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善用之 “云端教学”长用之 ——我校举办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研讨会

3月18日,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3周年之际,由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大思政课’善用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教学研讨会在“云端”召开。来自国内相关高校的专家学者、期刊杂志编辑、新闻媒体记者和青年学子共8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者共议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质量的路径与成果,推进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善用“大思政课”的讲话精神。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院(筹)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宗爱东表示,上海未来的“大思政课”建设是全方位的。要围绕必修课课堂,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进行有组织的教学,要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协同各方力量建设好思政课。围绕社会实践,如何把社会实践资源有效引入课堂,如何把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地置身改革开放的伟大的现实的场景,需要一种制度的探索,东华大学此前积累了丰富经验,希望再接再厉实现新的突破。

在第一阶段交流发言中,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陈文杰教授、上海戏剧学院施华东老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晓艳教授、俞喆和刘盼红老师分别围绕“落实 318 讲话精神,探索疫情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关于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与实践”“网络教学的实践与思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教学应对探索”“关于线上教学及其相关问题的初步探索”等进行了交流。

第二阶段交流发言时,淮南师范学院庞秀艳老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田锋、李天星、王淑芳、陆未谷、张乂凡老师分别围绕“科技创新赋能高校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疫情期间思政课教学的若干反思”“多管齐下创新教学,提升线上教学质量”“化‘危机’为‘契机’,上好线上思政课”“发挥线上交流优势,提升网课教学效果”“以史铸魂:增强“四史”课程教学实效的三重维度”等作交流发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岩教授、同济大学陈大文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张志丹教授,淮南师范学院吴玉才教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主编、高级记者王多高度评价了东华大学及参会高校紧扣形势要求,化危机为契机,针对性探索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经验方法的做法,特别是交流环节提供了富有价值的经验和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参考借鉴意义。同时,与会专家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前瞻性、引领性的思考。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教授表示,本次研讨会是在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三周年之际召开的,着眼“大思政课”善用之,以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质量为目标。“大思政课”建设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八个相统一”包含了教育主客体关系、课程性质定位、课程内容范围、育人形式方法、教育实施路径等要素。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共同体平台建设,正在形成高效的组织机制和协同效应。本次会议时间节点正,专家把脉精准,对思政课建设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本次会议由东华大学、淮南师范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等五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学部联合主办,由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实践研究基地、上海市高校思政理论课名师工作室(王治东工作室)协办,获得了《解放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主流媒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