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院丁永生教授主讲“科学研究的选题过程” 指导学子科学选题
发布时间:2008-05-23
如何求索书山中的源泉?如何寻觅学海里的航灯?如何把握学术科研的脉搏?当这些问题萦绕在东华学子的脑海中时,5月22日下午,1教229,丁永生教授以一篇题为“科学研究的选题过程”的精彩讲座为他们做出了精彩的诠释。该讲座是信息学院“纪念中国研究生教育三十年及提高研究生学习质量”系列学术活动之二,也是研究生部主办的2008年研究生能力建设系列讲座第五讲。
对于研究生来说,选题是普遍头疼的问题。为了科学地说明其中的哲理,丁教授用图表形象的表示出了创新研究的手段和效果。他将研究分为四种:探索型、创新型、应用型、成熟型,并分别就研究手段加以解释。对于选题原则,丁教授则站在了时代的高度,分别从国家利益,个人兴趣和可行性等三点进行了阐述。
面对着大家最关注的选题问题,丁教授详细地解释了如何科学解题。首先,要让题目和国际前沿接轨,让研究内容有创新性;第二,课题要具有可发展性,以点带面,自成系列,纵深发展;第三,要学会利用网上数据库了解国际学术研究动态及有关资料捕捉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科技文化知识。对于科学选题的必备条件,丁教授对广大研究生提出了四点要求,即坚强的科研积累、良好的科研条件、坚实的应用基础和团队合作精神。
随后,丁教授以自身的研究经验为例给出了大家诸多科学选题的技巧。要大量的阅读学术论文和与同行进行讨论,获取最新最好的信息;要善于总结感兴趣领域内尚未探讨过但很有意义的课题;要会抓住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释的问题,使之成为思维的闪光点;要多了解相关学科的前沿研究并加以借鉴。丁教授在智能系统、网络智能、DNA计算、人工免疫系统、生物网络结构、生物信息学、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等方面的学术造诣都是来自于大量知识的积淀。他也将如何获取灵感,如何阅读参考文献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学生,不仅点燃了在场听众的信息之光,更让广大学子身临其境,受益匪浅。
最后,对于一些选题方向的细节,如怎样定好课题的名称,开题内容的准备,研究进展的规划等问题,丁教授也耐心、详细地向大家做出了说明,极大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和思路,更使得讲座的实用性凸显出来。
此次讲座像一把火炬,为研究生如何科学选题,顺利走进学术的圣殿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整个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增强了我校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浓厚了学校的学术氛围,让莘莘学子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