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下午,我校全国人大代表、管理学院严诚忠教授在参加完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部议程后,随上海代表团返回上海。校统战部部长王英等前往上海展览中心迎接严诚忠教授,并与严教授亲切交流今年的参会感受。
(严诚忠教授履职归来)
“承上启下,风清气正,团结民主”,是严教授今年参加“两会”最深切的感受。“每份报告都前所未有地体现了关注民生、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和稳中求进的精神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代表团与代表们一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期间,还特别提到了严教授来自东华大学,是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中最年长的一位,让严教授深为感动。
今年严教授共递交8份书面意见建议,并在“一府两院”报告和民法总则(草案)的审议中有多条修改意见被采纳。与会期间严教授先后接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中国国际广播中心(China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Center)、中国教育电视台、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20多家媒体的中英文采访和报道,其大国工匠培养举措观点、高考改革社会反响调研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面内容备受关注。
此次是严教授作为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最后一年赴京参会。过去十年,严教授先后递交议案和代表书面意见建议46份,接受中外各类媒体采访近200次,参与录制涉及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开发、民生生态、教育改革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视频节目19次。“老牛自知夕阳短,不需扬鞭自奋蹄”,严教授表示自己虽已年逾古稀,但仍将继续努力为学校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更好地实现“中国梦”尽一份绵薄之力。严教授也特别寄语大学生们要珍惜现在的大好形势,积极探寻自身发展道路,能够有所建树为国争光。
附:严诚忠代表参加2017年“两会”随感录
鼓勇前行,站好最后一班岗
——严诚忠代表参加2017年“两会”随感录
严诚忠
(资料图片:严诚忠教授发言)
连宵东风醒神州,无限春光日边来。
举世瞩目的全国“两会”在一派不忘初心和谐奋进的热烈氛围中胜利闭幕了。今年的“两会”承上启下,风清气正,团结民主,有很多激动人心、砥砺前行的亮点和热点。在京参会14天,会议每项议程的进行都使我深切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综合施策的高超政治智慧和以民为本的务实情怀。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两院工作报告都前所未有地体现了关注民生、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和稳中求进的精神基调,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全局性和机制性的成果,实现了“十三五”规划时期的良好开局。而且各种媒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时传递信息,使全国、全球的关注与会议的进程和细节同步,大大提振了信心和认同感。
会议同以往一样,在3月5日下午安排了总书记和上海代表团共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作重要讲话。总书记在将近一个小时的针对国家大局和上海发展的侃侃而谈中充满了对上海代表团、上海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上海发展的殷切关怀。特别是对上海“有新作为”的四点希望,为上海在自贸区改革、科创中心建设、社会治理创新和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和思路,也为上海继续当好排头兵、先行者和“当好标杆”的新期许提了明确而实在的要求。全国代表听了以后莫不群情激昂。在同每一位代表一一握手中,他还记得我来自东华大学,更使我激动不已,也从中汲取了无限的正能量!十年来,一次次同总书记握手言欢,一次次聆听他稳重而又充满治国理政的话语,我除了感到心潮澎湃以外,更深深敬佩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纵观过去的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里,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局,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拨开思想和行动中的重重迷雾,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以“四个全面”为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取得了令全球钦佩和信服的巨大成就。正如张德江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所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有理由为国家民族的今天感到自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蓝图而不懈奋斗。
对我而言,十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是我作为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最后一次赴京参加会议,因而倍感珍惜。“老牛自知夕阳短,不需扬鞭自奋蹄”。虽已年逾古稀,但时时想到深处伟大的时代,投身宏伟的事业总会感到重大的使命和责任,必须认真履职,为更好地实现“中国梦”而尽一份绵薄之力。粗略计算,在过去十年中,我先后递交议案和代表书面意见46份,接受中外各类媒体采访近200次,参与录制涉及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开发、民生生态、教育改革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视频节目19次。尤其是今年的会议上我共递交了书面意见8份,其中有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徐明教授、东华大学民革主委王立新副教授的重要建议内容。在会议发言中,我常常为身后有东华大学领导和师生的支持、关心和帮助而感到底气更足。我在会议过程中先后接受了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新民晚报、劳动报、东方网、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中国国际广播中心、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等20余家媒体的中英文采访,受到他们的好评。
感到欣慰的是,在“一府两院”报告和民法总则(草案)的审议中,我提出了近20条修改意见,有四条被接纳。例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教育方面时,原稿中未提“民办教育”和“应用型大学建设”,我及时提了意见,在正式稿中立即补上了。两院报告中,我也提了十多条修改意见,多条被采纳,在正式版本中也得到了及时的修改与补充。各有关单位还登门致电或发文件予我,告知采纳意见和代表主要领导表示感谢。可见在我国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尊重代表意见,从善如流的良好风气已经形成。
近半个月的在京开会,内容极为丰富,但亲历者都感到是如此的短暂。到今年年底,本届全国人大代表任期届满,我和部分代表也将离任。一种惜别之情油然而生。诚然,此生能有幸当选两届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组成人员深感无尚荣光,十年的历练也是人生中最可贵的精神财富,值得珍惜,更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市委书记韩正同志也语重心长地希望我们要有效地凝心聚力、勤勉履职尽责;严格修身律己、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心系国事,情牵民生,保持定力、情怀和担当,以实际行动推进上海和全国的各项工作任务,以更出色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回到上海,回到东华大学校园,只觉得气象万千、生机勃发,一股盎然的春意扑面而来。我仿佛看到全校师生正在新的征程中意气风发、昂首奋进。
(作者系我校全国人大代表、管理学院教授)
视频: 摄影:王宇 撰写:段然 信息员:段然 编辑:吴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