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黄河,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校艺术团师生倾情演绎《走,到黄河去》主题晚会
发布时间:2005-11-25
    震天的锣鼓、嘹亮的号子,你以为是纤夫重走黄河路;幽怨的筝吟、铿锵的响鼓,你仿佛又见英雄泣别的悲壮。22日晚,一场名为《走,到黄河去》的大型晚会,震撼了东华师生,也唱响了我校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新篇章。
   布置一新的影剧院内,座无虚席。慕名而来的观众首先就被新颖的舞美设计和琳琅的舞台设备吸引住了眼光。待到晚会正式开始,类似的好奇以及不断而来的欣喜与激动,几乎成为了场内气氛持续热烈的主要动因,极大地激发了观者的欣赏期待与审美需求。
   除了序幕与尾声,晚会分为四幕,时空纵横、声色交汇。鼓乐《黄河号子震天吼》拉开了演出的序幕:奔腾的黄水、厚实的夯歌,喊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黄河;第一幕中刚柔并济的筝鼓乐《夜深沉》、利落有力的武术《兵·戈》,诉说了一段铁马冰河的历史;鼓乐舞《师徒学鼓》,将顽童的戏谑和学鼓时的顶真演绎得鲜活、逼真,配合着一段极富民族特色的《雪域欢歌》的群舞,黄河沿岸淳朴的民风、和谐的民生,立现眼前;然而情势突变,第三幕中当《保卫黄河》的吼声响起,当视频中出现抗争的人民、冲锋的队伍,民族气节和民众力量如黄河般咆哮着冲下舞台,席卷起全场的共鸣。于是,我们见到了身边在聆听诗朗诵《黄河即景》时动容的师生,感到了在齐唱《我爱你,中国》时激荡于胸中的热血!
   经久不息的掌声、腾空而下的彩花,为演出做出了评判。与师生一起观看了整场演出的徐明稚校长,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吴楚武,党委副书记王以刚、浦解明,副校长朱世根等于演出结束后登台,热情地与演职人员握手、道贺。他们高度评价了这场演出,吴楚武副书记说,“这次演出的主题设定得很好,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的艺术才华,对塑造校园文化有着积极意义。”王以刚副书记则表示“像这样的演出要多演”;而徐校长的频频点头和一句“很不错”的评价,则似乎蕴涵了更多的思考与期待……
   走出剧场,该剧总策划之一、团委副书记任晓杰老师似乎还是不能从紧张的“观战”状态中拔出来,连连说“太紧张,太紧张了。”其实,有此同感的又何止一人,联想起演出前记者在后台看到的紧张得不断踱步的演员,有序布台又“慌不择路”的工作人员,所谓的“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这磨砺与收获的对比中显得格外真实。
   党委副书记浦解明是本次演出的总监制,他向记者介绍说,《走,到黄河去》这个主题晚会,是东华师生的原创。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艺术团的师生用艺术的方式解读黄河、体味黄河,表现心中的黄河,抒发当代青年的民族情、爱国情,是把艺术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充分结合的一次成功尝试。
   据悉,校艺术教育中心、校艺术团的共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演出。来自上戏的易老师观看后评价道:“整体感觉相当棒,有气势、很能打动人。”很多观众都表示,演出出乎意料、十分精彩;来自管理学院的一位学生在跟记者谈感受时说:“真的很想去黄河看一看”。
编辑: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撰写:

联系我们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