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贯彻二十大精神,科研教学平台于5月23日赴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调研。科研教学平台联合党委书记甘学辉及党委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杨强及党委委员参加了调研。甘学辉介绍了此次调研的背景与目的。甘学辉表示,在全国高校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中,根据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体要求,科研教学平台党委希望通过调研学习兄弟学院在党建引领、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博士生培养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甘学辉表示,科研教学平台和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有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基础,通过主题教育调研继续寻求双方在党建联建、人才引荐、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设等方面的深入合作。杨强代表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对我校一行到访表示欢迎。他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以及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和机制措施,杨强也对相关调研主题进行了详细介绍。调研会上,双方就围绕服务国家和上海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深化校中心二级管理、师资队伍、资源配置、招生、基础研究能力、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是华
详细内容5月11日,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与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合作座谈会顺利举办。本次会议旨在推进双方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同时也促进了各位专家、教授之间的学术交流。东华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重大专项处处长王宏志和化学与化工学院部分教师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化学与化工学院武培怡院长主持。会议中,王宏志代表学校向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相关企业代表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相关情况,尤其表示学校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办学特色,不断承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支撑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等战略需求。了解了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具体情况后,提出希望学校全面开展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战略合作,围绕科学创新、不断突破行业瓶颈技术,着力推进成果转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和国家重大战略。武培仪院长对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发展与学科优势展开了介绍,并对学院的重点学科建设方向和重点研究方向做了详细解读,希望与开发区能达成更多合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康茂礼代表开发区介绍了石化、化工优势和材料等领域取得的产业发展和正在进行的战略布局,并表示未来开发区和
详细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强化教学导向,发挥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辐射作用,5月16日下午,上海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展示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会议总结展示了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和教学设计活动成果,对下一阶段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全面推进上海学校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提升。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出席并讲话,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致欢迎辞,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上海大学原副校长、二级教授叶志明作示范说课点评。我校副校长陈革出席会议。会上对2022年评选的上海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示范团队代表,教学设计展示活动获奖教师代表授牌颁奖。我校研究生院牵头,和教务处联合打造的东华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2门课程入选思政示范课程,5人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个团队入选课程思政示范团队,3门课程入选教学设计展示活动。据悉,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和上海市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发布《东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以“平台为基、改革为要、本研贯通、辐射推广”为建设理
详细内容近日,副校长李炜一行赴校董企业上海爱登堡电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登堡电梯集团”)走访调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发展联络处及科学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等共同参加了调研活动。在交流过程中,李炜代表学校向我校校董、爱登堡电梯集团董事长李绥致以问候,对集团近年来取得的卓越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李绥校友在电梯行业深耕数十年的企业家精神表示高度赞许。李炜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不断增强学校与集团的互动,通过多种形式探索新的合作空间,进一步推动校企双方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打造学校与校友企业共赢的新局面。李绥对李炜一行前来集团走访调研表示欢迎,他介绍了集团的基本情况和事业发展历程,饱含深情地回顾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并重点提到母校及老师在他事业初创期给予的大力支持。他表示,未来将加强集团与母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对接需求,探索双方在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以及创新大赛方面的合作机会,以务实的态度推动集团与母校合作共赢。期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方志军、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胡海洋以及科学技术研究院芈凌佳老师分别介绍了学院和学校近年
详细内容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理论水平、素质能力和专业素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近日,2022年上海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市41所高校的74名选手参赛。我校人文学院辅导员穆莉、旭日工商管理学院辅导员邢俣霞分别斩获一等奖和二等奖,这是我校连续9次获得上海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比赛现场)上海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作为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月的特色品牌,是高校辅导员交流工作案例、传递价值认同、开展理论宣讲的工作载体和重要平台,发挥着重要的“练兵场”作用。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主办,东华大学和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承办,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宣讲环节,提升辅导员队伍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研判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辅导员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的宣传和阐释能力。穆莉老师和邢俣霞老师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析问题、探本质、讲理论,展现了一线思政工作者的理论深度和政治觉悟。(我校辅导员穆莉和邢俣霞在比赛中)据悉,学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与
详细内容为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用好用活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和鲜活的实践场景,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组织干部和师生党员寻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考察足迹,先后分别赴古北市民中心和杨浦滨江开展主题教育研学实践活动,打造“行走的党课”。参观古北社区治理——一堂行走党课研学实践党员们首站来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首提地——长宁区古北市民中心参观学习,感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一行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参观学习,在实物陈列和图文展板前驻足观看,参观了集事务受理、生活服务、文化交流和社区共治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市民之家”,沉浸式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及其在国际社区的践行情况。在“基层立法联系点”,党员们听取了不同职业、不同国籍的人如何在家门口直接参与立法工作、推进高质量地方立法的案例;在“市民议事厅”,党员们切身体会了如何用好“家、站、点”平台网络广泛听取民意,转化成为社区治理的“金点子”和社区发展的“金钥匙”的案例。整个参观过程收获满满,干部和师生党员们详细了解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提出以及践行情况,深刻感受了基层社区在社区治理建设方面的巨大努力
详细内容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产教融合,5月22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杜明、院长方志军率队赴申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能”)就产教融合、科研合作、人才培养、人才招聘等开展学习调研。申能党委书记刘炜,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先军,党委副书记怡晓玲,组织人事部总经理、党办主任张敏,生技部副总经理邸真珍,综合工作部办公室副主任关亚军,投资部副主管赵钧儒,党办副主管陈文东,信息化管理中心沈晔等接待了我院一行。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华婷,副院长石秀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系主任卢婷,计算机应用系副教授蔡棽,学院青年教师方秀、张艳婷参加了本次调研。(调研座谈会现场) 刘炜对我院一行前来申能走访调研表示欢迎,他带领大家参观了申能智能监控平台,介绍了申能的发展情况。申能前身为1987年的申能电力开发公司,1993年4月公司股票上市,为全国电力能源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主要从事电力、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投资、建设和运营业务,为综合性能源供应商。 方志军代表学院向申能近年取得的卓越成就及在上海疫情期间保障上海天然气和电力供应给予了高度评价,对申能在“风光
详细内容5月20日,第十五届“卡西欧杯”中国日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演讲辩论大赛(以下简称为“大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我校外语学院日语笔译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越昕,凭借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和思辨能力,获得评委会高度评价,斩获全国一等奖。外语学院日语系副主任劳轶琛老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周异夫和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陈多友为一等奖获得者王越昕同学(左二)颁奖本次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员会、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上海外国语大学、卡西欧(中国)贸易有限公司联合举办,自2007年举办至今已成为我国高校日语教学界的一项高水平传统赛事。该项赛事不仅有传统演讲比赛所设置的命题及即兴演讲环节,更有独特、高阶的组队辩论环节,综合考察选手的日语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以及对社会时事热点的关注度。(王越昕同学比赛现场)王越昕同学在初赛的全国数十所高校中脱颖而出,一路闯入全国总决赛。在比赛中,分别围绕“人工智能的功与罪”和“是否应该让孩子在幼儿期就开始各种学习”两大主题在即兴演讲和辩论环节表现优异,整场比赛观点新颖、语言流畅,论证条理清晰、层层
详细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开展调查研究工作,5月17日至19日,上海东华镜月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俊,东华大学科技园总经理徐晓冬,镜月公司党支部书记、科技园常务副总经理陶康乐、副总经理张辉一行赴环上大科技园、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江南大学科技园就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等开展调研交流。环上大科技园总经理李宇阳谈到,环上大科技园目前已建成九大核心基地,成果转化、创新孵化、人才培养等核心功能进一步增强。此外,环上大科技园组建了一支拥有基金公司、咨询公司、园区招商等行业背景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在与企业的经常性联系中了解企业经营发展动态,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做出及时诊断并给与有效辅导。(调研环上大科技园)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总经理李双全对上海理工科技园“一园多基地、一体加两翼”战略规划、“1个体系+10大平台”的产业加速体系、园区重点产业布局及推进滨江-上理工健康产业科技园建设等工作作了详细介绍。(调研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江南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大学科技园董事长殷宝良谈到,江南大
详细内容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心走实,我校管理学院党委不断创新形式方法、盘活教育资源,5月22日下午,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党员师生、退休教师代表一行赴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杨浦滨江参观学习,重温总书记上海足迹,在“行走的课程思政”中,推动学习往心里去、往深处走、往实处落。“2023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五年前,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指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在市民驿站工作人员的介绍下,管理学院党委一行认真学习《习近平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回信》。学院党委一行沿着总书记的步伐,对驿站办事大厅、托老所、阅读角、健康驿站等功能区进行参观学习,深入了解驿站读书会、法律咨询、心理咨询、助老帮扶、垃圾分类、秩序维护、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项目,深切感受驿站构建综合平台、提供多元服务、用心用情为民服务的做法和实效。管理学院党委
详细内容5月18日上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精神一周年座谈会在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举行。校党委书记刘承功,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熊健,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校党委副书记项延训,副校长、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东华大学分会会长陈革,民盟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汪皓俊,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员部部长陈延强,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朱英,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晓杰,党委办公室主任罗薇娜及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有关代表,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相关民主党派、统战团体负责人及骨干、留学归国青年教师代表、人文学院教师代表共同与会。座谈会由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东华大学分会常务副会长、国际合作处处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赵明炜主持。(刘承功致辞)刘承功代表东华大学对共同主办座谈会的民盟市委,积极支持本次活动的上海市欧美同学会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在回信一周年的重要日子里,召开本次座谈会,重温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可进一步凝聚留学青年智慧力量,团结带领更多的留学归国人员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新力量。他希望留学归国青年,一要心怀国之大者,赓续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要以报
详细内容5月17日,政企产学研资合作交流会在松江校区举行。校长俞建勇,松江区委常委、副区长周诚,副校长李炜,盛剑环境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伟明,上海颐成投资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王建成出席会议。松江区财政局、发改委、国投公司负责人及校内相关学院部处负责人与会。(交流会现场)会上,俞建勇介绍了学校发展情况。他指出,新世纪以来,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俞建勇进一步强调,高校是科技创新和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力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大学的职责所在,他希望学校与松江区进一步深化政企产学研资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共建共享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赋能,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双赢局面。周诚表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协同创新的产城融合发展先行走廊,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重要战略平台。松江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将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增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牵引力。周诚希望松江区、东华大学、盛剑环境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颐成投资有限公司等通力合作,推动科技链、资金链、
详细内容5月17日下午,学校在松江校区以“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为主题,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专题调研会。副校长陈革,教务处、学生处和学生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学院教学副院长、学生工作负责人、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杨旭东主持。 参会人员围绕如何联动构建“招生-培养-就业”机制,如何优化本科专业设置、如何充分发挥教学示范岗的示范引领作用,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如何推动本科招生工作等问题开展深入讨论。大家提出的若干意见和建议,为解决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难点,推进落实中心工作,为师生办实事等提供了有益参考。 陈革指出,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是大势所趋,学校将努力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结合办学实际,优化调整本科专业;在优秀教师引领示范方面,要及时总结评估教学示范岗的经验和效果,不断优化评选标准,遴选出大家公认的优秀教师,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教学管理和服务方面,要注重细节,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为师生办好事、办实事;在提高生源质量方面,要加强学校和学院的联动,引导学院积极参与招生宣传工作。陈革还强调,各部门和各学院
详细内容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有组织科研,加快推进学校微生物实验室的转型利用,基于前期赴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主题调研成果,5月18日,东华大学-生工生物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工生物”)上海总部举行。东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炜、科研院副院长、基地成果处处长谢旭红、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志刚、副院长史向阳、陈婷、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党支部书记张云龙、主任陆昌瑞以及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珞珈以及公司管理层主要领导参加仪式。王珞珈在欢迎辞中对各位来宾莅临公司参加仪式以及调研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她指出东华大学拥有前沿生物技术和研究经验,而生工生物公司拥有底层技术平台和商业服务能力,希望双方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党建共建、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沟通合作,建设成为一个连接高校和行业市场的示范平台,共同解决生物技术“卡脖子”问题,服务健康中国事业。李炜副校长指出,东华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始终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创新中心的建立就是学校学院围绕国家战略发展生物经济以及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