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论坛】谈“教授治学” |
“教授治学”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理念,已被我国高校普遍接受。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开始实行的“教授委员会制”(如我校由教授群体组成的学术委员会)正是“教授治学”的具体体现。 教授治学,指教授从事具有研究属性的学术活动及管理,它包括教授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参与学术事务的决策等三方面内容。在此,“教授”已突破了对职称的狭义理解,而是指达到较高的教学及学术水平,在自身研究的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学术权威及声望,有为公之心及大局观念、有合作及包容精神和决策管理能力的教授群体。“治”即治理。包括:其一,指导。对大学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其二,管理。对大学部分学术工作进行管理。其三,决策。对大学发展的重大事项行使决策权。“学”即学术、学科和教学。 治学不同于治校。大学管理决策分两大类,一类是学术事务;另一类是行政管理。前者包括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学位设置、业绩考核、教员聘用等;后者包括资源分配、教员编制、人事任命等。前者为治学,后者为治校。教授治学是治理学术、学科和教学,而不是从事行政管理。 教授治学符合大学的发展规律。教师是大学的主体,而教授是教师中的佼佼者,是一所大学学术成就的代表及智慧的象征。大学强弱,学术为基;而学术兴衰,与能否确立教师尤其是教授的主体地位直接有关。具有最高学术水平象征的教授是大学教师的主体和核心,其治学活动对大学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教授治学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关键。 教授治学是平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实现从行政本位向学术本位转变的根本途径。现代大学的本质是知识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在大学中,学术权力应占主导地位。平衡学术权力及行政权力,防止行政权力的泛化和学术权力的行政化与官僚化,从而保持大学的学术本色,是大学治理的关键所在。教授治学正是突出学术权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教授治学的前提是教授做出的决策一定是符合大学理念的。只有教授是以追求知识、追求真理、追求创新为使命的人,才会真正按照科学标准进行决策。因而,加强教授的自身建设,提升教授自身的素质和独立人格,是实行教授治学的关键。 为使教授治学成为大家公认的办学理念,还需培育崇尚学术,崇尚创造,尊重教授的社会氛围和校园文化。要改变官本位的治学方式,尊重学术规律,让学术决策重心下移,放手让教授们在学术领域内施展手脚,在学校的发展中起更大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