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在第26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期间,我校副校长陈革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校长戴蒙·萨雷萨(Damon Salesa)应邀出席第二届中国-新西兰教育发展论坛,并代表两校交换谅解备忘录。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任友群与新西兰大学教育部长,科学、创新与技术部长沙恩·雷蒂(Shane Reti)共同见证交换仪式。根据备忘录内容,双方将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重点推动师生交流、联合科研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构建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为两校师生拓展全球视野、提升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能力注入新的动力。
详细内容10月27日下午,2025年下半年科研院长工作会议在松江校区召开。副校长陆卫兵出席会议并讲话,科研院院长沈波主持会议,来自各学院(中心)的科研院长参加会议,共同谋划科研工作发展蓝图。陆卫兵肯定了各学院上半年以来在有组织科研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强调学校正全面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方向,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要依托校企合作和异地联合研发平台,进一步拓展校外资源,有效破解办学资源与科研条件瓶颈;要推进实施科研绩效分配方案,激发和增强各学院(中心)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他在讲话中强调,科研院长作为学院科研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系统提升自身的组织力、谋划力和执行力。在组织力方面,要善于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形成科研合力;在谋划力方面,要立足学院实际,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谋划长远发展;在执行力方面,要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沈波汇报了2025年度下半年学校重点科研工作。他表示,科研院紧密围绕学校整体发展总体战略,系统推进2025年下半年重点任务实施:通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科学制定绩效分配方案以激发创新活力;突
详细内容近日,由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发展规划处联合主办的“超时尚—设计驱动的未来界面”高层次学术研讨会在延安路校区举行,宁钢、詹和平、范圣玺、杨冬江、吴海燕、王敏、韩挺、范凯熹、王小松等多位国内设计学教育专家为我校加快培育设计学一流学科把脉论证、建言献策。副校长张清华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张清华在讲话中感谢与会专家的战略指导,强调设计学科要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行业战略需求,主动融入学校学科发展整体布局,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发展使命,优化建设路径。学校将对标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强化“重服务强贡献”的评价导向,加快打造学科新高峰。希望学院层面加强规划执行,聚焦“神经末梢”的具体工作,从细微处着手,确保战略蓝图能转化为扎实的行动。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孙捷主持会议并做主题报告,系统介绍了学院历史沿革、发展近况以及设计学科“十五五”期间建设思路和发展路径。据介绍,学院设计学科在近期公布的2025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首次跻身全国第7,人才培养单项指标获评全国第1。未来,设计学科将聚焦于面向智慧产业转型和未来社会生活的可持续时尚设计,着力培养具备“全球时尚胜任力”的设计创新领军
详细内容10月28日,学校举行2025年党员基本培训第二次集中大课,学习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谢春涛同志主讲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辅导报告。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组织干部处有关负责同志到会指导。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6100余名师生和离退休党员共同参加培训。校党委书记刘承功主持并作动员讲话。刘承功指出,党员基本培训是推动党员干部全员覆盖、全周期培养的关键抓手,也是各级党组织强化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重要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全面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希望广大党员依托培训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积极转化,推动形成“全校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奋进新气象新格局,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展现东华担当。刘承功结合集中大课学习,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把准前进方向。持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规律性认识,明确方向、找准方法,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断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增强历史主动,锐意开拓创新。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切实发挥好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作用,力争在服
详细内容为进一步加强中美人文交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不断提升非遗文化国际影响力,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指导下,国际教育中心、校团委共同组织实施“锦绣黔程——中美大学生非遗研学实践活动”。来自美国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密歇根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美国大学等19所高校的32名留学生以及我校研究生支教团5名同学参加非遗研学活动。项目旨在培养中美大学生跨文化理解力、设计思维与非遗传承创新能力,助力非遗活态传承与国际传播。在贵州省驻沪办支持下,项目首次规划贵州非遗文化线路,以布依族、苗族、水族、侗族等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为主线,先后赴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三都水族自治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开展非遗研学活动。研学团学员走近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近距离感受“一桥越江河,天堑变通途”的基建工程魅力,体悟桥旅融合综合体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在布依族、苗族村寨与非遗传承人交流八音坐唱、非遗棍术。在三都县,实践团参观水族文化博物馆通过历史展品深入了解水族迁徙历史、农耕文明、文字与历法。精美的水族剪纸与马尾绣制品吸
详细内容2025年10月27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国人居署联合主办,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共同承办的“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绿色低碳与韧性城市主题会议”在上海世界会客厅隆重举行。来自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全球各国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议题。副校长阎林平出席会议。我校主持制定的两部城市家具系统系列重点国家标准在会上隆重发布。研究成果发布现场(一)此次发布的两项标准——《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家具 系统规划与设计指南》(GB/T 45793-2025)和《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家具 系统维护与管理指南》(GB/T 45794-2025),于2025年5月30日获批,并将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该体系始于2023年发布的四项基础标准(术语、分类、系统建设指南及实施评价规范),此次新增的两项标准填补了系统规划、设计与运维管理领域的空白,形成了覆盖“基础—技术—管理”全链条的标准化框架,构建起城市家具全生命周期的城市家具标准化体系,填补了中国城市家具国家标准空白。六部城市家具系统系列重点国家标准,兼具系统性、创新性、国情适配性与
详细内容10月24日下午,作为2025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全城联动活动之一,第四届“长三角·海派时尚季”暨“时俗拓扑·四十传熠”特展活动在青浦区康赛妮上海中心隆重启幕。本次活动由我校与上海市服饰学会、上海时代文化发展协会、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联合主办。上海市文创意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波英,青浦区政协副主席徐孝芳,东方国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季胜君出席活动并致辞,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180余人出席活动。(嘉宾按市-区-企业排序,是否合适,请指导)校党委书记刘承功出席并致辞,副校长阎林平及相关部处和学院负责人共同出席活动。活动由我校教授、上海市服饰学会会长刘春红与康赛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惊理共同主持。今年适逢上海市服饰学会成立四十周年,活动以“海派时尚 四十传熠”为主题,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纪念仪式。仪式上,象征着海派时尚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书法卷轴徐徐展开,向学会四十载不凡历程致敬。四十年来,学会在组织建设、专业布局与项目推动等方面成果斐然,不仅荣获“4A级社会组织”等称号,还构建了贯通细分领域的专业人才网络与产学研支撑体系,并携手我校等单位成功打造了“海派商务风旗袍”及“海派男装”等多个标
详细内容随着人口老龄化成为基本国情,退管工作如何依托高校特点,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效能?10月28日,2025年东华大学“敬老月·共建老年友好校园”主题座谈会在延安路校区三教第二会议室召开。上海市高校退管会常务副主任李玉华,业务主管汪柏勤、唐国耀,东华大学副校长阎林平,退管会第一副主任、退/老教协理事长、老年大学校长邱高出席,来自学校退休党委、退/老教协、居住地块组、老年大学等退休教师代表及学校团委、人文学院相关负责人与师生代表,退管会负责人与工作人员等与会。会议由退管办主任、老年大学副校长邱登梅主持。 阎林平代表学校向全体老同志致以重阳节的节日问候与诚挚祝福。他在致辞中强调,学校始终高度重视退休管理工作,建设“老年友好型校园”是每一位师生员工共同的责任。近年来,退管会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联合校团委、人文学院协同发力,系统推动青年师生与退休教师之间的“代际融合、双向赋能”,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期待相关举措能为构建老年友好校园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 邱高在讲话中分析了退休教师群体的需求特点,指出应依托学校优质的师生志愿者资源,围绕高龄教师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陪伴服务菜单”,既满足老
详细内容2025年10月28日,“才聚大学城 共建科创源”松江区引才政策推介会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成功举行。松江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周诚,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成龙出席活动,松江区相关部门代表、高校师生及企业代表共同参加。(活动现场)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成龙在致辞中表示,松江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围绕“才聚大学城,共建科创源”,推出全链条人才服务政策,为青年学子就业创业搭建了良好平台。多年来,东华大学持续对接松江产业发展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学生扎根松江,校地合作成果丰硕。未来,学校将面向新型工业化,继续秉持“共建人才生态、共促创新转化、共创美好生活”的理念,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速创新成果落地,鼓励更多学子留在松江发展,与松江区携手共建人才集聚新高地。松江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周诚介绍了松江大学城“科创源”的建设蓝图与推进举措;他强调,科创源将立足高校资源、国家平台与产城融合“三大基石”,打造成果转化的策源地、跨区域协作的枢纽以及校区园区社区联动的样板。松江区将通过高位推动健全机制、校企双向发榜促转化、搭建赋能平台、提供全链条要素支撑等扎实举措,全力筑牢发展根基。最后,他发出倡议,期盼高
详细内容10月27日,学校党委常委会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以下简称为“全会”)精神。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委常委参加学习。党委书记刘承功主持学习会并领学。会议指出,这次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胜利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围绕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的重大政治任务。全校上下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对“十五五”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深刻领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和重大战略任务。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形势任务和阶段性要求,始终立足国家发展大局,统一思想,提高站位,明确作为高等教育“国家队”的责任,切实增强勇攀高峰、为国担当的紧迫性主动性。要把握战略主动,以编制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为契机,主动思考谋划、组织布局、运作推进,为学校建
详细内容10月28日,2025长三角青年人才“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在浙江省平湖市圆满落幕。东华大学凭借出色的组织工作和优异的参赛成绩,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此次赛事中,东华大学共推荐20余个优质项目参赛,项目涵盖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服装设计等多个前沿领域,充分展现了学校在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融合方面的综合实力。其中,“国产新材料黏弹性表征仪器”“面向极寒环境的柔性气凝胶隔热鞋垫材料”“自热高温-颠覆性首创餐厨垃圾1小时变废为肥”等5个项目成功入围决赛,最终斩获二等奖一项,优秀奖四项。参赛项目不仅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更紧密对接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体现了东华大学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颁奖仪式)近年来,东华大学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学校通过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开展创业导师辅导、组织资本对接活动等方式,为青年学子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支持,助力一批批优秀项目在长三角区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未来,东华大学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推动更多高质量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东华智慧”和“东华力
详细内容10月23日,全国工商联纺织服装业商会理事长、波司登创始人、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波司登集团副总裁兼CHRO张磊一行来校调研交流,校长项延训、党委副书记李成龙在座谈会前会见高德康一行,就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亲切交流。(项延训会见高德康)副校长陈革出席校企座谈会并指出,我校与波司登集团在纺织服装领域拥有多年合作基础,尤其在人才培养方面持续探索创新模式。面对新时代产业与人才需求,期待双方进一步发挥机制体制优势,以共建校企创新平台为切入点,深化产教融合育人生态建设,促进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协同发展。(座谈会现场)高德康对我校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波司登将积极把握发展机遇,深化与高校合作,重点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导师互聘等机制创新,实现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希望与学校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领域加强协同创新,全面提升合作水平。(高德康一行参观我校科技成果展示馆)座谈会上,双方代表围绕校企合作基础、科研攻关重点、人才培养机制等议题展开交流,进一步凝聚校企协同创新共识。会后,高德康一行参观了学校科技成果展示馆。(波司登2026届校园招聘东华大学专场宣讲会
详细内容科技筑梦,创新引航。10月24日中午,科创东华,当“燃”有我——2025东华大学学生科创嘉年华暨第四十一届学术科技文化节火热启幕。活动由共青团东华大学委员会、东华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学生分会主办,科学技术研究院、国际教育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及各学院协办。校党委副书记李成龙出席活动,与近2000名师生以及东华大学附属松江高级中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师生代表共同见证启幕。活动以“科创育人、创新赋能”的主线,紧密对接学校创新教育改革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起集展示、体验、交流、实践于一体的科创实践场。现场设置六大主题展区,覆盖不同学科领域,充分体现学校在创新教育中的跨学科布局和育人成果。【科技博览苑】【机甲总动员】【造物体验区】【AI创想空间】【国际交流区】【星穹探索站】本次活动也标志着学校新学年学生科创系列活动全面启动。校院两级将陆续开展22场形式多样的科创活动,涵盖项目实训、竞赛培育、产学研融合等多个环节,进一步拓展“以创促学、以赛促教、科教融汇、产教协同”的育人路径。当晚,锦绣会堂展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领衔出品的中国首部8K太空实拍纪录电影《窗外是蓝星》,以航天员视角呈现空间站科学与日常,近2
详细内容有机溶剂纳滤技术可以在有机溶剂中实现分子级别的分离、纯化和浓缩,大幅提高了化工、制药、石油和新能源等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随着工业中使用的溶剂体系越来越复杂,对纳滤膜材料的性能和结构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聚酰胺薄层复合膜是纳滤膜的主流材料,因为它制备简单、选择性高、机械强度好。但传统方法制备的聚酰胺膜存在一些问题:膜层较厚、结构过于致密、亲水性过强,导致对极性溶剂的渗透性较差,尤其在非极性溶剂中分离效率低,限制了其在复杂工业环境中的应用。这些问题主要源于传统的水/烷烃界面聚合工艺的局限:单体扩散不易控制、反应速度太快、酰氯容易发生水解副反应,使得形成的聚酰胺层较厚且不均匀;同时,只能使用水溶性胺类单体,限制了膜材料在亲疏水性和微观结构方面的调控空间。近期,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武培怡/吴慧青团队报道了一种“三合一”创新策略,旨在构建超薄微孔两亲性聚酰胺膜,同时实现超高的广谱溶剂渗透性和精细的分子筛分能力。相关研究成果以“Microstructure engineering of polyamide membranes for ultrafast polar and non-po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