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评指标
  • 创建动态
  • 文明聚焦
  • 媒体东华
  • 校园文化
  • 志愿公益
  • 组织机构
东华大学首届时尚传播专业人才亮相“时尚传媒高峰论坛”

谁说我们一定要走别人的路,谁说辉煌背后没有痛苦,只要为了梦想不服输,再苦也不停止脚步。”425日,在东华大学主办的“时尚传媒高峰论坛”上,来自该校人文学院传播学专业首届卓越时尚传播班的15位学生以一首动听的《没有什么不同》精彩亮相。作为国内首家以时尚传播为特色的新闻传播本科专业培养院校,东华大学如何把“时尚元素”与“新闻传播”有机融合,培养具有东华特色的时尚传播人才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时尚传播绕不开“人才”这道坎

在东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时尚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王梅芳教授看来,在时尚的整个制作、生产、推广和销售链条中,光有时尚元素符号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人际或媒介对时尚进行文化定位和艺术表现,引起受众关注、创造情境,说服受众,影响其时尚喜好并最终形成流行和消费,这一过程就是时尚传播。从本质上说,时尚与传播是互相依存的,离开传播,时尚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有了传播,才有了时尚媒体、时尚明星、时尚产业、时尚消费以及由它们共同营造的时尚场域。

去年由东华大学时尚传播研究中心发布的首份《中国时尚传媒发展状况分析报告》就指出,当前中国时尚媒体发展势头强劲,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构成当代时尚传播的大图景、大格局,而时尚也借助媒体力量渗透至生活的各方面。“时尚传媒事实上已经成为传媒的主体,相比之下,时尚传播人才培养还没有得到学界和业界的足够关注。”王梅芳认为,“国内时尚传媒发展良莠不齐,一些媒体存在定位同质化等问题,使得中国成为外国时尚的‘跑马场’,这也反映了本土时尚传播人才的缺乏。”


时尚传播需要跨学科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

王梅芳认为,“为适应中国时尚发展需求,加强既有时尚素质又有媒体技能、素养的跨学科复合型与应用型时尚传播人才培养势在必行。”为此,东华大学人文学院自20149月开始在传播学专业下设时尚传播方向,开办了首届卓越时尚传播班。为了做好这块人才培养的“试验田”,学校着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下功夫,引入国外先进的时尚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结合既有的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经验,积极探索和实践时尚传播教育教学改革。

对比东华大学2014级传播学(卓越时尚传播)专业与传播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不难发现,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学科基础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其中“卓越时尚传播”在保留传播学核心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时尚传媒概论、时尚采编与发布、时尚传播学等跟时尚艺术学科有关或交叉的必修课程;学科基础选修课更是大幅替换了传播学相关课程,代之以时尚摄影、时尚营销、时尚新闻、时尚全媒体、时尚评论与写作、时尚流行趋势、时尚创意与设计、时尚创意产业等紧扣“时尚”主题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也增加了时尚杂志编辑与制作、全媒体创意与制作、时尚品牌工作坊、时尚影像制作等更加具有实操训练意义的课程。同时,“卓越时尚传播”的教学计划通过“降低必修学分增加选修学分,降低理论学分增加实践学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选修适合自己的时尚传媒方面的课程。对此,王梅芳解释道,“中国的时尚传播人才培养尚无成熟经验可循,目前的培养方案主要是针对当下‘时尚人才不懂传播、传播人才不懂时尚’的现象提出的,重在培养学生完整的时尚素质、时尚表达能力、时尚鉴赏能力和时尚传播能力。体现了跨学科复合型与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导向。”


时尚传播人才培养不能“关门办学”

时尚传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能关起门来搞研究,更不能关起门来培养人。”王梅芳认为“时尚传播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还需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公众、面向媒体,通过校内外产学研联动,引入优势教育资源,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自去年以来,学校先后与多家国内外知名媒体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不仅可以师资互聘,让社会媒体的人才力量走进来,让学校的师资队伍走出去,也为学生开展实习实践、培养全球视野、打通全媒体平台创造了有利条件。记者在现场看到,由首届卓越时尚传播班学生自办的刊物《时尚简讯》,虽然只是“课余练习”的玩物,但已颇具时尚媒体的雏形,体现了学生对时尚和时尚传播的独特视角。

王梅芳还认为,时尚传播人才培养离不开浓厚的时尚氛围,“离开‘时尚’谈‘时尚传播’无异于缘木求鱼”。近年来,东华大学着力发展以纺织服饰为特色的时尚创意产业和教育,形成了独具东华特色和“环东华”效应的时尚文化氛围,为时尚传播人才培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