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以下简称《决定》和《方案》),对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作出战略部署,为在新时代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指明了方向。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关键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准确领会、把握党中央意图和确定的改革目标,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政军民学,
详细内容黄坤明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学习贯彻《决定》,必须准确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条贯穿《决定》的红线,深刻认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核心任务、关键所在,把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到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建设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为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制度保障。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机构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决定》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
详细内容郭声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和核心要义,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详细内容杨晓渡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和政治勇气,体现了对党的领导、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深谋远虑和使命担当。《决定》明确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
详细内容刘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深化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研究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决定》明确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推动这场深刻变革的必要性,自觉加以贯彻落实。一、充分认识推动这场深刻变革的历史和现实必然性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党和国家机构建设和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深化党和国家机构
详细内容丁薛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一论断,揭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也揭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把握的正确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新时代,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所有这些,都同党和国家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履职能力密切相关,都需要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来
详细内容“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是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这是怎样一条道路?为何要走中国道路?怎样走好中国道路?这答案写在积贫积弱的“泥足巨人”到“东方巨轮”的百年巨变中;写在
详细内容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展现出美好前景。但要实现新时代党的奋斗目标,仍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党员、干部更好履行职责、承担使命,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望党的历史,什么时候重视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党和人民事业就蒸蒸日上;什么时候忽视调查研究,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就会遭受挫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中央八项规定的第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习近平同志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为全党作
详细内容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到国际社会,并载入联合国文件,影响日益广泛。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顺利运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从理念化为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将再次统治“天下”的观点也随之出现,而且在西方世界还颇有市场。有西方学者写道:“如果西方与世界的关系体现为侵略与征服,那么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显示为对最高等级地位的超乎想象的执着心态”“中国的强大也将迫使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默默按照中国的方式行事”。于是,国际上一些人担心中国会再次通过朝贡制度来重建“天下秩序”
详细内容今年是《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170周年。《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以其彻底的理论逻辑、富有激情的文字以及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共产党人的“圣经”。在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重温这部光辉著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宣言》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政治纲领,自1848年2月公开发表以来,在世界各地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了数千个版本,“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
详细内容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这一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说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传播中国话语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个时期以来,西方社会总是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充满着傲慢和偏见。细思我国学术话语传播的困境,原因比较复杂,其中“学术岛链”对我国学术话语传播的阻遏是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岛链”原指地缘政治上的军政分割线,是冷战格局下横亘
详细内容在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时,总有些人习惯于从西方经济理论中寻找依据,部分学者甚至信守“无西不经”(不是西方模式,就不是市场经济;不是西方的经济理论,就不是经济理论或不是可用理论)的崇“西”教条。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出后,一些人马上提出,改革的理论基础来自于西方的供给学派。对此,习近平指出:“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一、西方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供给学派崛起于70年代末美
详细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执政公信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明确指出:“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了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这就是‘塔西佗陷阱’。”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我们当然没有走到这一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谓不严重,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会危及党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包含着对“塔西佗陷阱”的破解之道,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国家治理
详细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紧紧抓住“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的核心问题,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理论探索,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观,把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习近平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鲜明的人民立场、严谨的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