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东华“阳光学子”变身“小甜橙” 志愿服务铁路春运 |
【聚焦上海大学生春运志愿服务系列报道之二】 他们是一群来自外地的大学生,大部分人年龄不足20岁;他们活跃在火车站春运的每一个角落,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是铁路春运志愿者,由于统一身着橙色服装,被亲切地称为“小甜橙”。 今年是东华大学“小甜橙”第二次参与春运志愿服务,他们刚刚告别紧张的期末考试,还没来得及放松旋即投身春运志愿服务。这支41人的团队大部分成员来自于东华大学理学院阳光服务队。他们每天早上5点起床,从松江大学城一路搭乘地铁到达上海火车站,每天完成志愿服务后再搭地铁返回学校。这是东华“小甜橙”们的生活轨迹,这样披星戴月的日子预计将持续两周。 别样寒假谢恩情 微笑服务暖人心 今年1月,来自广西的陈霞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寒假,但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早早订好火车票回家。当得知学校在招募春运“小甜橙”,她第一时间便去报了名。“自己能圆大学梦,要感谢政府和学校的资助”,正是怀着一颗感恩心,陈霞走上了春运志愿服务的岗位。她决心要利用这次春运志愿服务的机会来回报社会,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我不知道自己能为别人付出多少,但是我知道我会尽我所能帮助有需要的人。” 怀着同样想法的还有来自湖南的“小甜橙”雷梦佳。由于家庭原因,小雷同学自小是在社会和学校的关爱下成长起来的。作为东华大学理学院阳光服务队的一员,他在课余曾参加过不少志愿者活动,但他认为,穿上 “小甜橙”的队服让他感觉很不一样。“参与春运志愿服务让我觉得离社会更近了一些,我能接触和帮助到更多的人。”作为“张庆桓雷锋服务台”的组长,他用微笑迎接每一位前来求助的旅客,用热情和耐心帮助了一个又一个旅客。 虽然每天在车站不断上演的相聚与离别偶尔也会触发“小甜橙”们的思乡之情,但听到陌生的旅客们一声声的感谢,内心便相当满足。 据了解,在东华大学像东华“小甜橙”这样的志愿者队伍还有很多,而且每个学院都设有阳光服务队,其中的成员全部是获得各类助学金的困难家庭学生。课余时间,他们积极参与各类志愿者活动,通过帮助他人来回报自己所接收到的关爱。更重要地是,他们可以从中体会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将志愿服务的精神传递开来。 微博微信来助力 线上志愿服务忙 当春运抢票大战在互联网和手机客户端打响之际,春运志愿者服务也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是现代人离不开的“小伙伴”,瞅准了这一点,东华“小甜橙”们便开动脑筋,策划开通了“东华小甜橙春运志愿者”新浪微博以及微信公共平台。 东华“小甜橙”张哲闻是同学眼中的社交网络达人,借助微博和微信来创新春运志愿服务便是他的主意。今年是小张同学第二年参加春运志愿服务,去年的服务经历提醒他,除了提供面对面的帮助外,旅客们对春运各类信息的需求也是相当旺盛的。智能手机如今已相当普及,利用微博和微信来帮助旅客应该大有可为。于是,在他的牵头下,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东华小甜橙春运志愿者”新浪微博以及微信公共平台先于春运开始运转,第一时间为旅客提供线上春运志愿服务。 在“东华小甜橙春运志愿者”微信公共平台上,回复0,“小甜橙服务”就立即响应,旅客只需键入大致位置和联系方式,“小甜橙”就会马上奔赴旅客身边,为旅客解决问题;回复“1”,车票预售期、购票营业时间、购票须知、退票改签等信息一览无余;回复“2”还能查询2014年春运上海站37对直通临客列车的信息。 为方便旅客关注东华“小甜橙”的微信平台,志愿者们精心制作了宣传板张贴在上海火车站内,每位“小甜橙”身上也粘贴了二维码,旅客只需轻轻一扫吗,就能关注“东华小甜橙春运志愿者”微信,获得丰富的信息和及时的帮助。东华“小甜橙“们开创性地利用微博微信提供春运志愿服务这一举动也受到了旅客们的好评,体验后纷纷点“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