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等]全国大学生首度来沪赛攀岩 东华上演“峭壁上的芭蕾舞”(图) |
[人民网]第11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在东华大学举办 时尚体育课造就大学“运动达人”
人民网上海7月26日电 稳如壁虎又轻似飞燕,在岩壁上弹身一跃,就成功再攀上了一个岩点,选手们的技巧和勇气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欢呼,而每当一位选手从岩壁上滑落,场上都会响起一阵扼腕叹息声。这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场景就发生在7月26日开幕的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现场。 据悉,本次大赛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攀岩分会主办、东华大学承办。来自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全国48所高校404位在校生参赛,创下历届国内攀岩赛事之最。运动员们将分列“普通高校组、体育院校组、专业组”参与难度赛、速度赛、攀石赛和团体赛等的角逐。大赛还吸引了多位既是在校生,也是现役攀岩国家集训队队员的参与,大大提高了赛事的竞技水平和精彩程度。 澳门大学已是第十年组队参加锦标赛,教练廖文威说,从十年前只有十几所高校参与比赛,到现在有几十所院校参赛,全国的攀岩运动普及很快。但他也指出,“欧美的攀岩爱好者很多都是从小开始练,氛围浓厚,除了攀爬室内岩壁,基本也都有户外天然岩壁的攀爬经验和热情,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王晓蓉是东华大学机械学院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大一时“赶时髦”选了攀岩课,逐渐感到攀岩的乐趣并入选校队。她刻苦训练,包揽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全部的单项冠军,还和队友一起夺得了大赛团体冠军。她的教练朱江华是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攀岩分会常务副秘书长,一直致力于推广高校攀岩运动。朱老师认为,攀岩者在攀爬过程中要动用自己的眼力、脑力选择路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度过难点,借助身体的柔韧性实现大的跨越,利用强劲的爆发力窜上高点,绝对是对人综合素质的极大考验。 欧美国家认为,适当的冒险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必修课程,所以从小学起就在课程内安排“冒险教育学程”,攀岩运动正是其中一大热门项目。 我国攀岩运动起步晚,但近几年发展非常快。开展攀岩运动的高校已从当初的十几所发展到现在的150多所,但与全国1700多所高校的总数相比,受关注度和普及率还是较低。攀岩运动在国内高校主要还是以俱乐部、学生社团、选修课和校运动队的形式在开展。业界普遍认为,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一为师资匮乏,二为区域发展的不均衡。 据悉,在教育部学生体协和中国登山协会的支持下,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攀岩分会已启动首批“攀岩项目优青”培养计划,参与对象均为教育系统内经所在学校推荐、层层选拔的业务骨干,他们中的佼佼者还执裁本次锦标赛,改变了前十届高校攀岩比赛均外聘裁判的历史。2008年,东华大学联合17所在沪高校发起成立了上海市大学生攀岩协会,与各级登山协会、新闻媒体以及企业合作,加强自筹经费的力度,帮助薄弱高校尽快开展攀岩运动。 曹荣武是攀岩优青计划的一名老师,也是攀岩的国际级定线员、中国攀岩国家青年队教练,长期致力于青少年攀岩运动的推广。“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多参加攀岩这样的运动对塑造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精神,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都很有好处。”他说。 作为承办单位的东华大学,经过十余年培育,已有广泛的攀岩运动群众基础。该校今年派出了一支30人的攀岩队参赛,这支队伍可谓全国大学生攀岩运动的“梦之队”,已连续四年在全国比赛中夺冠。 据介绍,东华大学连续十余年实施体育教学俱乐部制度,俱乐部数量从最初的16个发展到现在的近40个,包括了篮球、足球、体育舞蹈、街舞、定向越野等一批广受年轻人喜爱的时尚体育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上课项目、上课时间、上课老师。选择攀岩项目的学生普遍将攀岩当做自己的爱好。调查表明,上过攀岩课的学生大部分都加入了学生们自发成立的攀岩协会,成为推广这一运动项目的骨干。该校攀岩协会会员每年都超过300人,学校的大学生室内攀岩赛已经办了十年。 吴佳骏大一时接触攀岩,从此被吸引住。他的感悟是:“攀岩的过程和学习的过程很像,遇到高难度的岩点,对技术、体力和心智都是一种挑战,坚持过去了就是海阔天空,否则就是失败。”因为成绩优异,吴佳骏已经硕博直升。而选择读研,“也是想着继续与队友们一起攀岩,一起比赛。”
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攀岩分会主办、东华大学承办的第11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近日拉开帷幕。来自全国48所高校404位大学生参赛。目前全国已有150余所高校开展了这项被称为是“峭壁上的芭蕾”的攀岩活动。稳如壁虎又轻似飞燕的攀岩运动,极大提升了大学生的体能与不畏艰险精神。 7月26日,第11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在上海东华大学举行。来自大陆及港澳地区48所高校的404位参赛者参加了本次比赛。 邹瑞玥 摄 中新网上海电 7月26日,第11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在上海东华大学举行。48所高校的404位参赛者参加了本次比赛。 稳如壁虎又轻似飞燕,在岩壁上弹身一跃,就成功再攀上了一个岩点,选手们的技巧和勇气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欢呼,而每当一位选手从岩壁上滑落,场上都会响起一阵扼腕叹息声。运动员们分列“普通高校组、体育院校组、专业组”进行角逐,参与难度赛、速度赛、攀石赛和团体赛等各个项目。虽然当天的气温达到了40℃,在东华大学体育馆内却并不觉得炎热,主办方特地准备了大桶冰块和风扇放置在赛场各处,赛场外医疗人员也随时待命。 今年是澳门大学第十年组队参加锦标赛,教练廖文威说,从十年前只有十几所高校参与比赛,到现在有几十所院校参赛,全国的攀岩运动普及很快。但他也指出,“欧美的攀岩爱好者很多都是从小开始练,氛围浓厚,除了攀爬室内岩壁,基本也都有户外天然岩壁的攀爬经验和热情,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东华大学此番派出一支30人的参赛队伍,这支队伍可谓全国大学生攀岩运动的“梦之队”,从2003年创队之日起就屡获佳绩,更连续四年在全国比赛中夺冠。 据了解,在欧美国家,攀岩被视为培养健全人格的必修课程,从小学起就出现在课堂上。中国攀岩运动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非常快。目前开展攀岩运动的高校也从当初的十几所发展到现在的150多所。 据悉,东华大学连续十余年实施体育教学俱乐部制度,俱乐部包括篮球、足球、体育舞蹈、街舞、定向越野等一批受年轻人喜爱的时尚体育课程,学生可自主选择上课项目、上课时间、上课老师。因此,许多学生将攀岩当作自己的爱好。学校攀岩协会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已连续十年成功举办了东华大学大学生室内攀岩赛。
昨天,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攀岩分会主办,东华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在东华大学拉开帷幕,来自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全国48所高校404位在校生参加了此次比赛,创下历届国内攀岩赛事之最。 据悉,该项赛事首次在沪举行。在为期4天的比赛中,大学生运动员将分列“普通高校组、体育院校组、专业组”参与难度赛、速度赛、攀石赛和团体赛等项目的角逐。 本报讯 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首度来沪,即日起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开赛。来自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全国48所高校的404位在校生参赛,规模创下赛事之最。这项时尚体育运动被誉为“峭壁上的芭蕾舞”,正在各地加快普及,开展攀岩运动的高校从最初的十几所发展到现在的150多所。 作为该分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攀岩分会主席单位,东华大学介绍,分会现有80家会员单位,为国家培养出男子攀岩速度赛世界纪录保持者钟齐鑫,以及一批在国际攀岩大赛上争金夺银的优秀运动员。攀岩运动在高校主要以俱乐部、学生社团、选修课和校运动队等形式开展,如东华攀岩协会会员每年都超过300人,连续10年举办了全校室内攀岩赛。东华队队长、纺织学院大四女生毕燕义从大一起迷上攀岩,她说:“没进队之前只能做几个引体向上,现在每位队员都能一次拉40个以上。”不过,与全国一两千所高校总数相比,攀岩受大学生关注度和普及率还较低,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一是师资匮乏,二是区域发展不均衡。 攀岩国家青年队教练、国际级定线员曹荣武表示,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多参加攀岩这样的运动对塑造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精神,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都很有好处。在欧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为适当的冒险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必修课程,所以从小学起就在课程内安排“冒险教育学程”,攀岩运动早已被设置为体育课项目。澳门大学代表队10年前就开始组队来内地参赛,教练廖文威说,“欧美的攀岩爱好者很多都是从小开始练,健身、娱乐、竞技氛围浓厚,除了攀爬室内岩壁,基本都有户外天然岩壁的攀爬经验和热情,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稳如壁虎又轻似飞燕,在岩壁上弹身一跃,就成功再攀上了一个岩点,选手们的技巧和勇气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欢呼,而每当一位选手从岩壁上滑落,场上都会响起一阵扼腕叹息声。这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场景就发生在7月26日开幕的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现场。 据悉,本次大赛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攀岩分会主办、该分会出席单位——东华大学承办,这也是该大赛首次进驻上海。来自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全国48所高校404位在校生参加了此次比赛,创下历届国内攀岩赛事之最。运动员们将分列“普通高校组、体育院校组、专业组”参与难度赛、速度赛、攀石赛和团体赛等的角逐,本次大赛还吸引了多位既是在校生,也是现役攀岩国家集训队队员的参与,大大提高了赛事的竞技水平和精彩程度。 今年是澳门大学第十年组队参加锦标赛,教练廖文威说,从十年前只有十几所高校参与比赛,到现在有几十所院校参赛,全国的攀岩运动普及很快。但他也指出,“欧美的攀岩爱好者很多都是从小开始练,氛围浓厚,除了攀爬室内岩壁,基本也都有户外天然岩壁的攀爬经验和热情,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王晓蓉是东华大学机械学院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其对这次校园里的高水准的技艺切磋充满期待。王晓蓉回忆其是在大一时,“赶时髦地”选了攀岩这门课,结果就被当时的攀岩课老师朱江华慧眼识珠,选入了校攀岩队。其后的学习让她感到攀岩的乐趣。在朱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她刻苦训练,包揽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全部的单项冠军,并在队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团队还夺得了大赛团体冠军 攀岩运动一直是户外运动的半壁江山,是一项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的极限运动,被称为“峭壁上的芭蕾舞”。在欧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为适当的冒险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必修课程,所以从小学起就在课程内安排“冒险教育学程”,而攀岩运动因为它的方便性及足够的刺激性,与年轻人的特点非常契合,早已被设置为体育课项目。 我国攀岩运动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非常快。目前开展攀岩运动的高校也从当初的十几所发展到现在的150多所,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攀岩分会也有了80家会员单位,并为国家培养了男子攀岩速度赛世界纪录保持者钟齐鑫等一批在国际攀岩大赛上争金夺银的优秀运动员。 但与全国1700多所高校的总数相比,攀岩运动因为是非奥运会项目,受关注度和普及率还是较低,攀岩运动在国内高校主要还是以俱乐部、学生社团、选修课和校运动队的形式在开展。业界普遍认为,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一为师资匮乏,二为区域发展的不均衡。 对此,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攀岩分会主席、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罗仪华表示,协会在教育部学生体协和中国登山协会的支持下,启动了分会的首批“攀岩项目优青”培养计划,参与对象均为教育系统内经所在学校推荐、层层选拔的业务骨干,他们中的佼佼者还执裁本次锦标赛,改变了前十届高校攀岩比赛均外聘裁判的历史。 分会主席单位东华大学还利用上海的地缘优势,2008年联合17所上海高校发起成立上海市大学生攀岩协会,与各级登山协会、新闻媒体以及企业合作,加强自筹经费的力度,帮助攀岩项目开展还比较薄弱的高校尽快起步。“我们的任务才刚开始,要想使攀岩运动成为一种流行的校园体育文化,东华人需与协会所有兄弟院校同仁一起努力。”罗仪华说。 曹荣武是攀岩优青计划的一名老师,同时也是攀岩的国际级定线员、中国攀岩国家青年队教练,长期致力于青少年攀岩运动的推广,他很高兴此次能在上海为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制定比赛线路并执裁,“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多参加攀岩这样的运动对塑造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精神,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都很有好处。” 此次承办单位东华大学,派出了一支30人的攀岩队参加比赛,这支队伍可谓全国大学生攀岩运动的“梦之队”,从2003年创队之日起就屡获佳绩,更连续四年在全国比赛中夺冠。论及攀岩队的成功经验,东华大学体育部主任陆湘群认为,“专业的教师队伍、优质的训练基地、十余年的体育俱乐部制度和广泛的学生基础,是成绩取得的关键。”她强调,体育教育必须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开发,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东华大学连续十余年实施体育教学俱乐部制度,俱乐部数量从最初的16个发展到现在的近40个,包括了篮球、足球、体育舞蹈、街舞、定向越野等一批广受年轻人喜爱的时尚体育课程,并推行“三个自主”的教育模式,即自主选择上课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老师。因此,选择攀岩项目的学生普遍将攀岩当做自己的爱好,教师们对学生在技术和锻炼方法上进行积极引导、在学生自发的攀岩活动组织上予以有力支持,更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最新的调查表明在上过攀岩课的学生,大部分又加入了学生们自发成立的攀岩协会,并担任推广攀岩运动项目的骨干,现在协会会员每年都超过300人,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连续十年成功举办了东华大学大学生室内攀岩赛。 吴佳骏是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的大四学生,也是在大一的体育教学俱乐部选修课中接触了这项运动,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攀岩的过程和学习的过程很像,遇到高难度的岩点,对技术、体力和心智都是一种挑战,坚持过去了就是海阔天空,否则就是失败。”因为成绩优异,吴佳骏已经硕博直升。他还透露,“我选择读研,其中也是想着继续与队友们一起攀岩,一起比赛。” 优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金牌教练们的专业指导和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以前没进队之前只能做几个引体向上,现在每位队员一次都能拉40个以上。我们都是把一万米当成放松跑。”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大四女生毕燕义说,这次锦标赛,很可能是她最后一次作为队长带领同伴们参赛。不过她已经把攀岩运动当成了终身的爱好,即使毕业了,也会继续带动周围的亲朋好友一起去攀岩。毕燕义告诉记者她最大的感悟是,“攀岩的过程让我们学会了享受人生的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