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西部计划志愿者工作情况简介

一、党委高度重视,悉心指导,全面系统的实施方案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学校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实现组织保证。

200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以来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该项计划在全校中的开展,成立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学生工作分管副书记亲任组长,教学工作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研究生部、学生处、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及团委组成项目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校团委,由团委书记担任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

(二)制定详尽配套方案,实现制度保证。

依据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惠政策,综合学校实际情况,学校制定《东华大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并且每年更新,在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升学、就业及生活保障方面制定优惠措施。

二、大力宣传,认真审核,为选拔优秀志愿者提供可靠保障。

(一)召开专场政策宣讲会,多渠道开展校园宣传。

学校项目办通过海报、广播、网络、橱窗等多渠道的宣传方式,以扩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校团委还专门邀请参加过西部计划的志愿者回到学生为广大同学做讲座,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给出详尽解答。

(二)全面综合专业及意向,合理安排服务岗位。

服务岗位的分配工作是西部计划项目的重点,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学校团委及时准确了解志愿者的心理和思想状况,根据岗位要求、志愿者专业及兴趣特征以及服务地风俗及环境情况全方位与志愿者沟通,此外,志愿者的籍贯和民族特点,也是岗位分配中必要考虑的细节。

三、积极服务,为西部志愿者做好“志愿者”。

(一)关心关注西部志愿者的成长成才。

学校党委十分关心关注西部计划志愿者在西部的成长,嘱咐团委要积极与志愿者联系,帮助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学校领导分别到云南、都江堰和重庆看望志愿者,鼓励他们就业西部、创业西部、扎根西部。

(二)做好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大后方”。

学校项目办与服务西部志愿者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服务期间,每年都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组织社会实践队伍赴志愿者服务的区县为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

2004年暑期社会实践期间,校学生会的同学自发组织“科学发展观”暑期社会实践宣讲团,到2003年西部计划志愿者耿良红服务的云南省宁蒗县某中学为同学们捐赠课外图书,建立学生会,教会他们利用电脑和网络。通过这次与西部志愿者的互动,一方面为西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解决了滴点论难,更为西部志愿者在服务地区的更好服务排忧解难。

典型志愿者代表:

2009年志愿者杨丹同学来自北川,2008年的5·12地震坚定了她回家乡重建的决心。20097月,她成为都江堰灾后重建专项行动志愿者,在都江堰参与灾后重建的调研工作。工作之余,她还担任起都江堰幸福家园灾民图书馆的管理员,为灾区留守儿童做义务家教。学校项目办在学校发动起为都江堰幸福家园灾民图书馆的倡议,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共捐赠了3000余份图书。

张华,男,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公共关系031班,2007年毕业后参加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先后服务于共青团重庆市合川区委、共青团重庆市委。2008年,选调成为由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管理的选调生;2008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抗震救灾模范”称号,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2009年,入选《重庆群英谱》,荣获重庆市委、市政府赠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银质纪念章”。2010年,被团中央授予“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被重庆团市委评为“第四届重庆十佳青年志愿者”。2011年,被合川区委、区政府评为2010年度“干部之星”。现任中共重庆市合川区委办公室会联科科长,系副处级后备干部。

主要成效:

11年来,在学校党委及团市委的领导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顺利开展,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学校项目办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示范性高校”荣誉,同时连年荣获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组织奖,校团委副书记张亚玲同志荣获“2005-2007年度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东华大学团委将西部计划作为服务大学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重要实践平台,本着全心全意为志愿者服务的宗旨,不管探索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10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得到了志愿者的肯定和信任。

今后,学校团委还继续加强工作机制的研究和调研,以更贴心的服务、更细致的关怀使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