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评指标
  • 创建动态
  • 文明聚焦
  • 媒体东华
  • 校园文化
  • 志愿公益
  • 组织机构
【青干班】东华大学第十期青干班第一组第二阶段培训学习总结

从开班典礼至今,参加学校第十期青干班培训已近3个月。在第一阶段,集中的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与校情篇”培训,学员还记忆犹新。2014年新学期伊始,第二阶段的培训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现就本阶段第一组学员的培训学习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理论学习:安排精心课程精彩

在党委组织部和党校的精心组织下,第二阶段培训的理论课程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员参与度高。课程既有市委党校专家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深入解读,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分析;又有教育部思政司专家从技术视角对教育革命的阐析,人文学科教授对上海历史追根溯源式的还原绍介;更有针对性很强的调研思路与方法专题辅导……这些不同领域的学习,让学员们在逐步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提供了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创新。通过理论学习,学员们更加坚定了作为教师、作为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对忠诚信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家都自觉把学习,特别是理论学习,提高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也是我们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所在。

学员李芳芳说,市委党校教育长曾峻教授主讲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论述”专题辅导,高屋建瓴,全面梳理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让人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学员许福军认为,“这些重要的学习内容不仅能直接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也能使青年教师对国家方针政策的把握更为准确。这也使我感到作为一个名高校教师,只有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当中。”芈凌佳学员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通过在线学习,增加理论学习的厚度,她对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韩庆祥《中国梦》视频课程印象深刻,韩教授的思想深度及逻辑分析能力让学习者颇为折服,她说,这门课程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当前中国发展状况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重阻力,对“中国梦”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也使得思想境界得以提升。中国梦,她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们要共同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为之努力奋斗。

本组学员中有几位是有较长时间的海外学习研究经历,学员陆昌瑞表示,培训班的几个报告对他们来说是“及时雨”,虽然我们属于具有国际生活和学习背景的青年,但毕竟在国外十几年,国内高等教育的情况不是特别熟悉,培训报告从多个方面都对青年教师提出了要求及注意点,很及时,对将来的发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实践探索:视野拓展能力提升

经过第一阶段培训的讨论和准备,每个组都选定了一个着手开展的调研题目,这在除课堂式集中学习交流之外,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第二阶段,本组学员在调研选题讨论时就纷纷表示,通过这次调研,不仅可以系统回顾梳理自己的工作中所积累的对调研选题的认识和发现的问题,还可以拓展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视野,在面向师生的调研工作中,实实在在地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分析判断等能力。

此外,322日培训班集体赴松江区新浜镇的实地考察学习活动,也给学员们以很大触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忙碌的大家走下讲台,走出办公室、会议室,走进田间地头,走进普通农家,通过一组组珍贵的图片,走近那段烽火硝烟的峥嵘岁月。在这样真切的现场,去学习和认识之前停留在名称、概念的人物、事件甚至精神。松江区和新浜镇有关领导对当地情况的介绍,让学员们萌生了走近工厂、社区,走近村委会讲授知识的冲动。只有在火热的实践中,或许可以找到提升自我,拓展自我的金钥匙。

学员李玮说,加强实践锻炼,提升实际工作能力,特别是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炼和考验,不仅能使我们在短时期内快速成熟起来,提高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而且很可能通过实践锻炼唤醒我们从未释放出的领导潜能。

三、团队协作:相识相知互学互助

从开班典礼大家拿到名单的那一刻起,我们第一组就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集体,一个背景不同、学科交叉、特长混搭的80后团队。学员胡琳深情地在自己学习体会中写道:山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泓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青干班里人才汇集,每一位老师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一把能手,学校能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就是让大家交流,相互学习,就是要我们“取众家之长,补自身之短”,多看、多学、多听,是自己在青干班学习的主要任务。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使我越发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沉淀,深刻认识到学习是发展自我的永恒定律。

团队是做成任何事情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这让平时在各自小环境中工作的我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对此有了共同的理解。从开始的自我介绍,相互熟悉,大家不仅有隔行如隔山的震撼,也有渴望交流,互相学习的积极愿望。特别在调研选题讨论时,大家纷纷对孙庆华学员抛砖引玉的话题,展开了角度多样,思维活跃的补充和建议,让小组的调研选题得以较为顺利地确定下来。这才是我们团队协作的良好开始。

即使在现场教学、培训课余交流等环节,组里的学员们也总是三三两两地进行热烈的讨论,教师带队伍,管理谈服务,辅导员谈学术思政……大家频繁交换分享着不同的看法。擅长调研的,主动帮助设计修改调研问卷;擅长联络的,二话没说就分担起组里的日常工作;擅长理论的,随时等着调研报告环节的大显身手……大家通过学习,相互了解,相互欣赏与帮助。无论是飞信、QQ、微信群,大家都保持顺通的沟通,这也是我们学习好、实践好、合作好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