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培养、科学管理,促进辅导员能力提升

1.加强专业化培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多方面知识领域。多元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知识储备是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石。为此,学校通过“四结合”,即:“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境内培训和海外研修相结合,群体培训与骨干培养相结合”,为不同层次辅导员构建了全国、市、校多层次培训和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职业化培训等多类别培训。学校每年7月份针对新任专兼职辅导员精心组织为期三天的岗前培训,以帮助新任辅导员掌握辅导员工作所需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熟悉各项工作的基本流程,提高他们的适岗能力。每学年学生处、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针对辅导员工作的实际需求和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邀请校内外专家来校开展专题培训10余场,同时学校依托党委中心组学习辅导报告资源,积极组织专职辅导员加强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拓宽视野,开阔眼界。仅2014年,针对专兼职辅导员的校内培训就有近20场。学校把优秀辅导员作为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选拔培养的重要来源,列入校级及市级党校培训的重点推荐对象,在2013年组织的第十期东华大学青年干部培训班的人员中就有6名一线辅导员位列其中。在2014年,学校积极推荐了3名专职辅导员到市委党校参加培训。同时学校积极推进“辅导员硕博化工程”,从政策上保障和鼓励专职辅导员在职攻读高一级学位,并给与专项经费支持,目前学校在岗的84名专职辅导员中已有6名在读博士或博士毕业。此外学校也积极主动推荐辅导员参加上海市各类专题培训以及教育部全国高校骨干辅导员骨干培训,仅2014年,学校就推荐123人次辅导员出外参加市级及以上专题培训。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公派出国计划”,计划每年选送2-3名优秀辅导员赴境外研修。近三年,学校已选派7名优秀辅导员赴香港、英国等地研修。此外学校也积极支持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创业咨询师等职业化培训,参加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全额资助培训费用,未取得证书也给予一半的培训费用支持。截止目前,学校已有30多名辅导员参加了职业咨询师(上海市中级)培训,20多名辅导员参加了心理咨询师(上海市中级)培训,13位辅导员参加了创业咨询师培训。

2.强化实践性探索。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实践工作能力的提升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开好主题班会和做好深度辅导是辅导员扎实工作实务的基础。学校非常重视辅导员这两项“看家本领”能力的提升,每学年组织开展示范性班会展示观摩学习活动,并制定“辅导员深度辅导指导方案”,录制深度辅导工作视频,组织深度辅导工作研讨,引导辅导员做好“深度辅导”工作。分管学生工作总支副书记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者和领头羊,学校以“学生工作论坛”为载体,每学年组织总支副书记针对工作中难点、热点问题,如“安全稳定工作预警机制”、“延长学年学生管理及预警机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专题进行研讨,提升学院分管副书记的领导与管理水平。为进一步帮助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实践搭建平台,提高辅导员实践工作水平,2009年学校还出台了“东华大学德育创新实践项目”申报举措,每年以立项申报的方式组织学院根据重点推进类、难点探索类的工作进行申报,六年来“德育创新实践项目”累计立项48项,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典阅读、课外科技创新平台、易班建设等重点推进工作领域,有力地推动了思想教育实践,提升了辅导员专业化实践工作水平。

3.打造职业共同体。学校于2008年成立辅导员协会。协会以“周论坛”为常规化项目,围绕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1112”计划为基础展开运作,“1112”计划即:参加1次专题化培训、承担1项课题或项目研究、参加1次实践考察活动、做2次主题交流报告(1次面向全校辅导员开展的主题交流报告+1次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主题交流报告),对推进我校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我校辅导员协会建设被上海市教委作为队伍建设示范点并成功迎接教育部检查。2014年,为进一步推进协会的自组织管理,强化协会服务辅导员成长的功能,学校对协会的组织机构、任务职责、工作规程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力求将协会建设成为我校辅导员沟通交流的温馨家园、辅导员研究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4.提供研究支持。2009年,为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的科研水平和和理论研究水平,我校出台了“东华大学德育创新研究课题”立项申报的举措,并以此为平台,科学设置立项条件,在提升课题质量上下功夫,在课题成果转化上提要求。学校每年投入将近10万元资金资助辅导员开展德育课题研究。至2012年止,德育创新研究课题作为理论研究平台累计立项73项。2012年,学校整合包括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处等部门资源,由思研会每年度统一发布东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咨询课题、实践研究课题、德育创新课题等项目,并逐年加大对于大学生德育研究的资金支持力度,每年拨付专款30余万元支持大学生思政工作者,其中主要的成员为辅导员,开展德育研究,有效提升了辅导员科研水平。并连续23年举办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年会,表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部署下一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近三年,我校有近10篇辅导员撰写的论文获得上海高校辅导员论坛征文及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奖项,并有多篇论文在《思想理论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校将辅导员科研纳入学校科研管理体系,把大学生思政工作研究纳入学校青年教师科研启动资金项目,每年给每位新进的专职辅导员1万元的科研启动资金,纳入“东华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自由探索项目、东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繁荣计划,鼓励和扶持专职辅导员开展工作研究。同时,学校于2012年探索成立学生德育发展研究中心,通过中心组织辅导员开展前瞻性研究和实证调查研究,促进辅导员素质提升。

5.着力培养骨干。学校坚持对辅导员实行分层次、分类别培养培训,大力实施开展骨干辅导员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结合我校辅导员素质提升和工作实际需求,从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工作研究、拓展工作视野,锻炼工作技能四个维度,多角度地构建了以课程化培训、专业性研究、实践考察、主题报告等为主线的体系化的骨干队伍培养举措。学校实施开展系统性、课程化的培训,选取思想政治教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课程,精心挑选相关教材,物色授课名师,规定培训课时,面向骨干辅导员采用小班制授课的方式进行讲授,帮助骨干辅导员建立起职业的知识和理论体系,全面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每年积极组织优秀的辅导员到其他省市高校开展实践考察活动,自2008年至今,已组织200余人次赴西安、武汉、广州、南京、安徽等外地二十余所高校考察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习考察报告会,将考察学习成果在辅导员中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