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评指标
  • 创建动态
  • 文明聚焦
  • 媒体东华
  • 校园文化
  • 志愿公益
  • 组织机构
东华大学校园建设规划

东华大学校园建设规划

(讨论稿)


校园是学校学术和文化的家园,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基地,是学校办学的载体和有力支撑。校园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素质,关系到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了适应当前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学校需要建立适应学校自身发展特点和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校园建设规划。根据学校的总体规划,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校园现状

目前,东华大学共有3个校区,占地1891亩,其中延安路校区407亩、松江校区1472亩、新华路校区12亩。

学校现有总建筑面积29.75万平方米,其中延安路校区约28.55万平方米、新华路校区约1.2万平方米。松江校区两期规划建筑总面积41万平方米。

各校区校舍现状见附表。

延安路校区地处虹桥开发区,内环线高架道路、延安路高架道路、轻轨明珠线环绕四周,交通极为便利,建筑物中有50年代建造的中心大楼、第一教学楼等约3.4万平方米,近期建造的有研究生公寓、学生公寓、材料大楼、体育馆、逸夫楼等12万平方米,其余建筑物均建于80年代和90年代初。延安路校区道路总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绿化率为24%,总供电量为5800KW

新华路校区为东华大学科技园区。

松江校区位于上海市松江新城区北侧,目前仍在建设中,2005年基本建成。

近年来,学校校园规模有了很大的扩展,特别是松江校区的建立,缓解了学校教学用房紧张的状况,扩展了办学空间,使得学校在未来发展中初步具有建设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硬件条件。

二、校园布局和校园规模

经过调整、置换,学校由三个校区组成,其中主校区是两个,即松江校区和延安路校区。学校三个校区功能定位是:

松江校区——理工科和部分其他学科的学生培养(含本科生和研究生)及科研开发工作定位在松江校区,学校将依靠自身的优势与特色,进一步发展新学科,并借助大学城提供的良好环境,利用松江校区和大学城丰富的现代化资源,加快发展,成为大学城中教学和科研的骨干学校,在上海高等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延安路校区——与现代国际大都市紧密结合、反映城市流行和文化的艺术、服装、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学生培养(含本科生和研究生)及科研开发工作将定位在延安路校区。另外,是学校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的基地;也是现代纺织研究院、学校与纺织行业、大企业和周边地区联络、合作的纽带和窗口。

新华路校区——是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是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地。


经过5年左右时间的调整转移,松江校区和延安路校区将趋于稳定,此时,松江校区将有:材料学院、纺织学院、化工学院、环境学院、机械学院、信息学院、理学院、外语学院、人文学院、体育部及新建学科的学院等。

延安路校区有:服装艺术学院、管理学院、成教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及扩展新学科的学院等。

根据教育部初步核定的办学规模,学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为2万人。松江校区规模定为1.3~1.4万人,延安路校区控制在0.6~0.7万人(不含成教等)。

三、松江校区建设规划

1、松江校区建设进度

松江校区占地面积约15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一次规划,分两期实施。

一期工程主要由第一教学楼(24000平方米)、第二教学楼(24000平方米)、综合实验楼(12900平方米)、化学实验楼(6050平方米)、师生活动中心(12000平方米)和工程训练中心(4000平方米)、图文信息中心(35000平方米)、学院楼(1)(10000平方米)、学院楼(2)(13000平方米)、学院楼(3)(20000平方米)、学院楼(4)(20000平方米)、行政中心(7500平方米)、学生第二食堂(8000平方米)、教师之家(5000平方米)以及运动场、地下停车库等组成,总建筑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建设周期为2002年至2005年。

二期工程主要由第三、四教学楼(40000平方米)、二期综合实验楼(40000平方米)、二期学院楼(2)(20000平方米)、二期学院楼(3)(20000平方米)、二期学院楼(4)(20000平方米)、学科发展用房(20000平方米)、科技创新楼(18000平方米)、学生第三食堂(3000平方米)、附属用房(28000平方米)以及运动场等组成,总建筑面积为21万平方米,建设周期为2006年至2020年。

2、松江校区规划内容

—— 功能分区及各区域规划

·教学区:在松江校区基地东南部,临近大学园区的学生宿舍区,方便于学生。空间上延续原有旧桥垂直河道的轴线,教学楼组合通过滨水景观折道形成次轴,由校外的学生住宿区向校内中心区延伸,共分两期建设。

·实验区:在松江校区基地东北部,与教学区相对,有效缩短学生上课流动的距离,笔直的滨水景观道与教学区的滨水景观折道空间上形成鲜明对比,共同围合出了校园内活泼、丰富的生态景观。

·学院区:设置于松江校区基地西北部,呈L形布置,与教学区和实验区共同对中央共享生态区围合。在学院区下风口区,也即北部临近旗天路一侧放置可能具有空气和噪音污染的学院专业实验楼,减少对校园中心区教学环境的影响。

·文体活动区:分为两个,在松江校区基地东南角和北入口南端,毗邻张家浜,贴近学生宿舍区,与生活服务区共同构成校园教学区与大学城学生生活区之间的过渡空间,极大地加强了滨河景观的开阔性。

除上述区域外,松江校区还划分有中央共享生态区、校前区、生活服务区、后勤服务区等。

—— 校园道路规划 体现“人车分流,步行优先”的原则,使校园更具人性化。

—— 校园绿化景观规划规划建设四个层次绿化空间系统:第一层次,贯穿基地的生态水体和张家浜沿岸的生态绿带;第二层次,各个功能区线性绿带及人行步道的乔木绿化;第三层次,建筑内部的庭院、天井、交往平台等绿化;第四层次,校园车行环道周边绿化与基地周边沿路绿化。

—— 给排水、供暖、燃气、供电、计算机网络和弱电系统的总体规划

·供水系统、排水系统以及消防系统:用水水源为市政自来水,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在泵房设集中消防加压设备,供各建筑物消防用水,各建筑物有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控制按钮,不宜用水灭火的建筑采用气体灭火系统。

·供暖系统:采用热泵型分体空调机组为供冷冷源和供暖热源。

·供燃气系统:食堂的气源来自城市中级(压力为0.03~0.13MPa)管网系统。中压级的管道煤气经过设在校区内的中低压调压装置降压后进入校区低压级管网。

·供电系统:电源由上海市城市电力线路分三路(两用一备)引入。

·计算机网络和弱电系统: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建设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智能化校园网络。通过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微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教育科研网相连,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网络系统,建立数字化校园,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

—— 校园文化硬件系统建设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基础,在突出学校传统特色的同时还与时代性、先进性紧密结合。在松江校区主要的道路、广场等地方,设置体现学校历史和特色的雕塑、小景;对道路、桥梁、场馆、大楼、广场、湖泊等进行命名,设置合理、醒目的交通指引系统;重要的广场、道路、出入口等地方,设置学术报告栏、信息栏、宣传栏、海报栏、阅报栏等;在校园内合理设置书店、纪念品商店、书报亭、音像店、学术沙龙活动场所等学术、文化辅助设施。

四、延安路校区调整规划

延安路校区对学校具有很大的价值,特别是在办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办学条件和设施是学校文化底蕴的深刻写照,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校区和窗口。

1、延安路校区建筑楼房的调整

延安路校区建筑密度高,随着大量学院向松江校区转移,延安路校区宜疏展空间,拆除危、临房和部分过于陈旧到时限的房屋,翻建部分房屋。

—— 逐步调整延安路校区功能分区通过长期的建设,延安路校区已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功能分区:北区主要为生活区,南区主要为教学、实验、行政区,东南部为体育运动区。但各功能区紧挨,比较密集,分隔不明显,各功能区中还穿插着另类单体建筑。在完善调整过程中,要改变一些单体建筑的使用功能,使各区功能趋向单一,适时拆除原来一些陈旧的房屋,使北区成为真正的生活区,并通过绿化、道路辅助设施等建设,使功能分区更加合理,相互不受干扰、影响。

—— 调整、完善单体建筑的使用功能随着学校向松江校区转移,设在延安路校区的学科、学院将减少,整个校区的办学模式等也随之发生变化,原有个别单体建筑的使用性质和功能必须逐步进行相应调整,建设新的配套设施,使各类用房的布局、面积、功能符合教学、科研、生活的要求。延安路校区调整后,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增大,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减小,并留出了发展用房;教工(包括单身教工)居住条件改善并货币化;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居住条件极大改善。

—— 加大力度对落后设施进行改造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人们对学习、教学和科研环境要求的提高,延安路校区有些设施逐渐显得老化、落后,不能适应教学、科研、学习的需要,必须加大力度对这些落后设施进行改造。拆除陈旧房屋,疏展空间,增加绿地面积。

2、延安路校区建筑楼房的安排利用

逐步空出的学院楼等可让管理学院、服装艺术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成教学院、出版社及新学科,新专业发展;也可以让现代纺织研究院建立窗口、国内纺织大企业等建立合作基地

五、校园建设资金筹措

延安路校区调整、完善、改造资金由学校事业经费解决。

松江校区建设资金由学校自筹解决。除了争取教育部和上海市的支持外,学校通过降低办学成本、科研创收、学费、土地置换、社会企业捐助等筹措建设资金。














附表

东华大学各校区校舍现状

(单位:平方米)


用途

合计

延安路校区

松江校区

新华路校区

总计

514200.35

300956.05

201450

11794.30

.教学及辅助用房

276633.72

105283.72

171350

教室

72902.69

24902.69

48000

图书馆

44266.00

9266.00

35000

实验、实习场所

133165.03

61815.03

71350

体育馆

9300.00

9300.00

会堂

17000.00

17000

.行政办公用房

51477.45

29377.45

22100

校行政办公用房

21391.48

13891.48

7500

学院行政办公用房

30085.97

15485.97

14600

.生活用房

170613.80

150819.50

8000

11794.30

学生宿舍(公寓)

99856.05

99856.05

学生食堂

15346.00

7346.00

8000

教工单身宿舍

5553.60

5553.60

教工食堂

生活福利等用房

49858.15

38063.85

11794.30

.教工住宅

15475.38

15475.38

注:1、人文、外语学院行政办公用房占本学院楼面积的40%

2、其他学院行政办公用房占本学院楼面积的2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