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往考来,改革始终是转动命运齿轮的关键一招,每一次精准咬合都会重塑发展轨迹。
大发展需要厘定大逻辑、锚定新进路。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人事人才制度改革,健全现代大学内部治理体系……日前,学校深化综合改革、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方案出台。“增量变革,存量革命”,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创新制胜”战略,从“念兹”走向“在兹”,从“纸面”走向“直面”。
一切改革,本质上都是以突破认知边界为起点的开拓之旅。当前,高等教育已驶入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快车道”,每一个维度都在演绎着深刻的变革。要在高等教育版图中绘就属于东华的璀璨图景,必须冲破惯性思维的藩篱。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式、经验主义的路径依赖、过往循环的固有模式,是吞噬改革动能的“三重门”。“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真正的改革永远始于对“三不足”精神的践履,成于踏准时代发展的节拍。
改革如弈棋,而优化学科是破局制胜的关键落子。学科固化形同医学上的“动脉硬化”,看似稳定,实则危机四伏,唯有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打破学科藩篱,才可赢得未来的主动权。存量优势学科需要在迭代中筑牢“大场势”,续写新辉煌。近缘学科需要打破人为“柏林墙”,通过深度耦合破除资源分散困局,最终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真正的竞争,不仅要在既有赛道上深耕细作,还要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开辟“新赛道”,方能在大变局中执先手、掌全局。条条声轨,汇成合奏。只有学科布局多维协调发力,改革才能谱写出恢弘的复调华章。
深化改革,改到深处是利益。“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一事当先,风险与收益,付出与回报——在利益的坐标系上,很多人会自觉不自觉地演绎着价值排序。文明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既能如纬线一般编织现实经纬,更能像经线一样确立价值坐标,而非将万物简化为单一的利益刻度。只有当个体在利益的天平上放上责任的砝码,在物质丰盈与精神富足的和谐共生中,才能驶向更加辽阔的人生。改革需要少一点鸡虫得失的盘算,多一份理想情怀的责任担当。东华要变得更好,亟需每个人秉持目光四射的全局观念,力所能及地提升“责任阈值”。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行需要合辙押韵、相互滋润。让人惊羡的成功之花,终究靠的还是奋斗的泪泉。
有人说,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不是原子弹,而是“时间+复利”。坚持一时或许是激情使然,坚持一世则是意志力和忍耐力的综合考验。毋庸讳言,人难免会有惰性,常常不自觉地犯了懒、畏了难,殊不知,就在我们千方百计逃避枯燥、躲开困难时,现实会残忍地一扇扇关上那些梦想之门。“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在大多数人苟且的时候,您的不苟且会给未来带来红利。
“我可以接受失败,但绝对不能接受未奋斗过的自己!”我们常拿顺其自然来敷衍奋进路上的荆棘坎坷,却很少承认,真正的顺其自然,就是竭尽全力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不作为。“跌一跤也要抓一把土”,不因困难挑战而放弃希望,不因现实搅乱而逡巡不前,这应成为我们守住“小确幸”工作哲学。
实干是撬动向往的不二法门。你可以假装很努力,但时间会剥离所有的粉饰。“全是谈勾当,不玩兰花指。”唯有每个人脚踏实地顶起自己该顶的一片天,在各自的岗位矩阵上发光发热,才能拉直问题,让东华“支棱”起来!
改革,是谋全局的定盘星。改革,是提质增效的引擎。改革,是锚定机遇的先手棋。未来永远在改革中生长,正如古树永远在年轮中新生!
视频: 摄影: 撰写:华平 信息员:吴娅琳 编辑:朱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