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辅导员协会举办资助育人主题论坛

55日,由校学生处主办、辅导员协会资助育人分协会承办的“东华大学首届辅导员协会主题论坛”于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隆重召开。

学校在2008年成立了辅导员协会,并设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困育人、园区与网络思政、党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教育、学风建设等7个分会,以协会为载体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协会以“营造温馨之家、搭建交流平台、服务队伍成长、促进工作提升”为工作目标,以工作研讨、理论研究、考察实践为切入点,以提升辅导员政治素质、增强辅导员业务能力为落脚点,努力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出要通过辅导员协会这个平台,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工作的核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为抓手来促进学生工作的开展。

本次论坛以“发挥资助政策德育功能的途径和策略探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自立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资助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等方面作为议题研究点,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性问题。

学生处处长任晓杰在发言中指出,辅导员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要求辅导员要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努力增强业务能力,全力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扎实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宽阔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人才。他强调做好辅导员要抓好核心、聚焦中心、打牢基础。一是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核心任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由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有效开展这项工作,要激活大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要让大学生充分理解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和思潮的侵袭,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二是要聚焦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全体辅导员要围绕人才培养工作来思考和推进工作。辅导员要了解本学院的学科特点,要熟知本学科学习规律,要能够围绕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好育人工作。要不断加强学习,人文背景的辅导员要学习一些工科知识,工科背景的学习一些人文方面的知识。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积极引导大学生们多读书,多读一些好书。三是要打牢学生事务管理这一基础工作。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功能,既有各项管理规定的制定与落实,保证学生不因触犯学校的规定而影响学业和发展;更要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实际困难,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对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必须要加大学生参与学生事务管理的力度,不断提高学生事务管理的水平;必须注重顶层设计、严格执行,把复杂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化为符合规定的简单操作。

在主论坛环节,上海交通大学21世纪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勤工助学中心副主任田润老师分别做了题为“新时期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意义”和“来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讯息”的主题报告。熊丙奇教授从价值思辨的角度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对在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学生实现平等的受教育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就实现资助育人资金渠道来源的多元化和帮困助学方式的多样化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田润老师则从实证的角度,以翔实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就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改进资助育人工作、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提出了建议。

此外,主论坛上我校两名辅导员老师分别以“人的全面发展视阈下的高校帮困育人体系创新”和“生态系统发展观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自强感恩教育探究”为视角进行了交流发言,与会专家熊丙奇和赵斌两位老师给予了精彩的点评。四位报告人从不同角度对资助育人工作所开展的研讨和探索拓宽了与会人员的视野,激发了大家对如何深入有效推进资助育人工作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兴趣。在当天下午的两个分论坛上,辅导员老师展开了进一步的交流和研讨,进行了充分的互动和观点碰撞,气氛非常热烈。

本次辅导员协会主题论坛还进行了辅导员协会会徽揭晓及颁奖仪式。论坛的召开为辅导员们提供了与专家学者以及相互之间对话交流的绝佳平台,更为增进资助育人工作有效性提供了新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将对我校辅导员协会内涵建设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