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与时俱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在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和专业化培养,提升辅导员队伍素质和整体工作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计算机学院辅导员莎日娜、管理学院辅导员江娥、信息学院辅导员王乔松、人文学院辅导员周铮铮分别获评“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荣誉称号。信息学院辅导员王乔松获2014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在上海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和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信息学院辅导员王乔松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华东赛区一等奖,计算机学院辅导员陶康乐、管理学院辅导员魏冰分别获得2014年上海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在辅导员工作培育项目方面,信息学院辅导员王乔松、人文学院辅导员周铮铮主持的项目分别获得2014年、2015年上海高校辅导员工作培育项目立项,周铮铮所主持的项目还获得2014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立项。在近三年,有5名辅导员所撰写的博客获得上海市辅导员优秀博客评选活动十佳博客,有7名辅导员所撰写的论文获得上海高校辅导员论坛征文评选和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奖项。近三年,辅导员所承担的课题获得3项上海市阳光计划课题立项,获得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立项,获得9项上海市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和德育创新研究课题立项。管理学院辅导员王丽华、服装学院辅导员许兆洁分别获评2012年、2014年上海市育才奖。

在实施开展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我们也感到从总体上来看,辅导员队伍整体水平与学校综合教育改革和大学生成才的需求还不够匹配,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推进。

一是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培养。结合《高等学校辅导员职能能力标准》,继续加大辅导员队伍系统化培训、专业化培养的力度,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提升,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二是进一步提升职业归属感。进一步加强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拓展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方向,着力培养一批骨干型辅导员,增强职业认同和归属感,实现辅导员自组织管理。

三是进一步拓宽多样化发展平台。加强引导辅导员把个人事业发展与队伍建设的整体目标结合起来,做好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拓宽辅导员多样化发展渠道,使更多的辅导员做到发挥所长,人尽其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抓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完成这项任务的关键。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上海的各项文件精神,开拓创新,出实招、出新招,切实加强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使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一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