数据库,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友资源;希望加强校友工作的计划性和开拓性,创造性地开展校友工作,发挥在校友、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希望重视校友工作的实效,校友工作功在平时、贵在坚持,务必要通过切实的举措和具体的项目,真正扎实地做好校友服务,更好地助力学校和校友事业的共同发展。会上,发展联络处副处长、校友会副秘书长程洁代表校友会总结回顾了多年来学院校友工作的基本情况,并详细介绍了学校校友工作内容和年度重点。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校友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校友会和机械工程学院校友会代表分别作交流发言。下午,在工作培训会上,学校校友会作了如何通过“社汇”校友数据管理平台扩大校友会的“朋友圈”的专题培训,并特邀上海
详细内容为了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9月28日,由党委宣传部主办的东华大学2022年新闻舆论素养培训班(以下简称为“培训班”)举行,此次培训主题为“守正创新,做好新时代学校新闻舆论工作”。多位校内外专业人士围绕舆情引导、新闻撰写、短视频传播、新闻发布规范等内容,向参训人员分享了丰富的新闻舆论工作经验和新闻写作技能。来自各单位的信息员、网络安全员、党务干部、新媒体平台指导老师等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参加新闻舆论素养专题“集训”。开班仪式上,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任晓杰介绍,此次培训班是学校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深化新闻舆论素养能力和宣传队伍建设的持续性和常态化实践。他谈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他希望大家树立大宣传工作理念,加强联动协同,增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正确政治导向,提高舆论引导意识,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不断加强学习,创新融媒思维,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和媒介素养,立足新时代、应对新挑战、面向新征程,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
详细内容“能够把科研兴趣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我感到很幸运,也很幸福。”谈到所从事的纤维材料科学研究,材料学院副研究员成艳华说。从一名东华本科生,到北大访学、硕士毕业赴美国公派留学,在香港科技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再到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成长为一名矢志解决“卡脖子”难题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成艳华感慨道,“前行路上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一位位‘师者’的引领和关怀”。如今她也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立德树人路上砥砺前行,奔跑追梦。(成艳华(中)在指导学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AIE荧光分子是一种发光小分子,纤维材料是东华大学的特色研究领域,如果把AIE技术用在纤维材料上,是否可以实现纤维加工过程“更智能”、可视化?带着好奇心,成艳华从博士后阶段就开始不懈探索,经过深入思考和无数次实验,她终于通过纺丝技术将AIE传感材料加工得到连续纤维,做成了微环境感应纤维材料。该类AIE传感纤维在电子工业、化学工程、环境科学、国家安全、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光明的应用前景。一项项科研成果的背后,是不断追求卓越的脚步,是孜孜不倦探索的历程,更是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无论什么时候,在成艳华身上你总能看到那么一股劲,一种永不服输、勇于克
详细内容近日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史向阳教授团队在癌症诊疗纳米医学方面取得系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分别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Nano Today (学院博士研究生杨瑞为第一作者,史向阳教授为通讯作者)和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学院博士生郭云琦和范钰为共同第一作者,史向阳教授与沈明武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系列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上海市科委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及中央高校研究生创新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临床中肿瘤治疗中,兼备无创性和全身抗肿瘤能力的化疗仍是主要方法,但是肿瘤部位复杂的生理和病理障碍严重制约着临床化疗效果。在开发新型智能诊疗纳米平台时,需要考虑多种障碍,主要包括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TME)、免疫清除、网状内皮系统(RES)引起的滞留效应、高间质液压力、血管渗漏和淋巴引流不良等。为了克服免疫和RES器官清除,由于癌细胞膜(CCM)上存在免疫片段、抗原和膜锚蛋白,多种CCM包裹的仿生纳米平台被赋予了免疫逃逸和同源肿瘤靶向能力。另外,探索可有效诱导肿瘤免疫原性的新化疗靶点,激活免疫系统并逆转TME的免疫抑制性,有望实现
详细内容9月24日至25日,第十届先进玻璃国际会议在我校松江校区举行,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受到6万多人次的参与和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彭寿,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晋占平,中国日用玻璃协会理事长郑舞虹,上海市硅酸盐学会理事长宋力昕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东华大学科研教学平台联合党委书记、科研院军工科技处处长甘学辉主持。俞建勇在开幕式致辞中向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与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各位专家、企业代表表示衷心感谢。他介绍了学校在玻璃制造领域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够对学校玻璃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出宝贵建议,共同推动我国先进玻璃领域的创新发展。彭寿、晋占平、郑舞虹、宋力昕等嘉宾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玻璃产业发展的历程,鼓励业界专家学者以会议的召开为契机,携手推进玻璃工业和玻璃技术再上新台阶,携手迈进玻璃的美好世界。 本届会议聚焦玻璃相关的先进技术,特别是玻璃节能、环保及资源回收利用等新技术,为该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观点、探讨热点问题、总结生产经验和展示
详细内容9月22日,学校在松江校区召开2022年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暨第30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年会。党委书记刘承功出席会议并讲话,校长俞建勇宣读表彰名单,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副校长邱高、陈革、李炜,党委常委朱英、任晓杰出席会议。会议由刘淑慧主持。(会议现场)刘承功在讲话中立足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就做好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提出要求。他强调,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心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学习教育,迅速把师生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宣传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各项事业取得的进展成就,既要讲出亮点特色、贡献高度,又要讲出精神风貌、情怀温度;要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积极构建“大党建”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思政工作生命线,练好看家本领,内容供给要更精准,路径创新要更有效,体系建设要更健全,汇聚育人合力、发展合力。他指出,要把培养时代新人作为学校重要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详细内容9月20日,学校在延安路校区召开新学期工作情况离退休老干部通报会。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出席会议,部分退休局级干部、离休干部代表与会。会议由崔运花主持。刘承功向老领导、老干部们汇报了新学期学校党委工作,对老领导、老干部们长期以来对学校建设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新学期学校以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题主线,聚焦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任务,坚持党管人才,统筹推进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坚持融入和服务新时代上海发展,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东华贡献;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刘承功强调,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将鼓足干劲、坚定信心,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扎实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会上,俞建勇向为东华发展全力付出和奉献的老领导、老干部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他向老领导、老干部们详细介绍了2021年以来学校在“十四五”规划、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师资队伍建设、条件建设和
详细内容在学生眼中,他是一个严格但不严肃的80后导师,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个对学术永葆热情的科研“痴汉”,作为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学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87年出生的闫建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东华“青椒”,他用勤奋、创新、担当在科研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在教育的沃土上用心耕耘,克服“青焦”化身“青骄”,曾获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中国新锐科技人物突出成就奖等荣誉,指导的学生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多名毕业生入职知名科研机构和全球五百强企业,青年教师闫建华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科研育人的优秀答卷。天道酬勤,科研之路没有捷径深夜的校园,柔和的月光与昏黄的灯光交织,闫建华在办公室聚精会神地翻阅文献,桌边的咖啡续了又续,他却丝毫没有注意到此时钟表的时针已经划过数字12。东华校园的晨光与夜色,见证了闫建华科研路上的每一步前行。他,每天早上7点半前到办公室,晚上12点之后才离开,刮风下雨,雷打不动。从教师公寓到办公室,两点一线,整整四年时间他往返了无数趟。(闫建华指导课题组学生开展实验)“科研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勤奋努力是做好科研的敲门砖。”正是
详细内容秋风送爽,金桂飘香,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第十个敬老节和上海市第三十五个敬老日,9月21日上午,“庆祝敬老节退休教职工代表座谈会”在延安路校区举行。校长俞建勇、副校长李炜出席,退休党支部支部书记、退教协理事、块组长、银龄援疆教师代表、民主党派教师代表、退管工作代表等参会,会议采用线下和线上结合的办法举行。 俞建勇向全体退休教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并就2021年学校整体发展状况向老同志作了报告。俞建勇谈到,2021年是学校“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之年,确立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2021年学校成功举办70周年校庆。针对疫情防控,学校坚持安全与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俞建勇从研究型大学内涵性要求出发从十个方面详尽介绍了学校的发展状况: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学科综合实力持续加强、学校学位点建设获得新进展;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筑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深化一流育人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科研成果量质齐升;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学校文化影响力,凝聚
详细内容近日,我校俞建勇院士、覃小红教授团队在湿气发电纳米纤维膜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Capacitor-inspired high-performance and durable moist-electric generator”(电容器启发的高性能和持久的湿气发电机)为题,发表于《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能源与环境科学》),东华大学为唯一署名单位,论文第一作者为纺织学院博士生孙朝阳,通讯作者为覃小红教授、王黎明特聘研究员。湿气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能量获取方式,可以利用大气环境中水蒸发或湿气中的能量产生电能,为未来替代化石能源依赖提供了新的选择。然而,现有湿气发电机的设计主要基于在材料内部构建梯度,或通过纳米多孔结构形成流动电势,不利于实现自发的持续发电。受双电层电容器启发,该工作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策略,采用一对不同金属电极和负载电解质的静电纺纳米纤维膜构建了湿气发电机。当湿气与器件接触时,负载阴离子电解质的纳米纤维释放出阴离子,进而被带正电的电极所吸附,在器件两侧形成电势差。制备的湿气发电机在高湿条件下实现0.7 V电压和3 μA电流的持续输
详细内容我校2022年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班于9月20日至21日在松江校区举行。在培训开班仪式上,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作题为《使命在肩担当向前 努力锻造具有“大思政”格局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的主题报告,学工相关职能部门正副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和全体专兼职辅导员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开班仪式由学工部副部长林惠英主持。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做主题报告 刘淑慧从深刻认识“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意义、“大思政”育人格局下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担当作为等三个方面做专题辅导报告。她在报告中首先对学工团队在上半年校园抗疫工作中表现出的强烈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示高度肯定。她说,面对突发疫情,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一线辅导员闻令而动、快速响应、冲锋在前、迎难而上,主动下沉进驻到学生宿舍楼,用心、用情、用爱守护学生的健康与平安,用忠诚和信仰诠释辅导员的责任与使命,为校园疫情防控共同构筑起了“坚实的堡垒”,为夺取校园战“疫”胜利贡献了重要力量。刘淑慧在报告中指出,高校辅导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职责,要深刻认识“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意义,认清“大思
详细内容近日,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共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签约仪式举行。上海光机所所长、党委副书记陈卫标,我校副校长舒慧生出席签约仪式。上海光机所及我校研究生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与会。(共建联合培养基地签约仪式)陈卫标在致辞中指出,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是我国最早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首批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的科研单位之一,现有物理学、光学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材料与化工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科学技术史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电子信息和材料与化工两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多年来,东华大学与上海光机所相互输送人才,开展了多项科研合作,希望今后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舒慧生在会上表示,东华大学非常重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生数量已占到全部硕士
详细内容9月17~18日,2022中非纺织服装国际论坛暨中非文化交流论坛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召开。该论坛自2015年开始轮流在中非举办,至今已是第八届。今年的论坛由中国东华大学主办,由肯尼亚莫伊大学和中国天津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泉州师范学院共同协办,并得到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外交部南南合作促进会的倾情指导和大力支持。(2022中非纺织服装国际论坛暨中非文化交流论坛在东华大学召开)此次大会以“绿色非洲”为主题,围绕“绿色纺织技术与可持续发展”议题设立了1个主论坛,4个分论坛,演讲嘉宾来自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无锡第一棉纺集团、英国爱丁堡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肯尼亚莫伊大学、埃塞俄比亚巴赫达尔大学、苏丹杰济拉大学,以及东华大学、北京大学、国家行政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泉州师范学院、国防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机构和企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上海区域项目部主任任文伟先生线上参会并高度认可论坛作为中非纺织服装发展、交流平台的桥梁作用,他表示日常生活中急剧
详细内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干部、党员以过硬的政治素质、能力本领和工作作风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9月14日,学校举行“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之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政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开班仪式,党委书记刘承功出席并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辅导报告,各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各机关部处党支部书记参加培训,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崔运花主持。刘承功在专题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和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和精神要求。要始终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领导制度,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的各环节、各方面;要深刻认识加强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这一战略任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看家本领,筑牢开展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持续健全高校党建工作体系这一组织保证,实现党的领导与大学治理体系的深度融合。刘承功强调,要进一步深刻把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内涵,要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头雁”引领和典型引领作用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