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评指标
  • 创建动态
  • 文明聚焦
  • 媒体东华
  • 校园文化
  • 志愿公益
  • 组织机构
[文汇报]教给小朋友“花钱”大学问

[文汇报]教给小朋友“花钱”大学问

实践团队: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学生
实践项目:2013年青少年理财训练营2.0

  “爸爸妈妈没有告诉我怎么花钱存钱,我就把压岁钱交给父母,以后给我买个大房子就可以了。我现在有1000元了。”在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活动中心,7岁半的吴敏乐告诉记者。而在美国,相仿年纪的孩子理应学会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如卖报、帮大人买小物件获得报酬等。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仅包括如何积累财富,还应该包括如何使用财富。这个暑假,来自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的大学生们在长宁区虹桥街道和天山街道开办“青少年理财训练营”,让孩子和家长在亲子互动同时,教会孩子积累财富的意义和方法。

  “花钱”不是件容易事

  《激荡三十年》作者吴晓波一直强调:传统的中国家长经常告诉孩子们怎样将压岁钱攒起来,其实,更应该教会孩子如何花钱。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今年东华大学创办的“青少年理财训练营2.0”特别关注实践环节:给每个小朋友20元经费,让他们去挑选水果、饮料和食品,真正体验使用财富的过程。

  “挑选西瓜时,要选择皮薄、敲起来声音清脆的;荔枝则选择表皮呈现深红色的。”在母亲的指导下,10岁的梁羽杰拿着20元实践经费学着跟老板娘“讨价还价”。

  旁边的理财知识辅导员沈琨琪提醒梁羽杰:“我们有29个小朋友,要买多少荔枝才够分给全班同学呢?手里的钱够不够?”耐心的家长和沈琨琪还教会学生如何辨识电子秤,如何给自己花钱记账等。

  15分钟后,梁羽杰拿着荔枝开心地走出了水果摊,他发现,原来“花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理财训练营注重亲子互动

  “现在城市里的孩子生活条件都比较好,大都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家长对于孩子用钱很纵容。”理财知识传播员张昱告诉记者。

  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大学生的“青少年理财训练营”,是从去年开始的。张昱说,相比去年,今年的训练营升级2.0版本,不仅构成了“理论-模拟-实践”的理财训练方式,还增加了亲子互动板块。

  针对“青少年的压岁钱应该交给爸妈还是自己管理”展开辩论比赛;进行沙盘游戏模拟,从中学习营销知识……打开理财训练营的课表,训练内容都针对青少年群体,并且大多与游戏编排在一起。

  “事实上,家长在孩子培养财商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我们更注重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不光让小朋友学会理财,还让家长辅助他们,让孩子尽可能得到成长。”张昱告诉记者。  

小淘气考验大学生

  从4月份开始,团队成员就开始筹备训练营活动,所有课程内容都是大学生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编排的。“光是课程表就来来回回修改了几十遍,教学地点也是我们自己跟社区谈判才确定的。”

  “训练班的学生都是7-12岁的孩子,特别顽皮,不好管理。”训练营另一位负责人沈琨琪话音还未落,两个孩子已经扭打在一起,哭声随即充满了整个教室。沈琨琪和其他几位同学立刻冲上去把两个孩子拉开,并不断安抚。“习惯了,这样的‘戏码’每天都要上演。”

  “大孩子们如何教好小孩子”,对大学生们同样是个挑战。第一天上课的时候,教室里吵成一片,根本没有人听讲,让准备充分的大学生们很受打击。当天下课后,团队12名成员召开了紧急会议。大家自掏腰包购买了水杯、书签、扇子等“奖品”,如果哪位小朋友认真听讲或是回答了问题,都有奖励。这一招果然奏效,教室里吵闹声明显降低了不少,就是在这样不断的摸索改进中,课程才得以进行。

  “青少年理财训练营”在社区里受到了欢迎,不少学生和家长表示“明年还来参加”。这对于参与活动的12位大学生而言,是最好的鼓舞。
  (来源:文汇报 2013-09-06 记者:张鹏 通讯员:邱登梅)