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的春季,一派生机盎然。近日,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松江小昆山分校两所学校的体育馆内热闹非凡。校团委携手东华附校教育集团,依托学校大学生科创中心,积极探索大中小科普教育一体化合作模式,在历经疫情的“暂停键”后,以崭新的面貌重启“科学商店进校园”课程,以青少年喜欢的互动体验形式,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让科学的种子在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我校科学商店大学生志愿者化身“哥哥老师”“姐姐老师”,为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小学生答疑解惑,或陪伴科普游戏,或演示实验步骤,或讲解科学原理,俨然成为了小学生们的好老师。“哇!老师,这个‘火山爆发’的实验是什么原理呢?”“老师,这个三角插艺术作品真漂亮!你能教我如何制作吗?”……小学生们在科普集市兴高采烈地实践体验,大学生志愿者加油鼓劲,现场“大手牵小手”氛围欢快热烈。2023年科学嘉年华活动共有12个展位,分别来自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理学院等11个学院及东华大学天文协会。科普知识涉及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法律、艺术学等多个领域,体现了跨学科融合的特点,从“互动游戏”知识类、“科
详细内容4月7日,我校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暨老教授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在延安路校区举行换届选举会员代表大会,138名协会会员代表参加会议。市老教授协会副会长马钦荣、市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理事长朱小娟、副校长赵震、协会理事长王以刚、退管会第一副主任邱高出席等大会。会议由退休党委书记吴小军主持。(大会照片)会上,王以刚作第十二届校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暨第四届老教授协会工作报告。报告分协会不断提升政治站位推动协会建设发展、完善精准服务拓展“老有所养”举措、组织各类活动丰富“老有所乐”内涵、服务学校社会谱写“老有所为”篇章等四部分,阐述了自2018年换届以来,协会在学校党政的高度重视支持下,团结广大会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认真研判老龄工作发展态势,以会员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协调、指导与服务功能,工作富有特色、成绩显著,协会先后荣获市退教协先进集体,市老教授事业贡献奖先进集体等各级各类的表彰。协会副理事长贺善侃作协会章程修改报告。大会通过举手表决方式选举出第十三届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暨第五届老教授协会理事会成员卫玲琍、王忠霞、王依民、毛立民、方芸、李征、宋红、刘燕
详细内容4月1日,2023新一代纤维材料科学与产业发展论坛暨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上海青浦召开。13位学术委员会成员,10位特邀嘉宾,俞建勇、项延训、李炜、赵震等校领导,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端小平副会长、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童杨副处长等出席会议。学校相关部处、重点实验室管委会成员、学术带头人、青年教师代表等80余人参会。会议开幕式和交流研讨环节分别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美芳院士和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校长张希院士主持。俞建勇代表学校对各位委员、专家历年来对重点实验室的帮助和支持表示感谢,作为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东华大学将统筹各方力量,提供人力、空间、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保障重点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以期建设成为引领全球纤维材料发展的世界一流实验室。童杨肯定了重点实验室已取得的成绩,提出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方案的相关要求,期望重点实验室把握重组时机,形成具有特色研究优势的实验室,开展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会上,朱美芳作“新一代纤维材料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系统分析我国纤维产业的发展现状
详细内容4月7日,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王友国、理学院党委书记尹志丽、院长唐加山、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党支部书记戴建新、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副主任邵长国一行五人来我校理学院调研交流。东华大学副校长陈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谢峰、副院长胡良剑、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乔松、寇春海教授、郭颖教授、李美丽教授、尤苏蓉副教授参加此次调研座谈。会议由胡良剑主持。陈革首先对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从历史沿革、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等方面介绍了东华大学近年来的发展建设情况。王友国对东华大学的盛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南京邮电大学的相关情况。双方一致表示此次交流座谈更好地促进了两校数学和物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谢峰在座谈会上详细介绍了东华大学理学院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情况。唐加山从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数学和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专业和学位点建设情况等方面做了交流。自由交流环节,两校理学院针对本科专业建设、学位点建设、队伍建设、国际合作及数学拔尖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充分讨论。双方针对工作中的瓶颈问题、共性问题深度探讨,分享各自破解思路、好的做法。通过本次调研座谈会,两校理
详细内容近日,东华大学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社会工作部部长周勇、上海市希望工程和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主任魏洁、学生工作部部长廖丽金、校团委书记秦泽峰、宣传部副部长孙庆华出席活动。各学院团委书记及志愿者代表110余人共同参加。崔运花在致辞中向团市委、上海市希望工程和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长期以来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对全校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提升立德树人工作实效,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始终坚持把团结凝聚青年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加强思想引领和组织吸纳,提高志愿服务与国家战略需求的契合度。要聚焦“国之大者”、力行“民之小事”,以规范化、常态化、品牌化的志愿项目提高硬实力,扩大影响力、增强引领力。要不断完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打造沉浸式实践育人平台,让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中强化价值认同、练就过硬本领,推动志愿者项目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最后,她勉励青年志愿者们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求,在新征程中奋力续写志愿者事业的精彩华章。(校党委副书记崔运花致辞)本次大赛以“学习
详细内容3月30日,2022年度《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简称TR35)中国入选者名单在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上正式揭晓,我校材料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严威入选。严威长期从事智能材料、纤维电子与光电子、可穿戴电子、智能织物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开发出纤维多模态传感与成像、纤维脑机接口、智能声学服装等重要前沿技术,为健康监测、个性化医疗、神经系统疾病原因解析、太空安全监测等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先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PCT国际发明专利4项。曾获国际先进材料协会青年科学家金奖、德国跨界创新基金会2022年度科学突破奖(工程与技术领域)最终候选人(全球30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技竞赛一等奖、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最佳青年科学家奖、iCANX青年科学家奖(全球10人)、瑞士联邦理工博士学位论文奖(唯一获奖人)、美国光学学会最佳论文奖,AdvancedFiber Materials青
详细内容日前,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下,“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校师生巡讲微视频展播活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重磅推出。我校制作推出的两部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微宣讲视频作品精彩亮相该活动,进入全国展播之列,这也是活动启动以来继北京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后所展示的全国第三所高校宣讲作品。(我校两部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微宣讲作品进入全国展播)《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师者之光》以东华大学青年教师许贺家中四位教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当好学生成长引路人的故事,激励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新时代立德树人“大先生”。《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以一代代东华人心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使命的故事,鼓舞大学生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东华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学习宣讲方式,精心制作推出“锦绣中国 强国有我”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微宣讲,以短视频的方式引导师生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深厚的政治分量、理论含量、精神能量和实践力量。
详细内容3月29日,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与上海航天电子通讯设备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子所)共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签约仪式举行。电子所科技委主任金玉红,我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俞昊出席签约仪式。电子所及我校研究生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学生代表与会。电子所科技委主任金玉红在致辞中指出,上海航天电子通讯设备研究所创建于1968年2月,现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目前已形成制导雷达、微波有效载荷、测控通信、综合电子等四大主业,产品覆盖弹、箭、星、船、器各领域,集研发、设计、生产、试验、服务于一体,拥有上海微波遥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八院制导雷达技术与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正在向“成为国内综合优势一流、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航天电子小产业集团”迈进。多年来,东华大学为电子所输送了大量人才,现有校友近40名,3名校友已经成长为中层干部。近三年,电子所引进东华大学硕博研究生十余名。希望今后双方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俞昊表示,多年来,东华大学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拓和建设方面不懈努力,截至目前共构建国家级、上海市级
详细内容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根铸魂,孕育时代新人,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携手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松江小昆山分校,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共建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宽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的“辐射圈”,善用“大思政课”,增强利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的价值效应。逐梦寰宇问苍穹·“红色小课堂”激励少年大志向一条红领巾,连起过往与当下;一堂思政课,激荡信心与力量。4月3日,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位研究生们走进小昆山分校三年级各班主题队会的课堂,为少先队员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红色文化课程”。围绕着“载人航天精神”这一主题,一幕幕历史变革在眼前呈现,一声声激动人心的发射倒计时呐喊在耳畔响起,一位位先进榜样从电视新闻中走到孩子们的心中。周若洢同学说:“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姐姐老师’用生动易懂的话语为我们讲述了新中国航天发展史,我明白了每一个人都是祖国的建设者,我们要向航天英雄们学习,能吃苦、快成长。邓清明叔叔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他是一位备份宇航员,在准备了25年后终于追梦成功。飞天梦是一代代航天
详细内容4月4日上午,东华大学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党派团体“课程思政”专项监督工作汇报会在松江校区举行。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出席会议并讲话。学校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二级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代表、党派团体“课程思政”专项监督工作小组成员共三十余人参会。会议由党委副书记项延训主持。(会议现场)(刘承功讲话)刘承功代表学校党委对党派团体“课程思政”专项监督课题组成员辛勤的付出表示感谢,对扎实有效的专项监督工作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专项监督工作既选取了“课程思政”这个学校中心工作来展开,又充分发挥了党派团体成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对学校重点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他对继续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出四点意见:一是要有组织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积极发挥各级行政组织和党支部引领作用,围绕“课程思政”,促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二是要积极营造“课程思政”建设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有灵魂的卓越人才;三是要选育“课程思政”建设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四是要凝练东华大学“课程思政”特色,唱响东华课程育人品牌。(
详细内容3月31日,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五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松江校区召开。我校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俞建勇出席会议并致辞。武汉纺织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曼尼托巴大学邢孟秋教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孙刚教授,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书记、监事长朱北娜,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薛继凤等学术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学校、科研院和学院领导及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代表等参会。俞建勇院士代表我校向与会的委员和专家们表示欢迎,并向专家们介绍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史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恰逢国家纺织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和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时期,各位委员和专家的指导对于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提高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充分地吸收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继续凝练学科特色,提升科研水平,努力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攻关发挥重要作用。会上,我校科研院院长丁彬教授为实验室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璐教授从实验室概况、研究水平与贡献、研究队伍建设、学科发展
详细内容2023年3月29日,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纺织产业双碳发展战略及技术路线图”结题评审会在上海松江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高翔教授担任评审专家组组长并主持会议。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主任王小文,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项目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蒋士成、徐卫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及各行业协会主要领导、东华大学专家学者等3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俞建勇聚焦我国纺织产业“双碳”发展战略,围绕研究背景、纺织产业碳排放现状及趋势预测、纺织主要原料碳排放研究与应用案例、纺织行业“双碳”发展技术路线图、纺织行业“双碳”发展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汇报。该项目以行业“双碳”发展战略及技术路线图为目标,依托行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支撑纺织行业“碳中和”目标实现,具体通过数据采集、实地调研和线上研讨等方式,广泛听取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大型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等意见,详细分析研判,撰写了《纺织产业“双碳”发展战略及技术路线图研究报告》以及“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及碳足迹”三份分报告,提出了促进我国纺织产业落实“双碳”发展战略、
详细内容3月31日上午,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监事长朱北娜莅临纺织学院指导交流。纺织学院党委书记李佳耀、院长覃小红、副院长王先锋以及教师代表参会。朱北娜教授对纺织学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她肯定了学院在学科建设、学生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听取了青年教师的汇报并给予逐一指导。她指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纺织企业急需产能提升和技术转型,高校教师应该深入了解企业的现状和需求,充分发挥学术专长,通过理论支持、技术咨询等具体措施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覃小红对于朱北娜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长期以来对于纺织学院的关注、支持和帮助。她提到,朱北娜教授对棉纺织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产学融合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经验。她希望朱北娜教授能够借此机会分享知识,同时鼓励学院教师虚心学习。据悉,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一直以来积极推动我国棉纺行业的健康发展,旨在提高棉纺行业综合素质。为行业之间的技术交流、科技创新、产学融合创造良好条件。
详细内容2023年4月4日上午,为庆祝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建院30周年,弘扬学术创新,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学术科技文化节暨2023“万象新生”本科生作品展在延安路校区逸夫楼一楼展厅顺利开幕,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于晓坤、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云洁、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雯玮及学生工作办公室专兼职辅导员共同出席开幕仪式。本届展览由上海市大学生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共青团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委员会主办,由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会承办,展期自4月3日起持续至4月7日,面向全体师生免费开放。本次学院学术科技文化节,从开学初期的开幕式至今,历时一个月,以校企合作、创意比赛、作品展览、讲座分享四个板块的系列活动接续呈现。本次“万象新生”本科生作品展在课程学习、创意发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展示服院学子取得的相关成果,学生原创设计了系列文创伴手礼为展览点睛。跟随学生讲解员的脚步,“创意涌动,万象新生”、“同育新人,实践赋能”、“志愿微光,共创美好”、“非遗传承,薪火永续”四个篇章娓娓道来,以“展板+实物”的形式融汇了学院六系三部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优秀课程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