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学校召开新学期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对标上级要求和学校发展需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迎评迎建为契机,加快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以高质量本科教育发展全面服务支撑学校“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革出席会议并讲话,教务处、教育技术服务中心、各学院、部、教学单位本科教学负责人、教学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教务处处长杨旭东主持会议。 陈革对过去一年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予以肯定。他指出,2022年,全校师生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要求,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积极创新,确保了教学秩序的稳定运行,本科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践行“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谋全局、抓重点、抓落实,更为扎实的推进本科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和新成效。陈革强调,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深入理解教育改革发展所处的新时代和环境的新变化,面向国家和上海
详细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丰富班子中心组理论学习形式,坚定创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3月9日下午,学院党委组织班子成员和各教工支部书记、学院办公室支部等前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云游科技展示馆进行参观学习。G60科创走廊是长三角区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辐射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形成了“九城联动”的巨大合力和发展格局。以“科创”为核心内容的G60科创走廊,通过产业链一体化,合理有效配置科创资源,由此更好地促进不同地区间产业的协同发展。G60科创走廊成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重要平台,被赋予了新的国家使命,进一步深化为国家行动和国家方案,为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做出突出贡献,是科技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云游科技展示馆充满了科技感、时代感和创新性。整个展馆也展示了G60科创走廊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按照“两个一定”要求,聚焦“科创+产业”战略定位,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科创驱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成效。参观G60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的过程中
详细内容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东华大学广大干部师生密切关注“两会”动态,深刻学习领会“两会”精神,并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实际,就“两会”教育话题展开热议。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人才办主任张耀鹏说,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疫情防控优化调整后的奋进之年,“两会”的召开为我们继往开来指明方向、鼓舞力量。教育乃“国之大者”,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而教师则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中坚力量。我们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工作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守正创新,引领广大教师将高尚师德内化为行动自觉,做“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以学科建设为统领,以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坚持“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学校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助力学校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教务处处长杨旭东说,全国“两会”开幕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催人奋进。“教育人才”作为人民网排名第一的“两会”热点词汇,与国家高质量发展、民生关切息息相关。过去一
详细内容“她”们活跃在三尺讲台,走在科技攻关最前沿;“她”们是党员,是支部书记,是人大代表……她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东华女教师!立德树人、心有大我,是她们的主旋律,共同奏响学校科教报国的优美“乐章”,展现出时不我待、奋勇争先的东华担当。她们就在我们身边,可爱、可亲、可敬,在东华美丽而尽情地盛放。“上好一门课,编好一本教材”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有了热爱的种子,才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阎克路老师指导学生论文)“我的梦想就是上好一门课,编好一本教材,这是高校教师的初心,是我们神圣的职责。”全国先进工作者获得者、全国巾帼文明岗负责人、东华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阎克路讲到。称阎老师为教学能手,一点都不为过。阎克路说,自己首先是一名教师,把长期积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感到很享受”。阎克路曾承担染整学科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从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生,历年教学评价优秀,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老师之一。《染整工艺原理》这门课阎老师已经上了几十年,但每次她都没觉得是在“炒冷饭”,认真备课,尽可能把掌握的知识以生动娴熟的授课方式传授给学生。她说,一定要有书本上和网上没有的新东西讲给学生听,他们才会感兴趣,教学绝不“闭门
详细内容3月7日,材料学院举行退役大学生士兵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成立仪式,学院党委书记李斌荣、校团委书记秦泽峰、学院党委副书记莎日娜、专职辅导员以及全体服务队队员和学生代表等参与活动。李斌荣宣布服务队成立并对同学们提出希望,希望退役大学生士兵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行动引领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立足学生本职,弘扬实干精神,用实际行动将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用实际行动诠释“退伍不退志,退役不褪色”的青春风采。成立仪式上,秦泽峰向退役大学生士兵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授旗。服务队队长、卓越高分子2002班韩昊志代表全体成员发出学雷锋倡议,号召大家积极投身到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展现退役大学生士兵的价值追求,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据悉,此次退役大学生士兵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成立,进一步丰富了材料学院志愿服务的内涵,拓展了朋辈引领的载体。下一步,学院将组织服务队深入社区、学校等开展志愿服务,充分发挥退役大学生士兵在朋辈引领中的优势和作用,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做起而行之、躬身实践的实干家,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详细内容近日,我院应用经济系王雷教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上发表了学术文章《The bright side of trust-less relationshipsA dyadic investigation of the role of trustcongruence on supplier knowledgeacquisition across borders》(《不信任的光明面:信任一致性对跨境知识获取的影响》)。该期刊属于UTD-24之一, ABS 4星级期刊和FT-50之一。我院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教师们的教学和科研,积极鼓励教师们发表高水平论文,在学术领域有所创新和提升,此次王雷老师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也是学院在经济学学科领域的一项重大科研突破。该论文主要研究了跨境背景下信任关系不同匹配效应对知识获取的影响,扩展了专注于单一方信任的供应链治理研究,确定了跨境交易中买方和供应商信任一致性效应的两个边界条件:制度距离和知识独占性,为跨境背景下信任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和研究视角。王雷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浦江
详细内容3月3日,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延安路校区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航天员中心副总设计师李潭秋研究员等学术委员会成员出席。副校长李炜出席会议并致辞,科学技术研究院及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有关负责人、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及青年教师代表等参会。会议由科学技术研究院基地成果处处长谢旭红以及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潭秋共同主持。(会议现场)会上,李炜副校长代表学校向与会委员们表示欢迎,并介绍了重点实验室在围绕国家航天国防战略需求、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上海城市建设需要、高质量设计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她希望与会专家继续对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给予指导,同时也希望重点实验室认真总结,充分吸收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凝练实验室方向,提升科研能力,助力学校设计学科的高质量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俊教授从实验室概况、研究水平与贡献、研究队伍建设、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对实验室2022年度开展的工作进行报告。承担重点实验室2021年开放课题以及申请2023年开放课题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汇报答辩。学术委员会肯定了
详细内容3月3日上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传辉一行来校调研,兵团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佳,塔里木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爱萍等陪同来访。我校党委书记刘承功、副校长赵震出席双方交流座谈会。校长俞建勇会见了张传辉一行。(会议现场)张传辉在座谈会上介绍了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兄弟高校支援下,近年来兵团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绩,对东华大学长期以来为兵团教育工作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感谢。他谈到,东华大学对塔里木大学的十余年对口支援见证了两所高校之间的深厚情谊,希望在良好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凝聚共识,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持续拓展深化办学合作,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不断推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刘承功代表学校对张传辉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对兵团教育近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他指出,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援疆工作,已经和新疆多所大学开展长期紧密合作,与塔里木大学等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基础。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学校将积极响应服务国家战略布局,在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塔里木大学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办学合作,为兵团教育事业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东华力量。会上,郭佳简要介绍了兵团教育的工作进展和发
详细内容3月2日,松江区区长李谦,副区长顾洁燕、刘福升一行来校调研座谈。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副校长李炜、赵震出席座谈会。会议由俞建勇主持。(座谈会现场)李谦对我校在推动松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希望聚焦教育科技人才等重点领域,以落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进一步强化区校联动,实现强强合作、相互赋能。他指出,要围绕科技攻关做实做透基础研究,探索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等方式,合力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问题。要围绕创新成果转化开展务实合作,大力推进松江大学生创新园区建设,共建研发基地,让创新成果真正落地落实。要围绕培养时代新人,创新校企协同育人、供需联动培训、柔性引才荐才等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学校、企业、政府教育联合体。李谦表示,松江区政府将进一步落实好沟通联络机制,强化资源共享,加大联动力度,做好配套支持,不断开创区校合作新局面。刘承功向松江区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表示感谢。围绕区校合作,就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刘承功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部署,为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区校合作提供了重要遵
详细内容日前2022年全国大学生数据分析大赛成绩揭晓,我校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47名同学报名参赛,最终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10项,获奖比列高达85%,远高于该项赛事获奖率40%,我校理学院获评“优秀组织奖”。据悉,2022年全国大学生数据分析大赛有915所高校报名参赛,覆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8所985高校、108所211高校,本届赛事共评出一等奖120项。全国大学生数据分析大赛由中国金融分析协会主办,旨在促进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培养一批与国际接轨、具有较高实际运用能力的金融、工商等行业优秀人才。赛事每年举办一次,在竞赛中表现优异者可申领中国金融分析协会颁发“注册数据分析师”资格证书。2019年我校开始招收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数据分析系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方向之一。自招生以来,我校十分重视该专业学位点的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在校生参与包括数学建模竞赛在内的多项竞赛,在经费、赛事组织宣传等方面为在校生提供充足的保障,逐渐形成了“以赛促学、学以致用”的良好培养模式。在此次赛事中,我校研究生表现优异,是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充分体现。附:我校学
详细内容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开幕。东华大学广大干部师生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各种渠道积极收听、收看“两会”召开盛况,持续关注“两会”动态,反响热烈。校党委书记刘承功说,今年“两会”是党的二十大后第一次召开的全国“两会”,对动员全党全国人民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有着特殊重要的政治意义。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特别是过去五年来,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战胜重重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令人倍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两会”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要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见行见效。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强调要推进高等教育创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担负着特殊重要的使命。作为高等教育的“国家队”,东华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牢记为党
详细内容2月28日上午,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博士点申报工作推进会在延安路校区召开。副校长陈革带领研究生院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人文学院院长张科静主持。陈革指出,新增学位点建设是学校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工作,学校将持续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经过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检验,科学技术史学位点要不断深化学位点内涵建设,以高水平人才建设为核心,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积极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大力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一奋斗目标注入文科力量。鼓励人文学院围绕博士学位点申报积极谋划、群策群力,走出去、请进来,全面梳理已有成果,扎实打磨申报材料,力争在新一轮学位点申报中取得成功。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硕士学位点自2007年开始招生,已招收近120余位学生。自2014年起设立纺织科技史交叉博士点,已培养博士生20余位。2020年初,在学校支持下,人文学院启动科学技术史博士点申报工作,组织开展了多次研讨活动,与学校多部门、学院协同联动,整合各方面资源,合力冲刺博士点申报工作。同时,邀请数十位业内资深专家评审,走访十余所科学技
详细内容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论述精神,充分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快园区科技企业创新探索,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2023年3月2日上午,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信息技术领域科技成果供需对接会在松江校区1号学院楼240会议室举行,出席活动的有东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杜明、信息学院副院长张光林、上海东华镜月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俊,以及来自两个学院的部分专家教授、来自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企业代表等共计2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镜月公司党支部书记、科技园常务副总经理陶康乐主持。在座谈中,杜明介绍了计算机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基本情况。他谈到,计算机学院设有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两个工程领域硕士点,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六个本科专业。学院近年来瞄准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纺织产业科技创新等需求,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科研成果主要聚焦在:数据科学、智慧医疗、纺织服装、图像处理、物联网、信息安全等领域。张光林介绍了
详细内容近日,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发布了2022-2023年度上海学校共青团工作课题研究立项评审结果,我校共有5个课题获得立项。另外,在2022年度青年工作课题结项评审及“上海共青团调研奖”评选中,我校共计荣获三等奖3项。本年度我校获得立项的学校共青团工作课题聚焦共青团工作实际和青年热点问题展开,如“‘00 后’沪上青少年群体思想状况与行为特征研究——以脱发焦虑为例”、“‘内卷’‘躺平’的变迁逻辑与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等;也有结合共青团工作特点关注疫情后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研究以及依托高校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建设开展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依托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提升新时代高校志愿服务品牌等,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在2022年度上海青年工作课题研究结项评审及“上海共青团调研奖”评选中,团委杨蓉老师,机械工程学院胡敏、宋文博三位老师的课题顺利结项,相关研究成果分别获2022年度“上海共青团调研奖”三等奖。据介绍,近年来团中央、团市委高度重视团的调查研究工作,依托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发展研究”课题、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课题、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及上海市青年工作课题、上海学校共青团工作课题等科研平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