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评指标
  • 创建动态
  • 文明聚焦
  • 媒体东华
  • 校园文化
  • 志愿公益
  • 组织机构
我校《走进“四史”》课程开启本学期首讲

10月10日晚我校松江校区2229教室灯火通明,座无虚席。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教授以“坚持以唯物史观推进四史学习”为主题,给160余名学生带来《走进“四史”》系列课程首讲。

“首先问大家个问题,你们为什么选这门《走进“四史”》课程?”课程以对话方式开启,一下子激起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很多同学表示是因为喜欢历史。“那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应该如何去认识和学习历史?”一个个看似平常的问题却往往能够触及学生思维的深处,不停的追问让同学们兴趣愈加浓厚。在课程中,王治东教授讲道: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两个贡献之一,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论,才能够克服对历史碎片化解读,不停留于“历史学家心灵中重演过去的思想”,才能形成“大历史观”,才能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才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当然也只有占有唯物史观这一思想武器,才能在“四史”框架中把握时代问题和理论创新的基本遵循,才能以史为鉴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课上,王老师不时地同学生展开互动。基于大部分学生理工科专业背景,一步步追问专业课程背后最基础的理论层面,探究看似“无用”实则“大用”的哲学思考和科学思维,引起了同学们强烈的参与性和情感认同。课上既有马克思主义的专业知识,又有引起同学们共情的哲学常识,将看似和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后浪”们十分遥远的“主义”、“思想”带入了他们平日的学习生活中,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反响。课后,2020级工业设计专业万智新同学感悟道:“老师从为何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出发,生动简洁地阐释了如何以唯物史观的立场和方法看待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使我在思想上有很多启发,带给了我一个认识世界的全新视角。”

据了解,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在全国高校师生中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相关要求和上海市开展“四史”学习的相关部署,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走进“四史”》选修课。本门课程共32学时,其中14讲28学时专题课,4学时实践课。立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的要求,同时立足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和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区位优势,结合学校在纺织教育领域的办学传统与特色,深入挖掘上海和校园红色育人资源,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从历史中感受时代方位,正确认识世界,汲取前进力量,励志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