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评指标
  • 创建动态
  • 文明聚焦
  • 媒体东华
  • 校园文化
  • 志愿公益
  • 组织机构
【学习文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0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就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提出新的方案(简称“2010方案”)。实施新课程方案是新形势下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多数高校也都采取全面规划、周密组织、精心实施等措施争取全面高质量地实施好新方案。但是关于“2010方案”实施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监控还相对滞后。本文基于“2010方案”实施的情况,探究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面、诸因素互相联系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控的传统形式

目前高校内部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控主要针对教学过程,有以下三种传统形式:

(一)督导制度

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在我国高校已开展多年,其主要方式是由学校管理部门选调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质量督导小组,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以抽查听课、检查教学档案等形式监督教师的教学质量。研究生思政课主要采取以下督导形式:一是建立校院两级听课制度,将听课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常规环节,其中以校级管理部门的领导和督导员听课为重点。各高校的听课制度逐步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是提高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建立良好教学秩序的一个重要措施。二是建立教学档案检查制度。每个学期督导员都会定期对上学期的试卷进行抽查,对教师批阅试卷的标准、教学效果的分析等进行详细查阅,并把查阅情况予以汇总,在教学例会上进行通报。三是设立研究生督导联络员。研究生管理部门从在读研究生中挑选思想觉悟高、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研究生督导联络员,将平时上课过程中收集的教学信息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

(二)教学检查制度

教学检查制度包括两方面:一是由校级研究生管理部门提出思政课教学检查意见,对教师的阶段教学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包括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二是上级部门对研究生思政课教学部门执行教学文件、落实规章制度等情况进行检查。教学检查制度是比较全面、及时了解和评价阶段性思政课教学工作状况的重要措施,也是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检查部门在实施教学检查后一般会形成书面检查小结,并对相关教学、管理部门提出改进意见。

(三)学生评教制度

学生评教主要是从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由学生直接对研究生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打分的评教制度。学生评教一般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研究生管理部门会设计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一般分列为二级指标,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评价问题,大多数以封闭性题目为主,开放式题目为辅。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网络评教等方式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评教结束后,研究生管理部门对评教的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将评教结果反馈给学院领导。

  二、现有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局限

(一)监控对象认识上的误区

质量监控,从狭义上看,它是指对课堂教学进行监督指导,重点是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反映出的教学能力、效果和方法等进行检查指导,督促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从广义上看,是指对学校内部教学工作总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督、反馈和指导,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进行辅助管理,对学风、教风、校风建设进行督查,为学校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信息。现在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着眼于狭义上的质量监控,仅仅限于教学过程本身,只对教师的理论教学效果、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进行监控,很少对与人才质量培养有关的其他一些工作,如管理工作水平、教学设施设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监控。

(二)重监查轻控制

教学质量监控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是监查,一个是控制,两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教学质量监查是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因素进行监查,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而教学质量控制是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两个过程相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监控过程。但在目前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监管部门往往对监查工作比较重视,发现了很多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控制过程中却缺少相应的控制措施,不能从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上进行一个长期控制。也就是说,监控更多的是行使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的功能,其所应该具备的整改及激励功能并没有得以充分发挥,致使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不能得到稳步提高。

(三)评价体系不全面

第一,评价内容不系统、不完备。设计评价内容时仅将教学作为影响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唯一因素,没有考虑到师资队伍、组织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设施等都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而且目前的评价内容过分注重目标评价,忽视过程评价,很难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教学效果。第二,评价指标不够科学。传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分列为两级指标。一级指标往往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设立,二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下再详细设立并建立相应的评估权重。这种评价指标的设立往往不够全面,且权重值的确定没有经过科学的计算,从而导致评价结果出现失真。第三,评价方式单一。研究生管理部门往往采取学生和教师填表、打分,或者召开部分学生、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展开调查评价。这些评价方式很难全面反映出思政课的教学质量,评价的片面性、局限性较大。第四,评价对象不全面。在评价研究生思政课的过程中,高校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和督导对教师的评价,评价过程中较少或根本没有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以及教师、学生对管理服务部门的评价等。

(四)监控效能未充分发挥

目前很多高校对已有的监控机制所反馈的信息不够重视,并未把质量监控结果作为思政课教师改进工作、岗位评聘、职称晋升等的参考依据。这无疑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监控效能,也降低了监控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总之,现有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尚存很多不足,各职能、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等之间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监控体系,各部门各自为政,不能进行很好的协同工作,致使在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很好地控制或者解决。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使各部门协同工作,构建一个健全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新构建

(一)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总体框架

自从全面质量管理等新的管理思想逐步引入到研究生教育管理中以后,质量意识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我们在运用系统论思想构建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同样借鉴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全面质量管理,即TQM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专家菲根堡姆提出,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我们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来构建研究生思政课质量监控体系时,就是先把研究生思政课质量监控体系看成一个系统,然后以教育质量为中心,以与研究生思政课有联系的所有教职工、学生的参与为基础,对教学质量进行事前控制,对教学活动进行全程管理,对教学结果进行事后控制,达到“以学生的成才”为最终目标的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教学质量组织管理子系统、思政课教研子系统、教学质量督导子系统、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子系统、教学质量信息子系统、教学质量整改子系统。六个子系统环环相扣,构成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二)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子系统

教学质量组织管理子系统是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领导、工作机构,该机构由学校党委直接领导,下设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该系统的主要领导成员包括党委副书记、分管校长、宣传部、研究生院(部)、人事、财务、科研等党政部门和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的领导。该子系统的工作机制是在高校把思政课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作为学校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监督思政课的建设情况,保障其质量。机构领导每学期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有关思政课教学工作的汇报并展开研讨,解决实际问题,督促研究生院(部)、人事、财务、科研等各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落实研究生思政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各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思政课教研子系统是学校设置的独立机构,直属学校领导,是与学校其他二级院(系)行政同级的思政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承担全校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任务,统一管理、培养思政课教师。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机构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等工作。思政课教研子系统与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方式的采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等密切相关。

教学质量督导子系统主要包括校级督导组、思政课教研机构内部的督导组及研究生督导联络员。校级督导组主要由退休教授组成,直接向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汇报工作,研究生院(部)配合其开展工作。思政课教研机构内部的督导组是由思政课教研机构领导、教研室主任组成,主要是对青年教师、新聘任教师进行常规教学检查和开展公开课、教学观摩等听课活动。研究生督导联络员由在读研究生担任,督导联络员主要负责收集平时上课过程的教学信息、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信息。

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子系统由研究生院(部)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该子系统负责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教学质量标准最终由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审批)、具体监控工作的实施以及常规教学评价和专项评估工作。在监控工作方面致力于采用多种监控方式,如采用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座谈会、听课等方式进行监查,采用奖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控制。在评价体系方面,从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内、外在的互相联系的诸因素出发,做好评价指标的系统化设计,建立同行评教、教师自评、学生评教和师生共同评价管理服务部门的全方位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信息子系统指对教学质量信息进行收集并及时反馈的信息管理机构。构建以教学质量组织管理子系统为“总指挥部”、以研究生院(部)为信息交流中心枢纽,以思政课教研子系统、教学质量督导子系统、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子系统为信息点的多向传播网状信息网络,完善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汇报制度,建立多渠道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相关机构和部门。在此信息网络中,中心枢纽收集来自各个信息点的信息,并把处理好的信息汇报给总指挥部,总指挥部如有相关指令要下达再通过中心枢纽进行传达。中心枢纽和各信息点也可就某些特殊信息直接向总指挥部汇报,总指挥部也可直接把信息反馈给各信息点。教学质量信息子系统的运转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及时收集与反馈,有利于对教学质量进行实时监控,推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教学质量整改子系统是对以上五个系统的运行发挥调试作用的系统,该系统的主要成员包括校党委领导、分管校长以及宣传部、研究生院(部)、人事处、财务处、科研处等党政机构、部门和思政课教研机构的相关成员。教学质量整改子系统能针对教学质量的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中未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在事后控制中解决或加以控制,敦促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中的各个子系统采用相应的鼓励、引导、奖惩等措施进行整改,使六个子系统环环相扣,循环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引入到教学质量监控中是为了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多层面的、诸因素互相联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过去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转变为全校多部门参与的系统工程。系统中的六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奠定了基础。

四、完善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

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在对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的监督和指导作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

(一)提高对研究生思政课的认识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指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研究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公共必修课,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以此可看出党中央对研究生思政课非常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研究生思政课的地位远没有专业课那样受到学校、导师、研究生的重视。要想提高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必须提高高校对研究生思政课的战略地位认识,做到“从上到下”全面重视研究生思政课,确立思政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对研究生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问题。

(二)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高校要立足本校实际,按照结构合理、规模适中的原则,持续优化结构,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一,完善对研究生思政课教师配套的激励措施。对授课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工作量及评估结果的系统分析,对于连续几次评估优秀的教师,建议在职称评定、人事考核、奖酬金发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从而使教学质量的评估结果与教师的具体人事考核挂钩,以作为教师奖惩的依据之一。第二,加强对研究生思政课教师的培训,提高其自身素质。具体的培训方式可采取脱产进修、在职培训、假期进修、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教学经验交流会、访学等多种方式。在“2010方案”实施的背景下尤其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要求教师既能准确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能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直面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

(三)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

为增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与客观性,必须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完善的评价体系必须能够做到评价内容的完善性、评价指标的科学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管理部门在组织对研究生思政课评价时,不仅要做好以上几个方面,还要在评价研究生思政课有效性上下功夫。思政课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外在的课堂教学上,还体现在课下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以及其思想政治素质的表现。对后者有效性的评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主体本身具有复杂性,并且评价客体具有历时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素质表现的评价。

(四)进一步提升管理部门对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服务水平

管理部门在设置研究生思政课时有些方面欠合理,主要表现为:一是课堂规模设置欠合理。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设置课堂规模时一般采取大班授课,往往都超过100人,少则120人,多则200人。规模过大的直接后果就是影响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效果。二是课程时间设置不合理。很多高校将部分思政课安排在晚上授课,白天时间一般安排专业课。学生白天上完一天的专业课已非常疲惫,晚上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继续连上两节或者三节思政课。因此,管理部门在设置课程时必须进行充分考虑。建议在课程设置时能根据教育部的思想进行科学的设置,减小教学规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来源:东华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作者:杨晶静;单位:东华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