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等] 东华“小甜橙”服务春运 成为上海站温馨风景线
发布时间:2013-02-08
[中国青年报]春运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摘录)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催促着游子回家的脚步。在熙熙攘攘的人流当中,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友善的提醒,一把热心的帮扶,都会给这个紧张的春运增添亮色和暖意。
小小“雷锋侠”
头戴雷锋帽,身穿橙马甲,每天在上海火车站候车大厅忙里忙外,帮助旅客搬运行李、解答问题——他是东华大学的大一新生张哲闻。由于来自雷锋工作过的辽宁鞍山,他被称作“雷锋侠”。
“雷锋侠”张哲闻热心公益事业,他在校园里参加了分团委学生会,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志愿服务,包括关爱农民工子女、地铁志愿服务、保护校园环境等等。“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从小父母就给我讲雷锋的故事,在我心里,雷锋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这是张哲闻第一次参加春运志愿者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易班平台”上张贴的春运志愿者招募公告,于是马上报名参加,经过面试筛选以及岗前考核,他终于成为了其中一员。
然而矛盾产生了,他发现之前委托同学预订的返乡火车票正好与志愿时间冲突。在春运“一票难求”的情况下,有同学劝他放弃志愿工作,早些回家与家人团聚。但张哲闻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退了返乡火车票。张哲闻如释重负:“已经决定参加志愿服务,就绝对不能出尔反尔。”
张哲闻并不担心“志愿工作结束之后能否按时回家”的问题,“大不了就不回家呗,父母很支持我的志愿者工作,心意到了在哪儿都是过年。”
春运志愿活动中,张哲闻总是早出晚归。咨询台、售票大厅、安检口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有一次,张哲闻遇到一位母亲背着背包,一手抱着婴儿,一手拖着蛇皮袋,身后还跟着一个几岁大的孩子,焦急地向月台方向跑去。张哲闻主动上前帮忙,一路将她们送上火车。那位母亲感动地说:“谢谢你,以后我也要让孩子去当志愿者!”
如今,在朋友的帮助下,“雷锋侠”返乡的火车票也终于有了着落,能够回家与父母一起过年,张哲闻喜不自禁:“妈妈每天都打电话盼着我回家过年,这下好了,志愿者活动也参与了,回家的车票也拿到了,这个寒假真是值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2月5日 头版转6版 记者:周凯 通讯员:丁伟 孙庆华)
-----------------------------------------
[天天新报] 东华“小甜橙”志愿者服务旅客上火车
新报讯 今年的上海火车站在庞大的客流中,多了“小甜橙”忙碌的身影。头戴橙色帽子、身穿橙色背心的东华大学志愿者们,帮助旅客搬运行李、耐心回答问题、协助安全检查、引导旅客登车……成为2013年春运上海站一道温馨的风景线。
据介绍,这批东华理学院的志愿者全部来自松江校区。他们每天5时从松江出发,7时30分到岗,忙到晚上6时才收工。大二学生小肖第一次参加志愿者工作。上岗前,他发现预订的返乡火车票和志愿服务时间冲突,他马上把火车票退了。小肖说,虽然回家晚了几天,但可以为那些背上行李回家过年的人们服务,很值得。
(来源:天天新报 2013年2月3日 记者:俞海燕 通讯员:孙庆华)
------------------------------------------
[上海教育新闻网] 东华“小甜橙”成为春运上海站温馨风景线
又是一年春运时。今年的上海火车站在庞大的客流中,多了东华大学的志愿者——“小甜橙”忙碌的身影。他们帮助旅客搬运行李、耐心回答问题、协助安全检查、引导旅客登车……成为2013年春运上海站一道温馨的风景线。
5点起床徒步3公里,只为准时
1月26日,随着东华大学理学院与上海铁路分局共同筹办的“阳光公益伴春运”仪式正式启动,头戴小橙帽、身穿黄马甲、胸挂志愿服务标志的志愿者,开始为踏上返乡之路的乘客们提供各类服务。
据此次活动的负责老师卢文芸介绍,这批来自东华理学院的志愿者全部来自松江校区,由于每天的客流量很大,志愿者要在7点半到岗。为了确保准时上岗,队员们每天5点就从松江出发。首班公交赶不上头班地铁,同学们就徒步半小时走到松江大学城地铁站,保证赶上早班9号线。
每次志愿服务到晚上6点结束,期间队员们轮岗休息。在队员休息的“志愿之家”,记者看到,桌上放满了学生们的衣服和书包,不少学生趴在衣服上就睡着了。卢文芸说,每天下午进站客流量明显加大,学生要轮岗吃饭以免出现空岗。安检区的志愿者帮助旅客过安检,非常忙,接岗的同学往往吃饭非常急、非常快,好让前面的同学早点换下来吃饭。
服务春运,退票到岗不算啥
据悉,东华大学有30多位志愿者参加“阳光公益伴春运”活动,他们将在铁路上海站进行为期7天的服务。家在江西赣州的小伙、理学院阳光服务队队长小肖就是其中一个。
今年大二的小肖是第一次参加春运志愿者工作。上岗前,小肖发现预订的返乡火车票和志愿服务时间冲突了,可他二话没说就上网把票退了。小肖说,父亲一年到头在外务工奔忙,他和家人对春运的感受很深。虽然晚回家几天,但可以服务那些背上行李回家过年的人们,小肖觉得这票退得值。身为队长的小肖已经在火车站南进厅行李处,这个最为忙碌的岗位上坚守了3天。他说,“我有在地铁站服务的经验,累不要紧,服务好大家最重要。”
大一的张哲闻来自辽宁,是家里的独生子,短短四天就轮换了3个不同岗位。张哲闻告诉记者,父母去年在电视上看到过关于“小甜橙”的报道,觉得志愿者的小小行动对老百姓有大帮助,得知他参加春运志愿者后都很支持。同样主动退票留下和90后“橙子”们一起值守的他,笑着说:“既然已决定参加志愿服务,咱就绝对不能反悔。”开始被春运大客流“吓到”的他,现在对旅客的“谢谢”有点儿“趟”不牢了。
“东华橙”微博,用心全天候
铁路志愿服务开展以来,东华大学“小甜橙”公共微博引来众多粉丝围观。东华大学副校长宋立群在微博上留言支持:“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甜橙,美誉东华。同学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参加志愿服务的第二天,平常爱刷微博的“小甜橙”张芝田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何不将志愿春运在微博上同时进行,这样用微博的乘客就能提前得到解答,提高志愿服务效率。“小甜橙”在引导岗位上,会举起“有困难,请找微博东华小甜橙——春运志愿者”的小海报,方便乘客网上联系。
“最近去近郊金山的火车票是不是很热销啊,会不会难买?”开通微博服务的第一天,网友“想讲给你听的那些心里话”第一个给“小甜橙”留言。张芝田说,第一天有7名乘客通过微博向志愿者求助,问题虽然简单,大家还是认真对每条做了回复。“希望越来越多的粉丝关注我们,@我们,我们一定努力给大家最好的服务。”刚刚大一的张芝田自信地说。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3年2月1日 通讯员 丁伟 孙庆华)
-------------------------------
[东方早报]“小甜橙”开微博解答春运问题
春运期间,大学生志愿者成了一抹亮色,他们身着橙色的衣服,被亲切地称为“小甜橙”。
上海交大从去年开始,通过12306网站为农民工网络购票,去年为上海、温州两地的农民工从网站上订到500多张车票。今年交大参与春运购票活动的共有20余名志愿者。东华大学理学院与上海铁路分局共同举行了“阳光公益伴春运”活动,为踏上返乡之路的乘客提供各类服务。
大学生们还利用微博提高志愿服务效率。“最近去近郊金山的火车票是不是很热销啊,会不会难买?”开通微博服务的第一天,网友“想讲给你听的那些心里话”第一个给“小甜橙”留言。东华大学学生张芝田说,第一天有7名乘客通过微博向志愿者求助。
(来源:东方早报 2013年2月6日 大都会版 记者:韩晓蓉 通讯员:丁伟 孙庆华 东方网、新民网等转载)
---------------------------------
解放日报《沪上大学生各车站服务春运》;新闻晨报《大学生志愿者为春运添温暖》;中国经济网《“橙”心值守:东华大学志愿者奉献一点帮助一把》等同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