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前夕,同济大学传出消息,来自该校5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和本校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的51份国别国情研究报告,将以论文集形式付诸出版——这本名为《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集子,已进入最后校对阶段。而在复旦大学,筹备中的全英文中国政治学本科专业,也将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开放招生。
通过智库建设加强储备性政策研究、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依托高校的学科资源和人才智力优势提升来华留学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上海高校正在精心谋篇布局,推出全新的举措。
“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多数是为了拿学位
这个“十一”,东华大学材料专业实验室里,来自苏丹、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家的留学生们将度过一个无休的假期。在东华大学的近5000名留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是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和过去留学生大多数来华是为了读汉语或学习中国文化不同,近两年,“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来到上海,多数是为了拿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