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评指标
  • 创建动态
  • 文明聚焦
  • 媒体东华
  • 校园文化
  • 志愿公益
  • 组织机构
创新学分变身“成才引擎” 我校学分制改革显成效

今年我校将有8名本科生修满学校规定的学分,获准提前一年毕业。而去年也有4名学生,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4年的本科阶段学习任务,提前毕业。

让学生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允许学生在3-6年时间里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修习本科阶段的课程。在东华,学生享受的“弹性”学习制,其实与学校不断完善的学分制改革密不可分。在对全体学生实行通识教育基础之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的个性化教育,我校的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学校自1993年起,推行第一轮学分制改革;1998年起,确立对全体学生实行“建立在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之上的宽口径、柔性化专业教育”,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的个性化教育”;2002年起,按照国际高等教育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学校又开始推行第二轮学分制改革。东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瞿斌介绍,在学分制改革实施后,学校日常的教学计划也相应作出较大幅度调整。其中的一大显著变化是,学生的选修课比例一下子从原来的10%提高到40%以上,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向全体学生开放。除了一年级新生入读的第一学期以外,其余所有年级的学生,都可以通过选课系统参看教学计划自主选择课程;对于同一门科目,学生亦可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以及授课教师。

教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学校专门设有创新学分和奖励学分。顾名思义,创新学分即是被授予在各项科技创新大赛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而奖励学分的授予面则更广,在各类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学生社团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都可向学校提出相关申请。只要通过学校专业委员会的审核和认定,学生就可以获得奖励学分。无论是创新学分,还是奖励学分,都可以抵扣一部分的基础学分,又分别代表着一项殊荣,所以东华学子争抢两类学分的气氛十分浓郁。创新学分和奖励学分的设立,也堪称学校培养科研人才和个性化人才的两大“引擎”。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成为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学校还设有辅修制供广大学生选读。上海西南片的14所高校以及上海东北片部分高校,包括复旦、同济等高校开设的辅修专业学士学位课程,都在东华学子的辅修范围之内。学生修满学分通过考核后,将获得由相关部门认定并颁发的辅修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