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让东华精神在实践中散发光芒 ---2009年东华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09-08-12
  又是一个炎炎夏日,又是一段展现青春的激情与活力的日子。在这个播种与奉献的夏日里,东华学子们吹响了开展社会实践的号角。他们始终将东华精神铭记在心,奔赴祖国各地,服务四面八方。
  我校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追溯中国记忆,服务奉献世博,践行科学发展”为主题,围绕着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两大主题,组织和策划了126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其中本科生87支,研究生39支,并有23支团队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他们宣传世博知识、支教偏远山区、深入基层挂职锻炼、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就业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如今,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各个团队有些已圆满完成了实践任务,留下感人的足迹;有些正在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有些正在认真总结、反馈成果……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旨在落实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各项具体措施,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校团委精心部署,东华学子们秉承东华精神,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此次实践活动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大学生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宣讲活动    
  我校学生奔赴祖国各地,深入革命老区,通过课题调研、参观考察、知识宣讲、志愿服务等方式,感受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的成就与变化、缅怀革命先烈,为祖国进一步的发展贡献青春的力量。例如“重走上海解放之路,解读政府民本思想”——东华大学学生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巡访团,“踏红色之旅,访革命老区;抒绿色情怀,寻可持续发展”——环境学院“水滴工程”赴贵州社会实践团,“重温红色精神,感恩时代关怀”——纺织学院阳光服务队社会实践团,“喜迎祖国六十华诞,踏寻红军长征足迹”——信息学院赴贵州社会实践团,“触摸沂蒙红色文化 探求老区发展路线”——管理学院赴山东社会实践团,“武汉红色革命之旅”——化工生物学院社会实践团等。同学们或通过革命圣地的实地参观考察,或通过寻访老战士、老红军,切身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历程,在实践过程中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2、宣传世博知识,服务奉献世博
    积极组织我校学生参加共青团上海市委举办的“知行杯”上海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其中我校的“缔造申城文化、情系世博人家——上海世博会之馆外展示研究”,“大学生志愿者能力培养调查与探索——基于大学生志愿者自尊感与自我效能感状况调查”和“关注残障,你我同行,构建和谐社会”等三个项目获团市委立项资助。
  同时,我校组织志愿者开展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宣传服务行动。例如机械学院“世博志愿我先行,社区服务你我他”社会实践团,服装学院研究生和谐上海世博宣讲服务团为农民工培训等实践团队,通过展览、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社区全民志愿服务,宣传世博会相关知识,为世博会的顺利开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服装学院“从服装看世博”社会实践团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从特殊的角度解读世博会的发展。“关注绿色世博,提高生活品质”——东华大学研究生世博生态环境调研团等也是同学们竭力宣传世博、迎接世博的真实写照。


3、大学生支教服务活动
  认真组织“财富皖园,洪林支教天使计划”, “兰州支教行动”,“创新资助新模式,帮困育人谱新篇”——人文学院赴贵州省黔南社会实践团,“百年大计,践行科学发展观;教育为本,惠学政策暖人心”——针对河南“农村义务教育免学杂费”政策成效调研等实践活动,深入农村地区开展学业辅导和文化体育活动,普及教育政策。    
4、大学生科技兴农服务活动
    充分发挥广大青年学生的人才技术优势,组织大学生科技兴农服务活动,如“借高校科研之力,助地方经济腾飞”——东华大学研究生赴台州社会实践团等实践队伍。实践活动通过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农村信息化建设讲座、主题调研等形式为农村社区在信息化、农业作业标准化方面提供帮助,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协助当地政府进行经济调研等。
5、大学生文化宣传服务活动
    实践团还建立和巩固文化宣传阵地,以专家访谈、文艺演出、定点宣传、入户采访等活动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服务活动。“迎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感悟帮困工作新发展”理学院赴安徽调研团,“彰显人文关怀,服务奉献社会”人文学院赴潢川社会实践团等大学生文化宣传服务团就是典型的代表。 
2009年东华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关注国情,结合时势,东华学子力争在实践中求真务实,利用专业特色服务社会,实践工作集中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积极引导,重点部署
  今年,我校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严格落实“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工作要求,积极引导各学院充分认识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落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各项具体举措。团委早在5月份便开始了暑期实践的前期工作,筹备期间深入了解当地的需求,结合专业特色,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为契机,创造性地提出了“2009年东华大学大学生暑期实践路线图”,在认真查证史料的基础上,绘制了新中国解放的政治路线、经济路线和文化路线,引导学生追溯新中国记忆,激发爱国热情。团委从项目申报、队伍组织、制定方案、预审答辩确定重点团队直到出征仪式,切实加强领导,并有效执行三个“推进”。
(1)推进“三个依托”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和指导,建立以“团队+导师+项目”为依托的支撑架构。引导学生根据专业和课题需要自由组织团队,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人力资源支持;聘请热心的专业指导教师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智力支持和长远发展指导;采取项目化运作模式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载体支持。
(2)推进社团型社会实践
    充分发挥社团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以及大学生社团干部的能动性和示范性,让学生在自主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能力和素质。例如华阳自强志愿者协会开展的“重温历史、感悟发展、志愿世博”实践活动、彩云之南协会开展的“凝聚爱的力量,创造新的未来”支教活动及绿手印环保协会开展的“关注湿地生态,保护濒危物种”实践活动等。
(3)推进“三维”实践基地
    鼓励大学生充分结合区校、村校、校企共建服务活动,在区县、农村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例如纺织学院湖南益阳麻农麻纺调研实践团深入纺织企业,关注麻农发展;材料学院赴永城企业探索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可持续发展之路等。
    结合科学商店项目,利用假期时间继续服务社区、服务民众。例如环境学院通过社区环境检测服务部,宣传调研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知识等。
    努力与社会相关企业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将学生在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种竞赛中的作品和创意应用到创业实践中去。例如组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调研团,以“以创业促就业,以创新求发展”为主题,通过深入访谈,详细了解目前河南省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认识,高校创业教育、创业活动的开展情况等。
  二、精心组织,机制完善
    团委深入了解当地的需求,结合专业特色,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注重细分群体,分类指导,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同学生自身发展、地方经济现状和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坚持低年级本科生以支教服务、关爱社会,形势宣讲、了解民生,志愿服务、锻炼身心为重点;高年级本科生以深化专业、挂职锻炼、就业见习为重点;硕博士以科技兴农、服务地方经济为重点,力求形成一套完善的实践活动体系。注重发挥学生的学科优势,引导学生依托专业平台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将科技成果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     
   三、过程跟踪,网络报道
    在实践中,校团委安排专人负责与实践队伍保持联系,设立了专门电子信箱整理、反馈信息和编辑实践简报,并指派专人负责管理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站上的东华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博客(http://college.cityyouth.cn/show_col.aspx?cid=18&id=63)。同时在东华团委网站上建立了2009年东华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专题版块,通过网络的及时反馈与动态体系,及时关注实践团队、实践动态、媒体报道以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个人心得体会,做到及时掌握实践进展,全面反映实践情况,详细汇报实践成果。
    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过半,东华学子们在这炎炎夏日里,洋溢着激情,挥洒着汗水。相信每位同学都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暑期过后同学们交来满意的答卷。

编辑: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撰写:

联系我们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